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震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震工程学报
地震工程学报

王兰民

季刊

1000-0844

dzgcxb@gxxb,gov.cn dzgcxb@yahoo.com 2506121280@qq.com

0931-8275892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450号

地震工程学报/Journal Chin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报道和交流西北地区及全国地震科学领域内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进步为宗旨。主要内容有:地震基础理论(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地震地质学、流体地球化学、地震工程学、灾害学等),地震观测技术与预报方法,工程项目的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与工程探测、工程抗震、防震减灾规划措施,以及相关交叉学科。适合广大地震工作者、防灾减灾部门管理人员及相关地球科学工作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组合式刚塑带加筋土强度的理论分析与试验验证

    雷胜友
    1001-10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试验结果和理论研究,推导得到水平向与环向组合式刚塑带加筋土的强度表达式,并考虑筋材强度的发挥和筋土比例,随后进行详细讨论分析.研究表明,组合式刚塑带加筋土的黏聚力有很大的提高,如果环内含有草根,则形成二次加筋作用,其强度会进一步提高.用文中所推导出的强度公式得到的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最大误差在 5.1%以内,同时加筋材料强度的发挥在 1%~7.5%.最后对加筋土强度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组合式刚塑带加筋土的黏聚力增大了 2.75~5.35 倍,内摩擦角最大提高了 21.7%;而水平向刚塑带加筋土、环向刚塑带加筋土的黏聚力分别增大了 0.5~2.767 倍、0.732~3.417 倍,而它们内摩擦角则增加不多,最大增加了 2.2°.综合考虑认为,"4 环+3 水平"组合加筋形式的加筋效果最好,其次是"2 环+4 水平"组合加筋形式.在实践中,可参照以上两种加筋形式进行边坡、地基加固修复等.

    极限平衡状态刚塑带加筋作用黏聚力增量内摩擦角增量水平向拉力环向拉力

    近距离垂直交叠地铁盾构隧道的动力响应分析

    徐平李西峰张文跃
    1008-1016,1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郑州地区某地铁隧道段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精细化管片和正交各向异性圆环衬砌模型模拟隧道结构,将地铁列车运行荷载简化为人工激励函数,构建地铁列车运行对相邻近距离垂直交叠隧道动力响应的数值模型,对不同列车位置、隧道结构、列车速度、隧道净距等工况下近距离垂直交叠相邻隧道的竖向振动响应、影响范围和动应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隧道运行列车对下部近距离隧道的拱顶的振动影响较大,其他区域影响较小;下隧道运行列车对上部近距离隧道的振动影响整体较小;采用错缝拼装有利于降低近距离垂直交叠隧道在交叠段的振动影响;上隧道列车在启动加速阶段和达到最高速度行驶两个阶段对下隧道拱顶的加速度影响较大;随着隧道净距的减小,上隧道列车引起近距离交叠垂直隧道的下隧道的拱顶竖向加速度显著增加,交叠区域的整体振动最强烈,当远离交叠段 1 倍洞径后,净距对加速度值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近距离垂直交叠竖向振动动应力隧道结构振动评价方法

    震源和水听器沉放深度对单道地震勘探的影响

    张匡华韩孝辉钟宙灿仝长亮...
    1017-1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震源和水听器电缆沉放深度对单道地震勘探的影响,建立鬼波影响模型,采用雷克子波模拟震源子波,分析因震源及水听器电缆沉放深度产生的鬼波对一次有效反射地震波的影响,并采用不同震源和水听器电缆沉放深度的数据对本次研究结论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地震剖面分辨率和震源及水听器电缆沉放的总深度呈反比;随着震源或水听器电缆沉放深度的增加,地震剖面的分辨率递减,接收地震波能量从低值递增到最大值,再从最大值缓慢降低到稳定值;当水听器电缆沉放深度小于 168.8/f(m)时,接收地震波能量随震源沉放深度变化的波动相对平缓,水听器电缆沉放深度浅有利于地震波的一致性,但沉放深度过浅时接收地震波能量将被极大削弱,会明显降低地震波的有效穿透深度;当震源沉放深度约为 292.3/f(m)时,一次有效反射波的峰值和震源鬼波的峰值重叠,接收地震波能量最大;当震源沉放深度大于 584.6/f(m)时,不考虑地震波能量在水中衰减的情况下,震源沉放深度继续增加对接收地震波能量的增加无效.

    单道地震雷克子波鬼波沉放深度峰值重叠

    震后山区公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研究——以川九公路震后恢复重建为例

    蒋瑜阳向波王东王毅...
    1026-1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公路安全运行迫切需求出发,着眼于震后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选取山区公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并结合地质灾害危险性与防护工程新技术,建立山区公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将灾损公路分两阶段进行评分,两阶段根据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权重系数,计算出灾害风险总得分,从而确定威胁公路的地质灾害风险等级.以典型的泥石流灾害为例开展工程案例分析,验证山区公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的适用程度.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在川九公路艰险路段震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山区公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泥石流川九公路恢复重建

    三亚崖州湾海域开发建设适宜性定量分析评价

    覃茂刚曾维特龙根元陈波...
    1035-1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亚崖州湾是海南自贸港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摸清其地质环境是科技发展规划的基础条件.选取水深、坡度、沉积物环境质量、古河道或古湖泊面积、沙波面积、沙脊面积、软土面积和软土厚度共 8 个影响因素,采用K-means聚类法、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研究区适宜性进行定量分区,共划分适宜性好、较好、中等、较差和差五个等级,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崖州湾适宜性的影响,总结五个分区的地质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性最好区位于研究区中北部,其次是中南部,两翼地质环境质量最差,中等区镶嵌分布于崖州湾的外缘;建议优先考虑适宜性最好区进行规划开发,其次是适宜性较好区.文章先用K-means聚类法对影响因素分级,再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评价因子的主客观权重,形成一种主客观结合的科学评价方法,并运用到地质环境开发适宜性评价中,很好地划分出优选区.评价结果可为研究区开发规划及防灾减灾提供基础地质依据,同时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崖州湾地质环境适宜性层次分析法熵权法

    甘肃定西公路建设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沈世科赵天宇安亮
    1046-1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定西市处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与河西构造两大地质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与不良地质发育.依据地质调查、新建公路的规划勘察等资料,系统分析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公路建设中的若干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发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环境决定了不同的气象水文与地貌类型.按气候特征将定西地区划分为渭河以北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和以南的高寒阴湿区,前者频繁发生滑坡、崩塌、黄土陷穴等地质问题,后者主要发生泥石流,同时广泛分布滑坡、崩塌等,湿陷性黄土、疏松砂岩、软岩破碎与大变形等特殊岩土与不良地质问题影响严重制约着公路走廊带选择、路线方案的地质安全和构筑物布置与施工.针对上述公路沿线的工程地质问题,深入探讨工程地质问题的分布规律与发育特征,并给出了调查分析与防治措施,为区域内工程施工与防灾减灾提供依据与理论支撑.

    定西公路地质问题黄土

    地球自转周期、极移和章动与全球强震关联分析

    王备战孙明国金旺于欢欢...
    1057-1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人们还无法准确地预报地震.找到地震和某种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积极地研究地震的触发因素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漂浮在软流层上的地球板块随地球一起转动,地球自转变化可能对强震有一定的触发作用.统计 2000 年以后全球MW7.9 以上强震和地球自转周期、极移以及章动的关系,发现全球强震和大约 13~15 天的日长变化、大约一年周期极移变化以及十几天左右不规则章动有很强的关联性.通过贝叶斯公式分析,强震发生在日长变化拐点处的概率为随机概率的 3 倍,发生在极移X 方向拐点处的概率为随机概率的 6 倍,发生在极移Y方向拐点处的概率为随机概率的 3 倍,发生在章动拐点处的概率为随机概率的 2 倍.这种拐点不是固定周期,它受到各种摄动因素而发生不规则漂移,全球强震往往发生在上述周期变化的拐点处.希望以上结论能对大地震预报提供有益的参考信息.

    地震地球自转极移章动全球

    基于位移的模块式加筋土挡墙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李思汉蔡晓光景立平蔡博渊...
    1066-1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性态设计是支挡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的前沿科学问题.以模块式加筋土挡墙为试验对象,通过振动台试验,探究模块式加筋土挡墙的变形模式;收集归纳挡土墙位移计算方法,分析不同破坏模式下屈服加速度系数分布规律;对比不同计算方法计算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挡墙的位移模式为平移与转动耦合,且以转动为主;不同破坏模式下安全系数法求解的屈服加速度系数均随输入加速度幅值增大而减小,简便方法和能量法所得屈服加速度系数为常数;将屈服加速度系数代入不同位移计算方法对比,提出在不同峰值加速度时,可分别采用 Richards and Elms 上限法(0.4g 以下)、Cai and Bathurst平均上限法(0.4g~0.6g)、Newmark 上限法(0.6g~0.8g)、Whit-man and Liao平均拟合法(0.8g~1.0g)进行位移计算.最后,对模块式加筋土挡墙的抗震设计流程进行归纳.

    加筋土挡墙抗震设计方法振动台试验位移计算方法屈服加速度

    华北地块及邻区重力异常特征及地质结构

    郭雨帆肖健付光明许志山...
    1075-1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华北地块及邻区重力异常特征、地质结构和断裂构造,对该区地震风险研判和矿产资源远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小波多尺度分解法、Parker-Oldenburg 迭代反演法和重力异常导数法,利用华北地块及邻区布格重力异常数据,获得布格重力异常小波分解逼近场和细节场、莫霍面深度和重力异常导数.结果表明:(1)逼近场和细节场揭示出华北地块可分为西部的鄂尔多斯克拉通块体和东部的华北似环状裂谷盆地两个子单元.(2)莫霍面深度范围在 28~52 km 之间,呈NNE走向,由西向东逐渐变浅,具有显著的"东西分带"特征.尤为显著的是鄂尔多斯克拉通块体和华北似环状裂谷盆地,块体内部莫霍面变化较平缓,块体边界莫霍面变化剧烈.(3)根据重力异常导数结果识别并校正出研究区 13 条块体边界及主要断裂带.

    华北地块重力异常莫霍面断裂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山西省交口县某尾矿库堆载过程回溯与失稳模式分析

    周胜森李为乐陆会燕单云锋...
    1085-1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 年 3 月 17 日,山西省交口县某铝矿尾矿库发生溃坝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了探究尾矿库溃坝的原因,基于多时相光学卫星立体像对数据和 SBAS-InSAR 等遥感技术,回溯分析该尾矿库的堆载过程、库容变化和坝体形变,并采用 GeoStudio 软件 Slope/W模块评价溃坝前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该尾矿库于 2019 年 9 月前已堆积至最大库容,2021 年 12 月前在 2#坝后方子库堆载至 96 万 m3,超出设计库容 4.8 万 m3,从而降低了坝体的稳定性;(2)溃坝物源主要来自 2#坝以上库区,在 2#坝与 1#坝之间以及 1#坝到沟口区域均主要以堆积为主;(3)该尾矿库溃坝属于典型的渗流场诱发尾矿坝失稳,尾矿加载导致其坝体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由 1.125 降至0.991,是该尾矿库溃坝的直接诱发因素.

    尾矿库溃坝多源遥感堆载过程失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