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植物学报
西北植物学报

赵忠

月刊

1000-4025

xbzwxb@vip.163.com

029-87082936

712100

陕西省杨陵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植物学报/Journal 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亚热带-温带过渡区秦岭落叶阔叶林幼苗存活机制

    何念军朱文婷谢峰淋李涛...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物种幼苗的存活与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密切相关,研究关键因素对幼苗存活的影响有助于理解群落物种共存的主要作用机制.[方法]以秦岭落叶阔叶林25 hm2固定样地的木本植物幼苗为对象,对11 408棵幼苗的生存动态开展连续5年(2015——2019年)的监测,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s)在群落水平上对影响不同年龄阶段幼苗存活的主要生物与非生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从群落水平来看,对幼苗存活影响最大的是生物因素,幼苗存活率与同种幼苗邻体密度和同种大树邻体胸高断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与异种幼苗邻体密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物种在幼苗时期受到强烈的负密度制约效应;(2)从苗龄水平上来看,除了生物因素,影响幼苗存活的主要因素还包括海拔等非生物因素,但非生物因素的影响随着苗龄增大而减小.[结论]影响幼苗存活因素是多样的,其中生物因素的影响更显著,促进秦岭大样地中幼苗共存的主要机制为负密度制约效应.

    幼苗存活负密度制约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宁夏枸杞雄性不育花药中胼胝质动态变化特征

    周婷魏雅茹孙旭冉管翠萍...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胼胝质是以β-1,3键结合的葡聚糖,其形成的壁结构只发生在特定组织.当其提前或延迟降解时,会导致花粉败育,明确胼胝质的沉积动态规律对探究雄性不育机理及利用枸杞雄性不育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研究以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可育系'宁杞1号'与不育系'宁杞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半薄切片技术,并利用苯胺蓝标记胼胝质的方法和高碘酸-希夫反应(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比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宁夏枸杞可育和不育花药中胼胝质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胼胝质对不育系花药败育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可育和不育花药小孢子母细胞外沉积形成厚薄不均的胼胝质壁,荧光反应显示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后,胼胝质壁逐渐增厚,随着花药进一步发育,可育花药中四分体外胼胝质壁逐渐解体、消失,释放出4个小孢子.而不育花药中四分体外的胼胝质壁不断增厚,并没有出现降解迹象,直至开花,药室中小孢子仍以四分体状态存在,已经变形、解体的四分体外仍包裹着胼胝质壁.胼胝质降解异常是导致宁夏枸杞花粉败育的结构原因.[结论]文章进一步对不育系四分体胼胝质壁未发生降解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解析宁夏枸杞雄性不育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宁夏枸杞胼胝质雄性不育花药发育半薄切片

    燕麦种质资源形态学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孙艳楠路耿新李冠义王欣欣...
    112-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不仅有助于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评价,而且对燕麦生产和育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研究对260份燕麦种质资源的20个形态学性状多样性、变异及聚类进行分析,评价其形态学性状的遗传变异水平,明确燕麦种质资源的性状特点与遗传多样性,以期为燕麦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提供依据.[结果]260份燕麦种质资源形态学性状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以粒色最大(1.53),芒色最小(0.76);12个数量性状呈正态分布,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以千粒重最大(2.03),有效分蘖数最小(1.22),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蘖数(89.02%),最小的是株高(11.19%).根据燕麦品种(系)间各性状的遗传差异,聚类分析将供试的260份燕麦种质资源分为6类,其中种质群Ⅰ包括42份材料,可作为种用型育种目标的亲本材料;种质群Ⅱ包括31份材料,可作为选育高产饲草品种的亲本材料;种质群Ⅳ包括41份材料,可作为选育大粒专用型品种的育种材料;种质群V包括46份材料,可作为燕麦矮化的亲本材料;而种质群Ⅲ包括46份材料,种质群Ⅵ包括54份材料,这两类种质群材料的综合性状表现不突出.[结论]该研究可为内蒙古东部地区燕麦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燕麦种质资源形态学性状遗传多样性

    苦草属植物雄花果实种子显微结构研究

    容鑫林周忠泽
    12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苦草属植物外部形态相似,叶线形或带形,野外难以直接鉴定到种,而雄花雄蕊数目、果实和种子的显微结构是苦草属(Vallisneria)植物物种的鉴别性特征之一.苦草属物种的雄花小,仅有1.5 mm,人工解剖雄花观察方法难以实现雄花雄蕊数目的识别.[方法]采用雄株雄佛焰苞水培预培养技术获取自然开放的雄花,并利用解剖学显微镜对3种苦草属植物雄花、果实和种子进行解剖观察和研究.[结果]苦草(V.natans)雄蕊1枚,果实圆柱形,表面光滑,种子无翅,具纵条纹;刺苦草(V.spinulosa)雄蕊2枚,果实三棱形,棱上具刺,种子具翅;密刺苦草(V.denseserrulata)雄蕊2枚,果实三棱圆柱形,表面光滑,种子无翅.[结论]密刺苦草、刺苦草、长梗苦草(V.longipedunculata)和安徽苦草(V.anhuiensis)是安徽苦草属新分布记录种,其中长梗苦草和安徽苦草是分布于安徽的新种.

    水培显微结构苦草属新分布安徽

    火把花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黄妹英段云博梁琼月黄仕训...
    127-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火把花(Colquhounia coccinea)表现出典型的鸟媒综合征,因此具有作为引鸟景观植物的开发潜力.[方法]以自然、人工生境的火把花居群为对象,通过观察和试验对其开花物候、花部综合特征、访花动物及其行为、繁育系统、种子萌发特性进行研究,以明确火把花的繁殖特性及对不同访花动物的吸引潜力.[结果]火把花的整体花期持续约3个月,单花花期为(9.6±0.6)d;花蜜较丰富且稀薄,具有较短的花冠管和己糖为主的花蜜糖组成;访花动物主要是中华蜜蜂和多种食蜜鸟类,尤其是短喙的泛化鸟类,且在非自然生境中仍然能吸引鸟类访花;完全自交亲和但需要传粉者才能完成授粉,不存在花粉限制;不同授粉处理种子的发芽能力无显著差异;中华蜜蜂能有效传粉,鸟类的传粉作用需进一步验证.[结论]火把花可供观赏的时间很长,具有明显吸引鸟类访花的能力,容易通过有性繁殖途径快速获得大量幼苗.

    火把花繁殖生物学交配系统食蜜鸟类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柽柳年轮宽度对地下水埋深的响应

    黄婉媛戴岳安外尔·阿卜杜热伊木
    134-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柽柳作为干旱荒漠生态系统的典型物种,研究其年轮宽度对地下水响应的保护有重要价值.[方法]研究基于沙漠腹地达理雅博依绿洲地下水埋深资料,利用年轮测定方法分析不同地下水埋深状况下柽柳年轮宽度的变化,探讨其与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关系.[结果]样地一地下水埋深随时间逐年增加,埋深范围是1.2~2.6 m,柽柳的年轮宽度在2001-2020年呈显著增加趋势,变化范围为0.98~5.80 mm,年轮宽度年际间差异显著;样地二地下水埋深随时间增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埋深范围是2.7~4.5 m,柽柳年轮宽度在1977-2020年整体呈正弦函数变化,范围为1.46~4.41 mm,年轮宽度年际间差异性不显著;样地一柽柳标准年表振幅范围是0.502~1.641,大于样地二柽柳标准年表振幅范围为0.577~1.331.[结论]样地一地下水埋深向着柽柳生长适宜的范围增加时,有利于柽柳的生长,表现为年轮宽度增加,样地二的柽柳年轮宽度变化和地下水埋深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柽柳年轮宽度地下水埋深塔克拉玛干沙漠

    甘南高寒草甸退化对植物功能群物种多样性与物种多度分布的影响

    刘旻霞刘成杨春亮
    142-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甘南高寒草甸植物功能群多样性及其物种多度分布对退化的响应,分析随退化程度的加深不同植物功能群的群落构建机理及资源利用方式.[方法]研究以甘南高寒草甸为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收集数据,使用物种多度模型对其进行拟合分析,并采用双向聚类分析对群落物种进行分类.[结果]随着退化程度的加深,植被优势种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逐渐变为杂类草功能群植物为主,杂类草功能群在群落多样性分布中起主导作用;全部物种多度分布随着退化程度的加深发生变化,其中,无退化草甸的最优拟合模型是VOLKOV,轻度退化草甸的最优拟合模型是GEO,中度退化草甸和重度退化草甸的最优拟合模型为BRO,资源分配模式由随机分配转向固定分配的分配模式;禾草功能群的最优拟合模型以生态位模型为主,资源分配方式由固定分配和随机分配共同主导,豆科功能群的最优拟合模型是BRO,资源分配方式以固定分配为主,杂类草功能群的最优拟合模型从中性模型向生态位模型转变,与全部物种多度分布的最优模型基本一致,且资源分配由随机分配向固定分配转变.[结论]杂类草功能群是影响群落物种多度分布的主要原因,但是禾草和豆科功能群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高寒草甸退化程度物种多度分布植物功能群生态位理论中性理论

    雅鲁藏布江上游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与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

    张敏王晓丽马玉寿王彦龙...
    154-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雅鲁藏布江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河流,研究雅鲁藏布江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对了解该区域的草地资源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海拔梯度对雅鲁藏布江上游高寒草甸植被特征进行调查,探讨不同海拔梯度下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分布差异、地上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环境因子对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1)雅鲁藏布江上游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与海拔、气温和降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2)多物种样性指数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Shannon-Weiner指数(H)、Patrick指数(R)随海拔升高表现为下降趋势,而物种多样性与气温和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3)地上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之间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关系,Shannon-Weiner指数(H)对地上生物量的解释达到70%(P<0.01).[结论]雅鲁藏布江上游高寒草甸的海拔与地上生物量无显著相关性,而与物种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为雅鲁藏布江上游流域草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

    雅鲁藏布江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海拔环境因子

    叶绿体类囊体腔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侯瑾蓉董洁贾蒲连姚强...
    164-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类囊体是叶绿体光合作用中光反应进行的重要场所.类囊体腔是由类囊体膜包围形成的一个狭小空间.在类囊体腔中存在多种不同的蛋白家族,包括高叶绿素荧光(high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HCF)蛋白、亲免蛋白、放氧复合物(oxygen-evolving complex,OEC)蛋白、PsbP类蛋白等,它们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核酸代谢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等都起着重要作用.[评论]文章分类综述了参与光合作用调控的类囊体腔蛋白在光系统组装、植物生长发育调节和高光逆境响应等生理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展望]文章可为未来研究类囊体腔蛋白的生理功能提供理论参考.

    叶绿体类囊体腔蛋白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