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部广播电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广播电视
西部广播电视

石鸣

双月刊

1006-5628

scyingxiang@163.com

028-62023351 62023381

610017

成都市红星中路二段119号

西部广播电视/Journal XIBU GUANGBO DIANSHI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内容: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技术标准及科技管理、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广播电视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传输、发送、接收技术;广播电视设备、器材、新产品及市场行情。宗旨:宣传报道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方针政策,推广新技术、新产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初级、中级技术人员服务,促进西部地区广播电视技术水平的提高。办刊特色:立足于广播电视行业的技术优势,以“实用性、科学性、指导性、可读性”为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的突破之道

    孟祥风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媒体时代,数字平台与社交网络的兴起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众多新型媒介形态的出现,使内容创作与消费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介,微博、微信、短视频及直播等平台因即时性而受到广泛欢迎,重大主题报道的策略与表达方式亦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重大主题报道的突破之道在于把握并利用好全媒体时代的特性,构建多元化的内容生产体系,与受众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实现信息的深度共享和价值的多维传递。本文从采编机制、内容策划、构建矩阵、技术应用等方面探讨全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的突破之道。

    全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突破之道

    "把关人"视角下广西宾阳炮龙文化的传播研究

    胡远洪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传播学中的"把关人"理论视角,开展对广西宾阳炮龙文化当代传播的研究,分析宾阳炮龙文化当代传播面临的困境及成因,提出广西宾阳炮龙文化当代传播的策略,主要包括加大炮龙文化内涵的挖掘力度、创新活态传承方式等,以期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播提供启示和借鉴。

    "把关人"宾阳炮龙文化传播力

    甘肃文化资源数字化传播研究

    刘朴玉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肃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多民族省份,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倡导"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时代,应用数字技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与传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为更好地实现甘肃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发展,打造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交互空间成为重要途径。甘肃的文化资源决定着其数字化传播基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新的时代表征的出现,搭建数字平台成为传播甘肃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创新传播甘肃

    高校"新媒体+"网络思政优化路径研究——以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融媒体工作室"岿然"为例

    曾杰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青年学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各高校网络思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本文从网络思政工作的现实意义出发,以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为例,阐述各大高校在网络思政工作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并提出"新媒体+思政"的育人新路径。

    新媒体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政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索

    刘晓丹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梳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势,分析当前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新媒体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海量信息资源、互动交流平台和个性化传播方式,但也带来了师生互动不足、教育内容与方法滞后等挑战。为适应新媒体时代要求,高校急需构建"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即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优化校园新媒体平台,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营造良好的网络育人环境。另外,高校要主动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将思政教育与新媒体技术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吸引力。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

    大学生问题性移动媒体社交的干预策略

    吕艾桁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问题性移动媒体社交行为受到错失焦虑、人格特质、神经机制的影响,不但会导致认知失败、学习拖延,还会弱化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对此,应加强大学生问题性移动媒体社交行为的干预,积极推动大学生对移动社交媒体的功能定位由娱乐性向工具性转变,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促进大学生社交互动的多维发展。

    大学生问题性移动媒体社交错失焦虑人格特质

    "新文科"理念下地方应用型高校新闻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杨士霞李振粉杨雨彤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应用型高校新闻学专业应深入贯彻"新文科"理念,推进新技术应用和创新性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本文直面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困境,以及传统模式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与新时代基层型、全能型新闻传播人才"空心化"之间的问题,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齐鲁理工学院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为例,探究地方应用型高校新闻学专业贯彻"新文科"理念,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途径。

    "新文科"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

    "后乡土中国"叙事框架下民俗文化的媒介形象建构研究

    化曼村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的背景下通过媒介传播,得以更广泛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本文首先就民俗文化在中国社会"乡土性"变迁背景下的内涵进行界定,并进一步分析民俗文化在媒介传播中呈现的形象。其次,探讨民俗文化媒介形象建构的特点,包括主体多元化、场景生活化和载体多样化。最后,研究媒介形象建构达成的认知满足和心理调适机制,并认为媒介技术使得民俗文化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持续发挥重要的社会功能。

    "后乡土中国"民俗文化媒介形象

    打造精品副刊版面的实践与思考

    邢雁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时代,副刊版面仍需坚持内容为王。编辑要不断创新,在主题策划、组稿和版面设计方面寻求新的突破,以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的阅读兴趣、阅读途径、阅读期待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要想副刊版面"突围",副刊编辑就应精心策划,坚持与时俱进;精准组稿,挖掘镇版之作;精心设计,打造精品版面。

    主题策划副刊版面设计创新

    探讨新媒体语境下纪录影像的"真实"构建——以《柴米油盐之上》为例

    杜佳恒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兴起和国家级文化传播策略的深入实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已成为我们的时代使命。纪录影像,作为一种强有力的非虚构媒介,以其真实性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关注,也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大国形象的窗口。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探究纪录影像在真实性与故事性之间寻求平衡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以《柴米油盐之上》为例,具体分析新媒体语境下纪录影像的本质,思考从素材真实到符号真实的过程中,新媒体语境下纪录影像捕捉呈现生活真实性的方式,并思考在此基础上是如何构建让人深思的故事和触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以及思考、反馈的。

    新媒体语境纪录影像假定真实故事构建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