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人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人口
西北人口

郭志仪

双月刊

1007-0672

xbrk@lzu.edu.cn

0931-8912629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

西北人口/Journal Northwest Population Journal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会科学人口学刊物。旨在开拓我国人口科学研究工作,探索解决西北地区的人口问题、宣传我国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交流人口科学研究经验和成果,交流计划生育工作的经验、普及人口学知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川渝城市群城市化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基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比较

    王卓王璇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00~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参照,运用回归分析和GMM估计等计量分析方法探讨川渝城市群城市化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川渝城市群城市化水平偏低,但年均增长速度较快,总体呈上升趋势,与东部三大城市群城市化差距逐步缩小;川渝城市群产业结构合理化值从2000年的0.79降到2019年的0.39,总体呈下降趋势,同期产业结构高级化值从1.00上升至1.38,表明产业结构逐步从低级向高级化转变;川渝城市群城市化发展逐步推动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基于此提出促进川渝城市群发展的政策建议:充分发挥川渝城市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缓解西部相对贫困状态.探索政府政策调控引导与市场主体调节相结合的城市化道路,引导人口有效转移和土地有序流转;强化川渝城市群城市化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川渝城市群人口城市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

    社会融合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

    黄敦平王高攀
    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实证分析社会融合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融合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存在显著影响.其中,月收入、社会交往、社会参与、喜欢所在城市、愿意成为本地人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存在正向影响.周工作时间、风俗习惯、卫生习惯、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存在负向影响.此外,月收入、社会参与、卫生习惯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存在空间异质性影响.其中,随着月收入的提高,东部地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将增强.月收入对中部地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不显著,月收入对西部地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存在负向影响;东部、西部地区社会参与较多的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较强,而社会参与对中部地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不显著;卫生习惯对东部地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具有显著影响,而对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没有显著性影响.

    社会融合农民工市民化意愿

    健康冲击对农村中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

    王智勇陈耿宇
    2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来分析健康冲击对农村中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发现健康冲击对农村中老年人的劳动供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导致其周工作时间显著减少3.16到3.69小时,并且使其继续工作的可能下降2.9%,受到冲击后仍继续工作的农村中老年人周工作时间显著的减少2.20到2.67小时.农村中老年人劳动供给的下降主要源于健康冲击使周工作时间小于40小时的群体的周工作时间显著减少5.29到5.50小时.健康冲击使得农村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客观健康显著下降是其劳动供给减少的重要原因.

    健康冲击倾向得分匹配劳动供给中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双边效应

    赵春燕宋晓莹
    3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老龄化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条件且经济发展对老龄化的适应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文章基于200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双边效应以及净效应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的正效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1.59%,负效应阻碍产业结构升级1.60%,两者净负效应阻碍产业结构升级低于前沿产业结构升级水平0.01%;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存在明显的成长周期异质性,表现为净效应的时间趋势呈现由负转正的"U型"特征且东部、西部、中部地区的净正效应依次递减,中西部地区的净效应为负,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均强化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效应,弱化负效应,实现净效应呈现由负转正;采用老年抚养比替换人口老龄化指标的实证结果仍然稳健.

    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升级双边随机前沿人力资本人均消费

    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规则探析——基于应用规则的逻辑

    张桂敏吴湘玲
    5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成为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之举,然而,这一举措的效果并不理想,背后原因盘根错杂.以往研究多聚焦描述性分析,较少运用理论框架,难以对社会组织参与的内在逻辑作出有效解释.基于IAD框架的应用规则模型和武汉市部分案例调研显示: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受边界规则、位置规则、权威规则、聚合规则、范围规则、信息规则、收益规则七大规则约束.这些规则存在选择标准宽泛、法制建设滞后、服务类型模糊、资金保障缺乏、居民信任度低等问题,制约社会组织参与的整体效能.需要从选择机制、参与制度、结果反馈、筹资渠道等层面对参与规则加以完善,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支撑功能,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社会组织居家养老服务IAD框架应用规则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预测

    许燕
    6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构建人口预测模型,在对影响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口的三个主要因素:死亡率、生育率、参保率分析的基础上,以2017年的全国人口数据为基年数据,结合人口平衡方程,预测了2018~2056年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缴费人数和领取待遇人数,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的预期寿命将逐年延长,人口日趋老龄化、高龄化;生育率水平2015年后虽有反弹,但总体上仍呈下降趋势;参保率将逐年提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6~59岁的缴费人数呈先升后降趋势,并在2028年达到峰值;60岁及以上领取待遇人数一直呈递增趋势;在2051年领取待遇人数将超过缴费人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口的老龄化发展趋势将给政府财政支出带来一定的压力.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死亡率生育率参保率人口预测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生活满意度与居民获得感

    于洋航
    7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获得感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个体对外在客观物质利益与内在主观精神感知的统一,提升人民获得感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价值追求.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青岛、武汉和昆明3座城市2417位城市社区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别采用层次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从社区发展的视角探讨了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生活满意度和居民获得感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发现,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对生活满意度和居民获得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活满意度在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对居民获得感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生活满意度获得感作用机制

    婚姻迁移对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来自CGSS的经验证据

    郝立王志章
    9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2015年5轮数据,利用Ordered Logit模型考察了婚姻迁移对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并从婚姻匹配角度检验了其影响机制.实证结果发现:第一,父辈与子辈的社会经济地位具有较强的继承性,而婚姻迁移能够削弱这种继承性,促进代际流动性的提高,进而改善阶层固化.第二,相较于东部地区和城市的人口来说,西部地区与农村的人口更容易通过婚姻迁移实现自身阶层的跨越;第三,相较于"外来媳妇","上门女婿"更容易通过婚姻迁移实现代际流动;此外,70后的群体最容易通过婚姻迁移实现代际向上流动,但随着时代和政策的变迁,出生队列靠后的群体通过婚姻迁移实现代际流动的概率在降低.最后,婚姻迁移者主要是通过婚姻向上匹配来实现自身阶层的流动,具体说来主要是通过教育向上匹配和收入向上匹配,实现社会经济地位的跃升.

    婚姻迁移婚姻匹配代际流动

    民生领域公众生活满意度差异性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何铨陶之乘
    10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活满意度是衡量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文章基于2015~2019年浙江省公众民情民意电话问卷调查数据,探究了生活满意度的年龄与性别分布,并对主要民生领域对不同年龄、性别公众生活满意度的领域重要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浙江省公众生活满意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女性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性;从整体上看,六个民生领域的领域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家庭收入满意度、文化生活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养老满意度、教育满意度和医疗满意度;六大民生领域的领域重要性因年龄和性别的差异而不同.最后,从关注特定群体满意度、民生政策的制定和评估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民生生活满意度领域重要性年龄性别

    新疆南疆地区城镇化、产业升级与人口集聚——基于县域统计资料与SDEM模型

    欧阳金琼周传荣李文耀
    11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城镇化与产业升级带动南疆人口集聚,确保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是中央近期制订的重要治疆方略之一.文章运用新疆南疆地区县域统计资料与SDEM模型,研究了城镇化、产业升级对南疆人口集聚的影响.结果发现:新型城镇化对人口集聚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产业升级并未对人口集聚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发现,产业结构、人均GDP等经济因素对南疆人口集聚作用有限,而人居环境、地理区位、兵地属性、政府政策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反而更加明显.由此提出了增加城镇投入改善人居环境、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制定就业与社保优惠政策提高福利待遇,创建兵地协调与合作机制提升人口集聚效率等政策建议.

    新疆南疆人口集聚产业升级城镇化SDEM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