首页期刊导航|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郝瑜

季刊

1673-9876

xuebao@xisu.edu.cn

029-85309400

710061

西安市长安南路437号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S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学报的高品位和学术性。本刊以外语为主,兼顾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服务对象为高校师生、科研工作者以及广大的外语爱好者。2000年学报编辑部被评为全国优秀学会工作单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尤利西斯》里的身体隐喻:以“眼睛隐喻”为例

    吴显友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认知隐喻理论视角,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文本阐释法对《尤利西斯》里部分人体官能词,如眼睛、头部、手、嘴巴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随后以“眼睛”为个案研究对象,总结、归纳了《尤利西斯》里有关“眼睛”的五类隐喻类型,如“眼睛是情感容器、视线是捉摸/眼睛是肢体、眼睛是发光物体、眼睛是(像)其他物体”,并结合文本的具体语境研究其结构、功能及认知语义,揭示隐喻的系统性和认知肌理,对正确认识和把握乔伊斯隐喻思想、语言观以及身体叙事学也有积极意义.

    《尤利西斯》身体隐喻眼睛隐喻认知语义身体叙事学

    《饥饿之土》中的集体记忆研究

    黄坚谭琦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非戏剧家马什·马蓬亚的作品对推动南非黑人觉醒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代表作《饥饿之土》因其毫不隐讳的政治意识和批判思想而广受关注.通过展现集体记忆的变形和扭曲,剧作家不但揭示了白人思想意识对黑人自身定位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而且依托物质客体和象征符号对南非种族制度下的黑人集体记忆进行了重构.在此基础上,剧作家尝试将自己对集体记忆的理解融入黑人群体意识,引导他们思考当下的社会现实,正确面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认同.

    《饥饿之土》集体记忆文化身份重构

    艾丽丝·门罗文学的叙事特质——以《乌得勒支的宁静》为例

    杨芳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门罗早期短篇《乌得勒支的宁静》是“她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小说”,奠定了其未来文学创作的根基和走向.本文从叙事声音、叙事结构和叙事主题三方面切入,经分析发现:小说第一人称叙事的“两个自我”,揭示了主体成年后理想主义情怀的根源;现实与记忆倒错的叙事时间凸显出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特征;不同人生经历的矛盾并置彰显了女性的成长困境.这三方面合力,共同构建了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乡村女性的生存状态,启示我们要勇于直面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与丧失.

    叙事声音记忆书写后现代叙事矛盾并置

    哪种“恶棍”式主角更具悲剧意义?——塞内加与马洛悲剧之比较

    常远佳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罗马悲剧家塞内加在英国悲剧形成过程中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克里斯托弗·马洛作为英国悲剧的创始人之一,有较多学者认为马洛完全在模仿塞内加.马洛在接受塞内加影响的基础上,在有些重要方面已经超越了塞内加.塞内加过分追求残酷的情节给人的感官刺激,使其悲剧主角沦为狭隘的个人复仇激情的奴隶;而马洛塑造的悲剧人物在生命的极限中寻找超越,反抗压抑的传统基督教价值观,肯定和提升了个人的价值,其人物更具有超越性、崇高感,因而更具悲剧意义.

    马洛塞内加恶棍英雄悲剧意义

    丹·布朗畅销小说类型化创作模式解构与路径创新

    毛颖哲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当今欧美畅销小说排行榜上的后起之秀,美国作家丹·布朗巧妙的把人类对未知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历史上争议复杂的文化现象这两种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创作主题糅合在一起,佐以丰富的历史、艺术、建筑等全景式知识体验,借助密语和象征符号引出悬疑惊险的情节,让读者进入悬疑、惊悚、神秘的幻真世界,反思科学,感悟历史.这种类型化的创作在进一步丰富扩大畅销小说影响力的同时,也陷入了自我克隆的套路窘境.在此基础上,通过浅析丹·布朗系列小说的结构特征与作者的心路历程,初步探索畅销小说类型化创作的魅力、瓶颈和创新.

    类型化创作文化科学谜题设计

    论《鲁宾逊漂流记》中的流散社会意识

    曾艳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散的特殊含义之一就在于它是一种社会意识.《鲁宾逊漂流记》呈现出一种人与社会彼此相交的流散意识,包含了多元文化意识和身份跨界意识.英国、巴西种植园、荒岛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地形学意识结构,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与杂糅.身份跨界意识是鲁宾逊对其母文化的强烈认同和对象征流散移入国的荒岛文化的敏感性.

    《鲁宾逊漂流记》流散意识文化多元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投稿须知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