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城市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城市研究
现代城市研究

叶菊华

月刊

1009-6000

urbnrech@163.com;editor.mur@gmail.com

025-84784510

210029

南京市华侨路37号29楼

现代城市研究/Journal Modern Urban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6年创刊,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追求学术性、前沿性和前瞻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学术界和实际部门的新动态,刊载有创见的现代城市研究成果、述评、实例分析、文摘等。深受高校、研究机构、设计院所的广大读者的好评。本刊内容充实、版式清新、装饰精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土地发展权优化的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目标与实现路径

    谭迎辉王伟吕迪
    1-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是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层级,既体现地方事权,又关系着实施落地,而在两者交集之下,土地发展权成为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核心.研究立足对新时期土地发展权的再认识,对其内涵给予深化拓展,提出基于土地发展权优化的市县国土空间治理目标与实现路径,并建构三条创新路径:基于政策区、政策边界与发展权挂钩的路径创新,基于规划实施创新+政策工具统筹的路径创新,基于规划管理创新+权力责任清单的路径创新,以期为新时期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深化提供有益思路.

    土地发展权规划实施机制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空间治理

    大都市郊区国土空间优化的国际经验与成都实践

    罗秀丽李鹏山金晓斌洪步庭...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向外扩张,大都市郊区的国土空间利用冲突表现得尤为剧烈,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要求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引导下,亟待对大都市郊区国土空间进行系统优化.文章梳理了与大都市郊区空间发展相关的国际前沿理念及实践案例,涉及城乡发展、农业发展、生态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绿带规划,总结了田园城市理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欧盟Natura 2000、高自然价值农田和伦敦绿带建设的借鉴价值.并以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为例,在分析其发展历程和国土空间利用问题的基础上,融入适用于成都的国际理念和国际经验,构建以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为手段,以绿色网络体系建设、农田生境保护、特色圈层发展模式为策略的环城生态区国土空间优化框架,希冀为大都市郊区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大都市郊区国际经验国土空间成都环城生态区土地整治

    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的模式与路径

    陈慧梅范业婷金晓斌杨帆...
    15-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是顺应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区域空间布局无序、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问题的重要途径.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域综合整治任务日益加重和整治专项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以依靠政府财政投资为主的土地整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发展需求.研究立足于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结合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探讨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的内在逻辑、典型模式以及发展路径,以期为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实践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应从投资体制等多方面开展顶层设计,是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重要途径;(2)当前社会资本参与全域综合整治的模式主要包括:政府投资公司市场化运作、企业或个人自主开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以及委托企业代建;(3)应尽快健全完善社会资本参与全域综合整治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建立全过程监管机制和专业队伍支撑体系.

    社会资本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内在逻辑典型模式发展路径

    成都环城生态公园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对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影响

    康瑛赵文力胡佳谢富贵...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都是中国"公园城市"首提地和国家先行示范区,研究其大型城市公园建设与管理成效意义重大.论文以成都市环城生态公园为对象,开展2020和2021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探析全域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对GEP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公园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会改变生态系统组成与景观格局,短期内造成物质产品价值略有增加、调节服务价值略有降低,而文化服务价值快速增加.基于环城生态公园GEP构成特征和城市特色,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转化策略.

    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成都环城生态公园

    "格局—过程—效应"多维视域下中国都市圈国土综合整治研究

    顾雨舟梁鑫源韩博周寅康...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都市圈协同发展成为提高我国城市系统可持续性的重要战略.作为国土空间合理配置与区域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措施,国土综合整治有助于优化城市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合理性并减轻城市化负面影响.文章以中国29个都市圈为例,面向城市化进程中的景观格局、发展过程、生态效应等特征与问题,提出时空动态结合的都市圈多维度国土综合整治评估框架.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魔方空间关联法划定城市空间规划提升、低效用地利用提效、生态功能服务改良、规划—利用提质、规划—服务协同、利用—服务改善、综合整治优化、协调发展稳固8个都市圈整治分区,并按照问题优先等级针对规划、利用和服务方面提出相应的整治策略.

    都市圈多维视域综合整治分区

    近10年国内外城市群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

    操彬黄剑锋朱芳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群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群快速发展,城市群旅游研究取得新的重要进展.文章在与早前研究对比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新近的城市群旅游研究进行回顾与评述,并对未来研究作出展望.研究结果表明:①相对于2000-2009年而言,2010-2019年城市群旅游研究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近10年研究主要包括城市群旅游的空间结构、影响因素、竞合关系、影响效应及旅游者行为等方面.②国内外城市群旅游研究各有侧重,存在研究主题、视角和方法上的差异.③未来应从注重学科综合、加强基础理论、聚焦重点内容、丰富研究手段等方面促进城市群旅游研究实现新发展,以期更好地为城市群旅游发展提供指导.

    城市群旅游知识图谱研究进展研究展望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发展路径研究——以榆林市三鱼路沿线为例

    蔡春杰张沛高吉奎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更是乡村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基于对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及乡村发展的研究,从理论角度分析生态文明与乡村发展之间的互动逻辑,认为生态文明是乡村发展的基础、基质与基本要求,乡村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动机、动力与动态变量,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互动反馈关系;从实践角度,选取榆林市三鱼路沿线乡村为实证案例,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提出沟域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修复、人居环境提升、生态产业重构、生态乡村治理等乡村发展的关键路径.

    乡村生态文明黄土丘陵沟壑区发展路径规划策略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长城聚落区域性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张家口赤城县为例

    解丹张伟亚赵亚伟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当前长城聚落体系的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的现实困境,探讨通过建立网络化的空间联系,实现区域范围内长城聚落整体性保护和发展的可能性.选取张家口市赤城县长城聚落为研究对象,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量化赤城县长城聚落社会网络节点功能和整体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区域内聚落节点中心性指标呈两极分化,离散程度高,需优化聚落节点功能;整体网络密度与中心势指标较低,网络结构稳定性和均衡性低,具有局部集聚特征;基于此提出网络化保护发展模式,为区域长城聚落整体发展的空间规划提供依据.研究结果为区域范围内长城聚落的文化传承和聚落发展提出建议和参考.

    长城聚落社会网络分析空间网络结构保护与发展

    历史街区街巷活力与商业业态的相关性探究及启示——以老门东历史街区为例

    刘思利李鹏鹏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的背景下,相当一部分历史街区采用居民完全迁出后再开发的简单粗暴的商业化开发模式,历史街区的主导功能由居住转化为商业娱乐,由此导致历史街区文化特色消失甚至空间同质化严重.文章以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为例,以城市人口热力数据、高德兴趣点数据(POI)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建立街区街巷活力与业态测度体系.综合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街区街巷活力与商业业态的相关性现状,进而提出了业态数量、密度、运营方面的几点策略.以期加强历史街区的商业发展与历史文化真实性展现的结合,增强历史文化体验感,实现街区的多元永续活力.

    老门东历史街区街巷活力商业业态Pearson相关性分析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感知意象研究——以广州恩宁路永庆坊为例

    谢涤湘吴家权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因其独特的骑楼建筑风貌、粤剧文化以及蕴含丰富的老城区记忆,成为广州重要的旅游地,其中永庆坊街区更成为近年来广州著名的"网红打卡地".基于游客点评数据,构建"认知—情感"模型,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对永庆坊的游客认知意象进行系统梳理,然后进一步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对游客消极情感因素进行逐层编码,分类归纳和总结.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对永庆坊认知形象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旅游地氛围""旅游资源""旅游活动""旅游地环境状况";此外,导致游客消极情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旅游资源体验,其中包括地方小、商业化气息浓厚、缺乏可识别性、同质化问题严重.建议未来恩宁路永庆坊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应在注重保护地方文化真实性的基础上,创新规划设计方法、经营管理策略,合理控制商业化程度,在旅游发展和地方文化保护之间取得平衡,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网络文本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感知意象永庆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