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地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现代地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邓军

双月刊

1000-8527

xddz@cugb.edu.cn

010-82322463

100083

北京市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

现代地质/Journal Geo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据200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本刊2008年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分别为1230和1.220。在32种地质科学类期刊中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排名分别为11位和12位。《现代地质》是综合性地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最新地学研究成果,内容涵盖地层、古生物、岩石、矿物、矿床地质、构造地质、地球化学、油气地质、遥感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地球物理等。目前本刊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华南信江盆地砂岩型铀成矿控矿因素

    张万良李余亮
    1109-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南盆地群中的砂岩铀矿,是我国砂岩型铀矿的组成部分.北方砂岩型铀矿的成因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而华南砂岩型铀矿的成因探索,多停留在矿床研究的描述阶段,这无疑是砂岩铀矿成因研究的薄弱环节.江西信江盆地发现肖家砂岩型铀矿床和多个砂岩型铀矿化点,是华南产铀红盆的代表性盆地.本文以信江盆地为例,通过资料二次开发、野外调查、镜下观察、微量元素分析,对信江盆地砂岩铀矿化的成矿特征和控矿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信江盆地砂岩铀矿化主要产于上白垩统茅店组、周田组、河口组、塘边组红层所夹的"灰色层"中,含矿岩层的颜色呈灰色、灰白色、灰绿色、青灰色,岩性有砾岩、砂质砾岩、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矿化对层位和岩性的选择性不明显;空间上,砂岩铀矿化主要位于信江盆地中西端,围绕盆地深部下白垩统冷水坞组烃源岩上方或近外围分布,矿化强度与岩石中的有机质含量有关.分析认为,砂岩铀矿化受多种因素控制:(1)盆地坳陷区的烃源岩控制成矿物质来源;(2)红色层所夹的"灰色层"控制铀矿化的范围;(3)背斜构造轴部控制铀矿体的集中产出;(4)断层构造在新构造期的活动控制矿床的定位.成矿过程简要归纳为,盆地深部烃源岩中的铀等元素,因断层活动而活化,沿断层迁移到浅部背斜轴部附近的岩层或张性裂隙(破碎带)中的深部还原性成矿流体,当进入到浅部较氧化的环境时,铀酰有机络合物解离,铀等元素因自身还原剂作用而沉淀下来.

    砂岩铀矿灰色层新构造活动信江盆地

    川西龙门山前陆盆地南段前缘砾石层成因及青衣江演化过程:基于宇宙成因核素26Al/10Be埋藏年龄

    周游李斌吴中海左嘉梦...
    1121-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西部(川西)龙门山前陆盆地自中新世以来发生强烈隆升,形成了陡峻的地形梯度带.在紧邻龙门山断裂带的四川盆地堆积一系列砾石层,其中包括名邛(名山—邛崃)砾石层、丹思(丹棱—思蒙)砾石层.名邛砾石层、丹思砾石层为古青衣江堆积砾石层,是古青衣江改道的产物,也是探究青衣江演化及该地区古环境变化的良好对象.基于龙门山前缘地区野外调查和名邛砾石层、丹思砾石层的宇宙成因核素26Al/10Be定年测试,发现名邛砾石层埋藏年龄为(0.6089±0.0187)Ma,丹思砾石层埋藏年龄为(0.2180±0.0941)Ma,由此推断名邛砾石层形成时间为早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早期(Q31—Q12),丹思砾石层形成时间为中更新世中期(Q22).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分析,两套砾石层分别对应于深海冰心δ18O曲线和中国黄土序列曲线,都形成于温暖的间冰期.结合前人对该地区的砾石成分、砾径、砾向统计分析和古流向分布等研究,认为青衣江水系经历三次主要的改道事件,早期的青衣江由雅安往北北东方向流向建山,随着熊坡背斜的隆起和名邛台地的持续抬升,由南西-北东流向的青衣江被迫在草坝东南方向切断熊坡背斜从而改道南东方向.

    宇宙成因核素定年名邛砾石层丹思砾石层青衣江

    新疆吾合沙鲁铜矿床含铜岩系安居安组下段砂岩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

    柳坤峰冯昌荣徐磊祁晓鹏...
    113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吾合沙鲁铜矿床位于新疆西南天山乌恰前陆盆地北缘,该盆地内沉积大套中生代—新生代陆相砂体,是该区域铅锌、铜、铀等砂岩型矿床的重要含矿岩系.关于该矿床沉积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薄弱,长期制约着对区域成矿规律的深入认识及对矿床勘查的有效指导.本文以吾合沙鲁铜矿床含铜岩系新近系中新统安居安组下段碎屑沉积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岩相古地理学和碎屑岩石学理论为指导,系统采集矿区内安居安组下段砂岩粒度分析样品,采用碎屑岩粒度分析测试手段,对沉积物展开细致和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安居安组沉积相类型与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特征一致,在各岩性段内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2种沉积亚相及分流河道砂坝、陆上天然堤、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砂坝及远砂坝6种沉积微相.安居安组下段为研究区主要富铜层位,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分流河道砂坝微相,可作为吾合沙鲁地区铜矿勘查的重点目标.研究成果可为吾合沙鲁铜矿周边及外围资源远景预测提供找矿思路,为区域探寻砂岩型铜矿提供新的借鉴.

    砂岩型铜矿粒度特征沉积环境安居安组吾合沙鲁乌恰盆地

    柴达木盆地东北部拉合根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来自地球化学与锆石年代学证据

    郑英韩杰张小永缑明亮...
    1147-1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柴达木盆地北缘东部地区哇洪山—温泉断裂与宗务隆山南缘断裂之间地带出露系列火山岩,由于其中一部分缺乏精确的地质年代学制约,导致其地层归属难以确定,因此该地区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尚存争议.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在柴达木盆地北缘东部拉合根地区新识别出一套中生代火山岩,岩石类型为流纹岩、中酸性角砾熔岩及英安岩.对代表性流纹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48.3±1.2)Ma(MSWD=0.30,n=20),表明岩石形成于早三叠世.全岩元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该火山岩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δEu平均值为0.63,显示为弱负异常;微量元素呈现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Hf和Zr等高场强元素相对富集,Sr强烈亏损,Ta、Nb相对亏损的特征,具有典型岛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εHf(t)值分布范围为-19.62~-3.07,对应的tDM2为2421~1639 Ma,表明岩石来自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岩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火山岩为早三叠世阿尼玛卿洋向北俯冲于东昆仑地块,导致地壳基底(如达肯大坂岩群)发生深熔作用的产物.通过区域对比,提出该火山岩与鄂拉山岩浆弧洪水川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性质较为相似,因此将其厘定为下三叠统洪水川组火山岩.该火山岩的发现指示拉合根地区大地构造单元属于东昆仑造山带鄂拉山岩浆弧.研究成果为柴达木盆地北缘东部地区大地构造划分提供了新的数据资料支撑.

    拉合根火山岩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构造环境

    西南三江临沧地体澜沧岩群火山岩成因与构造意义

    张斌辉王宏牛浩斌于远山...
    1162-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沧地体是重建西南三江原特提斯构造演化的关键,但其构造属性存在争议,作为地体基底的澜沧岩群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本文选择临沧地体澜沧岩群正层型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惠民岩组的变中基性火山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分析.2件钠长绿泥片岩的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57±2)Ma和(455±2)Ma,指示晚奥陶世岩浆作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22件绿泥石片岩的原岩为低K拉斑玄武岩系列,6件钠长绿泥片岩的原岩为高K钙碱-钾玄岩系列的玄武安山岩,两者都表现出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强烈富集和高场强元素的亏损,为典型弧火山岩.上述证据指示惠民岩浆弧形成于奥陶纪—志留纪期间原特提斯洋向思茅地块的俯冲消减.综合分析认为,临沧地体可能不是一个具有前寒武纪基底的独立地块,而是代表了原—古特提斯洋在思茅地块大陆边缘俯冲形成的陆缘弧地体.

    原特提斯岩浆弧临沧地体澜沧岩群

    东秦岭夜长坪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对成矿作用的指示

    丁高明晏国龙王坤明许永中...
    1177-1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夜长坪钼矿床位于东秦岭钼成矿带中段,其矿石类型以矽卡岩型为主,其次为斑岩型.在东秦岭钼成矿带,针对矽卡岩型-斑岩型复合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相对较少,其流体演化特征及成矿作用机制是需要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夜长坪钼矿床成矿阶段从早到晚划分为早期矽卡岩阶段、晚期矽卡岩石英-钾化阶段(Ⅰ阶段石英)、石英-辉钼矿阶段(Ⅱ阶段石英,主成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阶段石英)和石英-碳酸盐阶段(Ⅳ阶段石英).对上述Ⅰ—Ⅳ阶段石英采集包裹体样品进行岩相学特征、显微镜下观察及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矿床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类型包括WG型(NaCl-H2O富气型)、WL型(NaCl-H2O富液型)、C型(CO2型)和S型(含子晶型).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依次集中在380~437℃、331~370℃、312~320℃和257~350℃,对应的平均盐度(NaCleqv)分别为10.83%、9.29%、7.16%和4.51%,成矿流体从早阶段高中温、中高盐度与富(含)CO2的NaCl-H2O-CO2体系逐渐演化为晚阶段中低温、低盐度与贫CO2的NaCl-H2O体系.流体混合作用导致流体的温度下降、盐度降低,流体由氧化状态转化为还原状态,由此造成流体中的Mo 元素溶解度大幅降低并迅速卸载与沉淀富集成矿.进一步根据"岩浆流体-建造"成矿体系,构建了矿区(床)尺度成矿模式.

    东秦岭钼矿带夜长坪钼矿床矽卡岩-斑岩型钼矿床流体包裹体

    龙岩世界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

    魏崇辉郑元孙文燕王敏...
    1192-1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岩世界地质公园位于福建省西部龙岩市境内,其独特的地质构造背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悠久的客家文化传承,造就了众多重要的地学旅游资源.龙岩世界公园范围内地学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和综合利用尚处于初步阶段,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本文对龙岩世界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特征进行探讨分析,依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0303-2017)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将其包含的42处地学旅游资源划分为3个大类、10个类、19个亚类.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地学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定量分析了地学旅游资源,得出龙岩世界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综合得分为89.90分,评价等级为一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共设计了 6条龙岩世界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路线,并结合龙岩创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实践,初步提出其地学旅游开发模式.研究成果也可为其它地区地学旅游开发提供参考案例.

    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资源评价体系龙岩

    深成岩的分类命名问题

    张招崇
    1205-12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