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乡村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乡村科技
乡村科技

宋先锋

月刊

1674-7909

xckjhn@163.com

0371-65957007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政六街3号

乡村科技/Journal Xiang Cun Ke ji
查看更多>>《乡村科技》杂志以服务农村、农业、农民为宗旨,以实际、实用、实效为特色,以农村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农业科技人员、广大农民和各类农村专业户为读者对象,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荐新优品种,介绍致富经验,传递农业信息,普及科技知识,融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趣味性为一体,是新时期农民的优秀科普读物。主要栏目有:政策要闻、新优品种、市场动态、科技简讯、致富宝典、种植天地、加工贮藏、机电能源、养殖大观、特色乡村、县域科技、法律顾问、健康人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加大工作力度持续实施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通知》印发

    赵莹
    1页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对稳定肉牛生产发展作出部署

    房磊
    2页

    《农村道路客运运营服务指南(试行)》印发

    尚照辉
    3页

    大观原点乡村绅士化演化过程与动力机制研究

    盛立杨永丰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绅士化是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背景下乡村转型与振兴的新路径,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重庆市大观原点乡村绅士化现象的历时性田野调查,采用行动者网络理论解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绅士化演化的类型与机制.研究表明:从发展阶段看,大观原点乡村绅士化演化过程在乡村振兴时期经历了他力型绅士化和自我绅士化两个阶段;从演化类型看,组织型绅士化、地产绅士化、旅游绅士化和生态绅士化等多种类型并存一地,共生共荣;从动力机制看,我国乡村绅士化是政策、自然、文化、市场和技术驱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特色的体制、制度和发展现实奠定了我国乡村绅士化的中国基调,而村域间的"泾渭"之别形塑乡村绅士化的路径更替和类型演化.

    乡村绅士化演化类型演化机制行动者网络大观原点

    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以成都市花楸村为例

    王芮王鹏雁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作为特殊的农村形态,传承着农业文化的宝贵财富.以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平乐镇花楸村为案例,研究花楸村的发展现状,探索花楸村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进程.资金短缺、村民参与度不高、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不平衡等困境仍阻碍着花楸村村落文化保护发展的进程.通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因地制宜、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改革创新等五大途径,推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乡村振兴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策略探讨——以寿光市为例

    胥筱姜燕令苏尧艺刘文瑜...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素质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人才支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全面梳理、解读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并分析山东省寿光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结果表明,在当前的实践中,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培训资金不到位、培训时间不合理、参训学员水平差距大、培训内容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针对以上情况,从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育资金和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培训形式、精准遴选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以及以农民培育需求为导向等4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高素质农民培育寿光

    河南省数字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与创新路径

    刘兰兰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全国数字非遗建设进展加快,数字非遗不仅是非遗保护传承的发展趋势,也是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的新探索、新模式.研究非遗资源大省河南在数字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主要做法,梳理总结河南省具有推广性、借鉴性的实践经验,深入分析存在的现实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前瞻性、战略性的创新路径,有助于为全国数字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借鉴和思路启发.研究发现,"数字非遗"+"数字平台""电商直播""文旅文创"等模式具有典型性、示范性,但还存在数字非遗意识不足、创新性不强、人才匮乏等现实困境.要从加强宣传引导、提升科技赋能、强化产业扶持等方面提升数字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效能.

    数字非遗乡村振兴河南非遗文化产业

    低碳经济助推民族地区乡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与路径探析

    黄娟卉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和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乡村地区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阵地.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为发展低碳高质量经济提供了良好基础.结合湖南省西部具有"偏、远、小、散"典型特点的民族聚居地高峰镇的实践经验,探讨了民族地区乡村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与面临的困境.从能力共建、自然人文资源整合、公众参与规划、多方共营方面进行解读,探讨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以期能为民族地区乡村发展带来有益建议.

    乡村振兴低碳经济民族地区低碳农业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电商社会关注度的空间分异及解析

    彭仁孚李旭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农村电商在承载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等方面已经成为重要引擎,助力乡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研究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电商的社会关注度,对探索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借助百度指数大数据平台,利用莫兰指数及百度指数画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全国农村电商社会关注度呈空间正相关,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格局.农村电商公众关注度高值聚集区主要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低值聚集区主要体现在西部省份.据此,为进一步优化农村电商布局并强化其作为乡村振兴引擎的作用,建议应构建农村电商战略性大联盟、加大农村电商政策宣传力度、合理引导电商人才的培育和流动.

    乡村振兴农村电商关注度空间分异

    云南省消费者森林生态产品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黄小纯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是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实基础.基于628名云南省消费者的调查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影响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关键因素与不愿支付原因.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个人月收入、对森林生态产品的重要性认识及对森林生态文化产品的了解程度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责任归属认知和个人经济情况是消费者选择不愿为森林生态产品支付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以下建议:以政府补偿为主来实现森林生态调节产品价值,森林生态物质产品主要利用市场交易中的生态认证和产业融合等方式实现价值,森林生态文化产品需要政府财政扶持与市场交易机制的协同作用来共同促进其价值的实现.

    森林生态产品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生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