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传播
现代传播

胡智锋

月刊

1007-8770

journalcuc@163.com

010-65779586

100024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现代传播/Journal Modern Communication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新闻传播类专业学术刊物。旨在反映广播电视理论研究与改革的最新成果,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军事题材电视剧英雄叙事的书写方式与审美特征

    李文华
    100-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电视剧题材类型,我国军事题材电视剧与红色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和互动生成逻辑,在继承中建构,在建构中发展.我国军事题材电视剧在长期的叙事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题材类型,包括重大革命历史涉军题材电视剧、传奇英雄涉军题材电视剧、谍战题材电视剧和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不同题材类型的军事题材电视剧因主题表达、人物刻画和叙事立场等的重点不同,构成了独特的文化书写方式,包括红色文化历史纪实、红色文化传奇演绎、红色文化当代建构等.从审美效果上讲,军事题材电视剧将真与假、战与和、国与家巧妙结合,升级了传统的真善美表达,为观众传递了多样而深刻的审美体验.

    红色文化题材类型书写方式审美特征

    历史演进与现实理据:博物馆媒介化转向的溯源研究

    王夏歌
    109-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进程中,博物馆的物质性功能逐渐显现,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从博物馆媒介化转向的历史演进与现实理据出发,可以发现博物馆媒介化进程肇始于公元前340年,分别经历了以知识共享为主的媒介孕育期、媒介功能逐渐显现的成长期、加速媒介化的发展期和再媒介化的成熟期四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博物馆面临外部支持不足、内部结构松散、内容生产力欠缺和文化传播力弱的挑战,迫使博物馆不断寻求与他者的对话与互动,为博物馆媒介化提供现实理据.博物馆媒介化作为一种认识论转向,有助于博物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关系和国家认同产生更深刻的联系,扩大其文化传播力和文化影响力.

    博物馆媒介化文化传播艺术传播

    无眠之地:深夜直播主的街头劳动与空间实践

    王昀邱韵
    11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益发展的新媒介浸润到人们的生活实践,改变着文化生产消费形态.以深夜街头直播为代表的网络视频类型,呈现传统工作周期的变化,构成互联网 自由职业劳动的另类投影.个体在互联网文化工业中的活动,既有赖于灵活的时间策略,也依托群聚式的空间实践而强化.主播将自媒体视作发展独立事业的样本,透过制造夜间时段的独特影像景观,发展具有内部组织性的生产模式,建立媒介生产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互动.作为现代性进程中极具代表的隐喻,数字媒介在带来生产效率和物质效益之同时,不断吸引流动人口以零工形式卷入其中,启发研究者检视当下互联网业态与城市空间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而重新理解数字经济如何将日常生活的边缘地带进一步数据化和商品化.

    直播街头空间网络视频

    俯瞰地球的视角看什么:卫星遥感新闻报道的要素分析

    苏俊斌牛榕婷
    130-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卫星遥感技术为新闻业提供了一个俯瞰地球的视角,这种新空间尺度的引入对新闻业和新闻学的未来发展意味着什么?更具有基础意义的问题是新闻媒体怎么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在新闻生产中的?通过新闻要素自动识别技术对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采用卫星遥感技术的326篇英文媒体的新闻报道进行新闻要素分析后,得到两个方面的结论:第一,卫星遥感新闻报道中的新闻"当事人"主要是物体而不是人,传统新闻报道的新闻"当事人"主要是人而不是物体.这个特征鲜明的转向,显然是由于卫星空间尺度决定了其观察得到的影像都是大颗粒度所导致的.技术在此表现出了其不受社会因素制约的客观性.第二,新闻发生地和新闻事件的数据表明卫星遥感新闻的报道议题主要是国际而不是国内议题,其关注议题仍然延续着传统新闻报道的既有价值倾向,技术手段在此体现的是供用而不是刚性约束,即卫星遥感技术提供新闻媒体满足其克服屏障的需求.

    卫星遥感新闻新闻要素科学技术学社会形塑

    计算广告学科建设持续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组织学习与知识共享的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段淳林崔钰婷
    139-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算广告学作为新文科建设的产物,强调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与实践.基于共生理论与价值网络相关理论,将计算广告学科建设作为一个共生系统,参与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高校、企业等单位作为共生单元,将信息的流动与创新作为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来源,可以探究计算广告学科建设的持续创新能力.组织学习能力和知识共享在网络价值关系与持续创新能力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具有显著影响."共生网络关系——组织学习能力——知识分享——持续创新能力"是计算广告学科的创新发展模型.

    计算广告学共生理论组织网络知识共享持续创新能力

    "平台化"的生产与消费:短视频作为一种"情动"媒介

    林磊阮亦南
    14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短视频不仅是一种供观看娱乐的内容,而且构建了一个新的技术平台,对日常生活中的经济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实际上,它是与短视频的媒介特征与传播特性有关的传播学问题.技术平台作为一种新的媒介物,其可供性与人的情动驱力在此互相交融,短视频的平台特性不断地触发"情动"的生产与消费,顺应了人的生命欲望,才使得其成为"后起新秀",迅速地占领了平台经济的高地.但同时,人在其中的能动性并未消失,正是使用者自身的生命权力导向了平台化以这种形式和方向去发展和演变.

    平台经济情动媒介物生命权力

    直播间虚拟礼物的流动:关系、权力与资本的再生产

    苏凡博
    16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学视野中,礼物流转基础上的总体呈献体系是古代社会文化的基石.在互联网场域下,实体礼物的流动演变为线上虚拟礼物的流动,建构了网络平台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技术、人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在秀场直播平台中,用户通过购买虚拟礼物的方式进行打赏,从"打赏"到"刷礼物"的转换唤醒了用户的礼物文化传统,构成了在秀播平台上人与人相遇时的交往法则.虚拟礼物的流动遵循着互惠逻辑、竞技逻辑和诱导逻辑,从本质上分别对应着关系的再生产、权力的再生产和资本的再生产.秀播平台从展演平台转变为以礼物流动为核心的线上社会关系网络,上演着一场场由礼物交往形成的关系再生产为前提、礼物竞技构建的权力再生产为基础、礼物诱导实现的资本再生产为目的的永无止境的当代版"夸富宴".

    秀场直播虚拟礼物再生产扎根理论

    来稿要求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