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部广播电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广播电视
西部广播电视

石鸣

双月刊

1006-5628

scyingxiang@163.com

028-62023351 62023381

610017

成都市红星中路二段119号

西部广播电视/Journal XIBU GUANGBO DIANSHI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内容: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技术标准及科技管理、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广播电视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传输、发送、接收技术;广播电视设备、器材、新产品及市场行情。宗旨:宣传报道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方针政策,推广新技术、新产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初级、中级技术人员服务,促进西部地区广播电视技术水平的提高。办刊特色:立足于广播电视行业的技术优势,以“实用性、科学性、指导性、可读性”为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媒体时代西安文创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策略研究

    刘雪华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文物活起来"口号的指引下,西安加速文化产业发展,并结合当下时代价值衍生出文化创意产业新形态。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媒介不断更新换代,文创借助全新媒介进行推广,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更加贴合当下受众的生活习惯和消费需求。本文在概括西安文创产业形态的基础上,探究西安文创对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的策略及其所带来的启示。

    文创产业西安城市形象

    融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育人现状及其对策

    马梦蝶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当前融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育人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研究认为,当前高校网络育人取得媒体平台多维度搭建、受众具有针对性、表达方式贴合学生特性;但存在本位缺失、概念泛化、碎片传播、专业缺乏的问题。高校应更新理念深化育人初心,加强认知提升媒介素养,化零为整打造网络育人精品项目,走专业化网络育人道路。

    融媒体校园媒体网络育人

    想象与消费:短视频平台中的怀旧景观建构——基于"怀旧铺子"探析

    崔宇航张学知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怀旧"作为一种情感行为和心理活动,自进入消费社会的视野,便逐渐进化为一种情感化商品。加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商品生产与消费模式被打破,怀旧行为便更为自然地介入消费行为,尤其是在短视频平台中,消费主义对怀旧持续地改造和利用,利用怀旧符号建构出了颇具规模的怀旧景观,进而达成了刺激大众消费的目的。但值得重视的是,通过怀旧行为刺激消费,容易使人困在景观生产的幻象中,大众对怀旧的心理需求会掩盖消费的物质需求,在消费情感化商品过程中产生异化,从而暴露出一系列的怀旧消费伦理问题。

    消费社会短视频怀旧消费景观建构

    融媒体背景下广播法制节目的发展困境和应对之策

    黄蕾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直以来,广播法制节目都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节目在推动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制观念、稳定社会法治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来临,广播法制节目的发展困境日益显现。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广播法制节目面临的困境,包括栏目解说重说教轻关怀、题材选择狭窄、与政法部门合作少、融合传播理念欠缺以及节目设置不利于碎片化传播等问题,然后围绕节目编排、节目宣传、节目传播等维度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旨在提高广播法制节目的质量,增强其影响力,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听众。

    融媒体广播法制节目

    互动仪式视域下两性情感类综艺的共情传播——以《爱的修学旅行》为例

    韩家祺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综艺节目井喷式发展,围绕两性关系展开讨论的情感类综艺也层出不穷。两性情感类综艺致力于通过展现两性之间真实的情感互动来反映当代大众对情感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引发社会对两性关系的讨论。《爱的修学旅行》是一档反映情侣或夫妻关系的情感类综艺,一经播出就引发了观众的关注与热议。本文将以《爱的修学旅行》为例,从互动仪式观的视角分析两性情感类综艺的共情传播。

    互动仪式共情传播情感类综艺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符号意象研究

    郝珊珊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觉醒年代》作为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通过符号意象成功地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变革。本文在索绪尔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以能指与所指的范畴深入剖析剧中符号意象的运用。通过对剧中人物、场景、服饰等元素的符号化解读,揭示其背后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同时,本文还将探讨符号意象在塑造历史人物形象、传达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作用,以期为同类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借鉴。

    觉醒年代能指所指符号意象

    浅析电影《消失的她》中的"戏中戏"

    贾旖旎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悬疑类型电影备受瞩目,隐秘的人性、尘封的悬案、漫长的等待等都被作为重要元素融进了悬疑影片中,获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与赞誉。在这一潮流中,电影《消失的她》巧妙运用"戏中戏",赢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通过分析电影《消失的她》中"戏中戏"的作用及内外戏的关系,不难发现影片的高深之处,其"打破第四堵墙",利用人物、台词以及场面调度紧密连接内外戏的方式,既制造了悬疑效果,还升华了影片主题。

    电影《消失的她》"戏中戏"

    考古纪录片《何以中国》叙事策略的创新

    李子潞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纪录片《何以中国》是一部聚焦考古实证、历史演进和文明溯源的大型考古纪录片。它通过多元的叙事范式和权威的历史解读,深入挖掘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强调多元一体的文化特质。其既有一个宏大的叙事结构,又有一些非常细腻的细节,具备多元的叙事内容和全景叙事结构,首次通过全国性的考古挖掘讲述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的故事,环环相扣地解答了"何以中国"的问题,厘清了历史进程中每一次重要的承继与遗忘,从而理解中华溯源的必然性,意蕴深远,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考古纪录片《何以中国》叙事

    新生代好莱坞华裔导演作品中对中国元素的运用研究——以《包宝宝》为例

    符嘉树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之予作为新生代好莱坞华裔女导演,其作品《包宝宝》在2019年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作为从小在海外长大的华裔导演,石之予是海外文化的亲历者与参与者,与从小在中国文化环境中耳濡目染的初代好莱坞华人导演在作品的美学风格和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上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其在电影生产中表现出对中国元素和外国元素更加积极的融合。本文通过对好莱坞华裔导演作品的文本分析,探讨新生代好莱坞华裔导演在作品中对于中国元素运用。

    华裔导演新生代中国元素《包宝宝》

    旅行类综艺节目的困境与破局——浅析《跳进地理书的旅行》的模式创新

    李丽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跳进地理书的旅行》是一档益智文化类旅行节目,于2023年7月2日起每周日12:00在芒果TV播出,节目由8位青年意见领袖组成。该节目摒弃了传统旅行类综艺节目制作的泛娱乐化、套路化以及重明星轻旅行等问题,凭借清晰的受众定位、新颖的题材、场景的设置、渠道的联动,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获得观众一致好评。本文通过分析《跳进地理书的旅行》的模式创新,以期为国内旅行类综艺节目提供"解题思路"。

    旅行类综艺节目创新《跳进地理书的旅行》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