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城市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城市研究
现代城市研究

叶菊华

月刊

1009-6000

urbnrech@163.com;editor.mur@gmail.com

025-84784510

210029

南京市华侨路37号29楼

现代城市研究/Journal Modern Urban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6年创刊,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追求学术性、前沿性和前瞻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学术界和实际部门的新动态,刊载有创见的现代城市研究成果、述评、实例分析、文摘等。深受高校、研究机构、设计院所的广大读者的好评。本刊内容充实、版式清新、装饰精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访客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为例

    傅行行甄峰罗桑扎西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访客是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城市公共资源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优化配置,需要对访客的行为特征和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文章以"用户识别—特征描述—影响因素分析"为逻辑,基于手机信令数据,构建城市访客活动空间特征研究方法框架.以南京为例,分析访客和居民活动时空分布差异,从4个空间尺度比较不同来源地的访客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GWR模型分析活动分布的影响因素,探讨城市各类空间的供需特征.研究发现:访客活动相比居民有明显的空间偏好,主要集中于新街口、南京南站和南京站两大对外交通枢纽;访客活动分布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一天中存在早晚两个活动集聚的高峰时段;各类空间对不同来源地访客的影响特征不同,来源地越近的访客活动时空弹性越小,目的性越强.研究结论反映城市空间各类功能的需求特征和辐射能力,可为城市空间功能优化和人口管控提供参考.

    活动空间访客手机信令数据城市职能实际服务管理人口

    重庆鹅岭拼贴空间跨国化与地方化的嬗变

    戈颂王立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后结构主义的视角对重庆鹅岭拼贴空间的形成进行了解构.在跨国化与地方化交互作用过程中,鹅岭出现的并非全球主义城市景观,而是城市拼贴空间.原因有三:第一,鹅岭的竖向社区基质环境与经济发展、社会组织、城市文化等有着持续的地方化互动.第二,主导去地方化的跨国要素并未对地方精神产生影响.第三,深厚的历史底蕴使鹅岭具有多重属性和多样化的职能.鹅岭以渐进式层累的空间转型方式塑造了跨国要素与地方文化相融合的城市公共空间.

    拼贴城市跨国要素去地方化地方化

    行动导向的社区环境营造推进模式和关键工作——以北京大栅栏片区为例

    蒋璐李倞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以环境营造作为社区治理创新的突破口,以社区治理的社会环境培育为目标,提出行动导向的社区环境营造推进模式.这是一个在支持方与中间方的引导与推动下,随着主体公众参与程度的逐渐提升,最终实现社区自组织机制以及可持续的社区环境营造过程.在该模式的指导下,研究团队在北京大栅栏片区进行了实践探索,从中总结并明确了推进过程中的一系列关键性工作,为中国社区环境营造和更广泛的治理创新提供可借鉴路径.

    社区营造社区环境行动导向微更新自组织社区治理

    湖南典型城郊融合型乡村社区空间形态变化与空间营建策略研究

    宋丽美徐峰孙亮孟昂...
    9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营建是城乡统筹发展阶段下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研究湖南典型城郊融合型乡村转型背景下的社区空间变化.研究发现:(1)湖南乡村转型以农业现代化转型为主,且处于初级阶段,近郊乡村社区不存在如苏南模式中的空间转型现象.以空间形态变化为主,主要表现为居民点增加与农用地规模化、内聚性秩序分散、建筑空间形态的多样化.(2)土地流转制度是空间形态变化的基础力量,乡绅企业家是重要推动力量,村民角色转变是内在动力,而农业转型升级是核心动力.(3)湖南城郊融合型乡村社区主要空间问题是产业空间规划与配套不足、公共空间弱化、建筑空间品质差.最后以燎原村为例提出"延续""整合"与"提质"的可持续空间营建策略以回应当代湖南城郊融合型乡村社区发展的现实问题.

    乡村社区转型空间形态营建策略

    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思考——以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为例

    胡剑双陈宇琼齐立博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面临着更加多元的机遇与挑战,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在这里孕育成长,最有可能率先发展成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平台,成为城市人下乡和乡村就地城镇化相碰撞的地区,最终实现从目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转向理想田园人居地.文章以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为例,分析总结了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发展面临的土地、人口、产业、公共资源等方面的困境,并从全域融合、要素聚集、产业创新、生态赋值和收入均衡5个方面提出了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思考,认为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要重点转向关注全域城乡国土空间、吸引人才就业定居、全域一二三产业融合、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和农民各类资产增值增信等方面,以期为新时代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等战略部署发挥小城镇应有的作用提供参考.

    大都市区小城镇城乡融合发展田园城市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村庄规划管理制度创新——基于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南京实践探索

    官卫华杨梦丽朱晨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亟待加快村庄规划管理制度创新.结合南京地方实践,首先分析揭示新时期新型城乡关系发展变化特征,摸清村庄规划的适应性动向,然后面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深入认知当前村庄规划管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基于村庄规划管理全域全要素覆盖进行空间分析,尝试探索"分层管控、分级审批"的村庄规划编制管理机制创新和"依法行政、分类管理"的村庄规划实施管理路径创新,以规划创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村庄规划管理制度创新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南京

    历史城区中"保护—低碳"的辩证关系及规划应对——以西安明城区为例

    李阳夏余丽高元雷振东...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调解文化遗产保护与温室气体减排之间的紧张关系是新时期需要回答的系统性问题.文章首先在辨析历史城区中"保护—低碳"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明确了"保护—低碳"平衡是历史城区发展的重要目标;其次通过案例梳理,总结出底线保障、效益最大、系统整合、同步行动和渐进实施等平衡原则;最后结合西安明城区,提出涉及城区功能优化、开发强度控制、设施介入管控与建筑改造指导等4个方面的规划目标及途径,以完善"保护—低碳"的系统认知,指导历史城区发展.

    历史保护低碳城市历史城区对立统一规划应对

    关中地区传统村落乡村旅游空间比较研究——以袁家村、党家村为例

    陈聪王军
    12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些传统村落依靠自身资源,在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呈现不同的特点.论文运用村落空间纵横向、行为与环境关系比较方法,对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聚落空间及韩城市西庄镇党家村聚落空间进行比较研究.在分析两村发展历程及村落空间的基础上,归纳了两者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乡村旅游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根据两村各自特点,总结出"物化传承"类型传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精神传承"类型传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传统村落乡村旅游空间形态比较研究

    研究团队与村民协作下的乡村更新过程研究——以传统村落L村为例

    徐钰彬李斌
    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多元主体参与城乡协作,但目前乡村建设仍是以"自上而下"为主,易造成资源配置不当、村民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文章基于参与式行动研究,以传统村落L村为例,运用问卷、访谈及图绘等方法,分析了乡村更新过程中参与主体的角色转换、工作内容、参与方式及相互作用.文章指出,研究团队转变为更新过程的组织者、协调者;村民不是被动接受方案,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议者,研究团队与村民相互支持形成较均衡的协作机制.

    乡村更新参与式行动研究传统村落研究团队协作机制

    韧性思维引导下的城市规划建设探索——评《韧性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徐实
    后插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