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城市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城市研究
现代城市研究

叶菊华

月刊

1009-6000

urbnrech@163.com;editor.mur@gmail.com

025-84784510

210029

南京市华侨路37号29楼

现代城市研究/Journal Modern Urban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6年创刊,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追求学术性、前沿性和前瞻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学术界和实际部门的新动态,刊载有创见的现代城市研究成果、述评、实例分析、文摘等。深受高校、研究机构、设计院所的广大读者的好评。本刊内容充实、版式清新、装饰精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东北三省综合承载力时空分异与预测

    关婧文石丹
    73-7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三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全面了解东北三省综合承载力发展水平,基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层面结合DPSIR模型构建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借助模糊物元—贴近度模型、探索性空间关联分析、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东北三省2010-2019 年综合承载力及其各子系统时空格局进行分析与预测.研究表明:①时间演化上,10 年间东北三省综合承载力整体呈现波动上升变化趋势;②空间演化上,东北三省综合承载力呈现自北向南"低高相间"的分布情况,3 个省会城市及 2个经济强市(大连、吉林)综合承载力均高于周边;③空间分异上,仅在局部空间分布存在着一定空间集聚性及部分各市(州、地区)间空间依赖性;④预测结果看,综合承载力及其各子系统发展演变曲线整体变化基本呈现上升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保持较高水平.

    综合承载力时空分异模糊物元欧式贴近度GM(1.1)东北三省

    背街小巷活力生成的环境品质要素评析及整治策略——以南京市老城区为例

    徐心菡徐宁王伟徐小东...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城市建设已进入"存量优化"的阶段,作为居民重要公共活动空间的老城背街小巷却日益面临环境老化、功能衰退等诸多问题.文章选取南京老城 40 条代表性背街小巷为研究样本,运用矢量地图、POI及实地观测数据分别对其行人活动与环境品质进行测度,探索背街小巷的活力表征与环境品质要素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街巷活力表征,不同影响要素的作用效应差异显著,研究成果可为背街小巷整治提供更有效、更具针对性的策略指引.

    背街小巷活力重塑行人活动环境品质南京老城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与演变研究——以江苏为例

    葛涛安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江苏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城市综合实力进行评价与演变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综合实力在空间上由北到南呈现增长态势,其中苏州、南京等城市综合实力较强,近年来对外贸依赖程度逐步减少,发展重心向国内自身产业转移;淮安、宿迁等城市综合实力长居末位,需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引进力度;连云港综合实力相对较弱,亟待加快推进对外贸易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此外,文章还提出了加强城市间合作、促进平衡发展的建议,为江苏省城市发展提供参考.文章揭示了主成分分析法在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上的应用优势,有助于深入探究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瓶颈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主成分分析综合实力产业转移动态演变

    城市体检背景下公共服务设施全龄友好性评估与提升——以北京市展览路街道为例

    杨震李佳萱刘昉张忠国...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剖析服务供给与人群需求的失衡问题,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以北京市展览路街道为例,开展城市教育、文化、体育、绿地、福利、医疗等 6 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全龄友好性评估与检验.研究揭示了居民主观体验对设施空间供给可形成有益补充,前往服务设施的便捷程度需要提升,设施空间供给与人群需求不够匹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及代际交互功能不够完备、人性化设计水平有待加强等问题.建议加强公交覆盖,提升步骑行体验;以人定量,优化设施空间供给;关注弱势群体需求,规范无障碍设计;提高设施使用效率,建设代际复合场地;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鼓励公益性与营利性服务设施混合配置.

    城市体检公共服务设施全龄友好评估提升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国家级新区碳排放核算和时空分布特征——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为例

    张鑫任云英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揭示碳排放量与时空变化格局,对低碳化发展与国土生态管控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为对象,通过IPCC、夜间灯光反演等方法构建核算框架和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碳排放逐年增长,年均变化率为"S"形波动.(2)新区南北向的碳排空间聚集由紧凑变为散布,东西向则相反.(3)碳排放呈现高度空间自相关,内聚的趋势明显,但存在外扩的趋势.(4)碳排放空间聚类减弱,黄岛组团呈现高—高热点;藏南和宝山镇呈现低—低冷点.基于土地利用和空间形态层面归纳影响因素,以期对碳排放控制提供指引.

    碳排放核算时空分布特征夜间灯光数据青岛西海岸新区土地利用

    乡村空间关系:理论思考、解析框架与规划路径

    朱柳慧曾鹏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展,以广域乡村为主体形成对乡村空间关系建构的科学认知受到关注,对于促进乡村形成全面协同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从空间到空间关系的理论溯源,梳理现有乡村空间认知研究,构建乡村空间关系解析框架,基于"要素—结构—功能"的相互作用形成对乡村物质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关系的系统认知,剖析现实乡村空间衰落的深层次原因.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出县级、乡镇级和村级乡村空间关系建构的规划路径,包括县级规划建立结构关联、乡镇规划形成功能协同、村庄规划推动要素整合,以期拓展乡村空间理论的研究视角,为我国乡村空间规划实践提供科学指引.

    乡村空间关系理论思考解析框架规划路径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建筑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方遥卜凡海葛峰
    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时代建筑行业的产业化升级,传统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市场对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文章基于新工科建设理念,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构建了虚拟现实建筑设计实践教学平台.首先,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实践教学中的优势,从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4 个方面探索建设思路,然后阐述了虚拟现实建筑设计实践教学系统的建设内容,最后通过问卷对虚拟现实实践教学进行成效评价.实践表明:虚拟现实技术与教学结合形成的多元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对建筑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虚拟现实新工科建筑设计实践教学沉浸式

    基于文本语义分析的混合型社区居住环境满意度研究

    蒋金亮徐云翼何雨胡毅...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住房制度和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混合型社区成为社区治理关注的重点.传统的混合型社区居住环境满意度分析方法大多依赖问卷、访谈等手段,对样本选择和时间成本要求较高,依靠信息时代的社交网络记录可以为社区居住环境满意度提供新的数据来源和研究视角.文章以南京市4 个社区为案例地,采用文本语义分析方法,尝试从混合型社区居民视角开展居住环境满意度评价研究,识别社区居民对社区居住环境不同类型意见,提出混合型社区环境改善建议,为社区规划设计提供方法支撑.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卫生、物业管理、公共安全等问题成为混合型社区居住环境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也是未来混合型社区居住环境满意度提升的重要改善方向.不同类型混合型社区影响因子略有不同,在后续规划设计和老旧小区改造中,可以为混合型社区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混合型社区语义分析居住环境满意度社区规划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