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部广播电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广播电视
西部广播电视

石鸣

双月刊

1006-5628

scyingxiang@163.com

028-62023351 62023381

610017

成都市红星中路二段119号

西部广播电视/Journal XIBU GUANGBO DIANSHI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内容: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技术标准及科技管理、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广播电视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传输、发送、接收技术;广播电视设备、器材、新产品及市场行情。宗旨:宣传报道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方针政策,推广新技术、新产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初级、中级技术人员服务,促进西部地区广播电视技术水平的提高。办刊特色:立足于广播电视行业的技术优势,以“实用性、科学性、指导性、可读性”为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后信息社会如何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

    刘爱华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不断推进,人类社会正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后信息社会,这标志着人类社会结构与信息流通模式又一次深刻变革。个人化不再是愿景,而是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每个个体都能自由、平等地参与到信息创造、传播与消费中,使得信息的存在与传播以数字化与网络化的形态在全球范围内流通,构筑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信息网络。在后信息社会,信息服务型产业蓬勃发展,不仅涵盖传统出版发行等领域,还延伸至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新兴领域,使得主流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旨在探讨主流媒体如何在后信息社会通过提升内容质量、创新传播方式、利用新技术等手段,提升其在社会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后信息社会主流媒体传播力提升

    基于接受美学理论看悬疑网剧的受众审美倾向——以《漫长的季节》为例

    郝梦茹吕爱杰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悬疑网剧蓬勃发展,多种表现方式成功吸引受众,在新媒体时代焕发了新的生机,如《漫长的季节》便凭借其优质内容和受众的审美表现取得了较好的口碑。基于此,本文以《漫长的季节》为研究案例,从接受美学理论中的期待视野、召唤结构、隐含读者几方面入手,通过对人物塑造、本土化呈现、情节留白、原创IP、东北元素及新媒体营销等方面进行分析,来探究接受美学视域下悬疑网剧的受众审美倾向。

    期待视野召唤结构隐含读者悬疑网剧《漫长的季节》

    融媒体时代城市文化形象宣传片视听语言创新研究

    李芷烨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文化形象宣传片是城市文化形象的放大器,是城市形象的软资源,对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影响广泛且深刻。网红城市淄博、哈尔滨、天水的案例能够提示我们,融媒体时代城市可以凭借独特的文化基因以及巧妙的文化形象宣传实现"逆袭"。城市文化形象宣传片作为城市文化形象宣传的重要载体,其视听语言会直接影响到城市文化形象宣传的效果。创新宣传片中的视听语言,自然成为融媒体时代城市文化形象宣传的重要关注点。本文在剖析城市文化形象宣传片创作要点的基础上,提出融媒体时代城市文化形象宣传片视听语言创新的策略,以期为城市文化形象宣传片的创作以及城市文化形象传播提供参考。

    融媒体时代城市文化形象宣传片视听语言

    主旋律短视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张昊卿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旋律短视频紧扣时代脉搏与社会发展主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化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将主旋律短视频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动教育模式变革、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强化主流价值引领力。主旋律短视频通过推动学生感官体验从"简单视听"转向"全身沉浸",推动教育情境建构从"情感离场"转向"角色共情",推动信息传播方式从"理论灌输"转向"实践交互"重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高校应当在坚持主流价值引领、加大平台监督力度的同时,革新教育内容呈现方式、推动多方主体协作交流,增强主旋律短视频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主旋律短视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补偿、可见与反向脱域:三重时间中的乡村元宇宙——基于乡村短视频的思考

    冉学平邓寒冰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乡村短视频为研究对象,在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个体-日常生活-制度"三重时间维度之上提出"身体-场景-制度"三重时间维度,由此构成分析乡村元宇宙的总体框架。研究认为,乡村元宇宙是一个补偿"数字乡民"身份与"局内人"角色的过程,是一个可见的乡村日常生活空间,是一个反向脱域的乡村社会。笔者希望本研究能够增进人们对乡村元宇宙的理解,提升数字乡村社会的治理能力。

    乡村元宇宙乡村短视频补偿可见反向脱域

    婚恋纪实观察类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以《心动的信号》《再见爱人》为例

    唐雪洋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情感观察类节目不断涌现且推陈出新。当今社会,大众的情感需求不断提高,以此为纽带的婚恋纪实观察类节目为大众提供了情感聚集和释放的场域。然而,该类节目也陷入了发展困境。对此,婚恋纪实观察类节目只有不断改进、完善,才能真正发挥正向的文化和情感熏陶作用。本文以《心动的信号》《再见爱人》为例,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婚恋纪实观察类节目制作和传播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之路。

    婚恋纪实观察类节目受众心理《心动的信号》《再见爱人》

    融媒时代纪录片解说词的优化思考

    杨昭彦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说词在纪录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起到填补叙事、阐述说明、渲染氛围、传递价值等作用。在不同情境下,解说词能够发挥不同的作用,只有恰如其分地应用解说词,才能充分体现纪录片的魅力。基于此,笔者提出几点融媒时代纪录片解说词的优化策略,如以交流性表达构建沉浸体验,以浓郁的时代气息吸引受众,以多元互动加强传受双方交流,以段落性适应碎片化传播,以平民视角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融媒时代纪录片解说词感官体验沉浸感

    传统文化微短剧对标青少年群体的创意转化研究

    杨祖叶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青少年的娱乐和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作为短视频类型中的一种,微短剧具有时长短、投资小、创作快、题材和体裁灵活多样等特点,成为青少年喜爱的内容载体,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青少年群体为研究对象,结合新媒体微短剧的发展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前沿性、有效性、创新性的创作思路。

    传统文化微短剧青少年群体创意转化

    诗意叙事与意境建构:国产治愈题材影视剧的创新实践与审美重塑

    付韵诗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内影视创作中有关田园、都市、生态治愈题材的作品越来越多,无论是网络种田文改编的影视剧,还是原创性的影视作品,有关治愈题材的书写从未停止。治愈题材的影视创作借助生活流叙事方式,依托丰富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在叙事中注重诗意与温情的呈现,捕获人们日常生活中细腻的情感体验,展现出诗意的叙事表达与独特的审美意境。本文结合具体的影视作品,从国产治愈题材影视剧的诗意叙事与意境建构维度,深入探讨其创新实践,以期促进治愈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发展。

    治愈题材影视创作诗意叙事审美意境

    以影塑人:体育电影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合之路

    张志刚张代芬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电影是体育运动技术、体育精神、体育文化等与电影相互结合的产物,其不仅能够展现体育运动的艺术美感,也能体现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涵,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教育和指导意义。目前,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缺乏新意,难以对学生形成吸引力。而将体育电影运用在大学生体育教学中,能有效改变这种现状,提高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体育电影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