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部广播电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广播电视
西部广播电视

石鸣

双月刊

1006-5628

scyingxiang@163.com

028-62023351 62023381

610017

成都市红星中路二段119号

西部广播电视/Journal XIBU GUANGBO DIANSHI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内容: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技术标准及科技管理、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广播电视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传输、发送、接收技术;广播电视设备、器材、新产品及市场行情。宗旨:宣传报道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方针政策,推广新技术、新产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初级、中级技术人员服务,促进西部地区广播电视技术水平的提高。办刊特色:立足于广播电视行业的技术优势,以“实用性、科学性、指导性、可读性”为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中华传统文化解码

    李海鑫韩佳杏
    1-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开幕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开幕式中中华传统文化表征与现代传媒技术的整合进行研究和整理,分析两届奥运会开幕式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国家形象塑造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奥运会开幕式中的文化元素展示,加深全球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奥运会开幕式中华传统文化解码北京奥运会

    中医药文化影像传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尹林洁管文娟符冰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影像传播对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传播健康理念均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中医药文化传播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然后对中医药文化影像传播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专业队伍建设、规范传播内容与传播主体、促进传播媒介多元化等策略,以期有助于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中医药文化影像传播传统文化

    媒体融合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以文博类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

    张郝苗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热"的持续升温,让文博类纪录片再次回归大众视野,更多人希望通过文博类纪录片了解更深层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我在故宫修文物》作为一部在2016年上映的"老片子",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不断焕发出"新活力",成为文博类纪录片中的一棵"常青树",为文博类纪录片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因此,本文以文博类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分析其传播策略,以期为文博类纪录片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媒体融合媒介可供性B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博类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传统媒体与电商、流媒体平台的融合创新

    鞠蕾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型媒介层出不穷,传统媒体的光环渐显暗淡。面对新媒体浪潮的席卷与时代变迁的呼唤,传统媒体急需诚恳审视自我局限,主动出击,以开放姿态拥抱新媒体,借力新技术,重塑发展模式,为广电传播事业注入创新活力,确保其在变革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此融合进程中,传统媒体必须勇于打破陈规,创新运营模式,积极联袂电商巨头与流媒体平台,共绘媒体生态繁荣图景,共享发展成果。

    传统媒体电商流媒体平台融合创新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内容生产的策略

    梁晨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电视新闻内容生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个信息爆炸、媒体形态多元的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面临着受众流失、内容同质化以及技术应用不充分等多方面的挑战。为了更好地赢得受众的青睐并在市场中立足,电视媒体工作者生产新闻内容时必须进行创新,通过精准定位、深化内容、技术融合等策略,为受众提供更多具有吸引力、影响力和时代特色的新闻内容,使电视新闻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活力和生机。

    融媒体电视新闻内容生产

    新媒体语境下如何提升时政新闻传播效果

    马乐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语境下,时政新闻传播具有传媒渠道丰富、传播主体平等、传播内容个性、用户参与度高等特征。但同时,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影响了时政新闻的传播,使其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为促进时政新闻进一步发展,相关工作者应灵活运用技术,打造传播体系;以小见大,反映社会问题;创新话语表达方式,体现人文关怀;打造特色频道,正确引导舆论;加强新媒体布局。

    新媒体时政新闻传播效果

    "外宣三贴近"视角下新闻标题翻译研究

    童心悦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外宣传对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黄友义提出的"外宣三贴近"视角下,以社会、科技和经济领域的新闻报道标题为研究对象,探求代表性中国特色话语的翻译表达,剖析其翻译方法,以期让对外宣传翻译更贴近中国发展实际、贴近目标受众对来自中国的信息需求、贴近目标受众的思维模式。

    "外宣三贴近"新闻标题翻译

    人间烟火气——东北早市在短视频平台的形象呈现与生产研究

    徐原森张雨凡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早市作为一种特定的市场形态,借助短视频平台呈现出了新的特征。早市不仅是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售卖空间,更是充满烟火气的人情场域和疗愈空间。短视频平台通过算法推送并宣传早市形象,一些用户接受早市形象并形成内在画像,然后通过创作、点赞、评论等互动实现虚拟在场、自我认同和情感认同。在这一过程中,短视频平台对于东北早市的形象宣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早市短视频平台生产机制

    浅谈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的"突围"之道

    王捷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媒体时代的浪潮中,信息传播方式经历了革命性的转变。互联网、社交网络和移动应用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平台,以强互动性改变了传统新闻的生产和消费模式。面对新媒体时代多平台共融的"重重围困",广播电视媒体需要重塑其在信息生态中的地位,积极自我革新,不仅要提升内容生产的技术水平,更要在内容创新上下功夫,不断开发深度报道的潜力。本文首先论述广播电视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独有优势,其次分析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的"突围"难点,并基于此提出具体的"突围"策略。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突围"之道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创新的模式与实践研究

    陈娟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新媒体逐渐崭露头角,对传统媒体构成了巨大的挑战。然而,挑战往往伴随着机遇,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反而能激发出更大的潜力。本文主要探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创新的模式与实践策略,分析二者如何相辅相成,为媒体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共同推动媒体行业的发展。

    新媒体传统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