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姚远

双月刊

1000-274X

XCXB@NWV.Edu.cN

029-88302822

710069

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反映理工类科研成果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其办刊宗旨为:立足世界科学发展前沿,展示西部科技文化风采;兼顾理论与应用开发,崇尚学术争鸣与创新求实。本刊主要发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工程和科学技术史等基础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现在,该学术期刊已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综合性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方面的最高学术论坛之一,在西部大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信息粒的不协调决策形式背景的分布约简

    王霞李俊余吴伟志
    689-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粒计算和知识约简是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的两个重要课题.基于信息粒研究不协调决策形式背景的属性约简的定义和方法.首先,利用对象概念的内涵定义对象集上的拟序关系,并研究其相关性质.然后,利用拟序类定义分布函数和最大部分函数,进而提出不协调决策形式背景的(最大)分布协调集和(最大)分布约简的定义.最后,定义不协调决策形式背景的(最大)分布辨识矩阵及(最大)分布辨识公式,基于辨识矩阵给出(最大)分布协调集的判定定理,并提出计算分布约简和最大分布约简的方法.

    信息粒不协调决策形式背景分布约简最大分布约简辨识矩阵

    扬子地块西缘中元古代晚期辉长岩成因及地质意义:来自锆石U-Pb-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的约束

    薛文斌赖绍聪朱毓秦江锋...
    696-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扬子地块西缘锦川地区辉长岩进行系统的锆石U-Pb-Hf同位素、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旨在探讨其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锦川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 041.1±1.1)Ma.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锦川辉长岩具有较低的 SiO2(50.26%~51.16%)、CaO(6.59%~7.64%)、K2O(1.22%~1.96%)质量分数以及较高的Al2O3(16.38%~17.15%)和TiO2(2.61%~2.80%)质量分数,属于低钾拉斑玄武质岩石系列.岩石总体上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Sr),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和Th),并且显示弱的Eu异常(δEu=0.99~1.11).同时,锦川辉长岩具有低的全岩εNd(t)值(-3.61~-2.75)和正的锆石εHf(t)值(+1.62~+7.58).上述特征表明,锦川辉长岩应起源于已保存在岩石圈地幔中的先期(中元古代中期)俯冲流体交代过的富集地幔源区.结合扬子地块西缘同期广泛发育的A型花岗岩和板内玄武质岩浆作用,认为锦川辉长岩应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下的陆内裂谷环境,代表了 Rodinia超大陆在中元古代晚期局部拉张构造体制下的岩浆响应.

    扬子地块西缘中元古代晚期辉长岩岩石成因地质意义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早寒武世玉尔吐斯组硅质岩成因

    曹旭阳韩以贵鞠鹏程鲁立辉...
    715-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硅质岩开展岩石学以及元素与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硅质岩的成因及沉积模式.岩石学观察表明,玉尔吐斯组中段硅质岩主要由隐晶硅质和微晶石英组成,未见碎屑石英,排除了陆源输入对硅质岩沉积的影响.玉尔吐斯组下段硅质岩相对富Fe且具有显著的Eu正异常,反映了硅质岩可能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液;而中段硅质岩显示Y/Ho比值较高、中等Ce负异常、LREE亏损和Y正异常,说明硅质来源主要为海水,这也符合中段硅质岩具有总体偏向热水来源的830Si值.此外,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指标表明,玉尔吐斯组硅质岩的沉积环境为表层海水氧化,而底层海水缺氧甚至硫化.研究认为,玉尔吐斯组硅质岩的沉积模式为:下段硅质岩由大量富硅热液在上升流作用下直接沉积,之后热液活动减弱,氧化还原分层海洋促进海水中溶解的硅和铁循环耦合,硅质以Fe3+-Si胶体形式共沉积,当硫化水域盛行时铁和硅循环解耦,沉积黑色页岩,形成中段硅质岩和黑色页岩互层.

    塔里木盆地早寒武世玉尔吐斯组硅质岩沉积环境

    含水层地下储氢圈闭盖层密封性评价——以Y含水圈闭为例

    贾善坡张玥温曹轩李健...
    729-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国内外含水层储气库建设中影响盖层密封性的关键指标,构建含水层地下储氢圈闭盖层密封性评价体系,分析得出适合中国含水层盖层密封性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子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了华东某油气区内的Y含水圈闭盖层静态密封能力.结果表明:①盖层静态密封性评价体系中直接盖层厚度、岩石脆性等传统评价因素占比较高,其次为地层水的酸碱性、矿物类型等特殊因素.②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多因子综合评价法分析可知,Y含水圈闭的盖层在静态条件下具备一定的封气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封隔储集层中的氢气,避免氢气逸散.研究表明,该评价体系可为初步评价含水层地下储氢盖层密封性提供一定的指导与理论依据.

    含水层氢气储存盖层密封性层次分析法评价体系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韩城地区延长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物源指示意义

    刘旭东张忠义彭恒刘江燕...
    741-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晚三叠世延长组物源演化,以盆地东南部韩城薛峰川地区延长组剖面为研究对象,运用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探讨了韩城地区延长期的物源特征.结果表明,韩城薛峰川地区延长组自下而上不同层段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峰特征基本一致,峰值段主要集中在晚古生代晚期(250~263 Ma)、古元古宙晚期(1 689~1 774 Ma,1 867~1 885 Ma)和古元古宙早期(2 490~2 560 Ma),太古宙年龄仅零星分布,而中新元古宙和早古生代年龄均缺失.综合物源对比认为,韩城地区延长期盆地物源主要来自于其东北部的华北克拉通内部及阴山造山带地区,而华北板块南缘及秦岭地区的南部物源特征不明显.这种物源特征与盆地西南部延长期物源复杂多变的特点形成了鲜明对比,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期具有稳定的东北物源特征,推测其南地区在延长期仍存在分隔南部物源的深湖相沉积,该认识对探讨延长期湖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物源特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