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地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现代地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邓军

双月刊

1000-8527

xddz@cugb.edu.cn

010-82322463

100083

北京市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

现代地质/Journal Geo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据200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本刊2008年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分别为1230和1.220。在32种地质科学类期刊中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排名分别为11位和12位。《现代地质》是综合性地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最新地学研究成果,内容涵盖地层、古生物、岩石、矿物、矿床地质、构造地质、地球化学、油气地质、遥感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地球物理等。目前本刊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内蒙古索伦山蛇绿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柳志华顾雪祥章永梅王佳琳...
    399-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深对中亚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构造背景的认识,选取内蒙古索伦山蛇绿岩中较新鲜的玄武岩和辉长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和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分别为(276.4±1.4)Ma和(273.9±3.3)Ma,形成于早二叠世.二者均为亚碱性拉斑系列,Mg#分别变化于41~50和62~65之间,均低于幔源原生岩浆值;主量元素与SiO2含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反映岩浆演化过程中分离结晶占主要地位.两种岩石的Th/La、Th/Ce和Lu/Yb值均低于大陆地壳的平均值,而与幔源岩浆的比值接近,推测岩浆演化过程中地壳混染的影响不大.稀土元素组成上,玄武岩表现为轻稀土亏损的N-MORB特征,可能起源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亏损地幔的5%~10%部分熔融;辉长岩具有轻稀土略亏损、整体平坦的稀土特征,但稀土元素总量明显比N-MORB更亏损,是源区熔融程度更大所致.此外,二者都富集K、Sr、Ba和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岛弧岩浆特征,指示它们遭受了俯冲板片含水流体或者俯冲沉积物熔体的影响.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索伦山蛇绿岩应为俯冲带上盘(SSZ)型,推测其形成于洋内弧后盆地.索伦山SSZ型蛇绿岩的存在说明该区早二叠世仍存在洋内俯冲,综合分析认为古亚洲洋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沿索伦—西拉木伦一线闭合.

    蛇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古亚洲洋索伦山内蒙古

    鲁西临朐铁寨杂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于立栋于学峰李大鹏刘强...
    418-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西临朐铁寨杂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玢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组成.为了精确厘定杂岩体的成岩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对石英二长玢岩和石英二长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石英二长玢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29.0±1.7)Ma,其含有的继承锆石年龄为(2520±30)Ma;石英二长斑岩的锆石年龄为(125.0±1.6)Ma.两种侵入岩均具有富硅、富碱和低钙镁的特征,石英二长玢岩比石英二长斑岩的Mg#值高;稀土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基本无异常;Sr、Ba含量高,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负异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鲁西铁寨杂岩体来源为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同化混染了部分古老的地壳物质,两种岩性的Mg#值差异是磁铁矿分离结晶的结果.早白垩世滞留在地幔过渡带的太平洋板片脱水是岩石圈减薄的诱因,期间产生大量的岩浆岩,表明早白垩世是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峰期.

    岩石成因锆石U-Pb测年铁寨杂岩体鲁西

    渝北温泉镇地区三叠系"绿豆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鞠鹏程王训练王振涛刘喜方...
    431-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南地区三叠系广泛分布蚀变火山灰(俗称"绿豆岩").对渝北温泉镇地区平洪村剖面与谢家槽剖面的"绿豆岩"进行矿物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及地球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矿物组成均以石英和碱性长石为主,此外还含有伊利石、蒙脱石等黏土矿物.锆石岩相学、Th/U比值及锆石REE配分模式都显示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特征,但样品和锆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锆石U-Pb测年结果揭示平洪村样品的形成年龄为(247.2±0.59)Ma(MSWD=2.3,n=30),与早、中三叠世的界线年龄(247.2 Ma)高度吻合,其锆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板内成因,推测是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主要活动期之后板内火山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谢家槽剖面样品年龄为(225.9±1.4)Ma(MSWD=1.6,n=29),锆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浆弧成因,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分析,特别是研究区北部(华北南缘)同时期火山灰的发现,认为谢家槽剖面"绿豆岩"很可能是勉略洋闭合过程中的产物.

    四川盆地绿豆岩三叠纪锆石U-Pb定年物源

    内蒙古狼山地区乌花辉长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对地幔源区特征和岩石成因的约束

    张云孙立新张天福孙义伟...
    450-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蒙古狼山地区乌花辉长岩体主要由橄榄辉长岩和角闪辉长岩组成,其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岩体形成于(319.8±1.8)~(325.4±1.6)Ma,属于早石炭世末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上,乌花辉长岩属低钾钙碱性玄武岩系列,具有较高的Mg#(多在76.70~80.35之间)、Al2 O3(13.55%~25.13%)和较低的TiO2(0.18%~1.35%).稀土总含量较低(∑REE=8.92×10-6~40.10×10-6),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不高,呈现出轻稀土元素(LREE)略微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相对亏损((La/Yb)N=1.74~3.06)的特点,Eu呈明显的正异常(δEu=1.156~3.86).岩石富集Pb和K、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Nb、Ta、Zr、Hf、Th等高场强元素,较低的Zr含量(4.38×10-6~26.6×10-6)和Zr/Y比值(1.08~2.35),呈现出典型的俯冲-消减带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Sr-Nd-Hf同位素研究表明,乌花辉长岩岩浆源区为富集地幔,在侵位过程中受到的地壳混染程度较弱.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乌花辉长岩为俯冲-消减构造体制下由俯冲带流体交代富集地幔部分熔融而成,代表了俯冲相对早期阶段的产物,指示华北板块北缘西段在早石炭世晚期开始进入到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阶段,并可能结束于早二叠世之前.

    辉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内蒙古狼山地区

    大兴安岭南段晚中生代侵入岩时空分布及主脊与东坡岩体特征对比

    王迪赵国春苏尚国李宏星...
    466-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对位于大兴安岭主脊上的马勒根坝岩体、朝阳沟岩体和大兴安岭东坡区域的野猪沟岩体、布敦化岩体的4个不同花岗岩岩体的岩石类型、主量和微量元素特征、年代学及构造背景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研究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及地质背景.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主脊朝阳沟岩体和东坡布敦化岩体年龄分别为(154±1)Ma和(154.1±1.6)Ma,属于晚侏罗世岩体,主脊马勒根坝岩体和东坡野猪沟岩体年龄分别为(144.62±0.74)Ma和(140.2±2.7)Ma,属于早白垩世岩体.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主脊岩体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岩体,东坡岩体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TTG型岩体;主脊比东坡岩体更加亏损Ba、Nb、Sr、P、Ti、Eu元素,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东坡岩体为正常的I型花岗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伊泽奈崎板块NNW向俯冲和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共同作用于大兴安岭南段地区,在大兴安岭主脊形成断裂带,导致幔源岩浆上涌底侵下地壳而形成沿断裂带分布的花岗岩体;主脊处于碰撞向伸展环境过渡的时期,东坡区域此时应处于俯冲时期.

    大兴安岭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蒙古—鄂霍次克洋

    大兴安岭中部乌兰浩特地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张海华李永飞张健苏飞...
    483-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内蒙古乌兰浩特地区出露的花岗岩侵入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探讨该区花岗岩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和区域构造演化.结果显示,其锆石206 Pb/238 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214.4±2.6)Ma,反映岩体的结晶年龄为晚三叠世.岩石主量元素具高硅、高碱、富钾,贫钙、贫镁及低钛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海鸥式"较弱的右倾分布特征,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Rb、Th、Zr、Y和Yb含量较高,Ba、Sr含量较低,岩石具有高的Rb/Sr、Rb/Nb值,显示为低Sr、高Yb型花岗岩的特征.综合分析显示花岗岩形成的压力较低,应为减薄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综合区域构造演化和K2 O-Na2 O、(Zr+Nb+Ce+Y)-(Na2 O+K2 O)/CaO、SiO2-TFeO/MgO、(Y+Nb)-Rb、(Yb+Ta)-Rb、Nb-Y-Ce图解分析,认为该岩体形成于造山后伸展构造背景,研究区由中三叠世的碰撞造山构造体制向晚三叠世造山后伸展构造体制转变,同时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碰撞时限持续到中三叠世.

    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二长花岗岩晚三叠世乌兰浩特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查干花钼矿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李光耀李志丹王佳营李效广...
    494-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查干花钼多金属矿为华北陆块宝音图岩浆弧内的一处具有大型规模的隐伏矿床.钼矿体呈隐伏状赋存于二叠纪花岗闪长岩体与宝音图群二云石英片岩外接触带,大致呈不规则厚层状、脉状及网脉状,近NW向展布.发育钾化、云英岩化和绿泥石化等围岩蚀变,具斑岩型矿床蚀变分带特征.对与钼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岩开展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257.2±1.3)Ma,表明查干花花岗闪长岩体形成于晚二叠世.对辉钼矿开展了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38.6±4.4)Ma,模式年龄为(240.0±1.6)Ma,限定查干花钼矿是印支早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辉钼矿Re含量为64502×10-9~245621×10-9,推测其成矿物质为壳幔混合来源.

    锆石U-Pb年龄Re-Os同位素定年查干花钼矿乌拉特后旗内蒙古

    内蒙古沙麦钨矿区高分异花岗岩独居石U-Pb定年及成矿意义

    宓奎峰杨艳颜廷杰吕志成...
    504-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兴蒙造山带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产出有一系列的钨多金属矿床.沙麦钨矿位于内蒙古二连浩特—东乌旗成矿带东侧,是兴蒙造山带发育的典型石英脉型钨矿床之一.通过对沙麦矿区出露的花岗岩开展独居石U-Pb测年,总结区域钨矿化的成矿年龄与矿化特征,探讨区域钨矿成矿时序及构造动力学背景.测年结果显示,沙麦矿区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独居石U-Pb谐和年龄分别为(141.6±1.1)Ma和(141.4±0.3)Ma,进一步确认沙麦钨矿形成于早白垩世.而二连浩特—东乌旗成矿带及其邻区钨矿化存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白垩世两期,成矿时代分别发生于约300 Ma和140~130 Ma.300 Ma成矿期钨成矿作用受古亚洲洋的影响;140~130 Ma成矿期为区域钨矿成矿作用高峰期,成矿作用受到古太平洋和蒙古—鄂霍次克洋构造体系叠加作用的影响.

    沙麦钨矿高分异花岗岩独居石U-Pb测年二连浩特—东乌旗成矿带

    新疆北部阿尔泰山东段泥盆纪岩浆活动及侵位方式的探讨

    蔺新望王星陈光庭赵端昌...
    514-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北部阿尔泰山东段发育大量的岩浆岩,对取自阿德尔石英闪长斑岩和乔拉克萨依花岗闪长岩的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了(415.7±4.0)Ma和(413.5±3.0)Ma的年龄值.据此将其形成时代厘定为早泥盆世.两组样品主量元素差异明显,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基本一致.石英闪长斑岩具有中钾-低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岩石特征,而花岗闪长岩具有高钾钙碱性、准铝质系列特征.两者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中等-弱负Eu异常;微量元素Rb、Th、U等LILE富集,具有明显的"峰",Nb、Ta、Ti等HFSE强烈亏损,呈明显"TNT"负异常,显示了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岩特征.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阿尔泰造山带东段泥盆纪早期岩浆活动剧烈,成因复杂,侵位方式多样,形成了多种火成岩构造组合,可能是热幔-热壳结构下的产物,具有形成超大型矿床的潜力.

    早泥盆世洋壳俯冲热幔-热壳阿尔泰山东段新疆北部

    华北陆块东南缘蚌埠地区侏罗纪花岗岩中多种类型白云母的识别及其地质意义

    吴天昊徐丽娟肖益林刘盛遨...
    532-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叠纪华南俯冲陆壳已经延伸到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蚌埠地区,而该地区的俯冲陆壳是否经历超高压变质仍存在诸多争议.对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地区的侏罗纪花岗岩——荆山岩体中的暗色残留体、主体花岗岩以及细晶岩脉中的白云母进行岩相学观察、电子探针和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荆山残留体和主体花岗岩中白云母颗粒较大且相对于一般花岗岩中原生的、次生的白云母具有较高的Si、Fe+Mg原子数和较低的Al原子数.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残留体和主体花岗岩中大颗粒白云母也具有相似的铝原子桥氧键(Al,O(br))的拉曼位移(421 cm-1),低于经历超高压的黄镇榴辉岩中多硅白云母的原子数和铝原子桥氧键的拉曼位移,而高于本研究中未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奥地利Spail片岩中的白云母.残留体和花岗岩中大颗粒白云母的主量元素和拉曼位移特征指示其为变质成因的多硅白云母.因此,可以利用多硅白云母地质压力计来指示花岗岩形成的压力,并且确定荆山花岗岩发生部分熔融的压力为1.0~1.3 GPa.荆山花岗岩的源岩为华南深俯冲的陆壳碎片,华南板块俯冲到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深度为33~45 km,相当于华北克拉通中下地壳深度.

    白云母多硅白云母残留体俯冲陆壳华北克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