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植物学报
西北植物学报

赵忠

月刊

1000-4025

xbzwxb@vip.163.com

029-87082936

712100

陕西省杨陵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植物学报/Journal 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赖草基因组重复序列组成及染色体分布特性

    陈洁李媛杨莹刘博...
    1273-1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赖草属植物是麦类作物遗传改良和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但作为异源多倍体植物,其基因组来源仍存在较大争议.通过比较赖草、大赖草及新麦草基因组中重复序列分布,探索赖草属物种基因组来源以及种间基因组多样性的形成特性.[方法]通过构建赖草属物种赖草的Cot-1 DNA文库获得大量重复序列,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重复序列对赖草以及近缘物种大赖草和祖先供体物种新麦草进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涂染.[结果](1)根据序列及基因组分布特性,赖草Cot-1 DNA可归为串联重复序列、散布重复序列、散布加串联混合重复序列以及未能鉴定类型,4种类型占比分别为32.4%、45.7%、12.4%和9.5%.(2)串联重复序列TaiI-family、Lt1-6、pTa-535和pSc250在不同物种及同一物种不同材料间信号数量存在较大变异,分别为7~20,1~14,17~26,0~24个.(3)10个反转座子序列在所有物种染色体的分布呈现3种方式:在所有染色体上杂交信号集中分布在着丝粒、近着丝粒及间质区;在所有染色体的所有区域都有分布;在大部分染色体上的分布方式与第1种相同,但是部分染色体端部也有分布.2个LTR/Copia序列仅在赖草染色体上有分布,其他序列在不同物种以及不同材料间均有分布,但在信号强度以及部分染色体上的分布方式存在多态性.[结论]赖草属物种中的一些重复序列具有快速进化的特性,支持赖草属物种多倍化过程,并存在散在重复序列向整个核基因组的快速同质化扩散.

    赖草属重复序列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多倍化

    籽用美洲南瓜EMS诱变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表型分析

    孙明洋王萍
    1283-1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籽用美洲南瓜突变体库,加快籽用美洲南瓜种质资源创新进程,对南瓜品种选育、品种改良以及遗传基础的拓宽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利用1.8%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籽用美洲南瓜ZHL4种子15 h,然后对M1和M2代群体单株进行表型变异观察,同时对M2群体变异株系ZHL4-33进行显微组织结构观察.[结果](1)M2群体中共筛选到242个突变植株,45种表型变异,变异类型涵盖了突变株的各个生长时期以及各植物器官,总的突变频率达到25.17%.(2)突变体叶片栅栏组织厚度显著高于野生型,排列紧凑,维管形成层痕迹明显;突变体茎维管束多而密集,导管直径小于野生型,髓部发达,细胞间隙较小,细胞数目有所增加.[结论]初步构建了由425 个M2家系所组成的籽用美洲南瓜突变体库,为籽用美洲南瓜功能基因组研究和新品种选育奠定了材料基础.

    籽用美洲南瓜EMS表型分析突变体库显微组织结构

    果树凋落叶浸提液对多年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的化感效应

    何邦印胡佳佳裴婧宏房美艳...
    1295-1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陕北地区红枣、核桃及苹果凋落叶的化感效应,为选择经济林下适生草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室外盆栽牧草多年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红枣、核桃和苹果凋落叶浸提液(0.1,0.05,0.025,0.012 5 g/mL)处理,测定牧草生长和生理指标.[结果](1)牧草单株干质量在3类凋落叶各浓度浸提液处理下大多比对照显著降低,且红枣浸提液的降幅较小.(2)牧草丙二醛含量在3类浸提液处理下均高于对照,而红枣浸提液的增幅较小,其叶绿素含量、抗坏血酸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在3类浸提液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多年生黑麦草的变幅明显大于紫花苜蓿.(3)3类浸提液对牧草根系性状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均抑制其根长生长,明显抑制多年生黑麦草根尖数,而促进紫花苜蓿根尖数.[结论]3种果树凋落叶浸提液对2种牧草生长多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并以红枣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最小,且多年生黑麦草生长受抑制程度小于紫花苜蓿.

    果树凋落叶黑麦草紫花苜蓿化感作用生物量根系性状生化指标

    高加索三叶草花蜜腺发育解剖及小花糖分变化研究

    提忠慧王明玖张慧敏常雅迪...
    1305-1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摘 要[目的]高加索三叶草是优良的蜜源植物,了解其花蜜腺形态特征、组织结构及其发育规律对认识其小花糖分变化规律和合理利用该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取5个发育时期的高加索三叶草小花,石蜡切片观察细胞组织结构,毛细管法和生理试剂盒测定花蜜量和糖分含量.[结果](1)单个小花的花蜜量为(0.394±0.095)µL,每1 m2草地花蜜量为(4536.93±1319.34)μL.(2)蜜腺位于9枚合生雄蕊的花丝内侧基部,为雄蕊蜜腺.蜜腺组织在整个泌蜜过程中淀粉粒分布有明显的动态变化,属于淀粉型蜜腺.(3)可溶性糖含量在盛花期最高,为7.978 mg/g;可溶性糖各组分中果糖占比最大,超过50%,在小花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呈逐渐下降趋势;淀粉占全糖含量的81%~82%,其中盛花期最高,为35.173 mg/g.[结论]高加索三叶草花蜜腺属于雄蕊蜜腺,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构成.原蜜由花托维管束提供,经泌蜜组织加工成蜜汁,后由表皮的气孔泌出.小花的可溶性糖含量在盛花期最高,其中果糖占比最大.

    高加索三叶草花蜜腺发育解剖花蜜量小花糖含量

    山桐子雌、雄株叶片表皮微形态特征比较

    尹丹丹苏上
    1312-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山桐子叶片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雌、雄株差异,为该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40份山桐子(雌、雄株各半)叶片进行微形态观察,测定12个气孔相关性状,并分析样品间的异同.[结果](1)山桐子雌、雄株叶片的表皮毛、细胞形态、气孔特征及蜡质式样相似,其下表皮密布的类锥形纤维体型蜡质纹饰,鲜见于其他植物类群.(2)山桐子雌株叶片的气孔大小(长度、宽度、面积及周长)及密度相关参数均略大于雄株;雄株叶片的气孔开口相关参数(孔隙宽度、开口面积及气孔开度)均略高于雌株;但所有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3)多数气孔性状彼此显著相关,而气孔密度与其他性状关联较弱,可能受到相对独立的遗传调控.[结论]研究明确了山桐子叶片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其类锥形纤维体型蜡质式样可作为种质评鉴的关键依据,其气孔性状参数可为童期种苗的性别判定提供重要参考.

    山桐子表皮微形态蜡质气孔

    芍药属组间杂种'Bartzella'的减数分裂观察

    荣琪马晓艳季润泽关紫恒...
    1321-1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芍药属组间杂种大部分为三倍体,普遍高度不育,极少获得杂交后代.'Bartzella'是个观赏性好且有少数杂交后代的组间杂种,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观察可为揭示其极低可育性的形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Bartzella'花药为材料,用压片法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结果](1)'Bartzella'的花粉母细胞在中期Ⅰ形成大量单价体,后期Ⅰ产生不同类型的染色体非整倍分离,占比高达89.13%.(2)减数第1次分裂中,染色体桥和断片出现在27.20%的花粉母细胞中;减数第2次分裂中,比例升到47.68%.(3)中期Ⅱ的纺锤体定位异常较普遍,融合纺锤体占27.06%,三级纺锤体占12.84%.(4)减数分裂产物中包含高达72.41%的二分体和13.43%的三分体,其产生未减数配子所占比例约为67%.[结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非整倍分离以及染色体片段缺失可能是'Bartzella'高度不育的重要原因.融合纺锤体、三级纺锤体以及减数分裂Ⅱ结束时胞质分裂异常可导致未减数配子形成.大量的未减数配子可使'Bartzella'在多倍体育种中具有一定潜力,但倍性间杂交障碍可能限制其杂交亲和性.

    'Bartzella'组间杂种减数分裂染色体2n配子

    纤弱天麻,中国兰科植物一新记录种及其与形态近缘种的比较

    赵明旭谭运洪张健嵩张杰京...
    1331-1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报道了在云南省发现的兰科植物纤弱天麻(Gastrodia exilis Hook.f.)为中国新记录,比较和归纳了其形态近缘种勐海天麻(G.menghaiensis Z.H.Tsi & S.C.Chen)、葡萄天麻(G.putaoensis X.H.Jin)和白花天麻(G.dyeriana King & Pantl.)的分类特征.[方法]使用体视显微镜对上述物种野外居群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并用接驳微距镜头的数码相机进行拍摄记录.[结果]纤弱天麻唇瓣与花被筒分离,唇瓣前部表面有2个明显的三角形薄纵脊,花被筒裂片先端撕裂状,易于区分.[结论]纤弱天麻是中国新记录兰科物种,该发现扩大了其分布区,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兰科植物天麻属新记录种

    广西歧舌苔属植物研究及一中国新记录种毛缘歧舌苔

    王顺莉韦玉梅唐启明何文钏...
    1338-1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歧舌苔属植物在广西的实际分布情况,为广西苔藓植物研究增加新资料的同时,也为中国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添加必要的基础数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广西植物标本馆(IBK)馆藏标本的核查,获得歧舌苔属植物研究材料,经室内形态观察及查阅相关文献,确定其物种多样性.[结果]发现广西歧舌苔属植物标本10份,最终确认广西歧舌苔属植物3种,分别为毛缘歧舌苔[Schistochila sciurea(Nees)Schiffn.]、大歧舌苔[S.aligera(Nees & Blume)J.B.Jack & Steph.]、阔叶歧舌苔[S.blumei(Nees)Trevis.].[结论]歧舌苔科以及歧舌苔属均为首次在广西记录的科属,其中毛缘歧舌苔是中国新记录种.文章对毛缘歧舌苔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对另外2个种主要形态特征进行归纳,并提供各个种的引证标本信息、地理分布以及彩色图版.

    歧苔类植物歧舌苔属广西新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