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地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现代地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邓军

双月刊

1000-8527

xddz@cugb.edu.cn

010-82322463

100083

北京市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

现代地质/Journal Geo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据200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本刊2008年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分别为1230和1.220。在32种地质科学类期刊中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排名分别为11位和12位。《现代地质》是综合性地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最新地学研究成果,内容涵盖地层、古生物、岩石、矿物、矿床地质、构造地质、地球化学、油气地质、遥感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地球物理等。目前本刊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热液金矿中黄铁矿的载金性研究

    刘一浩薛春纪赵云赵晓波...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铁矿是热液金矿主要的载金矿物.单个金矿中黄铁矿的载金已有不少研究,并积累了相关经验,但综合研究和相对定量的分析鲜见,对热液金矿中黄铁矿含金性的普遍认识非常重要.以我国数十个重要的卡林/类卡林型、造山型、岩浆热液型以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中载金黄铁矿的矿物学及元素组成为基础,相对全面和定量地开展了黄铁矿粒径、自形程度和As含量与其载金性之间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的载金性与其粒径大小多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49~-0.783),与其自形程度多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49~-0.989),与其As含量多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89~0.998),即细晶、它形、高As黄铁矿载金性优于粗晶、自形、低As的黄铁矿.相较于粗晶自形的黄铁矿,中细晶它形黄铁矿晶体,由于非理想的生长条件,使其内部晶格缺陷常见,从而更易包裹自然金;As以类质同象的形式置换S进入黄铁矿,由于As与S的晶体化学性质差异,导致高As黄铁矿内部出现更多晶格缺陷而捕获金.这些可能都是导致细晶、它形、高As黄铁矿载金性优于粗粒、自形、低As黄铁矿的原因.热液金矿成矿早阶段形成黄铁矿中的不可见金,很可能在热液系统中通过溶解、迁移、再沉淀等过程,而转变为可见金.

    晶体特征砷含量载金黄铁矿热液金矿中国

    浙江多色青田石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沈崇辉白峰杨晓燕王裕坤...
    1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色青田石是浙江青田石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具颜色丰富、纹理多变的特点.通过岩相学观察、X射线粉晶衍射物相分析、全岩主量及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对多色青田石的岩石学特征、矿物成分、类型划分进行详细研究,并论证了多色青田石的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及成因.研究表明:多色青田石按主要组成矿物划分属于叶蜡石型青田石和绢云母型青田石;其颜色主要与组成矿物中Fe、Ti、Cr、Mn致色元素的类型和含量有关,其次与赤铁矿(褐铁矿)浸染组成矿物的微晶间隙和充填微裂隙有关.多色青田石的成矿母岩为中酸性火山岩,成矿流体来源与大气降水有关.多色青田石主要由早期充填成因的叶蜡石矿物和晚期由中低温热液蚀变改造早期叶蜡石形成的绢云母矿物构成,是多期多阶段热液蚀变交代成矿作用的产物,多色青田石中常保留高温矿物红柱石.

    多色青田石岩相学叶蜡石红柱石绢云母

    内蒙古赤峰大西营子金矿区赋矿火山岩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柳长峰赵守恒张浩然郎海龙...
    2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西营子金矿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地区,金矿赋存在玛尼吐组火山岩中.对大西营子金矿区赋矿围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矿区火山岩主要包括安山岩、粗安岩、粗面岩和火山碎屑岩.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安山岩和粗安岩年龄分别为(157.8±6.2)Ma和(156.9±7.4)Ma,应代表其形成年龄.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该套火山岩具有相对富碱、富铝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和碱性岩石系列.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Th、U、Zr、Hf),亏损重稀土元素和Nb、Ta、Ti等高场强元素.这些特征显示岩浆来自被俯冲流体交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且经历了以单斜辉石为主的结晶分异过程.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在大西营子金矿区火山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环境,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作用有关.

    造山后粗安岩锆石U-Pb定年大西营子金矿蒙古—鄂霍茨克洋

    内蒙古别鲁乌图铜多金属矿床锆石U-Pb年龄和S、Pb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郭硕何鹏刘洋滕飞...
    4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内蒙古别鲁乌图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与矿床成因,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流纹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以及主要金属硫化物的S、Pb同位素测试.其中流纹岩的锆石206 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271.7±1.6)Ma(MSWD=1.02),显示成矿作用发生于二叠纪.金属硫化物的S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δ34 SV-CDT值分布在-0.6‰~1.0‰之间,平均为0.49‰,变化范围较窄,显示S的来源单一;Pb同位素组成比较集中,206 Pb/204 Pb为18.207~18.674,207Pb/204Pb为15.620~15.699,208Pb/204Pb为38.144~38.790,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S、Pb同位素特征均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结合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空间分带等特征以及S、Pb同位素组成可知,别鲁乌图铜多金属矿床为VHMS型矿床,形成于二叠纪陆缘弧裂谷中.

    别鲁乌图VHMS型矿床锆石U-Pb年龄二叠纪S同位素Pb同位素

    阿尔金造山带南缘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中晚奥陶世—早志留世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李琦王疆涛曾忠诚石卫...
    5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金造山带南缘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大面积侵入于阿尔金南缘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对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展开较详细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年龄为(443.7±2.3)Ma,属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地球化学结果显示,主量元素具高SiO2(73.72% ~75.08%)、低TiO2(0.11%~0.21%)、贫CaO(0.63%~1.45%)、富碱(N2O+K2O=7.19%~8.16%)、高钾(K2O/Na2O=1.32~1.56)、低镁值(Mg#=15.95~28.94)特征,A/CNK值1.11~1.26,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类.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平坦,具有负Eu异常,总体呈右倾的"V"型稀土分配模式,具有富集Cs、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Nd,亏损Nb、Ce、Ti等高场强元素和Ba、P的特征.根据特征参数及判别图解推断该侵入体可能是中下地壳变质砂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后碰撞初始伸展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挤压体制向拉张体制转换的构造环境,晚于前人报道的阿尔金南缘后碰撞初始伸展阶段岩浆活动的时代报到.认为约在443 Ma,阿中地块和和柴达木地块之间俯冲碰撞已经结束,南阿尔金洋彻底闭合.

    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后碰撞初始伸展蛇绿构造混杂岩带

    南祁连擦勒特地区志留纪巴龙贡嘎尔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柴云赵娟李德彪马正婷...
    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擦勒特地区志留纪巴龙贡嘎尔组火山岩由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组成,为一套钙碱性系列组合.采用LA-MC-ICP-MS锆石U-Pb测年,在该组变质英安岩中首次获得206 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418.7±2.7)Ma,确定该套火山岩形成于晚志留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套火山岩具有高Al2 O3、低TiO2的特征,稀土总量(ΣREE)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表现为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铕(Eu)负异常明显,Rb、Th、K等元素富集明显,La、Ce、Ba、Nd等元素略显富集,Nb、Sr、P、Ti等元素亏损明显.综合分析认为,该区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陆缘弧)环境.

    南祁连巴龙贡嘎尔组火山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

    湖北秭归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马佳怡谢淑云张默海焦存礼...
    7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云岩化流体性质与成岩作用是近年来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的热点,研究白云岩的成因有利于进一步认识白云岩储层的形成机制并为优质储层的预测提供依据.通过岩石学、矿物学(X射线衍射)、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方法,系统研究湖北秭归地区灯影组不同类型白云岩的成因,并分析了可能的白云岩化模式.样品的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秭归地区白云岩未受到陆源碎屑物质的影响,形成于气候干旱、海水咸度较大且氧化的沉积环境中;Sr含量特征显示白云岩发生了较为彻底的白云岩化,其成岩环境为温度较高的埋藏环境,成岩过程中未受到淋滤作用的影响;秭归地区白云岩化流体主要来源于海水.结合蒸发白云岩(萨布哈)及埋藏白云岩化模式解释了秭归地区泥微晶白云岩及晶粒白云岩的形成过程.

    灯影组地球化学白云岩成因模式秭归地区

    广东揭阳土壤镉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王娟恒温汉辉蔡立梅罗杰...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东省揭阳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了1330个表层土壤(0~20 cm)样品和331个深层土壤(150~200 cm)样品,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半变异函数拟合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土壤镉含量的富集特征、空间分布、结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镉含量的均值为0.09 mg/kg,高于该区土壤背景值,但低于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的标准值.通过富集因子法研究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镉主要为轻微污染和中度污染.从结构特征来看,研究区表层土壤镉含量呈中等空间相关性.揭阳市表层土壤镉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密集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是影响表层土壤镉含量的重要因素,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建筑用地土壤镉含量最高;不同成土母质中,第四纪沉积物土壤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母质;不同土壤类型中,水稻土的镉含量相对较高.

    土壤镉空间分布影响因素揭阳广东

    浙江常山县表层土壤锗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刘道荣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浙江西部常山县表层土壤的调查研究,首次查明了土壤锗含量特征:研究区内表层土壤锗含量0.87~5.59 mg/kg,平均值为1.59 mg/kg,略低于中国土壤锗的平均含量1.70 mg/kg.不同成土母质的表层土壤锗含量平均值略有差异,变化范围为1.50~1.73 mg/kg,以花岗岩类风化物最大,石英砂岩类风化物最低,其他母质区土壤锗含量较接近.不同土壤类型锗含量变化范围为1.45~1.62 mg/kg,以黄壤中锗含量最高,潮土最低,其他类型土壤锗含量为1.51~1.61 mg/kg.泥质含量较高的砂岩、粉砂岩、泥岩的锗含量较高,可达1.75~1.95 mg/kg;白云岩、灰岩的锗含量低,仅为0.12~0.20 mg/kg.常山县大面积分布的砂岩、泥岩、粉砂岩等岩石锗含量较高,是土壤锗含量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

    土壤锗含量地球化学特征影响因素常山县

    南海东沙深海冷泉区973-5重力柱沉积物古菌多样性

    滕田田苏新刘浩东崔鸿鹏...
    10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南海东沙一带冷泉发育,但目前国内外对深海冷泉区微生物研究甚少,特别是缺乏利用高通量测序的记录.对东沙深海冷泉区973-5站位(该站位水深约3000 m)长约935 cm的重力岩心进行了高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站位微生物细胞丰度为5.3×108~34.0×108个/g,随深度变深而增加,其变化趋势与甲烷含量变化可对比,与粒度、有机碳的变化也具有相关性.测序结果显示,岩心中主要古菌类群是MBGB(39.9%)、C3(15.8%)以及ANME-1(12.0%),随着深度的变化群落组成有所改变.硫酸盐-甲烷界面(SMI,760 cm)上下出现了大量的MBGB和ANME-1类群,pH也不断增加,暗示了这一区域存在不断增强的甲烷厌氧氧化作用.岩心底部出现了一定量的ANME-1和ANME-2类群,暗示除了在SMI附近甲烷氧化和硫酸盐还原反应强烈,其下部可能还有水合物的分解与甲烷的上涌,为ANME类群生存提供了营养物质.与东沙海区其他站位相比,973-5站位的甲烷通量较高,但没有发现产甲烷菌,推测该区沉积物中高浓度的甲烷来源为周边浅部或深部断裂系统运移供给.

    古菌多样性16SrRNA高通量测序973-5重力柱冷泉东沙海域中国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