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部广播电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广播电视
西部广播电视

石鸣

双月刊

1006-5628

scyingxiang@163.com

028-62023351 62023381

610017

成都市红星中路二段119号

西部广播电视/Journal XIBU GUANGBO DIANSHI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内容: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技术标准及科技管理、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广播电视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传输、发送、接收技术;广播电视设备、器材、新产品及市场行情。宗旨:宣传报道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方针政策,推广新技术、新产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初级、中级技术人员服务,促进西部地区广播电视技术水平的提高。办刊特色:立足于广播电视行业的技术优势,以“实用性、科学性、指导性、可读性”为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微电影到大电影——文牧野的美学书写与叙事流变

    李语涵
    16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贾樟柯曾言:"短片是电影最初的形态,电影史本身就开端于短片,90分钟的长片则是电影商业化的产物."无论是作为学生时代的练笔,还是作为传达自由意志和个性呼喊的媒介,微电影创作在众多成名导演的艺术生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他们走向大银幕前的传声筒和奠基石.而微电影与大电影不仅仅是影片时长上不同,其叙事模式、受众范围、传播媒介都存在诸多差异.院线长片作为一种文化商品,更多面临着商业效益、审查机制等限制,因此导演从微电影过渡至大电影创作中的形变也值得分析研究.成长于互联网语境下的新力量导演游走于个性表达与市场要求之间,他们既遵从着产业运营规则,又呼唤着美学品格的坚守.本文聚焦于新力量导演文牧野,以其具有代表性的影片为例,透视其影片创作中逐步确立、一以贯之的美学风格,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转向.

    文牧野电影叙事流变

    抒情表达与叙事呈现:21世纪以来中国诗意纪录片的诗意性研究

    辛亚舒许林
    16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以来的纪录片伴随文艺界的变幻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与表达路径.各种媒介的分化与融合促成了诗意纪录片的文学特质与艺术特质的结合.《四个春天》《掬水月在手》等纪录片将文学与纪录片结合进行复调叙事,用多元的表意抒情手段引领观者驻足思考,到达"诗意栖息"的境地.本文从诗意纪录片的抒情表达与叙事呈现两方面出发,思考21世纪以来诗意纪录片表意与影像记录模式,探寻其中的留白、互文及意象的抒情和叙事的视角、方式及结构,研究诗意纪录片中的真实性问题,以期为进一步创造和生产诗意纪录片提供参考.

    诗意纪录片抒情叙事

    《狙击手》:极简光影中的影像魅力

    许晨惟
    17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狙击手》作为一部歌颂中国军人勇气和智慧的新主流电影,融合了战争片的多种商业元素,同时用让人耳目一新的影像表达为新主流电影的影像创作提供了良好的范式.在我国新主流电影向叙事本性回归的大趋势下,影像以一种极简的形式,化有形为无形,悄然隐藏于故事内容之中.贴合故事内容的景别设计,简短利落的镜头运动,写实质朴的色彩运用以及冷酷写实的影调风格融合而成了《狙击手》别具一格的影像美学.电影《狙击手》以工业化制作的标准,用过硬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保障了影像的良好.

    新主流电影影像美学技术创新

    新媒体时代国产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分析

    柳春旭
    17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交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广泛和多样化,这为国产电影跨越国界传播到世界各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文本分析和案例分析,揭示新媒体背景下国产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特点、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传播路径和策略,以促进国产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新媒体时代国产电影跨文化传播

    接受美学视域下推理类真人秀《大侦探》的叙事研究

    应秦
    179-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艺真人秀的类型在近些年来愈发多元,受众的注意力被分散,但推理类真人秀的热度一直未减,尤其是《大侦探》(原名《明星大侦探》)在2024年已播出第九季,依然好评如潮,广受欢迎.《大侦探》能取得如此成功,主要原因在于其从受众出发,以受众为本位对叙事进行相关策划,如利用新颖题材融合热点话题、改编影视作品发掘"隐含的读者",通过制造"空白"和"否定"来引发叙事悬念,还使用网感特效以及建构价值来满足受众的期待视野,最终实现与受众的完美互动.基于此,本文从叙事策略、叙事技巧及叙事手段等方面分析《大侦探》的叙事特点,以期为相关真人秀节目提供参考.

    《大侦探》接受美学叙事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摄影作品的调色技巧

    刘青
    183-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和移动应用的飞速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浏览摄影作品的新媒介.与纸质媒体和电脑端相比,手机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即时的浏览体验.在摄影作品的欣赏中,构图、影调和色彩成为关键的审美要素.其中,色彩调整是后期制作中的重要环节,而且对其在拍摄阶段进行精确把控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旨在从技术层面探讨摄影后期制作中色彩调整的技巧,以及色彩与影调如何协同工作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新媒体摄影色彩调色

    全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提升路径

    孙华洋
    187-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媒体时代,新闻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新闻记者的角色和工作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需要在多个媒体平台上进行内容创作和分享.这一趋势要求记者应具备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以适应跨媒体、跨平台的新闻采编环境.本文将探索全媒体时代新闻记者提升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的有效路径.

    全媒体新闻记者创新意识融合能力

    全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人共情能力的应用现状及策略

    王巍
    191-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播音主持人在工作中扮演着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重要角色,共情能力作为播音主持人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对于建立与受众的情感联系、提升信息传播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全媒体时代背景为切入点,阐述播音主持人应用共情能力的重要性,分析播音主持人共情能力的应用现状,并提出播音主持人共情能力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播音主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全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人共情能力

    媒体融合视角下的新闻采访与写作研究

    王希丽
    195-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传媒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提升新闻工作者采访与写作能力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明确媒体融合的概念与特征,其次阐述新闻工作者采访与写作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提升新闻工作者采访与写作能力的策略,以期为促进新闻媒体行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媒体融合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话中有画: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委婉修辞表达策略研究——以《朗读者》节目为例

    殷若涵
    199-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使用委婉修辞表达策略的效果.由于访谈节目的公共性和即时性,主持人在处理敏感话题和维护节目氛围时,需巧妙运用语言技巧,以达到既不冒犯嘉宾和观众,又能传递有效信息的目的.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选择不同主题的访谈环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对主持人的语言行为进行剖析.

    访谈节目主持人委婉修辞沟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