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植物学报
西北植物学报

赵忠

月刊

1000-4025

xbzwxb@vip.163.com

029-87082936

712100

陕西省杨陵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植物学报/Journal 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梭鱼草叶片抗氧化酶、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与乙二醛酶系统对铅胁迫的响应

    辛建攀马思思田如男
    1723-1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明梭鱼草叶片细胞应对Pb2+胁迫的生理机制,研究以液培法考察了不同浓度Pb2+胁迫下梭鱼草叶片丙二醛(MDA)与叶绿素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剂含量和乙二醛酶系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5.0 mg/L Pb2+胁迫第14天和第21天时,梭鱼草叶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抗坏血酸(AsA)、脱氢抗坏血酸(DHA)、谷胱甘肽(GSH)、非蛋白巯基总肽(NPT)和植物螯合肽(PCs)等抗氧化剂含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第21天时叶片细胞中甲基乙二醛(MG)含量显著增加,而MDA含量无明显增加.(2)10.0 mg/L Pb2+处理至第21天时,梭鱼草叶片MDA、MG、GSH及NPT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增加,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甲基乙二醛酶Ⅱ(Gly Ⅱ)活性呈相反变化趋势.(3)在15.0 mg/L Pb2+处理期间,梭鱼草叶片MDA含量显著增加,其GSH、NPT、PCs被诱导合成以螯合细胞中过量积累的Pb2+;同时叶片POD、SOD、APX活性和AsA含量显著增加.15.0 mg/L Pb2+处理第21天时,乙二醛酶系统已经不能缓解高浓度Pb2+胁迫诱发的羰基胁迫.可见,梭鱼草叶片对5.0 mg/L Pb2+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较高浓度(≥10.0mg/L)Pb2+胁迫下,梭鱼草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此时其主要通过合成非蛋白巯基化合物、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及AsA含量来减缓氧化损伤;本试验条件下梭鱼草叶片乙二醛酶系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解毒作用.

    铅胁迫梭鱼草抗氧化酶活性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乙二醛酶系统

    盆栽牡丹补偿生长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特征

    史帅营史田周爽高双成...
    1732-1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盆栽牡丹植株补偿生长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累积特性,并为盆栽牡丹株型管理提供试验依据.以2年生'洛阳红'嫁接苗为试验材料,考察修根强度、生根剂和绿僵菌浓度对'洛阳红'株型发育和NSC积累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管理措施.结果表明,(1)盆栽牡丹根系发生明显的须根化.(2)各因素对植株生长补偿指数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修根>生根剂>绿僵菌,较优组合为修根25%、浇灌生根剂750 mg/L和绿僵菌2 000万单位/mL,此条件下生长补偿指数和NSC积累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 65.14%和33.35%.(3)轻度修根促进了盆栽牡丹植株的补偿生长和NSC累积,而过度修根则抑制作用明显;生根剂显著提高盆栽牡丹根系、叶片的生物量和全株NSC的积累量;绿僵菌对植株生长和全株NSC积累量影响最小.(4)通径分析表明盆栽牡丹老根NSC含量、单株叶面积、老根和木质化新根鲜样质量对植株NSC积累量贡献较大.可见,适度修根及浇灌适量生根剂和绿僵菌液可以促进盆栽牡丹植株的补偿生长和NSC累积,达到生产适度矮化的紧凑型盆栽牡丹苗的目标.

    盆栽牡丹株型补偿生长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21种中国荚蒾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研究

    赵廖成于宏沈爱民吴雪惠...
    1744-1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荚蓬属植物分类学问题并探究叶片解剖结构在分类学中的价值,该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1种中国荚蒾属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气孔大小、气孔器类型和角质层纹饰等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为荚蓬属种间分类关系提供证据.结果显示,叶表皮细胞有无规则形和多边形2种,垂周壁式样有平直、浅波状、波状与深波状4种式样,其中下表皮细胞形状均为不规则形,且垂周壁式样较上表皮更稳定.气孔均分布在下表皮,形状为近圆形、椭圆形2种;气孔器类型包括不等型、平列型和无规则型3种;气孔器外拱盖内缘有近平滑、浅波状、波状3种;气孔器外围角质层纹饰有脊状隆起、条状隆起2种.研究表明,荚蒾属植物叶表皮细胞和气孔器特征在种间差异明显,可作为种间鉴定及分类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荚蒾属叶表皮气孔器扫描电镜系统学

    穗花牡荆花芽分化过程中形态和生理指标变化

    易仁知秦俊黄清俊
    1760-1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穗花牡荆花芽分化特性,为花期调控技术和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穗花牡荆为研究材料,采用物候期观察和石蜡切片方法,对花芽分化过程中形态发育变化及相关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花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表明,(1)穗花牡荆花芽分化为当年多次分化型,其进程可划分为七个时期:未分化期、总轴花序原基分化期、初级分轴花序原基分化期、次级分轴花序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花器官分化前期和花器官分化后期.同一植株不同位置的花芽及同一花序中不同单花的分化进程不同,第一季花期后各阶段的花芽分化形态常存在重叠;(2)叶片和花芽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花芽分化过程中均有上升下降的变化,总体上叶片中营养物质含量高于花芽来保证营养供应;(3)花芽分化过程中,IAA、ABA、CTK和GA3整体水平上先升后降有利于花芽分化进行.研究认为,花芽中大量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积累及较高的碳氮比,有利于穗花牡荆花芽形态分化顺利完成.低水平的GA3/ABA和IAA/CTK有利于花序的形成,ABA/CTK和ABA/IAA升高促进小花原基和小花萼片原基的分化,GA3/CTK、GA3/ABA和GA3/IAA升高促进花瓣原基、雄雌蕊原基发育.

    穗花牡荆花芽分化植物碳氮比激素平衡石蜡切片

    重庆维管植物1个新记录属和5个新记录种

    吕信运张家辉张欢刘喻盈...
    1770-1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查阅及馆藏标本比对,确定了重庆维管植物1个新记录属——水东哥属(Saurauia Willd.)及其新记录种——水东哥(Saurauia tristyla DC.),另4个维管植物新记录种,分别是二褶羊耳蒜(Liparis cathcartii Hook.f.)、获状黄芩(Scutellaria caryopteroides Hand.-Mazz.)、白鳞酢浆草(Oxalis leucolepis Diels)、包氏凤仙花(Impatiens bodinieri Hook.f.).文中描述了物种识别特征、标本引证和地理分布,提供了原生境照片.引证标本均收藏于西南大学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SWNTU).

    新记录维管植物植物区系重庆市

    中国茶渍属地衣3个新记录种

    图尔荪阿依·排祖拉热衣木·马木提
    1779-1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报道中国茶渍属地衣3个新记录种——亚异茶渍(Lecanora subravida Nyl.)、栎生茶渍(L.quercico-la Coppins & P.James)和针叶茶渍(L.coniferarum Printzcn),该 3 个物种均隶属于柳茶渍组(Lecanora saligna group).该类群主要特征为,朽木生,地衣体龟裂状至疣状或完全不明显,子囊盘黄绿色至棕色或颜色多样,表面具轻微粉霜,主要化学次生代谢产物为松萝酸.本研究使用贝叶斯分析(BI)构建了基于2个基因位点(nrITS,mtSSU)系统发育树,分析了该3种在茶渍属中的进化位置.本研究还对每个种详细描述形态-解剖特征、分布及栖息地等情况,并提供了地衣体、子囊盘及子囊孢子的彩色图片.

    茶渍属柳茶渍组新记录分类学系统发育

    中国绿绒蒿属具盘绿绒蒿亚属小志

    邓成志周海艺李高翔徐波...
    1787-1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查阅文献、植物标本、植物图片库,结合野外调研,认为中国不产毛盘绿绒蒿(Meconopsis discigera Prain).《西藏植物志》《中国植物志》及Flora of China记载的毛盘绿绒蒿均为错误鉴定.中国绿绒蒿属具盘绿绒蒿亚属(M.subgcn.Discogyne G.Taylor)有 4 种,分别是毛瓣绿绒蒿(M.torquata Prain)、吉隆绿绒蒿(M.pin-natifolia C.Y.Wu & H.Chuang ex L.H.Zhou)、康顺绿绒蒿(M.tibetica Grey-Wilson)和不丹绿绒蒿(M.bhutanica Tosh.Yoshida &Grey-Wilson),其中不丹绿绒蒿是中国西藏新记录种.本文对国产4种具盘绿绒蒿亚属植物地理分布及形态学特征进行重新梳理.

    绿绒蒿属具盘绿绒蒿亚属毛盘绿绒蒿不丹绿绒蒿分布

    《西北植物学报》2022年审稿专家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

    1790页

    水稻耐盐响应中钾运输载体的研究进展

    矫金航张雅琳王赞彭周博阳...
    1791-18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稻是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种植区盐渍化加剧,其产量及安全已受到严重威胁.土壤中过高的盐浓度使细胞内Na+过量累积,K/Na失衡,造成离子毒害和渗透胁迫.为减轻盐胁迫带来的生长抑制,水稻进化出一系列适应性机制,包括钾运输载体对K+的摄取或运输以及对Na+的区隔化或外排.水稻中介导这些过程的钾运输载体家族可划分为Shakcr、TPK、KT/HAK/KUP、HKT和CPA五大家族.本文总结了上述水稻钾运输载体在盐胁迫下的功能作用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前景予以展望.

    水稻盐胁迫钾运输载体功能调控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