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部广播电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广播电视
西部广播电视

石鸣

双月刊

1006-5628

scyingxiang@163.com

028-62023351 62023381

610017

成都市红星中路二段119号

西部广播电视/Journal XIBU GUANGBO DIANSHI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内容: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技术标准及科技管理、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广播电视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传输、发送、接收技术;广播电视设备、器材、新产品及市场行情。宗旨:宣传报道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方针政策,推广新技术、新产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初级、中级技术人员服务,促进西部地区广播电视技术水平的提高。办刊特色:立足于广播电视行业的技术优势,以“实用性、科学性、指导性、可读性”为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历史的形象化演绎:浅析《奥本海默》的人物塑造

    梁艺嘉
    16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片《奥本海默》根据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改编,展现了"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曲折复杂的人生经历。电影不仅成功塑造了人物弧光完整的多位角色,还令其在特征上两两互为对照,使得影片在明确人物历史定位与彰显精神内核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凸显了叙事主题和叙述效果。影片聚焦历史人物的抉择与情感,定位于对科学伦理的审视,在观照人文内涵的同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奥本海默》人物塑造历史观科学伦理

    悬疑外套下的东北往事——东北悬疑剧的兴起原因探究

    于济铭左亚男
    16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东北悬疑剧的历史演变、特色元素及其在影视产业中的地位进行分析,阐明东北悬疑剧对于地域文化认同和经济振兴的重要性。并通过文本分析和社会调查等研究方法,探讨悬疑剧如何通过反映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社会问题和传统文化元素,成为一个突显地域特色的文化表达形式。研究发现,东北悬疑剧的崛起不仅推动了当地影视产业的繁荣,同时为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

    东北文艺复兴文化认同地域文化书写

    4P理论视域下国产爱情奇幻题材电影营销策略——以《一闪一闪亮星星》为例

    朱欣然
    17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一闪一闪亮星星》"下雪场"创意的爆红,让其无论在热度还是预售票房数字上都领先电影院其他同期上映的电影。该电影集"情绪共振宣发""互动式宣发""仪式感宣发"等宣发手段于一体,实现了口碑与票房的双赢。本文基于4P营销理论,从电影产品策略、电影渠道策略、电影促销策略及电影价格策略等方面对《一闪一闪亮星星》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国产爱情奇幻题材电影的营销提供参考。

    电影营销《一闪一闪亮星星》4P理论爱情奇幻题材电影

    抖音短剧的传统文化传播与创新路径研究——以《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例

    陈梦恩
    17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环境下,以抖音为主的短视频分享平台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喜爱浏览的社交媒体之一,在抖音上基于短剧进行传统文化传播也逐渐成为一种潮流。然而,在层出不穷的信息时代,基于抖音短剧的传统文化传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近期,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火"出圈",本文研究其在议题设置、内容制作、叙事表达、用户衔接等方面的创新,为基于抖音短剧的传统文化传播提供借鉴。

    抖音短剧传统文化传播《逃出大英博物馆》创新路径

    电影《奥本海默》中声音设计对叙事的作用

    卞责源
    179-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电影工艺的发展与完善,电影的表达手段也越来越多元化。许多创作者开始将电影声音的设计作为叙事和表达的重要手段,通过声音设计对叙事的作用来强化个人作品的风格与表现力。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是兼具个人特色与商业价值的导演之一,他巧妙地利用声音设计与带有强烈个人特色的叙事策略,将作品推向新的高度。本文立足于电影《奥本海默》,从电影声音的象征意义、声音与叙事的配合、声音对电影情感的深化来探究声音设计对叙事的作用。

    声音设计叙事策略电影《奥本海默》

    性别的消解:国产影视剧表演中的"去性别化"探析

    胡彧哲
    183-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视作品作为一定时代特征的具体反映,呈现出的性别现象也投射出社会文化和大众思想观念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产影视剧作为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的影像记忆,将社会思想观念变化记录其中。影视剧表演中演员对角色的呈现趋于多样化,在大众审美意识与消费文化的影响下,角色塑造逐渐呈现出"去性别化"。探析性别现象的具体呈现与成因,有助于大众摆脱对性别形象的刻板印象,并逐渐形成区别于传统社会性别认知的新意识。

    表演国产影视剧"去性别化"

    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特点及优化策略

    皇甫宇鹏
    187-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媒体背景下,受众的新闻获取需求和媒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各个媒体之间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采编理念陈旧、采编内容雷同、采编方法单一等问题,阻碍了电视媒体的创新发展。在此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需要结合电视新闻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优化的路径,才能有效推动电视媒体的创新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梳理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新特点,进而分析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工作存在的不足,最后针对如何优化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电视新闻工作者更好地开展采编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融媒体电视新闻采编实践优化

    大数据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优化策略

    梁金双
    191-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背景下,电视新闻的传播形式、传播途径都已经发生显著变化,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是电视新闻生产、传播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当中能否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会直接影响电视新闻产品的质量和传播效果。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大数据在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当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探讨大数据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存在的不足,最后结合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实践需求,探索运用大数据优化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策略,希望为相关新闻从业者提供借鉴。

    大数据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优化途径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在线包装技术的应用

    詹君泽
    195-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线包装技术已成为现代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结合数字图形处理和多媒体技术对节目的视觉和听觉元素进行实时编辑与创意展示,极大地提高了节目的吸引力和观众体验。但是当前电视新闻节目的高效性特征愈发凸显,给在线包装技术的运用带来了挑战。因此,本文建议增强节目的实时互动,融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创新包装形式,并考虑多平台传播的兼容性,提高品牌识别度,强化节目品牌,同时也应注重长期规划和风格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文化趋势。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在线包装

    全媒体时代记者素质提升路径

    舒继军
    199-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媒体作为信息技术与传播手段交织演进的产物,带来了媒介环境的深刻变革,促使信息传播路径、渠道多样化,内容制作、生成去中心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构成了全覆盖的立体传播生态。全媒体时代需要全能型记者,要求其在掌握传统新闻采编技能的基础上,主动出击,锻造本领,探索自身素质提升的全新路径,以适应多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最新趋势,提升影响力、扩大覆盖面。本文首先介绍全媒体时代新闻采访报道的新样态,随后论述全媒体时代记者素质的提升路径。

    全媒体时代记者素质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