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部资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资源
西部资源

齐林梅

双月刊

1672-562X

xbzy88@vip.sina.com

0471-3261565

010020

呼市金桥开发区世纪五路内蒙古地调院南楼418室

西部资源/Journal RESOURC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呼伦贝尔高原地下水化学分析及动态变化评价

    于澎孙丹丹李鸿成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呼伦贝尔高原地下水水质状况不断改变,从而也深深影响着当地生态环境.本文主要介绍呼伦贝尔高原地下水化学类型,分析呼伦贝尔高原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各项离子迁移转化规律,并对区域地下水水质进行动态评价,地下水水质类型主要为Ⅳ类水及Ⅴ类水,主要超标组分为COD、钠离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氟化物、氨氮,考虑影响因素为牧业污染.

    呼伦贝尔高原地下水水质分析动态评价

    基于AHP-CVM和云模型的富水软土地层深基坑施工风险评估

    林翁杰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沿海城市进行工程建设,丰富地下水、软弱地层等不良地质条件和城市既有市政、民用设施等复杂环境的共同影响,给深基坑工程施工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为解决基坑施工风险评价中指标不确定性大、结果模糊性高等难题,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变异系数法(CVM)和云模型的富水软土地层深基坑施工风险评估方法.以广东湛江原汇花园基坑工程为例,通过工程风险分析(WBS-RBS)识别了典型风险因素并建立了二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和CVM结合方法实现了评价指标权重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构建了基坑施工风险评估云模型,计算得到了基坑施工风险大小的定量化分级评价及影响程度的精细刻画,提升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可为施工安全及风险防范提供理论支撑.

    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AHP-CVM云模型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表层沉积物包气带垂向渗透特征浅析

    郭喜伟戈巴图米飞龙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野外渗水试验较室内试验精度高,更接近实际情况,简便易行和经济成本低而在包气带岩层参数的求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野外测定包气带岩性渗透系数的简易方法,本次采用双环渗水试验法,对研究区内82处不同地貌,不同地层的沉积物进行试验,计算渗透系数,确定沉积物岩性,分析包气带垂向渗透特征,合理区划,为呼和浩特市城市功能划分提供依据.

    呼和浩特市表层沉积物包气带垂向渗透渗透系数双环渗水试验

    某地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研究

    刘康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某地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减少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影响,本文对典型的地质灾害发育区进行研究,通过深入研究某地区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探讨其地质构造、地貌地质、水文地质等因素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地质灾害的预测、预防和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某地管道工程沿线地质灾害主要有8处崩塌和6处泥石流,均为中小规模.发生的地质灾害中崩塌发育较多,泥石流发育较少.参考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和分级标准,评估结果显示该地管道工程沿线发生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低,可以评定为危险性低.根据崩塌灾害的分布特征和危害程度,工程实施时应该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治理措施,保障输油管道的安全.

    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管道工程

    物化探方法在内蒙古沃博尔乌苏地区铌钽矿勘查中的应用

    赵彦博张鑫曹前锋高梓涵...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沃博尔乌苏一带,地表风化严重,构造形迹不清,综合物化探方法对发现和圈定铌钽矿化体起到了重要作用,找矿效果显著.通过总结研究区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对相同地质条件的其他地段寻找该类型矿床,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铌钽矿找矿标志

    内蒙古苏吉营盘地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研究

    孙彬孔嘉旭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蒙古矿产资源分布有种类多和储量大等优势,具备极高的开发前景.为了查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苏吉营盘地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蚀变信息等特征,分析成矿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在现场调查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地磁测量、化探测试以及遥感解译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成矿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各类正常岩石的极化率均较低,平均在1.4%左右,极化率差异不明显.研究区可以根据磁场特性分为4个区域.研究区元素共生组合特征相关系数基本大于0.5.对ASTER高光谱数据进行矿化信息提取,发现铁氧化物、高岭石化、绿泥石化等矿化蚀变信息异常15处.研究区金矿分布范围较广,铁矿与铜矿分布较为集中;成矿时间主要集中于新太古代、三叠纪、燕山期的侏罗纪—白垩纪;成矿带分布及空间分布多与构造有关.本研究总结了研究区成矿规律和分区,揭示了该区域良好的找矿条件和前景,为后续开发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苏吉营盘地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解译成矿规律

    三维地震技术在青海西大滩煤炭的勘探应用

    兰振宇谢国林严平功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查明青海省大柴旦行委西大滩煤炭勘探区内的主要煤层赋存及构造发育情况,运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西大滩煤炭勘探区应用效果显著,通过高精度的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显著提高了勘探效率和成功率,降低了勘查风险和成本,有效查明了煤层的分布及其顶底板情况.为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提供了重要支持.

    三维地震地震地质条件静校正构造对比勘探效果

    基于多源测绘成果在抢险救灾中的运用研究——以台风"杜苏芮"为例

    熊腾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单一的手段无法高效、精准地进行灾害预警及灾后重建等相关工作.多源测绘成果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作为新型的技术手段积极引入并运用.本文以台风"杜苏芮"为例,从多个方面探索了多源测绘成果在台风登陆前和登陆后两个阶段的重点应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供参考.

    台风灾害预警灾后重建多源测绘

    遥感测绘技术在自然灾害中的应用研究

    林喜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遥感技术在广东地区自然灾害监测与防治中的应用.鉴于自然灾害对社会的深远影响,提升灾害监测、评估与管理水平至关重要.遥感技术通过提供详尽的地表信息、实现广泛覆盖的实时监测及灾情动态评估,在灾害防治中展现出重要作用.针对技术门槛、数据获取及时效性等挑战,本文提出了解决方案.以广东为例,分析了地理环境特点及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等常见灾害,展示了遥感技术在这些领域中的成功案例.研究表明,遥感技术能实现灾害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和科学评估,为减灾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旨在为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遥感测绘技术自然灾害应用研究

    不同基站类型垂向非构造形变影响因素分析

    杨瑞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世纪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我国建立了众多立足于现代测绘的基准工程.对河北土层基准站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对比河北深州和遵化两个土层基准站SLOPE(斜率)参数,获得了深州SLOPE参数值较大,局部城市的SLOPE值绝对值大于50,且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下沉趋势,这可能是由于抽水量过大引起的非构造形变.华南土层基准站数据显示较华北平原稳定.针对土层基准站的SLOPE参数划分了0.5、3、5三个阈值,认为SLOPE值介于0~0.5可以忽略趋势性变化,SLOPE值介于0.5~3有小幅度的整体趋势性变化,应当将趋势项和周期项结合进行计算,SLOPE值介于3~5时主要表现为趋势性变化可基本忽略周期性变化.基岩基准站相对于土层类基准站较稳定(SLOPE值基本小于0.2),同样列举了1.5作为垂向变化周期性和趋势性优势占比,需根据SLOPE值决定在进行时间序列模拟时是否需要将趋势项和周期项代入计算

    国家导航定位土层基准站基岩基准站SL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