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乡村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乡村科技
乡村科技

宋先锋

月刊

1674-7909

xckjhn@163.com

0371-65957007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政六街3号

乡村科技/Journal Xiang Cun Ke ji
查看更多>>《乡村科技》杂志以服务农村、农业、农民为宗旨,以实际、实用、实效为特色,以农村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农业科技人员、广大农民和各类农村专业户为读者对象,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荐新优品种,介绍致富经验,传递农业信息,普及科技知识,融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趣味性为一体,是新时期农民的优秀科普读物。主要栏目有:政策要闻、新优品种、市场动态、科技简讯、致富宝典、种植天地、加工贮藏、机电能源、养殖大观、特色乡村、县域科技、法律顾问、健康人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工作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以安徽省C市F村为例

    胡继文吴爱美余飞吴彭武...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巩固脱贫成效的必要举措,也是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基于安徽省C市F村驻村工作队利用3a帮扶脱贫村的经验,梳理发现F村产业结构单一、制约经济发展,人才厚度不够、影响持续发展,乡村文化薄弱、制约赓续传承,生态文明不足、影响宜居宜业,基层党建不强、制约全面发展等问题,提出因地制宜、立足根本、兴基础产业,培训人才、留住人才、做人才后盾,强化服务、传承文化、当乡村主人,生态优先、文明添力、保整洁村庄,注重引领、强化担当、助党建强村等解决措施,为脱贫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应对之策.

    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帮扶问题对策

    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三门峡市张吕村的文化消费调查

    阮非凡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旨在全面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文化不仅是乡村发展的软实力,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对于提升乡村整体发展水平、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践中,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着诸多困境,如经济基础薄弱、人才流失严重、文化资源不均、文化设施落后、缺乏相关文化活动等,导致村民文化生活空虚.研究以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三门峡市张吕村为例,通过对其文化消费的调查分析,探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探讨相应对策,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文化消费困境与对策

    乡村治理视阈下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朱邯孟德志吉润姿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数字技术不仅为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注入了活力,还促进了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新技术与农村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能够满足现代化转型需求,并在此过程中消解潜在风险,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尽管数字赋能带来了诸多益处,但同时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也面临诸多挑战.为破解上述困境,着重探讨了数字赋能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纾解路径,构建了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文化价值传导模型,提出通过系统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数字文化服务的供给模式,优化供需匹配,从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治理公共治理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长江经济带农业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化研究

    方佩瑶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剖析长江经济带农业产业集聚的演变态势,依据长江经济带范围内11个省(直辖市)2012-2022年12种主要农作物的总产量数据,综合运用区位熵指数和产业平均地理集聚率两种测度方法,系统评估并分析了该区域农业产业集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大部分省(直辖市)农业专业化水平较高,且整体集聚水平呈现小幅度波浪形上升趋势,但这一集聚现象在地区间并不均衡,出现显著的空间差异性,表现为上游、中游和下游递减的分布格局;同时,农业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正向的空间外部性和同质性溢出效应,长江经济带农业产业具有高—高型、低—低型集聚的空间结构特征.

    长江经济带农业产业集聚区位熵产业平均地理集聚率莫兰指数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河南省的实证分析

    刘研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河南省农村人口消费的影响,对于促进消费、推进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首先,提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人均消费的逻辑假设,利用2011-2022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的农村人均消费、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等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分别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3个维度指数(覆盖广度指数、使用深度指数、数字化程度指数)对河南省农村人均消费的影响,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3个维度指数均对提升河南省人均消费水平有着积极作用.其次,利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以农村人均收入为中介,对农村居民消费起到促进作用.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改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

    数字普惠金融农村消费固定效应模型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旅游带动区域发展的路径研究——以皖西地区为例

    司静怡王祥雨王心怡汪诗雨...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旅游作为一种规模快速增长的旅游业态,在带动区域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采用SWOT分析理论,对当前皖西地区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皖西地区为例的红色旅游优化发展策略.

    乡村振兴红色旅游皖西地区SWOT分析

    习水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陆艳杨近平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习水县为例,深入剖析其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诸多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加强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丰富农业科技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农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劳动力供需对接平台,解决供需不均衡问题;推动村村联合与资源共享,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习水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潍坊市寒亭区"潍县萝卜"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马正杰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剖析寒亭区"潍县萝卜"发展的区位优势、品牌效应、品种品质和生产现状等,系统性地揭示山东省"潍县萝卜"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旨在促进寒亭区"潍县萝卜"实现持续、高速且稳健的产业化发展,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潍县萝卜寒亭区产业化品牌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陈志强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是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土地流转意愿、土地流转程序及土地流转监管等方面仍受到制约.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保障措施,以期通过这些策略和保障措施,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土地承包经营权经营权流转制约因素

    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问题分析

    吴迪张婷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小额信贷作为重要的金融支持手段,是针对农村地区的农户和农业经营者群体设计的一种普惠金融服务,其核心目的在于为农户提供可负担的小额贷款,帮助改善农户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在概述农村小额信贷金额小、期限短、担保灵活等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对农户收入产生的积极影响,分析了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并针对这些挑战,试着提出一系列对策与建议,旨在优化农村信贷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户收入的稳步增长.

    小额信贷农户收入增长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