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

闫剑群

双月刊

1671-8259

jdyxb@vip.163.com

029-82655412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为促进卫生事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服务。刊物在反映本校医学科技成果的同时,积极吸收校外优秀稿件。本刊设有专家述评、专题研究、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等栏目。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本刊全体人员将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及编校质量,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学报而努力奋斗。欢迎支持、关心本刊的专业人士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脂多糖激活LRG1/ROCK1信号轴调控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

    冯巧韩欣袁博慧张雪娇...
    597-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调控富含亮氨酸 α-2 糖蛋白 1(leucine-rich α-2 glycoprotein 1,LRG1)/Rho相关蛋白激酶(Rho-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ROCK1)信号轴在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1 μmol/L 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 12.5 mL/L 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联合诱导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72 h和96 h后,Wright-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的表达变化.LPS诱导dHL-60细胞和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活化,q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LRG1、ROCK1以及炎性因子的转录和分泌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dHL-60细胞活化后LRG1、ROCK1的蛋白表达;使用重组蛋白LRG1和ROCK1抑制剂Y-27632处理dHL-60细胞,qPCR检测ROCK1和炎性因子的转录水平.结果 在LPS刺激下,中性粒细胞活化,LRG1、ROCK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伴随炎性因子转录水平明显升高;使用重组蛋白LRG1体外刺激dHL-60细胞,ROCK1及炎性因子的转录显著上调;使用ROCK1抑制剂Y-27632,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LPS可激活LRG1/ROCK1信号轴促进中性粒细胞炎性因子的生成,加剧炎症反应.

    脂多糖(LPS)中性粒细胞LRG1ROCK1炎症反应

    直接抽吸取栓术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的疗效对比研究

    程娅雯韩香凝李嘉豪商苏杭...
    603-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首选直接抽 吸技术(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echnique,ADAPT)与支架取栓(stent-retriever thrombectomy,SRT)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related large vessel occlusion,ICAS-LVO)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陕西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二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ICAS-LVO所致AIS患者,根据首选取栓装置将患者分为ADAPT组和SR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检验及检查结果、手术过程及临床预后等.结果 共纳入117例患者,其中ADAPT组48例,SRT组69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SRT组首次取栓成功再通率(P=0.014)及首选取栓装置成功再通率(P<0.001)均高于ADAPT组,且医源性夹层(P<0.001)及血管痉挛(P=0.003)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而ADAPT组更换取栓装置补救治疗比例显著高于SRT组(P<0.001);但在最终血管成功再通率、症状性及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90 d良好预后率等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急性大脑中动脉ICAS-LVO患者,首选SRT治疗相较于ADAPT治疗具有更高的即刻成功再通率,且血管损伤风险更小,但二者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相似.

    首选直接抽吸技术(ADAPT)支架取栓(SRT)动脉粥样硬化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

    25岁以下年轻人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长期预后分析

    余航李淼静刘芳王洁...
    609-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5岁以下年轻人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及长期预后分析.方法 对2013年2月至2023年7月就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5岁以下年轻人初发AMI患者(年轻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选取同时间段就诊的年龄25~44岁性别相同且发病部位相同的中青年AMI患者(中青年组)作为对照组(1:2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合并症、高危因素及生化指标等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共纳入84例患者,其中年轻组28例,中青年组56例.年轻组患者中以单支病变(15/26,57.7%)或未见明显罪犯血管(7/26,26.9%)为主,白细胞计数及尿酸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中位随访时间72.4(25.5,110.2)个月.Cox回归模型分析,年轻组(HR=7.925,95%CI:1.861~33.749,P=0.005)、住院时长(HR=1.183,95%CI:1.001~1.398,P=0.048)及合并典型心绞痛症状(HR=0.090,95%CI:0.015~0.544,P=0.009)是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相对于中青年AMI患者,年轻组AMI患者预后更差.年轻AMI患者(25岁以下)、住院时长及合并不典型心绞痛症状是影响该人群AMI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早期发现及识别年轻患者发生AMI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年轻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特征预后分析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联合检测对ANCA相关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王婵谈方方方珊张彦青...
    616-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相关性肾损伤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胱抑素C(Cys-C)的水平,探讨血清HCY和Cys-C联合检测对ANCA相关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肾内科收治的70例ANCA阳性合并肾损伤的患者,另选择同期前来就诊的48例ANCA阳性但并未合并肾损伤的患者(单纯ANCA阳性组)和50例体检的健康者(对照组).比较各组检测结果并确定各检测指标对ANCA阳性合并肾损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计算HCY、Cys-C联合检测对ANCA相关性肾损伤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结果 ANCA阳性合并肾损伤组、单纯ANCA阳性组与对照组中血清HCY、Cys-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HCY、Cys-C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Cys-C联合诊断对ANCA阳性相关性肾损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上述指标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HCY联合Cys-C对ANCA阳性合并相关性肾损伤的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和较高的相关性.结论 HCY与Cys-C联合检测与AAV相关性肾损伤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ANCA阳性相关性肾损伤患者的诊断有积极作用,对患者治疗具有指导价值.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肾损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

    终末期肾病患者尿毒症毒素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抑郁的中介效应

    刘颖穆俊娅张明罗诏耀...
    621-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抑郁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尿毒症毒素与认知功能之间的中介作用,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8月-2021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确诊的未透析的ESRD患者49例及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5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华山版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Huashan Ver-sion,A VLT-H)、数字连线测试 A(Trail Making Test A,TMT-A)、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收集两组的认知功能和焦虑抑郁资料,采用ESRD组的血清学指标阐明尿毒症毒素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应用PROCESS v3.4.1探索尿毒症毒素、抑郁、认知功能三者的关系及抑郁的中介效应.结果 ESRD组和HC组在MoCA总分(P<0.001)、AVLT-H(词语学习、短期延迟、长期延迟P<0.001,词语再认P=0.001)、TMT-A(P<0.001)、BDI(P<0.001)、BAI(P=0.009)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胱抑素 C 是 AVLT-H 短期延迟的负向影响因素(B=-0.834,P=0.019),BD I 是 AVLT-H 长期延迟(B=-0.102,P=0.002)、AVLT-H 词语再认(B=-0.071,P<0.001)、MoCA 总分(B=-0.135,P=0.002)的负向影响因素.BDI 在胱抑素 C 对 AVLT-H短期延迟(总效应c=-0.334 6,直接效应c'=-0.223 5,中介效应a×b=-0.111 0,中介效应占比33.2%)和AVLT-H长期延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效应(总效应c=-0.318 7,直接效应c'=-0.218 8,中介效应a×b=-0.099 9,中介效应占比31.3%).结论 ESR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下降及焦虑、抑郁情绪;胱抑素C和抑郁均为ESR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负向影响因素;胱抑素C通过抑郁间接影响ESRD患者的认知功能.

    终末期肾病(ESRD)认知功能尿毒症毒素胱抑素C抑郁

    女性绝经相关症状特点及绝经激素治疗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王丽李芬于学文杨文方...
    629-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更年期女性绝经相关症状的特点及对绝经激素治疗(MHT)的认知状况.方法 选择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绝经相关症状的619例更年期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分析绝经相关症状的特点,探讨更年期女性对MHT的认知状况及疗效.结果 371例围绝经期女性中绝经相关症状发生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疲乏(69.81%)、失眠(66.85%)、潮热出汗(58.22%),248例绝经后女性中绝经相关症状发生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潮热出汗(64.11%)、骨关节痛(60.89%)、疲乏(56.85%).绝经后女性的失眠、疲乏发生率显著低于围绝经期女性(P<0.01),而骨关节痛、泌尿系感染、阴道干涩性交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围绝经期女性(P<0.01).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的Kupperman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评分程度分布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围绝经期女性轻度占比最高,绝经后女性中度占比最高.绝经后女性的不同绝经年龄、绝经年限、绝经方式之间Kupperman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绝经年龄越早、绝经年限越短Kupperman评分越高;手术绝经者Kupperman评分显著高于自然绝经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54岁、退休或无业、配偶疾病或去世、性生活不正常、文化程度高是绝经相关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家庭收入高、>3次/周的运动是绝经相关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更年期女性对MHT 了解途径占比最高为网络(39.92%),对MHT的担忧占比最高为肿瘤(33.67%).465例(89.77%)无MHT禁忌证的更年期女性,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P<0.05).结论 更年期女性绝经相关症状显著,年龄越早、绝经年限越短及手术绝经者症状更为严重,应关注绝经对更年期女性健康的影响并增加专业医师指导,提高MHT使用率以改善更年期女性的生活质量.

    更年期绝经相关症状绝经激素治疗(MHT)调查分析影响因素

    基于TADA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多发性骨髓瘤早期复发患者的临床实践

    李媚婷朴哲崔文昊王阔...
    637-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沙利度胺、亚砷酸、地塞米松、维生素C(thalidomide,arsenic trioxide,dexamethasone,ascorbic acid,TADA)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早期复发患者(初治达缓解后12个月内肿瘤再次进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8-2020年间就诊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的62例接受TADA化疗方案和57例接受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velcade,revlimid,dexamethasone,VRD)化疗方案的MM早期复发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3个疗程期间的随访资料、化疗前后的实验室数据.通过总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和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 rate,CRR)评估患者的疗效,并收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绘制TADA组和VRD组在不同肾功能情况、细胞遗传学不同危险度分层、不同国际分期系统(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ISS)下的Kaplan-Meier曲线,分析TADA化疗方案患者的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免疫化学亚型、ISS分期和高危FISH指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后,TADA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VRD组,而血钙、血β2微球蛋白、肌酐、骨髓浆细胞比例显著高于VRD组(P<0.05).此外,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显著低于VRD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TADA组与VRD组相比,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x2=8.201,P=0.004)、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x2=7.568,P=0.006)生存曲线具有统计学意义;TADA组入组时肾功能正常与肾功能受损患者OS(x2=3.924,P=0.048)以及 PFS(x2=9.008,P=0.003)、入组时 ISS Ⅰ/Ⅱ 期和 ISS Ⅲ 期 OS(x2=9.330,P=0.002)以及 PFS(x2=16.090,P<0.001)、入组时高危细胞遗传学(FISH)和非高危患者 OS(x2=10.149,P<0.001)以及 PFS(x2=11.286,P<0.001)生存曲线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ADA方案对MM早期复发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肾功能、ISS分期和FISH分层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多发性骨髓瘤(MM)早期复发沙利度胺三氧化二砷疗效不良反应

    经鼻颅底手术患者术中鼻腔细菌培养及临床分析

    张小荣郭秀英张琳娟梅娜...
    645-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经鼻颅底手术术区细菌存留情况及其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将经鼻颅底肿瘤(蝶鞍区及鞍上)切除术患者的手术过程分为鼻腔通道准备(第1阶段)、肿瘤切除(第2阶段)和颅底重建(第3阶段)3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的起始时点,于蝶窦前壁或鞍底斜坡隐窝处黏膜各取样1次进行细菌培养,分析手术不同阶段细菌培养阳性率及其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患者105例,共取样315例次,3个阶段取样的中位时间点分别为手术开始后20.3、45.1、131.3 min.细菌培养的阳性结果第1阶段、第2阶段、第3阶段分别为9例(2.9%)、8例(2.5%)、23例(7.3%),其中第1阶段或第2阶段与第3阶段阳性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07),而第1阶段与第2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5).共检出表皮葡萄球菌2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溶血性链球菌3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大肠杆菌4例.3阶段至少1次阳性结果的有36例(11.4%),术后17例(16.2%)脑脊液漏,12例(11.4%)颅内感染.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性是阴性患者的3.1倍(OR=3.1,95%CI:0.9~10.6),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脑脊液漏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性是非脑脊液漏的61.4倍(OR=61.4,95%CI:11.2~3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区鼻腔和术后脑脊液培养结果的菌种一致率为57.1%.结论 经鼻颅底手术术区细菌培养阳性率随手术时间延长而明显增高,是术后颅内感染的潜在风险指标.

    内镜经鼻入路细菌培养颅内感染消毒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胆汁酸谱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戚志扬马青艳贾敏文炳龙...
    650-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胆汁酸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靶向代谢组学分析2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和23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血清中初级和次级胆汁酸代谢物水平.采用MATRICS公认认知成套测验量表(MCCB)测试所有被试者5个维度的认知功能.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记忆、推理及问题解决能力、视觉学习能力等多个维度的认知功能均有受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组血清中胆酸(CA)和鹅去氧胆酸(CDCA)的含量显著降低,而甘氨胆酸(GCA)的含量显著升高,去氧胆酸(DCA)/CA的比值(3.04 vs.1.16)更高.校正了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后,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和视觉学习能力与血清中牛磺胆酸(TCA)、GCA、甘氨鹅去氧胆酸(GCDCA)、CDCA等初级胆汁酸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胆汁酸谱出现明显紊乱,CA、CDCA等起神经保护作用的胆汁酸减少和具有细胞毒性的胆汁酸GCA增多可能造成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水平下降.

    精神分裂症胆汁酸谱认知功能神经保护

    白花蛇舌草提取物通过抑制有氧糖酵解和促进氧化磷酸化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贺红艳晁满香翟翠张晴...
    656-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花蛇舌草提取物(HDE)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与有氧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的关系,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CCK-8实验和细胞增殖实验(5-ethynyl-2-deoxyuridine,EDU)检测不同质量浓度(20、40、80 mg/mL)HDE对肝癌细胞SNU-368增殖的影响;采用酶标仪检测乳酸脱氢酶活性、葡萄糖摄取、乳酸生成、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活性,采用pH计检测细胞外液pH值,采用细胞氧耗仪检测细胞氧耗,分析HDE对SNU-368细胞有氧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的影响;采用qRT-PCR实验检测各组SNU-368细胞中GLUT1、GLUT4、HK2、GPI、PFKL、ALDOA和HIF-1α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HIF-1α的蛋白表达.用过表达HIF-1α的慢病毒转染肝癌细胞SNU-368构建过表达HIF-1α稳转细胞株,并进行HDE相应干预后,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HIF-1α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CCK-8实验显示,HDE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效应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均P<0.05);糖代谢相关检测结果显示,HDE可以抑制葡萄糖摄取和乳酸生成,降低乳酸脱氢酶活性,升高细胞外培养液pH值,增加细胞氧耗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Ⅳ活性(均P<0.05);qRT-PCR结果显示,HDE抑制了 GLUT1、HK2、GPI、ALDOA mRNA的表达(均 P<0.05).qRT-PCR 和 Western blotting 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DE 组HIF-1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而与HDE组相比,HDE干预过表达HIF-1α的HIF-1α-LV组中,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再次增加(P<0.05).结论 HDE通过抑制肝癌细胞有氧糖酵解、促进氧化磷酸化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的表达有关.

    白花蛇舌草提取物肝癌细胞糖酵解氧化磷酸化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