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城市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城市研究
现代城市研究

叶菊华

月刊

1009-6000

urbnrech@163.com;editor.mur@gmail.com

025-84784510

210029

南京市华侨路37号29楼

现代城市研究/Journal Modern Urban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6年创刊,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追求学术性、前沿性和前瞻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学术界和实际部门的新动态,刊载有创见的现代城市研究成果、述评、实例分析、文摘等。深受高校、研究机构、设计院所的广大读者的好评。本刊内容充实、版式清新、装饰精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公租房入居群体的城市吸引力形成机制:基于杭州的调研

    郭俊辉陆中元于江川
    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构建了公租房认知对于城市吸引力影响的调节与中介的混合模型.经过分析获得了以下发现:第一,公租房认知正向影响城市吸引力,其中存在租房满意度的中介作用,也存在政策魅力度的调节作用;第二,公租房认知由服务属性、社区属性、关注属性、经济属性、监管属性5个要素构成,在高政策魅力度条件下该值表现都较高;第三,公租房认知五维度在年龄、月收入上存在一些差异性的规律.分析显示了顾客对于公租房的认同机制和城市吸引力的形成机制,为继续完善公租房运营提供了理论指导.

    公租房认知租房满意度城市吸引力

    滨水空间复兴背景下城市江河溢价的时空效应研究

    王波何寿奎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江河的溢价是社会经济对自然生态价值判断在城市社会场的价格表现,通过江河溢价的计量分析,有利于明晰滨水空间复兴和高质量发展关键的经济因素.研究以重庆中心区为例,采用2018-2021年的住宅价格面板数据,通过特征价格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以生态绅士化视角探讨城市江河对物质环境和社会空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江河已成为影响住宅价格的重要因素,即使滨水资源丰富的重庆,"不稀罕"滨江住宅现象已经改变;江河的溢价在时空的梯度差异,体现了滨水空间从生产生活功能向生态文化内涵的升级,凸显了文化和生态的价值;优质的滨水资源带来的住宅"中高档化",具有一定分化效应,但梯度差异不大.研究最后从滨水空间的功能定位、规划布局和空间秩序提出了规划建议,符合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追求的公平原则及和谐发展的理念.

    滨水空间复兴生态绅士化江河住宅价格

    适应性循环视角下东北资源型城市韧性测度研究及转型路径思考

    陆明谭卓琳王春龙
    91-97,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东北资源型城市在可持续发展转型过程中,部分仍未能摆脱资源枯竭困境,面临更为复杂的城市问题.韧性是深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国内外对于韧性的度量尚未形成统一标准,针对资源型城市的韧性定量研究则更为少见.首先,分析19个东北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制约要素及韧性影响因素,并收集相关统计数据;其次,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构建韧性—风险二维测度模型,从生态、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4个方面构建韧性评估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量化指标;继而结合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压力指数,将标准化后的韧性及风险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划分4种韧性阶段;最后,根据测度结果识别出α、K、r、Ω4种韧性发展模式,并提供相应的转型路径思考.

    韧性城市资源型城市适应性循环主成分分析评价体系

    "共同生产"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微更新机制探析——以武汉南湖街道为例

    李志刚薛瑞爽张凯莉郭炎...
    9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引入"共同生产"这一新的分析视角,以武汉市"幸福社区"共同缔造先行先试的"南湖街道"为例,探析当前我国城市的社区微更新机制,以此为城市更新及存量空间品质提升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表明,微更新各参与主体的互动关系随更新阶段演进而变化,其中政府由最初的引导者转变为更新过程中的合作者;社区微更新包括输入、过程、结果转换等环节,各环节主要受政府的角色定位和行动策略影响;微更新所创造的空间价值是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基础,政府应以空间为抓手引导公众参与,持续将行动的输出转化为良好的更新效益.建议更加重视社区微更新中的公众参与及其全过程管理,有针对性地设计居民参与路径,构建具有阶段性、精细化的参与体系.

    社区微更新共同生产全过程分析社区公众参与

    基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以南京市颐和路11-1片区为例

    方遥殷敏魏云张宇...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集聚效应使得部分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人口压力大、基础设施不足、空间活力缺失等问题.文章以南京市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11-1片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街区功能置换和空间重组的模式.将人口容量的研究引入街区的保护更新中,作为规划的前期工作,文章着重研究了容量的量化分析和效能分析的方法,以期提高更新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适用性.研究结合街区特征和数据的可获性,确定环境人口容量指标主要为空间容量、交通容量、设施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4个维度,选取计算模型得出4项容量指标的数值区间,并采用木桶原理确定理想的瞬时环境人口容量和日均环境人口容量.结果显示,街区的瞬时容量高达4.90m2/人,环境容量需要做好疏解工作.

    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环境人口容量功能置换人口疏解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城市污染地块修复PPP模式风险评价研究

    刘碧云王令杰杜芸张家峰...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城市污染地块的风险防控俨然成为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挑战.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文献,结合专家访谈,将风险来源归纳为政策、技术、管理、市场、信用和环境6个维度,筛选出18个PPP模式风险因素.通过构建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并确定城市污染地块修复PPP项目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对风险权重基于全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应重点关注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动、政府信用风险、市场需求变化风险、地方政府区域规划要求调整等风险的发生;在城市污染地块修复PPP项目中,需要重点针对项目的立项、运维阶段实施风险管控工作;要求项目参与方做好信用预估工作、重视市场需求预测工作等对项目的数据支持,并时刻关注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变动,以降低此类风险对项目产生的不良影响.

    城市污染地块场地修复PPP模式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价

    高密度城区公园绿地景观环境特征与访客数量相关关系研究

    朱丹莉潘剑彬许传青
    119-12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化水平高企背景下的高密度城区公园绿地是城市中稀缺的绿色开放空间,其有效、高效利用至关重要.文章以北京市属公园绿地为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索标示城市公园绿地景观结构及其功能的环境特征指标与访客数量的相关关系.首先得到访客量预测方程并进行误差分析,其次通过预测方程计算访客量与实际访客量对比分析,验证方程可靠性并进行优化,最终得到预测公园绿地年访客量模型为V=-1098.020+3.047A-9.250AA+31.784Rp+13.944Rw.研究定量化阐释公园绿地环境特征与访客数量的耦合作用机制,为高密度城区公园绿地基于高效利用的景观更新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高密度城区公园规划设计多元线性回归景观偏好

    城乡迁移与农民工心理健康——异质性与作用机制分析

    周宁人贾仓仓
    124-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农民工心理健康关系到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顺利推进.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和2017年两期数据,分析了城乡迁移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城乡迁移对农民工生活幸福感和情感抑郁具有显著消极影响,说明城乡迁移不利于农民工心理健康改善.第二,异质性分析发现,与第一代农民工及女性农民工相比,城乡迁移对新生代农民工和男性农民工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更大.第三,机制分析发现,城乡迁移通过降低社会信任对农民工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提出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民工共享城市公共资源,重视城市社区和社会组织协同功能的发挥以及加强农民工群体中特殊人群的健康干预的政策措施.

    城乡迁移农民工心理健康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文化旅游产业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评《文化旅游产业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肖文捷
    后插4页

    作品选

    后插5-后插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