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震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震工程学报
地震工程学报

王兰民

季刊

1000-0844

dzgcxb@gxxb,gov.cn dzgcxb@yahoo.com 2506121280@qq.com

0931-8275892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450号

地震工程学报/Journal Chin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报道和交流西北地区及全国地震科学领域内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进步为宗旨。主要内容有:地震基础理论(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地震地质学、流体地球化学、地震工程学、灾害学等),地震观测技术与预报方法,工程项目的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与工程探测、工程抗震、防震减灾规划措施,以及相关交叉学科。适合广大地震工作者、防灾减灾部门管理人员及相关地球科学工作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震源机制解分析邢台地震的发震构造

    章阳万永革赵志远陈婷...
    1439-1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活动断层几何形状的确定为评估一个地区的地震危险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邢台老震区内构造背景复杂,前人对邢台地震的发震构造展开大量研究,取得丰富成果.通过震源机制节面聚类得到邢台地震发震断层的走向、倾角及其标准差,综合前人研究结果求取发震断层面的平均解;结合区域地壳应力张量,估计该断层的滑动方向及其误差,分析该区域的地震活动危险性.结果表明:邢台地震发震断层的走向为32.45°,倾角为79.44°,滑动角-153.96°,标准差为4.55°.该断层为走向NNE、倾向NWW的高倾角走滑型断层,而非正断性质的新河断裂.区域地壳应力场在断层面上产生的相对剪应力为0.83,相对正应力为0.59.该断层不是最大剪应力的断层面形状,但剪应力强度仍较大,表明该断层在地震能量积累和释放过程中仍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

    邢台地震活动断层震源机制节面聚类区域应力场地震危险性

    宁强Ms5.3地震前的LURR综合分析

    王秋宁
    1449-1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年9月12日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发生了 Ms5.3地震,震源深度11 km.基于陕西区域2014-2018年地球物理观测资料,选取地下水位、洞体应变、体应变以及地电场等观测手段的20个观测站点,采用库仑应力触发模型的加卸载响应比计算方法,计算各个站点的加卸载响应比(LURR),对此次地震前的异常信息进行分析讨论.初步获知:(1)LURR异常出现时间集中在2017年底至2018年5月,其中地下水位LURR出现异常变化时间最早,出现极大值的时间也最早,而洞体应变、体应变、地电场LURR异常开始时间较晚,集中在2018年2-5月,极大值出现时间集中在2018年3-7月.(2)从各观测手段的异常变化幅度来看,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最小,洞体应变和体应变的变化幅度最大,地电场的变化幅度居中;从空间分布看,不同测项的异常站点有分布较为集中的现象.(3)周至地电场LURR与优势方位角异常变化在时域上较为同步.(4)总体上,地下水位、洞体应变、体应变以及地电场这几种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反映的LURR异常演化具有准同步性.这为尝试多种观测资料计算LURR,进行多重物理量相互验证,提高异常信息的可信度等提供参考.

    宁强Ms5.3地震加卸载响应比地下水位洞体应变体应变地电场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6.9地震余震精确定位与断层面拟合

    赵莉刘白云范兵王文才...
    1457-1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青海和周边87个地震台站于2022年1月8-13日记录的青海门源M6.9地震主震及680次余震资料,经双差地震定位重新进行震源位置的修定,获得633个地震重新定位后的震源信息.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余震分布明显以昌马-俄博断裂南末梢端为界分为东、西两段,西段呈近EW向沿托勒山断裂东段分布,东段呈NWW向沿冷龙岭断裂西段分布.重新定位前余震初始震源深度集中分布在5~15 km,重新定位后变化为在0~20 km深度范围内偏正态分布.根据重新定位后余震分布特点并参考地表破裂带的展布,依据成丛地震发生在断层附近的原则,选取2个矩形区域,基于这2个区域内重新定位后的震源信息,利用模拟退火与高斯-牛顿相结合的算法进行断层面拟合计算,完整地获得每一个拟合区域的断层面参数.结果表明托勒山断裂东段断层面与冷龙岭断裂西段断层面分别为长约15 km总体走向为近EW向的高倾角左旋走滑断裂与长约12 km总体走向为NWW向的高倾角大型左旋走滑断裂.此次青海门源地震可能是上述两断层面末端相互挤压共同破裂形成的.

    双差定位门源M6.9级地震断层面解发震构造

    阳关断裂带变形样式及其对阿尔金断裂扩展的指示意义

    姚赟胜邵延秀邹小波刘兴旺...
    1467-1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阳关断裂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阿尔金断裂系向北扩展的前缘位置,对其几何学和运动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青藏高原向大陆内部扩展的机制.文章通过卫星影像解译、探槽开挖、差分GPS及无人机测量等对阳关断裂开展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阳关断裂东段发育多条正反向断层陡坎,断层陡坎高度在0.4~8 m之间,平均约2.2 m,探槽揭示断裂倾角约60°,形成高角度逆断层,局部发育正断层;西段断裂向北西前缘扩展,形成一组弧形分布的断层陡坎,陡坎高度多在0.9~2.4 m,平均约1.9 m.同时自南向北,逆冲断层陡坎形态由多级陡坎转为单一陡坎.对探槽剖面分析,显示断裂断错晚更新世冲洪积砾石层,发育的断层倾角较缓,以低角度逆冲为主要特征,约26°,有的甚至沿地层向前推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阳关断裂可能为本区阿尔金向北扩展的北边界,与三危山断裂共同协调吸收了阿尔金断裂东段的部分应变量.

    阿尔金断裂阳关断裂探槽逆冲断层变形样式

    遥感自动提取技术在房屋抗震调查中的应用

    张朝阳李雪刘珠妹
    1478-1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房屋抗震能力调查对于全面摸清地震灾害风险底数,预测地震灾害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实地调查方法难以大范围开展,而依靠经验估计和人工解译的遥感房屋抗震能力评价的效率仍有待提高.针对此问题,文章以深度学习遥感目标识别算法为基础,提出了多尺度聚合的房屋自动提取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湖北省房屋抗震能力遥感初判,自动提取房屋建筑共计1 060万余栋,并对其抗震能力进行了分类判别.经与试点县实地调查结果对比,文章方法房屋提取误差总体在10%以内,房屋抗震能力判别准确度在72.3%~90.9%之间.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方法可为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程房屋调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抗震能力遥感全卷积神经网络建筑提取

    2020年新疆伽师Ms6.4地震震源区微震检测与目录完备性分析

    梁姗姗张广伟邹立晔刘艳琼...
    1485-1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强地震发生后,地震检测因受到尾波的干扰可能会遗漏部分微震事件,影响地震目录的完备性.文章利用波形模板匹配方法对2020年新疆伽师Ms6.4地震序列开展微震检测,相比原始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统一地震目录,新检测出1 756个微震事件,地震数量增加了 1.3倍.基于检测后的余震目录计算最小完备震级为ML1.2,地震活动性b值为0.76,较原始目录的ML1.6和0.77均有所降低.通过伽师震源区地震序列活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前震序列在主震前短时间内(前36小时)出现地震活动的密集增强,相应的b值显示为低值;主震发生后地震序列完备震级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完备震级缓慢降低并趋于稳定,并且呈周期性的波动.本研究提高了伽师震源区地震目录的完备性,为精细化描述该地区地震序列时空演化特征提供了关键数据基础.

    伽师Ms6.4震源区微震检测最小完备震级地震活动性

    典型地震断层错动导致的重力变化及2022门源6.9级地震重力变化分析

    钟慧婷靳志同万永革
    1493-1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力资料在确定震源破裂模型以及寻找地震前兆信息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分析地震错动在地表导致的重力变化,根据Okubo位错理论公式,首先计算分析典型断层滑动(走滑、倾滑)在地表的重力变化特征:(1)垂直走滑断层引起的重力变化总体呈现出四象限对称分布,且在震中的同一方位上重力变化大小随着远离断层而逐渐缩小;相同破裂尺度和滑动量的垂直走滑断层,深度越深,震中附近的重力变化幅度越小,而自震中向远处的重力变化幅度的衰减越慢.(2)倾滑断层上盘重力变化的数值总体上比下盘重力变化的数值小;对于相同破裂尺度和滑动量的倾滑断层,破裂中心深度越深,远处的重力变化最大值越小.为分析2022年门源地震产生的重力变化,根据该地震的同震破裂模型,按照子破裂产生的重力变化叠加的方式计算震中周围的重力变化,得到:门源地震震中东北和西南方向重力降低,最大变化达-8.82 μgal;而震中西北和东南方向的重力增加,最大变化达28.28 μgal,重力增加的区域范围要比重力减小的区域范围小.震中附近的门源台重力增加3.40 μgal,能够被重力仪器监测到,而震中周围的其他的前兆台的重力变化不足1 µgal.在监测和分析该地区长期重力变化从而揭示构造活动时,应扣除该地震造成的重力变化.

    重力变化门源地震断层位错模型

    《地震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