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姚远

双月刊

1000-274X

XCXB@NWV.Edu.cN

029-88302822

710069

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反映理工类科研成果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其办刊宗旨为:立足世界科学发展前沿,展示西部科技文化风采;兼顾理论与应用开发,崇尚学术争鸣与创新求实。本刊主要发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工程和科学技术史等基础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现在,该学术期刊已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综合性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方面的最高学术论坛之一,在西部大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岩相古地理与沉积演化

    李文厚张倩李兆雨李克永...
    929-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演化起始于中元古代,发育陆缘裂谷和陆内拗拉槽,沉积滨海相碎屑岩和潮坪相碳酸盐岩,新元古代盆地性质为大陆边缘地堑型坳陷,沉积滞留海盆碎屑岩、冰水沉积物组合及陆棚碎屑岩;早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克拉通盆地主要沉积浅海碳酸盐岩,在西南缘发育沟-弧-盆体系;经过加里东运动抬升剥蚀后,开始了华北克拉通坳陷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发育了陆表海沉积,早二叠世晚期—中三叠世形成了近岸碎屑湖盆沉积;中晚三叠世延长期至早白垩世,鄂尔多斯盆地最终形成,进入大型内陆差异沉积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上三叠统、侏罗系和下白垩统是在鄂尔多斯盆地缓慢沉降过程中堆积的以河流-三角洲-湖泊相为特征的陆源碎屑岩系;新生代进入周边断陷发育阶段,先后发育河流-湖泊及风成沉积.这一系列沉积演化过程揭示了鄂尔多斯盆地复杂的地质历史和多样的沉积环境.

    克拉通边缘叠合盆地碎屑湖盆岩相古地理沉积演化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书记沟中元古界长城系烃源岩地质特征

    冯娟萍姚韦卓欧阳征健李文厚...
    950-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是否发育有效烃源岩是鄂尔多斯盆地中元古界成藏的关键.采用野外地质考察、显微薄片鉴定和地球化学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北缘书记沟中元古界长城系阿古鲁沟组烃源岩地质特征展开研究.研究表明,阿古鲁沟组烃源岩为黑色含粉砂质泥质碳质板岩及黑色含电气石云母碳质千枚岩,原岩为黑色含砂页岩.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为0.34%~9.56%,平均值为3.3%;有机质类型以I型和Ⅱ 1型为主;Ro变化范围为3.57%~4.68%,平均值为4.09%;Tmax值为404~562 ℃,处于以生成干气为主的过成熟阶段.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微富集、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的略微右倾型;δCe值为0.74~0.92,表现出Ce负异常;δEu变化范围比较大,为0.95~4.83,指示阿古鲁沟组烃源岩当时沉积时处于还原-氧化过渡环境.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含量指示阿古鲁沟组烃源岩形成于滨浅海-台后盆地沉积环境.当时,气候温暖潮湿,间或出现短暂偏干热气候变化,水体具有一定深度,能量较小,为与北侧广海沟通有限的较闭塞贫氧-厌氧、咸水-微咸水还原环境,这种条件非常有利于烃源岩的形成.

    书记沟中元古界烃源岩地质特征地球化学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沉积演化及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

    陈强李文厚李智超张倩...
    961-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多年来对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的研究成果,在大量野外剖面观察、钻井及岩心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寒武纪地层划分、沉积体系类型、沉积演化特征及成藏条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寒武系发育滨岸潮坪、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3类沉积体系,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为稳定大陆边缘陆表海沉积,由内向外表现为台内局限潮坪—台外开阔台地—台缘鲕粒滩—台前斜坡的构造古地理格局,沉积演化经历了早寒武世滨岸潮坪、中寒武世局限-开阔台地、晚寒武世局限-蒸发台地3个阶段,构成一个完整的演化旋回.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不发育深水沉积,烃源岩整体发育较差.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的怀远运动造成中央古隆起的形成,影响了晚寒武世的沉积格局,并且控制了中上寒武统的白云岩化作用及岩溶储层的发育.

    沉积体系沉积演化成藏条件寒武纪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马四段生物扰动构造形成的群落古生态及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

    包洪平魏柳斌张立军师平平...
    975-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马四段形成于最大海侵(海泛)沉积期,属于正常海相沉积环境,海洋生物极其繁盛,在碳酸盐沉积物(尤其是灰泥沉积物)中形成了较为强烈的生物扰动构造.依据近年来盆地内部大量的探井取芯和盆地东缘野外露头地质剖面的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盆地东部马四段的生物扰动构造(遗迹化石)及可能的群落古生态特征,并探讨了生物扰动对于岩石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形成以下主要认识.①马四段生物扰动构造具有普遍性发育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大部分层段纵向上连续地发育生物扰动和在横向上广泛分布,表明在其沉积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底栖生物群落异常活跃,呈现为在较长的地史时期内"生生不息"、不间断地延续着的一种基本相似的生活、生命及生态场景.②本区马四段生物扰动构造类型多样,结合生物扰动构造(遗迹化石)的化石碎片门类鉴定与埋藏学分析认为本区马四段强烈的生物扰动构造主要是由蠕型动物、腹足类、三叶虫及介形类等所为;再结合岩石微相的研究,可将本区马四段划分为5个典型的古生物群落(群落古生态)类型,其演进次序也依次代表了海平面变浅旋回中的古生态环境(沉积环境)演化从早期开阔广海到末期潮上云坪藻席的主要阶段.③本区马四段广泛发育的生物扰动为选择性白云石(岩)化提供了基础条件,也为储层孔隙的形成和有效保持提供了基本保障,进而间接地控制了有效储层的发育.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生物扰动群落古生态豹皮灰岩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南部马五4亚段沉积相特征及演化

    李百强郭艳琴徐宏杰吴珍珍...
    993-10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4亚段(以下简称"马五4亚段")是靖边气田继马五5亚段之后重要的天然气接替产层之一,但其沉积微相研究相对薄弱,限制了对该气田马五4亚段的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及天然气分布有利区的合理、准确预测.以靖边气田南部为例,在已有区域沉积背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沉积相测井解释,识别研究区马五4亚段的沉积微相类型并刻画其平面展布特征,明确区内马五4亚段各小层沉积微相纵向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靖边气田南部马五4亚段中、西部整体为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发育含灰云坪、灰云坪、含泥云坪、泥云坪、云泥坪以及含泥含灰云坪微相,蒸发台地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部,沉积微相类型以含膏云坪和含膏湖为主.马五34小层整体发育局限台地亚相,含泥云坪和泥云坪分布面积最广;马五24小层沉积时期,研究区东部蒸发台地沉积范围略有增加;马五1b4小层沉积时期,陆源泥质输入再次明显增加,中部地区广泛发育泥云坪沉积;马五 小层沉积时期,陆源泥质输入减少,区内广泛发育灰云坪沉积微相,局部地区发育蒸发台地亚相.沉积微相对天然气分布具有明显控制作用,灰云坪和含泥云坪为研究区马五4亚段天然气分布的有利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可以为靖边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分布有利区预测及天然气勘探开发方案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沉积微相碳酸盐岩马家沟组靖边气田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中奥陶统克里摩里组沉积特征研究

    欧阳征健冯娟萍姚韦卓李文厚...
    1004-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下古生界奥陶系因油气勘探潜力大一直备受关注.其中,中奥陶统克里摩里组发育的碳酸盐岩有望成为下一个勘探目标层,因此,对其沉积特征进行深入剖析可以为西缘奥陶系天然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通过野外剖面考察、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等手段,研究了克里摩里组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其空间展布规律.结果表明,克里摩里组岩性主要为薄层泥晶灰岩、砾屑、砂屑、粉屑灰岩、(含)生物碎屑灰岩及黑色页岩.泥晶结构、粒屑结构发育可见薄层状、纹层状、瘤状、角砾状构造和滑塌及鲍马层序.沉积相类型以台地前缘斜坡和深水斜坡海槽发育为主要特征,表现为沿南北向呈狭窄的条带状展布,在自东向西方向上,紧邻鄂尔多斯本部的开阔海台地发育台地前缘斜坡相带,向西迅速相变为深水斜坡海槽相,海水具有逐渐加深的趋势.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克里摩里组沉积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乌拉力克组沉积特征及其控源作用

    席胜利李文厚黄正良刘燕...
    1013-1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上统乌拉力克组发育一套分布稳定的黑色页岩,为盆地奥陶系的优质烃源岩层,近期多口探井获得工业油气流,证实了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勘探研究证实,优质烃源岩分布为页岩气富集的基础,因此,系统开展乌拉力克期沉积特征及对优质烃源岩的控制作用研究,对于寻找优质页岩及指导下一步勘探方向意义重大.通过系统开展沉积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建立了乌拉力克期沉积模式,明确了优质烃源岩分布规律.①乌拉力克组平面上稳定分布,整体具有"西厚东薄"的特征,主要发育盆地相、广海陆棚相、斜坡相三类大相,斜坡相可细分为上斜坡亚相和下斜坡亚相两类亚相.②建立了乌拉力克期沉积模式:盆地西部乌拉力克期属祁连海域,为台地边缘型沉积,水体整体具有"西深东浅,南深北浅"的沉积格局,斜坡坡度较大,相变快.③乌拉力克组发育一套低有机质丰度页岩,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主要受页岩纹层矿物成分、沉积相带、沉积层序控制.结论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地区乌拉力克期发育一套台地边缘沉积,广海陆棚相、下斜坡亚相黑色页岩发育,有机质丰度高,为有利相带,优质页岩主要分布在底部20~30 m范围内.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乌拉力克组广海陆棚相下斜坡亚相优质烃源岩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晚石炭世—中二叠世沉积环境及演化

    王若谷周进松张建锋米伟伟...
    1023-1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泥岩样品微量元素的分析测试,并结合岩石沉积学特征、地球物理测井等多种方法,定性、半定量及定量地分析整个研究区晚石炭世本溪组至中二叠世下石盒子组盒8段的沉积水体环境和古气候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沉积环境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砂岩中多以反应牵引流水动力条件的沉积构造为主,沉积期水动力较强;Sr/Ba值指示研究区处于混合水-淡水环境;岩性组合、典型自生矿物、V/Cr、Ni/Co、V/(V+Ni)、δU及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定性及半定量判别表明,研究区主体为富氧浅水环境;结合La-Co法定量判别认为研究区古水体深度多小于25 m,但古水深频繁变化;Sr/Cu值指示研究区属温湿的古气候.由本溪组至下石盒子组盒8段,水体盐度逐步降低,水体深度稳步下降,古气候由湿润趋于干燥,亦揭示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经历了由近海湖盆至内陆湖盆的沉积演化过程.

    古盐度古水深古气候微量元素晚石炭世—中二叠世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神木—佳县地区上石炭统本溪组沉积特征

    郭艳琴梁言乐汪淑洁于雷...
    1037-1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研究区钻井岩心资料及东边野外剖面的岩石类型、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岩电组合等及1 500余口井砂岩、泥岩、灰岩和煤层等岩性厚度及砂地比展布特征,对神木—佳县地区上石炭统本溪组的沉积特征和本1、本2段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为三角洲和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其中三角洲体系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微相;障壁海岸体系可划分为障壁岛、潮坪和潟湖3种亚相,进一步划分为砂坪、泥坪、滨海沼泽等多种微相.研究区西部本2及本1段发育潟湖障壁岛沉积,障壁岛均呈零星状分布;研究区东部本2期主要为潮坪沉积,潮坪沉积以泥坪和砂坪为主,仅北部存在三角洲前缘沉积且规模较小;到本1期演化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特征:双山—双99井以北为河控三角洲,西南部则为潮汐改造三角洲.西南部潮汐改造三角洲受潮汐改造程度高,岩石粒度较粗,岩屑及胶结物含量较高,因此粒间孔、岩屑溶孔及晶间孔含量较高,储层物性较好,天然气产量较高.

    上石炭统本溪组岩石学相标志沉积特征神木—佳县地区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本溪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

    范萌萌袁珍李文厚卜军...
    1050-1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油气资源储藏丰富,本溪组是重要的勘探层段之一,但其沉积环境复杂,砂体分布及沉积演化特征不明确,制约了该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进程.因此,加强对延安地区本溪组地质学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层序地层、沉积特征及演化的研究,将对该地区的古地理重建、油气勘探及开发提供有利的理论支撑.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岩石学、测井地质学和沉积学为理论指导,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晚古生代本溪组的地层和沉积特征,确定了其层序地层单元划分、等时地层格架、沉积相类型及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层序地层方面,本溪组内可以识别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多个短期旋回;在沉积相类型方面,识别出12种岩石类型和7种岩相组合,据此认为延安地区本溪组发育潮坪和障壁岛—潟湖沉积相,进而识别出潮道、砂坪、混合坪、泥坪、泥炭坪、障壁岛砂坝、潟湖泥等沉积微相;在沉积相展布方面,研究区西南部和南部以潮坪沉积为主,东北部和北部以障壁岛—潟湖沉积为主,本1段和本2段的沉积格局基本一致.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演化本溪组延安地区鄂尔多斯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