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地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现代地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邓军

双月刊

1000-8527

xddz@cugb.edu.cn

010-82322463

100083

北京市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

现代地质/Journal Geo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据200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本刊2008年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分别为1230和1.220。在32种地质科学类期刊中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排名分别为11位和12位。《现代地质》是综合性地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最新地学研究成果,内容涵盖地层、古生物、岩石、矿物、矿床地质、构造地质、地球化学、油气地质、遥感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地球物理等。目前本刊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泛巽他盆山体系北部湾古泥沼旋回与古生态效应

    黄向青梁开马胜中袁晓婕...
    269-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海西北部北部湾在地质环境方面与狭义巽他陆架相似而成为一体构成泛巽他,同属青藏高原及其挤出阶梯地貌盆山体系.然而,关于其指示环境变化和碳循环的古泥沼分布及其气候-构造驱动机制、作用与联系等缺乏关注,其研究滞后于上述热点巽他陆架相关进展.为加强对这些内容的认识,本文的研究在北部湾北部华南陆缘沉降带进行了 80.05 m进尺第四系全岩心钻取,立足于沉积物微体古生物、粒度、碎屑矿物组分、微量元素含量等基础沉积环境指标的实验测试、鉴定以及测年数据,并结合前人相关资料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岩心底部年龄为中更新世后期171.0ka,孢粉化石呈热带和亚热带植被面貌,主要有栲属、栎属等以及鳞盖蕨属、水龙骨科等,其含量变化显示出3个主要气候变化阶段,与倒数第二冰盛期、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以及冰消期等相联系,从56.0 ka始见有半咸水种硅藻化石条纹小环藻、柱状小环藻等,有孔虫化石出现于中全新世6.0 ka接受海进.总体上以砂为主,但局部粉砂和黏土(泥)含量较高,最高依次可达65.78%、59.71%,元素含量为2.6 × 10-6~347 × 10-6,碎屑矿物稳定出现石英、长石、风化矿物,以前者占优,平均含量88.57%,余下矿物相间出现,具有陆源性,各要素随气候阶段而变化.存在5个泥沼旋回,沉积环境有所差异,在冰期和间冰期均有分布,出现炭化腐木以及邻区炭化层.青藏高原隆起导致的区域强烈地形落差在中—晚更新世业已构建,盆山体系成为海洋暖湿气流与地形作用的水热有效利用地带,北部湾冰期出露地表古水系广布,森林和草地植被共存,有助于泥沼的维护发展.气候波动性是泥沼的本质驱动因素,除了间冰期之外,冰期的强烈暖阶振荡亦为其成因;泛巽他北部湾在冰期同样具有碳库意义,具有转移与弥补中高纬度生产力衰减之作用.

    北部湾沉积要素变化泥沼旋回驱动机制碳库

    塔里木盆地三大构造旋回油气成藏特征

    杨宪彰能源徐振平李跨越...
    287-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里木盆地形成经历了南华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3大伸展-挤压构造旋回,其多旋回构造演化导致油气成藏和分布十分复杂.随着近年来盆地超深层已经成为油田的重点勘探领域,有必要对盆地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基于最新的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及油气地质资料,发现塔里木盆地油气规模成藏主力烃源岩为库车地区三叠系—侏罗系及塔西南地区石炭系—二叠系陆相烃源岩、台盆区寒武系海相烃源岩.盆内烃源岩及储盖组合的发育均受控于盆地3大伸展-挤压构造旋回,烃源岩的发育位置决定了塔里木盆地发育库车山前、北部坳陷、麦盖提斜坡及塔西南山前四大含油气系统.盆地在历经3大伸展-挤压旋回,其台盆区、库车前陆及塔西南前陆地区油气成藏组合差异大.台盆区发育石炭系膏泥岩与志留系—石炭系海相砂岩、奥陶系泥岩与灰岩、中寒武统膏盐岩与震旦系—寒武系白云岩储盖组合;库车地区发育新近系—第四系泥岩与砂岩、古近系膏盐层与白垩系砂岩、侏罗系泥岩与三叠系—侏罗系砂岩储盖组合;塔西南地区发育中新统泥岩-砂岩、古近系膏盐层与白垩系砂岩、石炭系—二叠系泥岩与碳酸盐岩储盖组合,分别组成了台盆区、库车及塔西南地区的上部、中部及下部组合.盆内烃源岩在加里东晚期、海西晚期—印支期、喜山期发生排烃,形成三期油气充注,结合塔里木盆地关键变革期的岩性、断裂、不整合及隆起的发育特征,构建了盆地三期成藏模式.

    塔里木盆地构造旋回含油气系统储盖组合成藏模式

    苏北盆地盐城凹陷盐③断裂带构造演化及其控圈作用

    谢昭涵冯昌仇永峰李鹤永...
    300-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盐③断裂带位于苏北盆地盐城凹陷中,断裂带及周边区域发生过多期伸展-走滑复合的构造演化,控制圈闭的时空有效性.为阐明这些构造圈闭对油气差异聚集的影响,需先明确盐③断裂带在各时期的演化过程,并研究构造变形对圈闭的控制作用.本文基于盐城凹陷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揭示主要断层和周边褶皱的几何学形态和运动学特征;结合断距回剥法定量恢复断层分段生长过程,进一步利用古构造图分析各期次的褶皱变形规律,解析各期次构造演化性质以及控圈作用.结果表明,盐③断裂带经历3个主要演化阶段:(1)泰州—阜宁期(K2t—E1f4)NW向伸展控制盐③正断层西段孤立生长、东段发生软连接,此时主干断裂的控陷作用不明显,圈闭不发育;(2)阜宁期末发生短期快速的压扭作用,造成盐③断层再活动,同时形成一系列的NW向共轭剪切断层,此时沿着盐③断裂带形成了一系列的圈闭;(3)戴南—盐城期(E2d—Ny)发生SN向东强西弱的伸展,控制盐③断裂带东部再活动,并对圈闭进行调整.整体而言,盐城凹陷的构造活动强度具有"早强晚弱,东强西弱"的差异性,随着研究区构造应力场的不断变化,圈闭的构造幅度、面积逐渐缩小,构造高点也逐渐往SW向转移.

    盐城凹陷盐③断裂带古构造恢复控圈作用构造演化

    渤海湾盆地埕岛东部新近纪火山活动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张在振曾溅辉张本华王志伟...
    312-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渤海湾盆地中部埕岛地区火山多期活动,对储层发育、油气运移及成藏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影响.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中生界火山岩储层上,对新近纪火山活动及油气成藏的影响认识不足,制约着埕岛东部油气的进一步勘探.本文综合区内应用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阐释了火山岩岩性、岩相及活动性等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火山活动对油气成藏过程的影响.研究区火山岩主要为灰黑色玄武岩,地震剖面上火山锥的形态较为清晰,平面上呈现串珠状或链状分布.结合地震相及钻井揭示岩电特征,将新近系底部火山岩岩相划分为火山通道相、爆发相、溢流相、火山沉积相和侵入相5种类型.火山活动始于新近纪早期,持续3~5 Ma即消亡,形成局部发育的角度不整合,并导致沉积环境由湖泊三角洲向辫状河的转变.研究区在火山活动和火山岩体作用下,重塑了油气输导及侧向遮挡条件,形成多种油气藏类型,与火山活动相关的岩性及火山岩体遮挡型油气藏是下一步勘探的重要方向.

    渤海湾盆地埕岛油田新近纪火山活动油气成藏

    阿拉斯加北坡盆地成藏组合划分与资源潜力评价

    李刚孟秋含张凯逊白国平...
    322-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位于北极地区的阿拉斯加北坡盆地(North Slope Basin,Alaska)是全球最具有勘探潜力的盆地之一.对该盆地进行科学研究,有助于提升对北极地区含油气远景的认知,对于我国在该地区能源战略的制定具有基础性意义.本文基于埃信华迈(IHS Markit)最新数据资料,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含油气系统和成藏组合划分与研究.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对盆地待发现油气资源量进行评估,并优选出有利勘探区带.结果表明,阿拉斯加北坡盆地已发现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巴罗(Barrow)穹隆,该构造单元内的油气储量占盆地总储量的77.3%;油气主要储于白垩系和三叠系储集层,两者分别储集了盆地内44.0%和45.8%的油气储量.盆地内主要发育中生界复合含油气系统、新生界含油气系统和石炭系含油气系统.中生界复合含油气系统可划分出古近系—新近系、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和石炭系5个成藏组合.盆地平均待发现可采资源量为36943.8 MMbb l(百万桶,1桶=158.98 L)石油、79711.6 Bcf(十亿立方英尺,1英尺=30.48 cm)天然气和262.1 MMbbl凝析油,合计50491.2 MMboe(百万桶油当量),其中石油占73.1%,天然气占26.3%,凝析油占0.6%.根据本文的研究,优选出2个Ⅰ 类有利区带和4个Ⅱ类有利区带.

    阿拉斯加成藏要素成藏组合资源评价有利区带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齐古组深层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

    邓毅高崇龙王剑刘明...
    335-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齐古组深层碎屑岩储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目前针对其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尚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后期油气勘探进程.本文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压汞及包裹体等资料,并结合区域埋藏史及古地温等相关成果,对齐古组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齐古组储层具有低成分成熟度、高塑性岩屑含量及中等结构成熟度的岩石学特征.尽管储层主体埋深大于3500 m,但储集空间仍以粒间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0.29%,平均渗透率为34.12×10-3 μm2,总体上属低孔低渗储层,但仍发育部分中-高孔渗储层.储层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成岩强度相对较弱,主体处于早成岩B期—中成岩A期,并表现为压实强度中等、胶结物含量较低且晚期发育酸性溶蚀的特征.富石英与长石、贫岩屑以及分选好等特征有利于储层物性的保存,而储层物性损失以压实减孔最为显著,但储层内部绿泥石包壳及中成岩期的酸性溶蚀作用可有效改善储层物性.此外,齐古组地层早期长期浅埋、后期短期快速深埋、地层超压及较低的古地温梯度等因素延缓了储层成岩进程,进而降低成岩作用强度,导致齐古组优质储层得以有效保存.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齐古组储层特征物性控制因素

    川东北元坝西部须二段—须三段沉积相及其对储层控制作用

    王爱肖开华刘忠群黄彦庆...
    350-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东北元坝西部须二段—须三段是重要的油气产层.本文利用钻井岩心、测井资料和三维地震资料对川东北元坝西部上三叠统须二段—须三段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及其对储层发育控制作用开展详细的研究,以指导该地区的油气勘探部署.结果表明,川东北元坝西部须二段—须三段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沉积,能够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和浅湖4种亚相,可进一步划分出9种微相.须二段—须三段沉积时期发育两种沉积模式,须二段为缓坡型宽河道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主要发育宽河道,砂体叠置连片;须三段为陡坡型窄河道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主要发育窄河道,砂体沿河道呈条带状分布.须二段主要发育中粒长石岩屑砂岩和中粒石英砂岩两种有利储集岩类型,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须三段发育中粗粒钙屑砂岩和砂质细砾岩两种有利储集岩类型,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过渡带砂体中.缓坡型宽河道辫状河三角洲中发育的中粒长石岩屑砂岩和中粒石英砂岩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明显好于陡坡型窄河道辫状河三角洲中发育的中粗粒钙屑砂岩和砂质细砾岩.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优质储层须家河组川东北地区

    川东北元坝地区侏罗系陆相页岩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对页岩油气富集和保存的影响

    蒋代琴李平平邹华耀
    362-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东北元坝地区陆相页岩中天然裂缝发育,是影响页岩油气富集和保存的关键因素.本文依据岩心、镜下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资料研究该区侏罗系大安寨段和千佛崖组页岩层系天然裂缝的发育分布特征,探讨裂缝对页岩油气富集和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侏罗系页岩中主要发育构造裂缝、层理缝、穿层水力破裂缝和收缩缝,其中构造裂缝包括穿层剪切缝、顺层剪切缝和层内张开缝,层理缝是页岩中最为发育的天然裂缝,线密度介于66~357条/m之间,平均为188条/m.层理缝和收缩缝既是页岩油气的储集空间也是运移通道,改善了页岩的储集性能,有利于页岩油气的富集.构造裂缝、穿层水力破裂缝与层理缝相互连通形成的宏观裂缝网络是页岩油气排放的通道,对大安寨段页岩气的逸散影响较大,对千佛崖组页岩油的保存条件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基础性参考依据.

    天然裂缝页岩油气富集和保存侏罗系元坝地区川东北

    南华北盆地鹿邑凹陷上古生界煤系地层砂岩储层特征

    常海亮杜春彦张宏伟王宏伟...
    373-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鹿邑凹陷上古生界煤系砂岩储层特征认识不清,制约该区天然气藏相关研究和勘探部署.本文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压汞和声发射试验等分析方法查明砂岩储层特征,并阐释储层发育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砂岩储层岩性以细-中粒、细粒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成岩作用类型多样,压实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破坏明显,溶解及破裂作用对储层贡献较大.储层属超低孔、超低渗的致密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溶孔、晶间微孔、裂缝、少量剩余原生孔和铸模孔组合为主.孔隙结构分为3类,Ⅰ类的孔隙结构和物性最好,但发育规模小;Ⅱ类和Ⅲ类的发育规模大,但孔隙结构和物性差.储层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构造背景决定其长期处于中-深埋藏环境;沉积微相控制其发育位置;压实作用导致储层原始孔隙度降低22.01%;多期次矿物胶结使储层更加致密化;含有机酸流体是促使不稳定组分溶解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因素;破裂作用极大程度地改善储层渗透性,但发育局限.该认识对煤系地层非常规天然气藏的研究具有促进作用,也可为鹿邑凹陷相关勘探工作的部署提供基础参考.

    储层特征致密化主控因素煤系地层鹿邑凹陷

    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参数定量评价方法

    康冬菊刘俊东李海燕屈翠侠...
    385-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型天然气水合物以固态形式赋存于尚未固结的泥质粉砂和粉砂质泥地层中,不同于常规油气藏在固结砂岩地层中的赋存模式,因此造成水合物储层测井评价的难题.2007年以来我国南海神狐地区实施了 4次水合物钻探,取得丰富的地球物理与岩心资料并且证实该区存在着巨大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本文通过对神狐地区常规测井、特殊测井资料以及取心资料的研究分析,总结水合物地层各项测井响应特征,利用岩心数据刻度测井,建立储层岩性、物性以及水合物饱和度计算模型,形成一套适合神狐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参数的定量评价技术.利用本文方法对研究区部分井进行综合评价,水合物地层孔隙度平均为49.91%,水合物饱和度平均为29.75%,孔隙结构以小孔隙为主,渗透性较差,评价结果与岩心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符合率达85%.该研究成果为神狐海域水合物资源量评价及成藏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天然气水合物测井响应特征储层参数计算定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