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植物学报
西北植物学报

赵忠

月刊

1000-4025

xbzwxb@vip.163.com

029-87082936

712100

陕西省杨陵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植物学报/Journal 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抗氧化能力以及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

    赵丽娟麻冬梅王文静马巧利...
    1355-1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豆科优良牧草,土壤盐碱化是其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该研究以'中苜1号'紫花苜蓿为材料,在盐胁迫浓度和褪黑素浓度筛选试验基础上,设置盐(150 mmol/L NaCl)和褪黑素(30、50、80 μmol/L)单独及复合处理,采用水培根灌褪黑素的方法,探究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特性、膜透性、渗透调节、抗氧化物酶以及光合作用指标的影响.结果 表明:(1)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受到盐胁迫的显著抑制,而在单独褪黑素处理下无显著变化;各浓度褪黑素处理均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造成的伤害,并以150 mmol/L NaCl+-80 μmol/L褪黑素处理(NaCl+ MT2)效果最佳,其幼苗根长、根鲜重和根干重分别比盐胁迫处理显著增加了34.52%、41.93%和19.61%.(2)盐胁迫显著增加了紫花苜蓿幼苗细胞膜系统的透性和膜脂过氧化程度,NaCl+ MT2处理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分别比盐胁迫处理显著降低了27.18%和30.24%,同时使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显著提高,脯氨酸含量却显著降低,表明外源褪黑素有效缓解了盐胁迫下细胞失水危害和细胞膜损伤的程度.(3) NaCl+-MT2处理幼苗叶片的POD和SOD活性分别比盐胁迫处理显著提高31.45%和41.41%,其CAT活性却无显著变化,表明外源褪黑素可显著增强紫花苜蓿幼苗叶片POD、SOD活性,提高其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减轻盐胁迫诱导的过氧化伤害.(4)盐胁迫显著抑制了紫花苜蓿幼苗光合作用效率,而NaCl+ MT2处理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较盐胁迫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30.27%、45.1%、42.15%.研究发现,盐胁迫致使紫花苜蓿幼苗叶片的活性氧积累显著增加,抗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显著降低了其光合作用效率,外源褪黑素通过提高紫花苜蓿的抗氧化能力和光合作用效率来促进幼苗生长,从而增强了紫花苜蓿的耐盐性.

    紫花苜蓿盐胁迫褪黑素抗氧化能力光合作用效率

    新疆6个大果红枣裂果性差异及其内在原因分析

    杨磊冯贝贝靳娟樊丁宇...
    1364-1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以新疆栽培的6个大果型红枣品种('骏枣'、'赞新大枣'、'金谷大枣'、'蛤蟆枣'、'晋赞大枣'、'新郑大马牙')全红期果实为对象,通过考察裂果性差异,观察果皮组织结构,测定细胞壁成分及代谢相关酶活性,分析扩展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造成枣品种裂果差异的内在规律,为栽培引种及抗裂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 表明:(1)'骏枣'、'赞新大枣'、'金谷大枣'属于易裂果品种,而'蛤蟆枣'、'晋赞大枣'、'新郑大马牙'的抗裂果能力较强.(2)6个品种之间的果实角质层厚度差异显著,并以'晋赞大枣'、'蛤蟆枣'和'新郑大马牙'较大;表皮层厚度在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品种间的果肉空腔与果肉面积比例差异显著,由低到高依次为'蛤蟆枣'<'新郑大马牙'<'晋赞大枣'<'骏枣'<'金谷大枣'<'赞新大枣'.(3)6个品种间果皮的纤维素含量、纤维素酶活性以及原果胶含量、可溶性果胶含量、果胶酶活性等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原果胶含量与裂果率具有相关性,抗裂品种'晋赞大枣'和'蛤蟆枣'的原果胶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品种;其他指标与它们各自的裂果率未发现相关性.(4)扩展蛋白基因ZjEXP 11和ZjEXP 12在6个品种果皮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且与裂果率具有相关关系,并以抗裂果能力较强品种的表达量显著较低.研究发现,新疆大果型红枣的裂果性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抗裂果品种比易裂果品种具有更厚的角质层和表皮层,以及更小的果肉空腔面积、更低的原果胶含量和更低的扩展蛋白基因ZjEXP11、ZjEXP12表达水平.

    裂果组织结构酶活性扩展蛋白

    盐渍土壤大果沙枣树主要矿质阳离子的吸收和分配特征

    罗青红周斌李英仑阿不都热西提·热合曼...
    1371-1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大果沙枣树体矿质离子渗透调节机制,比较分析了盐渍化生境中1~12a生树的根、枝和叶部主要矿质阳离子的吸收、分配特征.结果 表明:(1)大果沙枣树体内Ca2+的积累量最高(13.79 g/kg),K+次之(5.92 g/kg),Na+最低(1.00 g/kg);随着树龄的增大,大果沙枣根部的Na+以及枝和叶部的K+、Ca2+、Mg2+的积累量均逐渐增大,而根部的K+含量则逐渐减少;高龄段(10~12a)树体根部的Na+累积量显著(P<0.05)高于中低龄(1~9a)段.(2)大果沙枣树体内K+/Na+最大(15.36),Mg2+/Na+次之(12.25),Ca2+/Na+最小(10.51),根和枝部的K+/Na+均随着树龄的增大而降低,叶部则表现相反.(3)土壤中的K+和Mg2+向根方向、根部K+、Mg2+和Ca2+向枝方向以及根部的K+和Mg2+向叶方向的选择运移系数均随着树龄的增大呈直线上升趋势.(4)土壤中Na+与根部N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0.687,P<0.01),与叶部的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0.605,P<0.05);土壤中K+含量与根部的Na+、叶部的K+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0.544,0.676),与根部的Mg2+呈显著负相关关系(-0.499).研究发现,大果沙枣树生长过程中主要通过根部对Na+的聚积作用,以及K+、Mg2+和Ca2+在枝、叶部的吸收积累来维持植物体离子平衡,以适应盐渍土壤环境.

    大果沙枣树龄矿质离子比运移系数

    新疆自然高温环境下玉米自交系开花期耐热性鉴定与评价

    杨杰韩登旭阿布来提·阿布拉梁晓玲...
    1380-1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疆夏季自然高温环境下,以田间玉米空秆率、果穗结实率、相对结实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综合籽粒产量与穗部性状,对26份国内外玉米骨干自交系连续2年进行耐热性鉴定与评价,结合新疆当地高温干燥的气候特点,建立一套适宜玉米种质资源大田耐热性的鉴定、评价体系,为中国玉米耐热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 表明:(1)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空秆率、果穗结穗率、相对结实率和耐热性差异较大,其中GW5F、GW4F、GW7F和PH6WC耐热性最强,在高温胁迫下空秆率最低,果穗结实率与相对结实率最高;其次为PHBA6、新自351等8份自交系,在高温胁迫下籽粒产量及综合表现较好;其余自交系对高温均表现敏感.(2)高温胁迫导致玉米穗部性状严重衰退,其中的穗重、穗行数和行粒数所受影响最大.(3)在年份或材料之间,玉米自交系籽粒产量与其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差异较大,并以果穗重与籽粒产量相关性最高.(4)以相对结实率为主要指标通过层次聚类可将参试材料分为两大群,耐热性最强的GW5F、PH6WC、GW4M聚为第Ⅰ群,其余自交系聚为第Ⅱ群;第Ⅱ群中'吉63'、Mo17等6份自交系可聚为第1亚群,PHBA6、LH82等6份自交系聚为第2亚群,郑58、新农育6390M等11份自交系聚为第3亚群.综合分析来看,该研究中表现极耐高温的4份自交系均为国外优异种质,可用于玉米耐高温基础研究和遗传改良;表现较强耐热性的8份品系多来自于新疆本地选育的材料,其遗传基础较为广泛,适应当地的高温环境,也是优异的耐热育种资源.

    玉米自交系自然高温开花期耐热性

    信息动态

    1390页

    祁连山5种典型灌丛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马剑刘贤德金铭赵维俊...
    1391-1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体现生态系统变化过程的重要依据.该研究以分布于祁连山北麓中段的甘青锦鸡儿、鲜黄小檗、金露梅、鬼箭锦鸡儿、吉拉柳等5种典型灌丛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样,测定土壤有机C、N、P含量,分析了不同灌丛群落土壤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垂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各指标间的耦合关系,为祁连山地区土壤-植物养分关系及退化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表明:(1)祁连山北麓中段5种灌丛群落土壤有机C(45.29 g/kg)、全N(3.85 g/kg)、全P含量(0.70 g/kg)较高,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C与全N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土壤有机C与全P以及全N与全P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土壤C、N含量变化几乎完全同步.(3)各灌丛类型土壤有机C、全N含量均表现为表层高于下层,而全P含量土层间差异不显著;各灌丛群落土壤有机C、全N含量均随土层加深呈现"倒金字塔"的分布格局,但不同灌丛类型全P含量随土层加深的变化规律却不一致,且土层对全P含量的影响不显著.(4)5种灌丛群落土壤整体C∶N、C∶P、N∶P(11.29、66.99、5.67)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灌丛群落土壤C∶P、N∶P随土层加深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但不同灌丛群落土壤C∶N随土层加深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5)土壤有机C、全N与C∶N、C∶P、N∶P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P<0.01),土壤全P与C∶N、C∶P、N∶P之间关系不显著.研究认为,祁连山北麓中段土壤C∶N和P含量的稳定性较高(CV=3.99%和2.66%),C∶P、N∶P是判断研究区限制性养分的重要指标,祁连山北麓中段灌丛群落土壤主要受N素的限制.

    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典型灌丛土层深度祁连山

    克里雅河尾闾绿洲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对地下水埋深的响应

    史浩伯师庆东戴岳周小龙...
    1401-1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阐明沙漠腹地绿洲胡杨种群的生存状况与发展动态,探讨地下水埋深差异对胡杨年龄结构组成与种群更新演替的影响.该研究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克里雅河尾间达里雅布依绿洲胡杨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划分胡杨龄级与地下水埋深梯度等级,量化个体竞争能力等主要手段,对胡杨种群年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时间序列上的更新动态进行了预测.结果 表明:(1)达里雅布依绿洲胡杨林的年龄结构在整体上存在微弱的增长趋势,但不同生境之间的差异较大,多数区域的胡杨种群更新乏力.(2)胡杨个体的竞争能力与龄级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同时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所能维持的竞争关系愈发简单,而竞争能力较低的幼龄林比例也随之降低.(3)当地下水埋深小于6 m的情况下能够保障胡杨种群正常的更新演替,而大于6 m后的地下水埋深则会使胡杨种群丧失幼龄林这一组分,呈现出明显的衰退趋势.

    地下水埋深年龄结构种内竞争种群动态

    中条山油松人工林下物种对群落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的贡献

    裴顺祥法蕾杜满义郭嘉...
    1409-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以中条山油松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林下不同大小的子群落对群落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的贡献,并确定影响该区域群落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的关键种,为区域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表明:(1)该地区林下物种频度分布格局呈明显右偏,且不同样方物种丰富度存在明显差异.(2)常见种对群落丰富度分布格局的贡献大于稀有种.(3)最常见的物种解释了整个群落物种丰富度格局的88.4% (P<0.01),而最稀有物种仅解释了24.5% (P>0.05),去除最稀有物种后,最常见物种可以解释剩余物种的90.8%(P<0.01),而去除最常见物种后,最稀有物种仅能解释剩余物种的48.6%(P<0.01).(4)当子群落中常见种越多时,子群落与整个群落的丰富度分布格局相关性越高.(5)连翘(Forsythia suspensa)、太平花(Philadelphus pekinensis)、鞘柄菝葜(Smilax stans)、多歧沙参(Adenophora wawreana)、金花忍冬(Lonicera chrysantha)等对群落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的贡献最大,但并非越常见的物种对群落丰富度格局贡献越大.(6)与频度较高物种的种间关联度低的物种对于群落物种的分布格局贡献较大,但此解释并不适用于稀有种.研究发现,稀有种对中条山油松人工林群落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存在较大的贡献,所以在油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保护过程中并不能只关注常见种而忽视稀有种.

    丰富度分布格局物种多样性油松人工林中条山

    马尾松人工林发育过程中林下灌草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动态分析

    姚珊郭其强盘金文张亚琴...
    1417-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以贵州省孟关林场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开展典型样地调查,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根据Shannon、Levins公式和Pianka公式分析不同发育阶段林下灌草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动态特征.结果 表明:(1)同一优势种重要值在不同林分中存在差异,8a、18a林分中槲栎重要值分别为50.89%、47.32%,28a林分中铁仔重要值为50.49%,36a林分中菝葜重要值为50.62%,芒萁重要值在各发育阶段始终排第一.(2)槲栎和菝葜生态位宽度占绝对优势,南烛、茅栗随着年龄的递增生态位宽度值增大,芒萁生态位宽度值随林分林龄的增加而递增,边缘鳞盖蕨和野青茅随林分林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灌草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不存在绝对的正负关联关系,同一物种在不同时期对环境的适应及资源的利用能力不同.(3)槲栎与菝葜、铁仔与茅栗、乌蕨与边缘鳞盖蕨、野青茅与荩草等物种种对间表现出极强的生态学或生物学特性相似性,生态位宽度值大的物种与其他物种生态位重叠值并不同步.

    马尾松人工林灌草群落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

    中国金缕梅科植物属分布区特点的定量研究

    王建邱丽氚李雅丽
    1425-1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ArcGIS软件制作以县为单元的中国金缕梅科植物属的空间分布图,并从图中提取每个属的斑块个数、面积及周长,计算斑块的形状指数、最大斑块指数、Simpson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定量分析中国金缕梅科植物各属的空间分布区特点,为金缕梅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结果 表明:(1)山铜材属、银缕梅属、四药门花属、牛鼻栓属、金缕梅属、壳菜果属均为单种属,其中前三属总面积较小且分布狭窄,后三属的总面积与分布范围均大于前三属;双花木属、山白树属、红花荷属、秀柱花属、半枫荷属、马蹄荷属、蕈树属、水丝梨属、蚊母树属、檵木属、蜡瓣花属、枫香树属均为多种属,随着属的面积增加,其属的分布区范围基本呈递增的趋势,且多种属的数量是单种属的2倍.(2)枫香树属分布区的总面积和最大斑块面积均最大,它能够整体体现出中国金缕梅科植物的空间分布和特点.(3)中国金缕梅科植物属的空间分布类型全部为间断分布,山铜材属、蚊母树属、檵木属和枫香树属呈现主分布区,牛鼻栓属、金缕梅属、壳菜果属、山白树属、半枫荷属、马蹄荷属、蕈树属、水丝梨属和蜡瓣花属呈主次分布区,银缕梅属、四药门花属、双花木属、红花荷属和秀柱花属呈星散分布.

    中国金缕梅科空间分布Arc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