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杨安钢

月刊

1007-8738

immuedit@fmmu.edu.cn

029-84774550

710032

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免疫学会和第四军医大学共同主办,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科技期刊,属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及美国《CA》刊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嵌合抗原受体T(HER2-CAR-T)细胞毒性作用的体内外验证

    张仪婷席文锦王鹏举赵晓娟...
    28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嵌合抗原受体T(HER2-CAR-T)细胞进行毒理学评估,为其后期HER2-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上评估提供安全性依据。方法 利用重组慢病毒载体制备HER2-CAR-T细胞,采用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观察HER2-CAR-T细胞集落形成情况并对集落形成率进行统计分析;将HER2-CAR-T细胞悬液与兔红细胞悬液共孵,通过直接观察法以及酶标仪检测法评估红细胞溶解情况;对雄性新西兰兔耳缘静脉注射HER2-CAR-T细胞制剂,通过组织切片染色观察HER2-CAR-T细胞对动物血管的刺激作用;以pMD 2。G载体上的水泡性口炎病毒囊膜糖蛋白(VSV-G)基因为目标序列,利用荧光定量PCR进行慢病毒载体安全性的验证;取接受HER2-CAR-T细胞输注的小鼠心、肝、肺、肾,HE染色观察其病变情况。结果 成功制备了HER2-CAR-T细胞,这些细胞在体外不具备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HER2-CAR-T细胞制剂对新西兰兔红细胞不产生溶血现象。新西兰兔耳缘静脉输注HER2-CAR-T细胞后未发现明显血管刺激反应,也未检测到VSV-G的特异性扩增,治疗组小鼠心、肝、肺、肾组织未见明显病变。结论 所制备的HER2-CAR-T细胞具有可靠安全性。

    安全性毒理学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2嵌合抗原受体T(HER2-CAR-T)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溶血血管刺激性器官毒性

    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敲除影响小鼠肺脏免疫细胞组成平衡并加重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杨静史佳关鑫戈立秀...
    296-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缺失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脏免疫细胞组成及炎症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C57BL/6野生型(WT)小鼠和同背景HO-1条件敲除(HO-1-/-)小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WT对照组、LPS处理的WT组、HO-1-/-对照组和LPS处理的HO-1-/-组。LPS处理的WT组和LPS处理的HO-1-/-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LPS(15 mg/kg)建立ALI模型,WT对照组和HO-1-/-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12 h后,处死小鼠并收集各组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PCR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性粒细胞(CD45+CD11b+Ly6G+Ly6C-)、总单核细胞(CD45+CD11b+Ly6Chi)、促炎性单核细胞亚群(CD45+CD11b+Ly6ChiCCR2hi)、总巨噬细胞(CD45+CD11b+F4/80+)、M1 巨噬细胞亚群(CD45+CD11b+F4/80+CD86+)、M2巨噬细胞亚群(CD45+CD1 1b+F4/80+CD206+)、总T细胞(CD45+CD3+)、CD3+CD4+T细胞亚群、CD3+CD8+T细胞亚群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CD45+CD11b+Gr1+)百分比。结果 与相应对照组相比,LPS处理的WT和HO-1 小鼠,肺组织炎症损伤加重;TNF-α、IL-1β和IL-6 mRNA水平增加;中性粒细胞、总单核细胞、促炎性单核细胞亚群、MDSC和总巨噬细胞比例显著增加;CD3+、CD3+CD4+和CD3+CD8+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静息状态下,与WT对照组小鼠相比,HO-1-/-对照组小鼠肺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促炎性单核细胞比例增加;CD3+和CD3+CD8+T细胞比例降低。与LPS处理的WT小鼠相比,LPS处理的HO-1 小鼠肺组织TNF-α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更高,总单核细胞、促炎性单核细胞亚群、M1巨噬细胞和M1/M2比值显著增加;CD3+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结论 HO-1的缺失影响ALI小鼠肺脏免疫系统功能,加重LPS刺激后的炎症性损伤。

    血红素加氧酶1急性肺损伤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

    小鼠流行性乙型脑炎疾病进展中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模式的变化及干预

    周子清李婧王小可思越...
    303-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模式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首先通过足垫注射乙型脑炎病毒(JEV)构建流行性乙型脑炎小鼠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技术(IFA)检测JEV非结构蛋白3(NS3)在小鼠全脑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利用IFA、RNA测序技术(RNA-seq)、实时定量PCR明确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不同阶段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模式的变化;最后,通过侧脑室注射鸢尾素(irisin)调控补体C3阳性A1型星形胶质细胞、S100钙结合蛋白A10(S100A10)阳性的A2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比例,探索其是否可改善乙型脑炎模型小鼠的体质量、行为学评分及脑组织损伤情况。结果 流行性乙型脑炎模型组小鼠的M1、M2等运动皮层脑区和海马组织中NS3蛋白显著增加。上述区域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数目和体积较对照组也显著增加,其中JEV感染后与A1/A2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相关的基因均显著升高。侧脑室或者腹腔注射irisin虽不能改善流行性乙型脑炎预后,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减轻神经炎症。结论 JEV主要感染小鼠的运动皮质和海马神经元,且星形胶质细胞异常激活导致神经炎症损伤。Irisin可能抑制A1型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减轻JEV感染后的神经炎症。

    乙型脑炎病毒星形胶质细胞A1型星形胶质细胞A2型星形胶质细胞C3S100A10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25年征订启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310页

    敲低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抑制人宫颈癌细胞及骨肉瘤细胞自噬及增殖、侵袭和迁移

    许颖高榴杨靖瑞汪晶...
    31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对宫颈癌HeLa细胞及骨肉瘤U2OS细胞的线粒体功能、自噬、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 HeLa、U2OS细胞转染TFAM小干扰片段(si-TFAM)下调TFAM表达,Mito-Tracker Red CMXRos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MitoSOX™ Red标记法检测线粒体活性氧(mtROS)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线粒体DNA(mtDNA)的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自噬体数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TFAM、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A/B(LC3A/B)、自噬相关基因2A(ATG2A)、ATG2B、ATG9A、锌指转录因子Snail、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表达。CCK-8法、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TM实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的变化。结果 下调TFAM表达导致HeLa及U2OS细胞MMP减少,mtDNA拷贝数减少,mtROS产生量增加。LC3A/B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胞质内自噬体数量明显减少,自噬早期阶段蛋白ATG2B、ATG9A表达量明显减少。HeLa及U2OS细胞Snail、MMP2和MMP9蛋白表达均减少。干扰TFAM表达,抑制HeLa及U2OS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结论 下调TFAM表达抑制线粒体功能,延缓自噬进程,降低宫颈癌细胞及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

    宫颈癌细胞骨肉瘤细胞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自噬侵袭迁移

    大麻素受体激动剂花生四烯酰氯乙胺(ACEA)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小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杨正东吴优唐军刘仁怀...
    319-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大麻素受体激动剂花生四烯酰氯乙胺(ACEA)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成人工脑脊液(ACSF)组和脂多糖(LPS)组,通过采用LPS侧脑室注射构建SAE模型,小鼠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MSS)和体质量变化判断小鼠的基本情况;行为学范式评估小鼠运动能力(旷场实验)、认知功能(情景前置性条件恐惧实验、Y迷宫实验)。评估ACEA干预效果中,小鼠随机分为ACSF组、ACEA干预的ACSF组、LPS组和ACEA干预的LPS组,ACEA干预组给与1。5 mg/kg ACEA,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 IL-6、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尼氏染色检测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情况;行为学范式评估小鼠运动能力(旷场实验)、认知功能(情景前置性条件恐惧实验、Y迷宫实验)。结果 侧脑室注射LPS3d后,小鼠存在显著认知功能障碍,证实SAE造模成功。与ACSF组相比,LPS组海马炎症因子IL-6、TNF-α及IL-1β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L-6、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CA1区可见神经元尼氏体减少,小鼠存在显著认知功能障碍;与LPS组相比,ACEA干预组IL-6、TNF-α及IL-1β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IL-6、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神经元尼氏小体增多,小鼠认知功能改善。结论 ACEA通过抑制IL-6、TNF-α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改善SAE小鼠认知功能。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花生四烯酰氯乙胺(ACEA)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认知功能

    慢性间歇性低氧激活NLRP1炎性小体引起小鼠肝损伤

    余孝海孙敏琼汪金丽张森...
    327-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间歇性低氧(CIH)是否能激活含pyrin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蛋白1(NLRP1)炎性小体引起肝损伤。方法 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IH组。CIH组小鼠放入CIH仓进行造模(每天8 h,连续4周)。造模后,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细胞形态、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二氢乙啶(DHE)标记检测肝组织活性氧(ROS)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肝组织NLRP1、含胱天蛋白酶激活和募集结构域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胱天蛋白酶1(caspase-1)的表达和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NLRP1、ASC、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蛋白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IH组肝细胞病变明显,细胞出现破裂、坏死、炎症细胞聚集,ALT、AST、ROS、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NLRP1、ASC、caspase-1、IL-1β和TNF-α的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CIH通过激活NLRP1炎性小体引起肝损伤。

    慢性间歇性低氧(CIH)炎性小体(inflammasome)肝损伤活性氧(ROS)

    膀胱癌细胞高表达E2因子转录因子家族成员3a(E2F3a)通过上调CD24抑制NK细胞的杀伤

    姚田军周幸春杨帆刘静...
    33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膀胱癌细胞过表达E2因子转录因子家族成员3a(E2F3a)后是否影响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化及杀伤并探讨其具体机制。方法 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E2F3a稳定过表达的人及小鼠膀胱癌细胞株并将其与NK细胞共孵育,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活化及杀伤能力的变化。转录组测序分析膀胱癌细胞E2F3a过表达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膀胱癌组织中E2F3a与差异基因在蛋白水平上表达的相关性。进一步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法及小干扰RNA(siRNA)等方法探索膀胱癌细胞过表达E2F3a后对NK细胞活化及杀伤影响的具体机制。结果 在膀胱癌细胞中过表达E2F3a能显著抑制NK细胞的活化及杀伤。膀胱癌细胞过表达E2F3a可显著上调CD24基因的表达,膀胱癌组织中E2F3a和CD24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CHIP结果显示,E2F3a能够结合CD24的启动子区并促进CD24基因的转录。干涉E2F3a过表达膀胱癌细胞中的CD24表达后,发现膀胱癌细胞E2F3a过表达所介导的NK细胞活化及杀伤抑制被显著缓解。结论 在膀胱癌细胞中E2F3a可结合CD24的启动子区促进CD24基因的转录及CD24蛋白的表达。膀胱癌细胞E2F3a通过上调CD24表达来抑制NK细胞的活化及杀伤。

    膀胱癌E2因子转录因子家族成员3a(E2F3a)自然杀伤(NK)细胞CD24免疫抑制

    食管癌组织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高表达与食管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李维妙高潇梁宝宝李建忠...
    342-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多种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DO-1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利用肿瘤免疫评估资源数据库(TIMER)、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数据库(GEPIA)、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癌症数据分析数据库(UALCAN)、Kaplan-Meier plotter、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等数据库分析IDO-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IDO-1差异表达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IDO-1表达与肿瘤特征基因通路的相关性,IDO-1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及免疫检查点表达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DO-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5%;IDO-1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IDO-1表达在低分化食管癌组织、高临床分期级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表达增加;GEPIA数据库和TIMER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IDO-1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UALCAN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IDO-1在低分化食管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高表达;GEPIA数据库、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UALCAN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IDO-1高表达的食管癌患者,特别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缩短,但食管腺癌患者的IDO-1表达水平与生存时间并无显著相关性;TCGA数据库食管癌RNA-seq数据的通路富集、免疫细胞浸润、免疫检查点表达情况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患者IDO-1的表达水平与多种食管癌恶性进展基因通路密切相关,并且IDO-1表达与多种免疫细胞浸润和免疫检查点表达关系密切。结论 IDO-1在食管癌中高表达并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高表达IDO-1是食管癌恶性进展及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的关键因素。

    食管癌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生物信息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Rh联合kidd及Fuffy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分析

    谢霞安宁杜旭利郑妍...
    349-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患者血清中存在Rh血型抗C、抗E联合Kidd血型抗Jka、抗Jkb及Duffy血型抗Fyb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生理盐水试验(NS)、微柱凝胶试验(MGT)及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AT),对患者血标本进行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特异性鉴定、相应血型抗原鉴定、吸收释放试验、抗体类型及抗体效价测定和患者血液与供血者血液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患者1为A型、RhccDee、Jka-b+,患者2为B型、RhCcDee、Jka+b-,患者3为O型、RhccDEe、Fya+b-。3例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均为阴性,经采用11系谱细胞在NS、IAT进行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以及相应血型抗原鉴定和吸收释放试验进行验证。结果 确认患者1血清中存在IgG型抗C、抗E及抗Jka特异性抗体,患者2血清中存在IgG型抗E、抗Jkb特异性抗体,患者3血清中存在IgG型抗C、抗Fyb特异性抗体。IgG型抗C、抗E抗体效价为8~16,IgG型抗Jka、抗Jkb及抗Fyb抗体效价为4~8。结论 IgG型抗C、抗E、抗Jka、抗Jkb及抗Fyb不规则抗体可干扰输血前检测结果,在临床上可引起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及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抗体特异性鉴定抗C抗E抗Jka抗Jkb抗Fyb交叉配血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