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纺织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纺织技术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
现代纺织技术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

陈建勇

双月刊

1009-265X

att@zstu.edu.cn

0571-86843150/3151/3152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西区)浙江理工大学

现代纺织技术/Journal Advanced Textile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浙江理工大学主管,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科技期刊。以现代纺织科技为重点,报道理论研究、应用开发,生产技术及管理的成果和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LCL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的润湿性调控与机理

    朱雪滢邓霁霞黄晨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三氟乙酸(TFA)对聚丙交酯-己内酯(PLCL)润湿性能的影响,通过调节静电纺丝溶液中六氟异丙醇(HFIP)和TFA的配比,在不添加任何亲水成分和后整理剂的情况下,采用一步法实现PLCL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的润湿性调控。将PLCL溶于HFIP和TFA的混合溶剂后进行静电纺丝,随着TFA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100%,PLCL大分子链段逐渐变短、纺丝液黏度降低,纤维平均直径从1。036 μm降低到0。611 μm,接触角从121°(液滴法)降低到46°(气泡法)。通过EDS、红外、热重、XRD及核磁氢谱测试研究机理,结果表明:TFA的加入并没有使PLCL分子产生新的化学结构,但会使PLCL中的PLA链段和PCL链段发生水解,导致PLCL大分子链段中疏水性酯基数目减少,PLCL亲水性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简单高效制备出亲水PLCL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提供借鉴。

    聚丙交酯-己内酯(PLCL)静电纺丝亲水性三氟乙酸水解

    B-PDA-G/PDMS导热绝缘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程春芬潘佳俊唐孔科夏兆鹏...
    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可穿戴电子设备中的散热问题,开发了一种高导热、高电绝缘性能的柔性热管理材料。通过选用氮化硼(BN)和石墨烯纳米片(GNPs)作为杂化导热填料,选取聚多巴胺(PDA)对杂化导热填料表面进行改性,然后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混合,采用热压法制备了不同填料质量分数的B-PDA-G/PDMS导热绝缘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探究填料B-PDA-G与单一 BN对PDMS膜导热性能的影响,并评估其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B-PDA-G/PDMS膜在低填料质量分数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电绝缘性和导热性能。当BN与GNPs的质量比为5∶5,填料质量分数为30%时B-PDA-G/PDMS导热绝缘膜的面内导热率最高可达7。63 W/(m·K),相较于BN/PDMS和纯PDMS膜分别提高了2。8倍和27。3倍。B-PDA-G/PDMS作为封装材料应用于电热织物中表现出良好的导热和散热性能,表明其在柔性可穿戴设备和电子器件的热管理中应用潜力巨大。

    表面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多巴胺(PDA)导热绝缘热管理

    填充物的力学性能对坐垫舒适性影响的仿真分析

    肖珂莹崔思怡林少武王雪琴...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经编间隔织物和不同密度的海绵材料作为坐垫的填充物,通过分析坐垫上的人体体压分布情况,深入探讨坐垫的整体舒适度。首先,选择中密度海绵(28 kg/cm3)、高密度海绵(50 kg/cm3)及新型弹性材料经编间隔织物,分别对其进行力学性能实验。随后,采用有限元仿真法,对三种材料分别进行单轴压缩仿真,分析得出拟合度最高的本构模型;对经编间隔织物材料进行微元变形仿真,分析该材料变形量、压强、厚度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最后,建立弹性坐垫和中国50百分位男性的人体臀部(软组织+骨骼)仿真复合模型,分析臀部与垫面的体压分布数据,并利用体压测试仪验证仿真数据的有效性。结果发现:仿真结果显示,中密度海绵、高密度海绵及经编间隔织物体压-应变拟合度最高的本构模型选低密度泡沫较合适;经过MATLAB进行二次多项式拟合可得出经编间隔织物的变形量、压强、厚度三者之间的数学模型;经编间隔织物弹性坐垫垫面的峰值比中密度海绵弹性坐垫垫面的体压峰值大,比高密度海绵弹性坐垫垫面的体压峰值小,整体垫面体压分布情况较海绵坐垫更均匀;体压测试仪验证仿真数据与实际测试数据小于5%,表明仿真实验可行。研究表明,经编间隔织物比海绵材料具有更好的支撑性和压力舒适性。这些实验结果以及虚实结合的方法可为未来弹性坐垫产品的材料选择及开发提供参考。

    经编间隔织物有限元力学性能本构模型体压分布微元变形

    钛磷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PET合成中的应用

    朱海鑫王勇军吕汪洋陈文兴...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钛系催化剂兼具绿色、高效等优点,在替代锑系催化剂上拥有广阔的前景。为探究自制钛磷催化剂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缩聚过程中的催化性能,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催化剂结构。此外,通过超高效聚合物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示差折射仪联用(APC-MALLS-RID)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表征所合成PET的分子量和热性能。结果表明:钛磷催化剂钛质量分数为17。10%;FT-IR谱图中,催化剂1567 cm-1和1438 cm-1位置出现了羧基中C=O的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羟基(—OH)的拉伸振动峰出现在3424 cm-1附近,证明催化剂中Ti离子和配体之间发生强烈相互作用,钛离子被成功配位;钛磷催化剂在催化预聚物反应180 min后可获得重均分子量为57240 g/mol的PET。DSC和TG实验结果表明,钛磷催化剂所制备的PET相比锑系催化剂热稳定性更优。

    钛系催化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催化性能缩聚反应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低聚物组成的双检测器色谱法分析

    李丽娜高峰王勇军陈文兴...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中的低聚物会显著影响其加工性能和终端产品的品质。为探究PET中低聚物的组成,通过一步沉淀法提取PET中的低聚物,借助超高效聚合物色谱(APC)、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和示差折光检测器(RID)对自制的低聚物混合标准溶液进行标定,由外标法拟合各组分的标准曲线,建立定量检测低聚物组成的方法。结果表明:在240 nm吸收波长下,可获得分离度高且重复性好的低聚物色谱图;在测定范围内,相关系数R2>0。99,相对标准偏差RSD<2。00%,方法的线性关系及重复性良好。对未知浓度的试样进行检测可知,PET纤维中的低聚物包括环状二聚体、含一个二甘醇的环状二聚体、环状三聚体、环状四聚体,其中以环状三聚体和环状四聚体为主;所测试样品中,物理法再生PET中低聚物总含量最多,原生PET次之,化学法再生PET中低聚物含量最少。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低聚物超高效聚合物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示差检测器组成

    平行电极式电致发光纱线的构筑成型及其水上救援可穿戴应用

    赵世康王航田明伟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开发一种结构简单、高光亮的交流电致发光器件,采用硫化锌掺杂铜(ZnS∶Cu)电致发光复合材料作为发光层,导电镀银纱线作为柔性电极,设计了一种平行电极式电致发光纱线。同时研究了电致发光颗粒含量对发光纱线的表面形貌、发光性能、耐摩擦性能、发光稳定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电致发光纱线在电压和频分别为700 V和8 kHz时的最大光亮度达到161。71 cd/m2,同时随着频率的逐渐增大,发光波长可从513 nm变化到453 nm,具有出色的发光稳定性能、耐摩擦性能和力学性能。此外,发光纱线可在水下工作稳定,水下光亮度保持率保持在100%±2%,具有水上应急救援警示的应用潜力。该研究结果可为新型交流电致发光纱线的制备提供新思路,制备的电致发光纱线在视觉交互和环境示警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电致发光纱线平行式电极智能显示智能可穿戴水上救援

    抗菌热湿舒适复合功能服用面料的性能

    刘晓涵王宇轩谢雯张红霞...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发热湿条件下穿着健康舒适的抗菌服用面料,以桑蚕丝为经纱,蜂窝抗菌涤纶纤维、天丝、蜂窝抗紫外涤纶纤维、蜂窝玉石涤纶纤维等混纺为纬纱,通过改变纬纱种类、织物组织及纬密等设计并试织了A、B两个系列共16种织物;并对其吸湿速干、抗菌与热传递性能等进行测试,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对其抗菌性能、热湿舒适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纬纱中含有天丝成分时织物吸湿速干性能更佳,随着织物组织浮长变短、纬密增大,其吸湿速干性能整体呈下降趋势;织物具有优良的抗菌性,纬纱中蜂窝抗菌涤纶纤维含量越高,织物抗菌性能越好。织物热阻随着纬纱中天丝含量增加而减小,当含有蜂窝玉石涤纶纤维时织物热传递性能最佳;组织浮长更短的织物热传递性能更优。模糊综合分析结果表明,A系列中以天丝/蜂窝抗菌涤纶纤维/蜂窝抗紫外涤纶纤维(30/60/10)为纬纱并以16枚加强纬缎织造的织物抗菌热湿舒适性能最佳,B系列中纬密为46根/cm时织物抗菌热湿舒适性能最佳。

    热湿舒适性功能性面料混纺纱线抗菌吸湿速干织物组织

    基于三维扫描的织物多方向可视化弯曲性测试方法

    蒋鑫刘成霞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常用弯曲性测试方法每次只能测试织物一个方向的弯曲性能,不能直接观察到织物不同方向的弯曲形态,且需要多次裁样、重复测试,耗时费力;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多方向可视化织物弯曲性测试方法。以20种织物为测试对象,利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取织物弯曲形态的点云图像;基于所得图像提取投影周长、投影面积和截面积3个新指标;最后分析新指标与抗弯长度的关系。结果发现:新指标与斜面法中的抗弯长度有较好的相关性;织物底端的截面积能较好地体现织物整体的弯曲性能,这表明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该方法一次测量可得到织物经纬向、斜向的弯曲指标,且每个方向分别有5个样条,有效提升了测试效率;同时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可以更加直观精确地描述织物弯曲形态。

    织物弯曲性多方向可视化三维扫描投影面积投影周长

    织物风格与热湿舒适性综合评价系统设计

    田源杜赵群郑冬明邹昊宸...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综合评价织物的风格和热湿舒适性,根据CHES-FY纺织品手感风格评价仪的测试原理,设计并开发了织物风格与热湿舒适性综合评价系统。该系统由收声装置、电子数码显微镜、图像摄取装置等机械装置、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组成,综合了视觉、触觉和听觉等感官信息,可对织物进行多感官风格评价与热湿舒适性评价。选择了5块具有明显差异的面料,在Datacolor 850台式分光光度仪、YG461G型全自动透气量仪、YG606E型纺织品热阻测试仪、YG601H电脑型面料透湿仪、KES-F7 ⅡB接触冷暖感试验仪上进行了织物风格和热湿舒适性的测试,并在织物风格与热湿舒适性综合评价系统上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织物风格与热湿舒适性综合评价系统可以测试纺织品的视觉、触觉和听觉风格,能够得到纺织品的结构特征,可以对不同面料之间的多项热湿指标进行测试与对比评价。该系统提供了多种组合信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测试手段。

    织物风格热湿舒适性综合评价系统多感官风格评价

    极性溶剂预处理对间位芳纶染色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

    宋吉贤张思嘉江华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间位芳纶的可染性,采用极性有机溶剂对间位芳纶进行预处理,使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对预处理及染色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极性溶剂预处理对间位芳纶织物染色性能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预处理工艺为使用DMSO在55℃时处理30 min,按此条件所得间位芳纶织物的断裂强力为950 N,断裂伸长率为36%,织物收缩率小于10%;最佳的染色工艺为使用偶氮型分散染料在80℃时染色60 min,此时,染料上染率达到80。9%~97。6%,染色织物耐皂洗、耐摩擦和耐升华等色牢度可以达到4级以上。使用极性溶剂在较低温预处理可有效提升间位芳纶的可染性,并显著降低机械性能损伤。

    间位芳纶预处理染色性能分散染料机械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