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蔡焕杰

双月刊

1672-643X

szysgc@nwsuaf.edu.cn

029-87082126

712100

陕西杨凌渭惠路23号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立足西北面向全国的有关水资源与水工程方面的综合性学术类刊物。主要报导水资源与水工程领域的有关学术论文、专题述评、区域发展战略与对策,以及水工程、水管理、水环境、水利经济等方面的科技成就。读者对象主要是水利、环境、能源、交通、建筑、农林、国土整治及地学等从事与水资源有关的科研、设计、施工、管理、教学的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喜 讯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进入核心期刊科技期刊《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自1990年创刊以来,得到相关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影响因子等各项指标逐年上升。我刊于2007年向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文献评价中心提出申请,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此特向自本刊创刊以来给于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领导、各位编委、专家学者、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广大的作者和读者表示真城的谢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960-2020年南水北调区域极端气象要素变化分析

    张金萍段德润李杜白李学淳...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水北调工程会引起所涉区域极端气候发生变化,同时极端气候事件对调水工程运行也存在影响.研究以1960-2020 年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构建极端气象要素指标体系,采用变化范围法(RVA)与集对分析法(SPA)对南水北调影响区极端气象要素的改变程度进行量化计算,揭示了经济发展、气候变化与南水北调工程影响下区域极端气象要素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影响下,1960-2020 年南水北调影响区极端气象要素指标综合改变度总体为上升趋势,并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中线地区极端气候改变度显著大于东线,而两线水源区变化程度低于输水区和受水区;调水前后对比分析表明,工程调水对中线的影响大于东线,且受水区极端气象要素变化程度更为明显;对极端气象要素分析发现,极端蒸发受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影响显著,极端气温受调水工程影响变化较大,极端降水受外界扰动变化不明显.

    极端气象要素变化范围法集对分析法综合改变度南水北调工程

    基于D-S证据理论改进AHP-熵权的流域洪涝灾害评估研究

    苑希民高瑞梅田福昌侯玮...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虑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以及承灾体易损性,选取指标构建小清河流域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改进AHP-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求取洪涝灾害风险指数,运用自然断点分级法确定洪涝灾害风险等级,分析小清河流域洪涝灾害风险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小清河流域洪涝灾害风险总体上表现出南低北高的趋势,其中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分别占流域面积的 8.7%和 14.3%,主要分布在小清河干流以及主要支流两岸.所得评估结果同"利奇马"台风发生期间实际洪灾风险分布情况一致,对比证明基于D-S证据理论的改进AHP-熵权法优于AHP和熵权法,可为小清河流域防洪减灾决策提供依据.

    D-S证据理论AHP熵权法洪涝灾害评估小清河流域

    北江流域"2022·6·22"暴雨洪水分析

    刘艳康爱卿虞云飞徐思雨...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 年6 月19 日,北江流域发生"2022 年第2 号洪水",为1915 年以来最大的洪水.为提高对北江流域暴雨洪水特性的认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场洪水的雨水工情进行研究.分析暴雨中心、洪水量级、洪水传播时间等特征,并与历史暴雨洪水进行对比.借助种子蔓延算法比较"理想凑泄"和"经验控泄"调度方案的调控效果,同时考虑水库动库容效应进行调洪演算.结果表明:造成本次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是累计雨量大、降雨强度大以及暴雨区域集中;根据"理想凑泄"规则调度飞来峡水库取得了显著效果,但需要考虑水库动库容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北江流域防洪减灾以及制定调度规则等提供支持.

    洪水暴雨防洪调度特征分析北江流域

    基于四维度模型的湖南省湘江流域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杨柳冯畅郭哿彭璐璐...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降水频次与强度剧增,致使区域洪涝风险提高.为了降低区域洪涝风险,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四维度分析洪涝灾害风险的形成机理,基于 11 项指标,综合运用ArcGIS地理信息软件与熵权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客观赋权,对湖南省湘江流域的洪涝风险进行综合性评估,最终制作出区县尺度的洪涝风险分布图.结果表明:湘江流域中西部致灾因子危险性低,中游地区孕灾环境敏感性高;环长株潭地区与衡阳市的承灾体脆弱性较高,但前者凭借良好的经济基础,其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较强;湘江流域洪涝风险分布从东北向西南呈增强趋势,高洪涝风险区位于长沙市、益阳市、衡阳市及永州市南部,不同地区洪涝风险的主导因子不同.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多因子作用下地区洪涝风险的差异,可为区域防洪减灾提供支撑.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ArcGIS熵权法四维度模型湖南省湘江流域

    基于SD模型的张掖盆地水资源生态足迹核算与预测

    秦欢欢黄丽想
    37-4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通过构建张掖盆地水资源利用SD模型,设计5 类不同情景来核算和预测现状(2000-2020 年)和未来(2021-2050 年)张掖盆地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对于现状,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亏均值分别为3.517、0.272 和-3.245 hm2/人,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足迹强度均值分别为12.969 和2.822 hm2/104 元;农业用水在张掖盆地水资源生态足迹核算中占绝对优势但占比在下降,农业领域是节水的重点且潜能较大;水资源生态足迹强度明显下降(降幅 90.21%),证明了张掖盆地用水效率的上升;张掖盆地的水资源利用压力较大.平均而言,预测期内张掖盆地不同情景中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均大于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由此导致人均水资源生态亏损的出现;各情景下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足迹强度均值分别为12.932、13.483、10.055、12.698 和9.846 及0.281、0.206、0.201、0.281 和0.196 hm2/104 元,未来时间里张掖盆地的水资源利用仍然处于不安全的状态.2021-2050 年张掖盆地无法有效缓解水资源利用紧张的状况,需采用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兼顾的发展方案,推荐政府部门采用情景ZS5.因此,张掖盆地未来水资源利用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节约用水措施和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才能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可持续水资源利用系统动力学SD模型张掖盆地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及障碍因素分析

    李佳璐潘景茹冯峰徐鹏...
    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 2008-2020 年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从2008 年的0.56 上升至2020 年的0.69,由勉强协调进入初级协调阶段,水资源子系统一直是影响九省(区)PWEE系统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其平均障碍度从2008 年的49.05%增加至2020 年的55.48%,人均水资源量为主要障碍因子.

    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障碍因素黄河流域

    引汉济渭工程初期调水风险特征研究

    韩雨薇薛小杰白涛刘刚...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引汉济渭工程运行中调水风险因素与特征规律识别不全面的问题,以工程运行初期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调查法识别工程主要调水风险因素并确定风险组合类型,再建立危险度模型,分析单一风险因素的稳定性和风险组合危险度的特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变异系数越大则风险因素稳定性越差,其中管理失误风险因素最不稳定,其值高达0.998;水源不足、需水量增加两类风险因素叠加后风险组合的危险度更高;风险组合的危险度与风险因素数量之间没有明显的正向关系.研究成果补充了引汉济渭工程调水风险特征研究的不足,为制定针对性风险减控和管理策略提供技术支撑.

    跨流域调水工程危险度模型风险量化风险组合特征引汉济渭工程

    海河流域大清河系暴雨中心移植和地区洪水组成分析

    张营毛慧慧吴洋洋吴天傲...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暴雨洪涝灾害的突发性、极端性愈发显著,海河流域大部分区域多年未经特大洪水检验,为分析未来可能发生极端暴雨洪水的致灾情况,开展暴雨中心预测及可能的地区洪水组成分析十分必要.研究以多年未发生极端暴雨洪水的大清河系为对象,基于研究区域 103 个雨量站降水数据,预测了河系暴雨中心可能位置,以"63·8"暴雨分布为参照,开展暴雨中心移植及地区洪水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大清河系特大暴雨中心位置较为稳定,可能的暴雨中心位置海拔高度主要介于 100~600 m之间;在相同雨量条件下,暴雨中心位于水库下游山区附近("63·8")时,产生洪水总量相对较大,暴雨中心位于平原地区附近时相对较小,且暴雨中心位置的变化对地区洪水组成的影响显著.

    极端暴雨洪水暴雨中心移植地区洪水组成暴雨分布大清河水系

    基于脱钩指数和LMDI的第三产业用水发展研究

    姚园李海红李溦赵勇...
    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识别用水与产业发展关系并合理控制用水发展对于未来管控用水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Tapio脱钩模型和LMDI分解模型,分析我国内地31 个省级行政区2000-2020 年第三产业经济与用水的脱钩时空演化及其驱动效应,并基于分析结果对未来第三产业的用水目标和节水压力开展情景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实现了稳定弱脱钩,经济年均增长率为 12.2%,远高于用水年均变化率3.6%,2012 年后全国强脱钩范围扩大;在空间尺度上,不同地区第三产业脱钩状态存在差异,东部和西部地区脱钩状态较好,实现良好脱钩的省市区占比可达到70%~80%;驱动因素方面,第三产业脱钩的负向驱动效应主要是经济规模,正向驱动效应是节水能力,东部和西部地区节水能力效应贡献率达到56.8%、52.6%,中部地区贡献率仅为38.3%,驱动因素作用程度存在差异从而影响脱钩;未来为实现我国第三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经济时将面临一定节水压力,其增长过程具有规模累积效应与时间累积效应,在经济高速发展至 2050 年时将达到 8.8%.在未来长期规划下更应重视强化节水能力,以促进第三产业良好脱钩,从而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产业用水经济发展脱钩模型LMDI分解用水目标

    基于复合事件指数的西北地区高温干旱复合事件风险评估

    钱潭锐逯家彤粟晓玲吴海江...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温度指数STI构建了两个监测高温干旱复合事件指数:标准化复合事件指数SCEI和混合干热事件指数BDHI,并评估了SCEI和BDHI在西北地区高温干旱复合事件中的监测能力.以严重程度、面积覆盖百分比和发生频率分析了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风险变化.结果表明:由于BDHI充分考虑了不同干热条件之间的相关性,其在西北地区监测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能力明显优于SCEI,而SCEI存在将湿热状况误判为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情况.相较于1982-1993 年,1994-2022 年西北地区发生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严重程度、范围和频率更高;1994-2022 年西北地区发生轻度、中度、重度等级以上的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面积占比分别为35%、25%、10%;新疆中部、甘肃北部和东部、青海南部和陕西大部分地区在1982-1993 年几乎未发生过重度等级以上的高温干旱复合事件,但上述地区在1994-2022 年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高温干旱复合事件风险评估复合事件指数西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