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部广播电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广播电视
西部广播电视

石鸣

双月刊

1006-5628

scyingxiang@163.com

028-62023351 62023381

610017

成都市红星中路二段119号

西部广播电视/Journal XIBU GUANGBO DIANSHI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内容: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技术标准及科技管理、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广播电视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传输、发送、接收技术;广播电视设备、器材、新产品及市场行情。宗旨:宣传报道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方针政策,推广新技术、新产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初级、中级技术人员服务,促进西部地区广播电视技术水平的提高。办刊特色:立足于广播电视行业的技术优势,以“实用性、科学性、指导性、可读性”为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兰心大剧院》:梦与现实交错的想象表述

    巫菁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兰心大剧院》是中国电影史颇具研究价值的一部作品.该影片以小说《上海之死》为母本,通过手持镜头、黑白画面等艺术表达形式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20世纪40年代上海滩的梦与现实的影像盛宴.本文从艺术表达、人物关系设定、故事结构等方面对电影《兰心大剧院》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入探析电影的内在世界,论述其所带来的艺术震撼与情感共鸣.

    《兰心大剧院》娄烨第六代导演艺术表达想象的能指

    视觉语法视角下网络自制访谈节目话语表达与互动意义——以《DV计划》为例

    孙笑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媒介使用习惯,传统电视访谈节目日渐式微,而与此同时,网络自制访谈节目不断涌现,在节目内容与影像表达上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其中,《DV计划》以单台摄影机拍摄的方式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节目形式.本文以视觉语法理论为框架,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与构图意义三方面对该节目展开分析,探究影像符号和节目话语表达之间的关联及互动意义.

    视觉语法理论网络自制访谈节目话语表达《DV计划》

    腾讯"X剧场"的剧场化运营策略探析

    胥荣超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腾讯推出的"X剧场"模式为研究对象,以国产网络悬疑短剧为切入点,对该模式在剧场化运营中的成功经验进行剖析.研究发现,"X剧场"通过打造集剧集、音乐、小说、漫画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IP)生态,实现了内容的跨界融合与渗透,提升了用户黏性和参与度.并且该模式注重与粉丝的互动,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的举办,有效促进了粉丝黏性的提升.同时,腾讯在剧集制作上的高标准与用心,也为"X剧场"的剧场化运营模式的成功运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剧场化运营网络悬疑短剧腾讯"X剧场"

    文化类综艺节目表现形式创新途径

    陈梦婷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类综艺节目制作者在策划、生产文化类综艺节目时,不仅需要从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挖掘素材,还需要通过影像、语言、场景等多种形式,生动诠释文化的内涵,传播文化知识,带给观众丰富的体验,从而获得观众的青睐,提高节目传播力.本文首先分析文化综艺节目主要表现形式的特点,然后探讨现阶段文化类综艺节目在表现形式方面的不足之处,最后结合创作实践,探索创新节目表现形式的途径,希望为相关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帮助.

    综艺节目表现形式创新策略

    社交媒体视域下美食类短视频的场景化叙事研究——以哔哩哔哩"盗月社食遇记"为例

    葛载晨杨帆
    98-10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短视频成为更加主流的传播形式,其所运用的场景化叙事重要性也更为凸显,这也呼应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空间叙事转向.本文聚焦于研究哔哩哔哩平台"盗月社食遇记"发布的美食类短视频,抽样选取了10条视频样本,对其视频内容、用户评论和互动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探讨社交元素如何在叙事场景的搭建中起作用.

    社交短视频场景化叙事美食类短视频"盗月社食遇记"

    电视访谈节目《可凡倾听》的会话分析

    李衍慧杜静波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视访谈节目作为一种特殊的、较早的语言类节目,在当前各式各样的综艺不断推出的时代背景下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许多观众.其魅力的来源,与会话的特殊性有紧密关系.为探究其会话特点,本文基于会话分析理论,选取《可凡倾听》部分访谈节目语料进行文字转写,归纳总结《可凡倾听》这类访谈节目在会话的开始、会话的主体、会话的结束部分的结构特征.

    电视访谈节目会话《可凡倾听》

    影剧综二创短视频的传播现状与发展反思——以抖音平台为例

    李姗
    106-10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传播结构和粉丝文化,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成为各类二次创作短视频生产与传播的重要渠道.本文以抖音平台为例,分析其在二创短视频发展方面所具备的用户、技术和平台优势;探究其呈现出的类型多样化和解读细节化的内容特征;结合部分案例,指出二创短视频所面临的内容形式和版权争议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二次创作短视频抖音

    疾病叙事与人文观照:《我们一起摇太阳》的生命影像书写

    曹蓓蓓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韩延导演"生命三部曲"的集大成之作,《我们一起摇太阳》延续了《滚蛋吧!肿瘤君》和《送你一朵小红花》的疾病叙事模式,在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上融入了类型片、情节剧的商业策略,很大程度上规避了现实主义精神观照下的残酷叙事框架,淡化了其悲剧性,并通过两位主角在逆境中奋起的励志人生与真实经历的耦合互文,隐含了强烈的现实寓言性,是一部兼具艺术价值与商业吸引力的佳作.基于此,本文从疾病叙事和人文观照两个角度探讨《我们一起摇太阳》如何书写生命影像.

    《我们一起摇太阳》疾病叙事类型范式现实互文

    红花还需绿叶衬——论影视剧中的配角塑造

    鲁烜周游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影视作品中的角色塑造越来越丰富且多样化.本文旨在探讨配角在影视剧中的重要性,分析其在推动剧情发展、丰富人物形象、深化主题思想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梳理配角的类型,并且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如何塑造好配角.

    影视剧配角塑造类型

    影像与生命:纪录片《众神之地》视听符号表达

    李馨怡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纪录片是一种重要的影视形式,用于记录现实情况和反映真实,且多会运用独特出奇的视听技巧,来呈现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尤其是自然类纪录片,它以自然与人类的共生为主题,运用丰富的视听手段,为观众呈现一幅丰富多样的自然图景.而"生命"是许多自然类纪录片中的核心主题,如何运用视听元素将生命的力量呈现在屏幕之上,是许多自然类纪录片所追求的影视效果之一.本文以纪录片《众神之地》为例,分析视听元素在该纪录片中的巧妙运用,并深入讨论该纪录片中视听符号对生命主题的阐释.

    视听自然纪录片视觉符号语言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