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植物学报
西北植物学报

赵忠

月刊

1000-4025

xbzwxb@vip.163.com

029-87082936

712100

陕西省杨陵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植物学报/Journal 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蒜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特征

    张蒙刘敏李梦倩李萍...
    1175-1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以大蒜品种'二水早'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了大蒜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花序轴(EX)、愈伤组织(CA)、早期胚性愈伤组织(PC)、后期胚性愈伤组织(LC)和球形胚(GE)阶段的5种生长素及其类似物、4种细胞分裂素(CTK)和脱落酸(ABA)含量,结合激素合成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动态变化,探讨3类激素在大蒜体细胞胚发生中的调控作用,为大蒜体细胞胚发生的激素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结果 表明:(1)在大蒜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PC阶段最高而在GE阶段最低;异戊烯基腺嘌呤(IP)、反式玉米素(tZ)和ABA在EX阶段含量最高,其余4个阶段的含量均显著低于EX阶段,而顺式玉米素(cZ)在CA和PC阶段含量较高,在GE阶段含量最低.(2)在PC阶段,IAA合成基因AsYUCCA1和AsTA1以及生长素外运载体基因AsABCB1的表达量升高;在LC阶段,生长素内运载体基因AsAUX1表达量升高,生长素应答基因AsARF1和AsARF2表达量降低,cZ合成基因AsLOG1在CA阶段表达量最高,细胞分裂素运输相关基因AsENT2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AsORR-A1、AsORR-A2在PC阶段表达量最高.(3)ABA合成限速酶基因AsNCED1和AsNCED2的表达量在大蒜体细胞胚发生的后4个阶段显著低于EX阶段,ABA信号转导相关基因AsPP2C表达量在PC阶段升高,AsABI1表达量在LC阶段升高,AsPYL1表达量在GE阶段升高.研究认为,在大蒜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吲哚-3-甲醛(ICAld)、吲哚-3-丁酸(IBA)和cZ的积累有助于促进大蒜愈伤组织的形成,高水平的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和低水平的IP、tZ有利于大蒜早期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而低水平的生长素及其类似物、CTK和ABA更利于大蒜球形胚的形成,表明激素合成相关基因可调控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激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参与了大蒜体细胞胚的发生.

    大蒜体细胞胚内源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

    丛枝菌根真菌对砷胁迫下棉花根系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刘凯洋邱智军张巧明张盎然...
    1188-1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棉花品种'大铃棉69号'为材料,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将两种丛枝菌根真菌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分别接种棉花根部,分析不同土壤砷浓度(0、100、200 mg/kg)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棉花生长、根系特征、细胞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砷在棉花体内积累和转移的影响,为丛枝菌根真菌在土壤砷污染修复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支撑.结果 表明:(1)随着砷胁迫的加重,棉花生长、根系发育、根系活力、抗氧化酶系统(SOD、POD、CAT)和渗透调节系统(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均受到明显抑制.(2)接种RI和FM显著提高了棉花的株高、生物量、根冠比,根系活力;降低了棉花地上和地下部的砷含量和砷转移系数;提高了棉花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叉数等根系形态指标,并降低其0~0.2 mm径级的根长百分比,增加其0.5~1.0 mm和>1.0 mm径级的根长百分比;促使棉花叶和根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SOD、P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不同程度升高,并使相对电导率、MDA含量降低;其中,摩西斗管囊霉接种效果优于根内根孢囊霉.研究发现,在土壤砷胁迫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可促进棉花生长和根系发育,降低棉花体内砷浓度并抑制其向地上转移,同时激活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系统来减轻砷对棉花的毒害作用,增强棉花对土壤砷胁迫的耐受能力,且摩西斗管囊霉接种效果更佳.

    丛枝菌根真菌砷污染棉花根系特征抗氧化酶渗透调节

    盐碱胁迫下香椿幼苗光合及抗逆生理特性

    巩志勇辛建华商小雨郭晓明...
    1199-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1年生香椿实生苗进行盆栽,设置AⅠ (pH=7.16)、AⅡ (pH=8.47)、AⅢ (pH=9.91)3个碱水平,每个碱水平下设S50 (50 mmol/L)、8100 (100 mmol/L)、S150 (150 mmol/L)、S200 (200 mmol/L)4个盐浓度,测定不同处理下香椿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膜损伤程度、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指标,探究盐碱胁迫对香椿幼苗光合及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为盐碱地香椿抗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表明:(1)在AⅠS50和AⅡS100处理下,香椿幼苗地上部整体长势良好.(2)随着盐碱浓度增加,香椿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参数和叶绿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呈上升趋势.其中,在S50和S100盐浓度处理下,AⅠ碱水平处理香椿幼苗的各光合指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AⅡ和AⅢ处理时幼苗叶片光合效率有所下降;而较高盐浓度处理时(S150和S200)各碱水平下叶片光能利用率均受到显著抑制.(3)随盐碱胁迫的加剧,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及脯氨酸含量均显著上升,其S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则先升后降.研究认为,香椿幼苗对碱胁迫的敏感性比盐胁迫更强,土壤pH值是影响香椿幼苗生长的重要因素;盐碱混合胁迫显著抑制了香椿幼苗叶片光合作用,但香椿可以通过调控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来适应盐碱胁迫环境,从而具备一定的耐盐碱能力.

    香椿幼苗盐碱胁迫光合能力抗逆生理特征

    玉米和花生间作体系光合碳同化酶活性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特征

    李雪刘娟薛华龙孙增光...
    1210-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试验以玉米、花生2:4间作模式为对象,采用开顶式气室法控制环境CO2浓度,于2018-2019年设环境CO2浓度(Ca,390 μmol·mol-1)和升高CO2浓度(Ce,700 μmol·mol-1),以及不施磷(P0)和施磷(180 kg P2O5·hm-2,P180)处理下,分析CO2浓度升高对间作玉米和间作花生功能叶光合碳同化关键酶活性、净光合速率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明确CO2浓度升高影响玉米、花生间作体系光合作用的机理,为将来CO2浓度升高环境下间作高产高效提供理论基础.结果 表明:(1)Ce处理提高了间作玉米功能叶的PEPC、PPDK、NADP-MDH、Rubisco、GAPDH和Ru5PK等光合碳同化酶活性,其中PEPC和NADP-MDH在苗后43 d以及PPDK、Rubisco、GAPDH和Ru5PK在苗后59 d增幅均达到显著水平,此时施磷对其有正向调控作用.(2) Ce处理增强了间作花生功能叶的Rubisco、GAPDH、Ru5PK和FBPase等光合碳同化酶活性,在苗后43 d和59 d增幅均达到显著水平,此时施磷进一步显著提高了Rubisco与FBPase活性.(3) Ce处理下间作玉米、间作花生的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间作玉米、间作花生和间作体系的籽粒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4%~52.0%、10.3%~24.0%和5.7%~47.0%;CO2浓度升高和施磷对间作玉米、花生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和间作体系产量具有正协同效应.研究表明,CO2浓度升高可以通过提高间作玉米功能叶片的PEPC、PPDK、Rubisco、GAPDH和Ru5PK及间作花生功能叶片的Rubisco、GAPDH、Ru5PK和FBPase等光合碳同化酶活性,增强其对CO2羧化固定能力,提高间作玉米、间作花生的光合速率,最终显著增加玉米、花生及间作体系的产量,并且增施磷肥对其具有正调控效应.

    CO2浓度升高玉米花生间作光合碳同化酶净光合速率产量

    新疆卡山自然保护区典型水源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石攀基刘冬志田燕菲初红军...
    1221-1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通过样方调查法对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卡山自然保护区)水源地植物种类及数量进行统计,利用TWINSPAN和DCA进行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并对保护区典型水源地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相关关系进行CCA分析.结果 表明:(1)卡山自然保护区32个典型水源地调查共记录到15科41属53种植物.(2)群落分类共分为7个群落,分别为:铃铛刺群落、沙拐枣-麻黄群落、白刺+柽柳-蛇麻黄+羽毛三芒草群落、芨芨草+白茎绢蒿群落、盐爪爪群落、白刺群落、柽柳+盐爪爪-芨芨草群落.(3)有机质、总氮对植物群落的分布影响较大.研究认为,典型水源地作为重要的功能区域,对其进行保护是维持卡山保护区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环节.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典型水源地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优势种群数量动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袁刚毅郭其强杨瑞
    1229-1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以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乔木树种为依据进行聚类分析,将森林划分为4种群落类型,分别为云南松林、云南松-桤木林、桤木-滇杨林、桤木-华山松林.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不同种群优势树种的年龄结构、存活曲线及静态生命表,应用时间预测模型对4种群落优势树种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分析群落物种多样性,为研究区森林保护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表明:(1)云南松林和云南松-桤木林优势树种径级结构均呈现偏正态分布,衰退趋势明显,桤木-滇杨林、桤木-华山松林呈偏倒"J"型,衰退趋势相对较弱.(2)静态生命表及存活曲线分析表明,研究区内森林群落不同种群均出现不稳定状态,存活曲线不同程度偏离DeeveyⅢ型曲线.(3)时间序列分析表明研究区内经过未来2、4、6龄级时间后各种群数量出现增加,但中幼龄个体不断减少,老龄个体先增多后减少,如果不加以抚育管理,种群将不可避免走向衰退.(4)研究区内林下共有植物种类35科70属83种,其中灌木层植物17科23属29种,草本层植物21科48属54种.在3种群落类型中,物种丰富度指数(S)为草本层>灌木层,Pielou指数(Jsw)为灌木层>草本层,而桤木-华山松林则呈现相反趋势,物种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势种群结构存活曲线时间序列预测物种多样性

    农杆菌介导5种中草药叶片瞬时表达的研究

    孙敏达晓伟张悦婧李颖...
    1240-1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杆菌介导的瞬时基因表达因其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和实验成本低而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生产活性蛋白的有效方法.该研究以非病毒型(载体Ⅰ)和病毒型二元载体(载体Ⅱ)及两种农杆菌(EHA105、LBA4404)为介导,通过叶片渗透法在5种中草药(甘草、黄芩、黄芪、大黄、板蓝根)叶片中进行报告基因GFP的瞬时表达,并对影响表达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明确中药材中适宜瞬时表达技术应用的物种材料.结果 显示:(1)农杆菌在5种中草药叶片中的瞬时转化效率受到载体、菌株和植物物种类型的影响.(2)在所选的5种中草药植物中,与无转化载体的菌株相比,当农杆菌重悬液OD600为0.8、叶片侵染5~7 d时,含非病毒型二元载体的EHA105菌株在甘草叶片中荧光强度最高,大黄次之;含病毒型二元载体的LBA4404菌株在黄芩叶片中GFP荧光表达量最高;含不同载体的不同菌液侵染的甘草、黄芪叶片仅有注射孔处检测出荧光或几乎无荧光蛋白表达,即未向四周扩散表达;在板蓝根叶片中检测出弱荧光或无荧光强度.研究表明,甘草和黄芩植物叶片可作为农杆菌介导基因瞬时表达的材料.

    农杆菌瞬时表达二元载体(非病毒型和病毒型)中草药GFP

    中国兰科羊耳蒜属新记录种——岩生羊耳蒜及其独特的珠芽繁殖方式

    农素芸谢高谭卫宁刘演...
    1248-1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羊耳蒜属(Liparis Rich.)植物一新记录种——岩生羊耳蒜(Liparis petraea),并提供了其形态描述及彩色图片,凭证标本保存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岩生羊耳蒜与见血青(L.nervosa)在形态上相近,但前者叶银灰绿色,叶面平展,唇瓣基部胼胝体为短圆柱状突起,植株通常具珠芽而易与后者区分.岩生羊耳蒜居群内个体呈聚集式分布,并与其具有的珠芽繁殖方式相关.

    兰科岩生羊耳蒜珠芽繁殖新记录中国

    硅藻中国新记录种——比提基金长篦藻

    周阳艳刘冰袁莉莫雯惠...
    1254-1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硅藻标本进行了观察,鉴定出其中一种硅藻为比提基金长篦藻(Neidium beatyi Hamilton et al.).结果 表明,该长篦藻具有以下鉴定特征:(1)线性椭圆至线性披针形的壳瓣外形.(2)壳面两侧具有3~5条纵向线.(3)向相反方向弯曲的两近缝端,呈叉状分枝的远缝端末梢及顶端的三角形硅质顶盖.(4) 16~18条/10 μm的线纹密度和14~18个/10 μm的孔纹密度.(5)一些孔纹内部开口周围的4~7个豆状突出物.本研究结果与比提基金长篦藻模式种群的形态特征和数量性状均吻合,故确定其为比提基金长篦藻;增加了比提基金长篦藻的新地理分布区域——中国洞庭湖.

    洞庭湖长篦藻硅藻新记录纵向线三角形顶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