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植物学报
西北植物学报

赵忠

月刊

1000-4025

xbzwxb@vip.163.com

029-87082936

712100

陕西省杨陵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植物学报/Journal 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连作西瓜抗逆系统及土壤微生态对大蒜伴生的响应

    吴绍军孟佳丽沈虹张黎杰...
    635-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蒜-西瓜化感伴生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连作西瓜单作(对照)、大蒜苗期伴生连作西瓜、大蒜全生育期伴生连作西瓜3个处理,考察西瓜枯萎病发病率,西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探索大蒜伴生对西瓜酶促抗氧化系统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蒜-西瓜伴生栽培体系中,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比单作对照显著降低,且全生育期伴生处理效果更好.(2)大蒜-西瓜伴生栽培的西瓜叶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比连作单作对照显著增加,且全生育期伴生处理增幅更大.(3)大蒜-西瓜伴生栽培的西瓜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单作对照显著增加,而其脯氨酸含量显著减少,且全生育期伴生处理变化幅度更大.(4)大蒜-西瓜伴生栽培的西瓜根际周围土壤真菌、尖孢镰刀菌数量比单作对照显著减少,而其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同时其西瓜根际周围土壤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脲酶活性比单作对照增加,而蔗糖酶活性显著降低.研究发现,大蒜-西瓜伴生栽培能够显著降低西瓜连作枯萎病的发病率,增强西瓜植株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植株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并有效改善根际周围土壤菌落平衡和土壤酶活性,从而提高了连作西瓜抗性和根际土壤质量,有效破除了西瓜连作的障碍.

    连作西瓜酶促系统土壤微生物伴生大蒜

    新疆3种甘草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分析

    高甜甜王仲科贺亚玲李桂芳...
    643-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新疆地区药用甘草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群落结构受宿主植物种类、土壤深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该实验采集了新疆地区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根际0~20 cm、20~40 cm、40~60 cm 3个土层的土壤样品,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定AM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新疆地区药用甘草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以明确丛枝菌根真菌在提高栽培甘草的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1)实验共分离到1门1纲5目5科5属34种AM真菌,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为绝对优势门,优势属为球囊霉属(Glomus)和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2)类球囊霉属内的各种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球囊霉属内的各种之间也多呈正相关关系,而类球囊霉属与球囊霉属属间各种多呈负相关关系.(3)主坐标PCOA分析显示,3种甘草之间的AM真菌群落完全分开,同种甘草在不同土壤深度之间有部分重叠;相关性热图显示,球囊霉属与土壤总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总钾(P<0.001)、土壤有机质含量(P<0.01)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类球囊霉属与土壤总磷(P<0.05)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总钾(P<0.001)、土壤总盐(P<0.01)、土壤有机质含量(P<0.01)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认为,3种甘草的种间差异较为明显,2个优势属的属内处于互利共生关系,而属间处于竞争关系;土壤有机质对2个优势属具有一定影响;类球囊霉对盐的耐受性较强且多发现于胀果甘草土壤中,胀果甘草的耐盐碱能力强可能与其有关.

    甘草丛枝菌根真菌高通量测序

    基于转录组数据的密花香薷SSR位点特征分析

    富贵刘玉萍苏旭
    654-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MISA软件对密花香薷转录组42 362条Unigene进行SSR位点搜索,并对其SSR序列结构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密花香薷转录组Unigene序列中共检测到17 564个SSR重复序列,分布于11 903条Unigene上,出现频率为28.10%,平均每3 200 bp出现一个SSR位点.(2)单、二、三核苷酸重复类型为密花香薷转录组SSR位点的主导基序类型,占总SSR位点的97.27%,3种主导基序类型中,单核苷酸所形成基元类型数量最多,共检测到169个基元类型(51.22%),单核苷酸(A/T)n基元类型占明显优势,二核苷酸重复类型(AG/CT)n基元类型占优,分别占总SSR位点的50.60%和12.17%.(3)单核苷酸SSR位点所包含重复次数最多(49),重复次数介于10~66,同一基序类型不同重复次数所形成的SSR位点数量差异较大,随重复次数的增加,SSR位点数呈下降趋势.(4)密花香薷转录组二至六核苷酸基序SSR序列长度集中在12~30 bp区间,共包含有8 190个SSR位点,占所统计SSR位点的95.60%,1 589(≥20 bp)个SSR序列具有极高的多态性,占所统计SSR位点的18.54%.综合出现频率、分布密度、基元重复次数和长度变异等多个研究结果发现,密花香薷转录组检索到的SSR序列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潜能,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该研究为后续密花香薷SSR分子标记引物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转录组密花香薷SSR位点信息

    灌丛化对黄土高原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安琪琪乔文英李维军常小峰...
    664-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北方草地普遍出现灌丛化现象,灌丛化改变植物群落结构、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直接影响着草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该研究以黄土高原灌丛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植被调查,分析比较不同坡向的灌丛斑块与禾草斑块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优势种及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差异.结果发现:(1)灌丛化草地不同坡向对物种多样性及地上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P>0.1),但不同斑块植物群落结构(P = 0.001)及地上生物量(P<0.001)存在显著差异.(2)灌丛化草地共出现植物29种,其中禾草斑块有27种,灌丛斑块有18种;灌丛化显著改变了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种由长芒草(Stipa bungeana)更替为矮脚锦鸡儿(Caragana brachypoda),且灌丛化降低了草地物种丰富度,增加了群落均匀度.(3)灌丛化显著改变了草地地上生物量,其中灌丛斑块地上生物量较禾草斑块地上生物量增加251.2g·m-2,灌丛斑块中灌木/半灌木地上生物量提高了 452.1 g·m-2,多年生丛生禾草减少了 176.5 g·m-2,其余功能群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减少了 24.4 g·m-2.(4)灌丛化过程(从禾草斑块—灌丛斑块)中,植物种丢失对地上生物量减少的影响较小,新增物种和群落优势种更替促进了灌木斑块地上生物量增加;虽然灌丛化导致草地地上生物量增加,但植物物种丰富度降低和优势种更替很有可能改变草地多样性和稳定性维持机制.

    灌丛化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优势种地上生物量

    新疆玉龙喀什河与策勒河流域胡杨年轮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研究

    开买尔古丽·阿不来提毛东雷曹永香苏松领...
    672-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树木年轮学与气候学理论基础上,以新疆和田地区玉龙喀什河与策勒河下游河岸胡杨为研究对象,基于流域对应的气象、沙尘天气日数、策勒河径流量等因子,分析了玉龙喀什河与策勒河流域胡杨年轮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特征,以明确干旱荒漠区胡杨生长过程中的气候限制因子,为促进胡杨生态修复及沙尘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1976-2018年期间,两流域的气象条件基本一致,其中年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年均降水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大气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年均沙尘暴、扬沙、浮尘日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玉龙喀什河流域的胡杨年轮指数呈先显著上升后整体平缓变化的趋势,而策勒河流域的胡杨年轮指数从1985年开始呈较显著的上升趋势.(2)策勒河流域胡杨年轮指数对年均气象要素的响应显著高于玉龙喀什河流域,且策勒河流域树木年轮指数与年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但两流域胡杨年轮指数对年均降水量和大气相对湿度的响应均不显著.(3)玉龙喀什河流域胡杨年轮指数与2月份的大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策勒河流域胡杨年轮指数与3、4、9、10月份的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6月份的大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2、4月份的径流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玉龙喀什河流域胡杨年轮指数与秋冬季节的沙尘暴日数、扬沙日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除1、2月份外,策勒河流域胡杨年轮指数与月沙尘(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日数基本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认为,玉龙喀什河与策勒河流域的降水稀少且蒸发量大,胡杨生长所需水源主要依赖于地下水和地表径流的补给,策勒河流域胡杨年轮指数受气温、径流量以及修建水库的影响比较明显.

    玉龙喀什河流域策勒河流域胡杨年轮气象因子

    起测径对南盘江流域次生林中枯立木空间结构的影响

    何吉安刘通李惺颖喻素芳...
    682-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树木大小是林分的基础属性,反映个体在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作者于2016-2018年在中国西南地区南盘江流域松栎混交林中建立3块永久性标准固定样地(A、B、C),并用双相关函数g(r)、标记相关函数kmm(r)、标记变差函数γ(r)和k-邻体距离分布函数Dk(r)分析不同大小枯立木的空间结构特征,以揭示林分水平上枯立木的大小和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枯立木的起测径(minimum measured diameter,mmd)越小,小尺度上(r = 0~5 m)的分布格局趋向聚集状态,但随着起测径的增大(mmd = 5~8 cm),随机分布格局几乎占据每个尺度(r = 0~20 m).(2)当起测径等于1~2 cm时,枯立木的大小在小尺度上(r = 0~1 m)接近聚集分布,除此之外它一直保持随机分布.(3)当起测径≤4 cm时,枯立木的树种分布集中;反之,它在每个尺度上越接近或成为随机状态.(4)当起测径由1 cm增大至8 cm时,r = 0~10 m之内相邻木的株数减少且距离增加,其变化程度受到林分株数的影响.研究表明,枯立木的起测径与其分布格局类型、标记特征以及距离分布紧密相关,暗示同种小树易呈团块死亡,而大径的枯立木偏向随机分布;对比分析枯死木的空间结构需使用统一的起测径标准.

    距离分布分布格局起测径次生林枯立木树木标记

    乌拉特荒漠区植被类型及土壤特征

    冯霜赵宏胜郭建英兰登明...
    695-7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乌拉特荒漠为研究区,通过10 km×10 km网格均匀布设点位,采用样方法对自然植被展开调查并对研究区土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137种植物,隶属于25科80属;生活型以草本为主,占总植物种数的67.88%;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植物为主,占总数的76.64%.(2)依据《中国植被》将乌拉特荒漠植被类型划分为3个植被亚型、5个群系组、14个群系,主要以珍珠猪毛菜荒漠群系占优势,其含样点数占全部荒漠样点数的16.35%.(3)植被物种组成相对单一,分布范围为5~25种.(4)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养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容重、含水率、孔隙度等均呈负相关关系,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容重及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土壤含水率为该区植物丰富度指数的决定性因子.

    乌拉特荒漠区物种组成植被土壤养分多样性指数

    江西水浆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孙世峰蔡奇英蔡美婷管毕财...
    703-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西水浆自然保护区地处赣中雩山山脉,紧邻中亚热带南北分界线,保护区苔藓植物丰富.该研究对2019年水浆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采用样线、样方法调查)所采集的700余份苔藓植物标本进行鉴定统计以及查阅相关文献,分析研究区内苔藓植物类群的区系地理特征,并与邻近12个自然保护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鉴定苔藓植物197种,隶属57科、102属.(2)水浆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共有10种,主要成分是东亚成分、热带亚洲成分、北温带成分,占总种数比依次为35.91%、19.89%、17.68%,中国特有分布占12.71%.(3)与南方12个自然保护区比较,水浆与桃红岭苔藓物种相似性系数最高,达0.44;基于区系成分谱系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浆与湘西北、铜钹山及雷公山的苔藓植物区系关系密切.(4)在水浆保护区中国特有苔藓物种中,多数物种的分布符合喜马拉雅及邻近地区起源和传播的理论,少数物种呈邻近分布、传播的状态,这与中国东部山区作为避难所保存众多植物类群有关.

    区系分析苔藓植物水浆自然保护区

    中国鸡皮衣属和泡鳞衣属地衣2个新记录种

    帕丽旦·艾海提艾尼瓦尔·吐米尔
    712-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了采自中国西北部新疆博格达山区哈熊沟森林公园的鸡皮衣属和泡鳞衣属地衣的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南方鸡皮衣(Pertusaria australis Vian)和北极泡鳞衣(Toninia arctica Timdal),并描述了二者的形态学、解剖学以及化学成分特征,提供了其形态特征和内部解剖结构照片.标本保存于新疆大学西北干旱地衣研究中心标本室.

    南方鸡皮衣北极泡鳞衣新疆博格达山区

    江西玄参科一新记录属——泽番椒属

    孔令普吴雪晴
    716-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了江西玄参科一新记录属——泽番椒属(Deinostema T.Yamaz.)和新记录种泽番椒[D.violacea(Maxim.)T.Yamaz.].该文提供了该新记录种的野外生境和形态特征照片,并进行了形态描述,凭证标本保存于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馆(JXAU).同时对《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二者中对泽番椒的部分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描述: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或花梗、花萼背部及花冠筒外被腺毛,单花腋生,无花梗或有花梗,花梗可长达20 mm.

    泽番椒属泽番椒新记录属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