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地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现代地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邓军

双月刊

1000-8527

xddz@cugb.edu.cn

010-82322463

100083

北京市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

现代地质/Journal Geo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据200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本刊2008年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分别为1230和1.220。在32种地质科学类期刊中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排名分别为11位和12位。《现代地质》是综合性地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最新地学研究成果,内容涵盖地层、古生物、岩石、矿物、矿床地质、构造地质、地球化学、油气地质、遥感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地球物理等。目前本刊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云南省盈江县旧城—姐冒地区铅地球化学特征及风险评价

    宗庆霞肖高强向龙洲徐永强...
    979-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云南省盈江县旧城—姐冒地区4706件土壤表层样品和9条土壤垂向剖面,开展土壤Pb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并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图斑进行土壤Pb引发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Pb平均含量为43.40 mg/kg,其背景值是全国土壤A层平均值的1.55倍,样品超标率为3.10%;表层土壤Pb元素空间分异明显,分布特征受成土母质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共同影响;残坡积土壤剖面中Pb含量较多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物质组成,表现出由表层向深层轻微富集的特征,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中Pb含量特征整体表现为:花岗岩>板岩>片麻岩、变粒岩>碎屑岩;第四系冲积土壤剖面中叠加有明显的人为活动影响,Pb含量表现出由深层向表层富集的特征;研究区土壤Pb引发人体健康风险的可能性整体较小,在目前的土地利用和耕作方式下,基本可以得到安全利用.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成土母质风险评价盈江县

    东昆仑祁漫塔格鸭子沟地区花岗岩类岩石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王盘喜郭峰王振宁
    987-10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深对东昆仑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规律的认识,选取祁漫塔格鸭子沟地区花岗岩类岩石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构造背景及与铅锌矿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黑云石英二长闪长岩的SIMS锆石U-Pb年龄为(415.5±2.6)Ma,属早泥盆世早期.正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与闪长岩相比,具有硅、钾、全碱含量高,低钙、镁、全铁和钛,铝含量相当,闪长岩K2 O含量小于Na2 O,其他岩石K2 O含量大于Na2 O的特点.岩石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既有亚碱性系列也有碱性系列.∑REE平均为305×10-6;δEu为0.26~1.03,平均为0.61,多数岩石具有Eu负异常;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呈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曲线,轻、重稀土发生了分馏作用;岩体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K,活泼的不相容元素U、Th,轻稀土元素和P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P和Ti,大离子亲石元素Ba和Sr.鸭子沟花岗岩类岩石为以幔源分异为主、少量壳源物质加入的壳幔混合成因,应该是加里东造山期后陆缘裂陷幔源物质上侵形成的岩浆岩.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和地质背景,推测该岩体形成于后碰撞陆内伸展阶段,并与区域铅锌矿成矿密切相关;在今后的矿产勘查中应重视华力西早期花岗岩类岩石.

    花岗岩类年代学地球化学祁漫塔格

    桂东南古罗和王姜冲钾玄质辉长岩的成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特征制约

    农军年郭尚宇孙明行唐娟红...
    1001-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罗和王姜冲岩体产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拼合带的西南段,对剖析华南区域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古罗和王姜冲岩体主要由辉长岩及少量的闪长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表明,古罗和王姜冲辉长岩的侵位结晶时限分别为(163±1)Ma和(158±1)Ma,属于燕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无Nb、Ta负异常,具有板内钾玄岩系列特征,锆石的 εHf(t)值主要集中在0.7~8.3之间,其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672~1168 Ma,暗示其源区主要为新元古代—中元古代岩石圈地幔.综合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古罗和王姜冲岩体是在板内伸展-减薄环境主要由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和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岩浆混合形成,且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壳源组分混染.

    燕山期桂东南古罗岩体王姜冲岩体钾玄质辉长岩

    桂东南云开地区回龙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李岱鲜康志强刘迪陈欢...
    1015-1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南地区早中生代的构造属性是地学界研究争论的焦点之一,主要有洋陆俯冲/碰撞与陆内构造演化两种观点;以往的研究主要以酸性花岗质岩石为主,导致其构造背景具有一定的多解性.为进一步探讨桂东南早中生代时期大地构造背景和深部壳幔作用过程,对桂东南云开地区回龙岩体角闪辉长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以及Sr-Nd同位素研究.桂东南回龙岩体角闪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45.8±1.7)Ma,表明岩体形成于早三叠世;样品具较低的SiO2(47.42% ~48.80%)、MgO(2.24% ~2.62%)和较高的TFe2 O3(18.24% ~21.49%)、P2 O5(0.38% ~0.88%)和TiO2(1.66% ~2.04%)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Ba、Rb和U),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La/Yb)N=3.85~5.99,具明显正铕异常(δEu=1.04~1.48).(87 Sr/86 Sr)i=0.717658~0.718405,εNd(t)=-10.30~-10.71,显示EMⅡ型富集地幔的Sr-Nd同位素特征,表明云开地区存在受古老俯冲事件影响所形成的富集地幔源区.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回龙岩体是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的弧后伸展环境中由古老俯冲事件形成的富集地幔源区部分熔融的产物,且岩浆经历了镁铁质矿物的结晶分异作用.

    辉长岩锆石U-Pb年龄EmⅡ型富集地幔回龙岩体桂东南

    贵州官坝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地质界面黏土岩的火山岩特征、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何碧张向文赵飞金灿海...
    1028-1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省黔西县官坝地区位于华南板块西南部,其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出露较好,界线处出露3层黏土岩.采集贵州黔西官坝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地质界面黏土岩1件U-Pb年龄样品、7件地球化学样品,对其锆石进行U-Pb定年以及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进行测试分析.锆石LA-ICP-MS U-Pb分析结果表明,U和Th含量分别为60.26×10-6~297.9×10-6和46.14×10-6~244.26×10-6,Th/U比值介于0.76~1.55之间,为典型的岩浆锆石;获得206 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252.6±1.4)Ma,谐和年龄为(252.7±0.6)Ma.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黏土岩属于高硅、铝、钾、镁,低铁、钛的钙碱质中酸性火山物质,具有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高、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高的特征,负Eu异常明显,δEu=0.19~0.45.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贵州黔西官坝地区(华南板块西南)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位置总体上可与浙江长兴(华南板块东南)海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金钉子)相比较.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黏土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官坝地区

    川西新元古代灯杆坪花岗岩成因与岩浆演化:来自斜长石和黑云母矿物学依据

    刘行邹灏李阳李欣宇...
    1043-1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元古代灯杆坪花岗岩体位于龙门山造山带中段,处于青藏高原东缘与扬子地块西缘的过渡地带,是研究扬子西缘构造-岩浆事件的典型地区.通过对新元古代灯杆坪岩体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分析以及电子探针测试工作,重点对花岗岩中斜长石结构成因特征、黑云母成分特征、岩浆演化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灯杆坪二长花岗岩中斜长石具有简单"反环带"结构,主要为更长石(An12.51 Ab47.43 Or40.06),正长花岗岩中"熔蚀结构"显著,碱性长石居多,多为透长石(An7.46 Ab42.39 Or50.16);花岗岩体中的黑云母具有富铝、富铁、低镁、低钾的特征,属铁质黑云母.同时IFe值为0.47~0.50,表明该岩体中的黑云母未遭受后期流体的改造.黑云母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灯杆坪岩体属于过铝质花岗岩,其形成与壳源岩浆有关.结晶压力和深度分别为1.81×105~2.23×105 Pa、6.58~8.11 km,黑云母的结晶温度为750~786℃,并且有较高的氧逸度,属于中深成相.这一结果为扬子地块西缘新元古代800~740 Ma期间的强烈伸展-岩浆事件提供了新的证据.

    电子探针斜长石铁质黑云母过铝质花岗岩龙门山造山带

    四川甲基卡锂矿区二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侯江龙李建康王登红代鸿章...
    1058-1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甲基卡锂矿床为超大型锂矿床,矿区南部呈岩株状产出的二云母花岗岩与稀有金属伟晶岩在时间、空间及成因上具有密切关系.通过对该岩体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氢氧同位素组成的研究,探讨了其在稀有金属成矿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甲基卡二云母花岗岩为富硅、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其稀土总量较低,岩浆来源为三叠系西康群砂泥岩为代表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流体来源可能是岩浆水和变质水的混合水.岩体微量元素R型聚类分析显示,与稀有金属成矿最密切的元素为Li、Rb、Ti、W、Mn,而岩体稀有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指示岩体北侧成矿效率高于南侧,是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重点.综合地球化学、氢氧同位素及前人研究,认为花岗岩浆在底辟侵入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不混溶作用,由此分离出的伟晶岩浆在运移过程中稀有金属得到不断富集,最终形成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二云母花岗岩地球化学氢氧同位素稀有金属伟晶岩甲基卡

    黑龙江张家湾地区中侏罗世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

    任永健程烁张明明曹光远...
    1067-1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黑龙江张家湾地区中侏罗世正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探讨该区域花岗质岩浆作用、成因类型及其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正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具有高SiO2(73.12% ~77.82%)、富碱(K2 O+Na2 O=6.36% ~8.56%)、富铁贫镁(TFeO/MgO=6.67~25.43)的特点,铝饱和指数A/CNK值大多大于1.1,Eu负异常明显(δEu=0.01~0.74),富集Th、U、K和Rb,亏损Ba、Sr、P和Ti;锆石饱和温度变化范围为757~900℃,平均为816℃,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由高分异花岗岩向过铝质A型花岗岩演化.稀土元素特征指示,岩浆物源由幔源和下地壳物质混合而成,中侏罗世正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构造类型为A2型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岩石圈伸展环境作用阶段.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受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碰撞后造山作用的影响,中侏罗世张家湾地区处于造山后伸展拉张的环境,岩石圈由挤压向伸展构造背景转变,地幔物质上涌并伴随岩浆的底侵作用,引发地壳物质的熔融,最终形成了该区域的正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

    张家湾中侏罗世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构造环境

    南秦岭龙头沟金成矿带成矿物质来源:元素及硫同位素证据

    薛玉山寸小妮刘新伟胡西顺...
    1077-1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头沟金成矿带位于陕西省山阳县龙头沟背斜中部,由五条沟金矿、老沟金矿点、龙头沟金矿和宽坪沟金矿等组成,估算金资源量超过20 t.金矿体赋存在泥盆系大枫沟组砂岩中,赋矿地质体为黄铁矿化石英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龙头沟金矿段和五条沟金矿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和全岩、载金黄铁矿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划分了成矿阶段,其中石英硫化物阶段为主成矿阶段,成矿后期构造再次活动,使得硫化物碎裂释放了部分包裹金,矿体局部富厚.矿石及载金黄铁矿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以及 δ34 S组成均与研究区上元古界耀岭河岩组十分相似,表明耀岭河岩组可能为其成矿物质来源.黄铁矿的Co/Ni比值介于1.14~1.83之间,显示岩浆热液成因的特征;矿体形成于中浅部,成矿环境氧逸度较高,成矿温度为200~260℃.印支期龙头沟背斜下的隐伏岩浆活动,为金矿成矿过程提供了充足的能量与流体,成矿热液萃取耀岭河组中的成矿物质后运移至近地表,由于成矿环境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导致金沉淀成矿.

    龙头沟成矿带金矿床黄铁矿元素地球化学硫同位素

    大兴安岭大洋山钼矿成矿岩体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构造背景

    杨元江李成禄邓昌州李文龙...
    1092-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洋山斑岩型钼矿位于大兴安岭东北部呼中区,钼矿体主要产于石英二长斑岩体和上盘围岩中,产状受石英二长斑岩体控制.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石英二长斑岩年龄为(119.83±0.87)Ma,可代表成矿年龄.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岩体偏铝、贫钛、富钾,具钾玄岩特征,为造山带岩石,岩浆熔体未与地幔相互作用;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和HREE,亲地幔元素亏损、轻稀土富集以及Eu中等亏损等特征显示岩浆源自陆壳.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大洋山斑岩型钼矿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成矿物质来源为地壳的重熔,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俯冲闭合相关,成矿环境为伸展构造背景.

    钼矿早白垩世地壳重熔大洋山大兴安岭蒙古—鄂霍茨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