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国际关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国际关系
现代国际关系

林利民

月刊

1000-6192

cir@cicir.ac.cn

010-88547315

100081

北京海淀区万寿寺甲2号

现代国际关系/Journal Contemporary Internal Relation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际问题研究学术性刊物。分析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研究世界各地区和国家的政治、经济问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国际视角

    刘明礼
    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但仅从国内视角考察还不足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全貌.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有国际环境变化的因素,包括:逆全球化潮流涌现,一些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政策开放度不如从前;全球经济理念转变,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自己的创新理论作指导.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致力于发展新质生产力,也会对全球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理论上为全球范围内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方向指引;实践上为其他经济体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经验借鉴;助力解决全球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展望未来,大国竞争在传统领域仍将持续,未来会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比如更多体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大国博弈的对抗风险会有所降低,战略规划和设计也显得愈加重要.

    习近平经济思想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人类命运共同体

    百年变局视域下的中国文化安全与路径

    邢丽菊鄢传若斓
    2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国际社会多重挑战交织叠加,文化安全问题错综复杂,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焦点.中国的文化安全观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将意识形态安全作为核心要义,把坚定文化自信视为坚实基础,以全球倡议拓展文化安全的国际保障,通过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消弭国家间文化安全困境,致力于实现各国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共同安全,具有系统性、自主性、协调性、开放性、实践性特征.面对外部环境的新变化,中国应继续加强意识形态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强化网络文化安全,落实践行重大全球性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深厚的文化力量和坚实保障.

    文化安全百年变局文化安全战略总体国家安全观

    日本岸田政府中东外交的特点

    束必铨
    4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能源供应安全日益重要、大国战略竞争回归,日本岸田文雄政府提出"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加快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并且开始调整中东外交.岸田政府的中东外交体现出重视能源转型与高科技合作、追求中东市场的高收益、强调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三大特点.这主要源于国际能源格局变化、中东地区市场前景广阔和抢占国际秩序有利地位的驱动,突出日本"本国利益优先"的特质.岸田政府的中东外交充斥着权力政治、零和博弈与大国对抗的思维逻辑,服务于日本牵制中俄影响力增强、协助美国维系中东秩序主导性地位及追求政治大国地位等地缘战略目标.岸田政府中东外交的成效有限,且主要集中在能源领域,今后仍然会面临诸多挑战.

    日本中东外交能源安全国际秩序

    印度构建封闭性海洋防务体系的多维实践

    刘鹏王静
    6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印度在外交上长期谋求在印度洋区域的霸主地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印度在印度洋区域主导构建了6个安全机制,借以打造可由其掌控的封闭性防务体系,充当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并利用当前对其有利的国际环境和红海危机,提升其作为印度洋"警察"的军事投射能力,对他国实行规则拒止.印度建立封闭性海洋防务体系的实践既是其地区霸权主义落地的需要,也是印、美"印太战略"求同存异、相互调适的结果,是美国维持全球霸权和印度追求印度洋霸权的暂时交汇,但以"规则"之名行霸权之实的防务体系并未增加区域公共安全产品的供给,反而加剧了地缘政治博弈和域内中小国家的生存困境,预示着这种封闭性防务体系因为缺乏包容性和共同安全而难以成功.

    印度南亚次大陆地区霸权主义国际机制海洋安全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的时代意义

    王金岩李伟建
    7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是中阿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20年来,论坛历经世界风云变幻和中东变局的严峻考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论坛机制的推动下,中阿合作全面深化,中阿关系提质升级.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秩序加速转型,国际关系分化重组.美西方霸权势力持续衰落,"全球南方"团结崛起.新形势下,阿拉伯国家的内部诉求和对外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相互形成新的认知,中阿合作也具有了全新的时代意义.

    中国阿拉伯国家中阿合作全球南方

    欧洲议会选举后的政治图景重构及其影响

    金玲
    9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欧洲议会选举是欧盟在多重危机背景下民众的又一次政治选择.选举中呈现的成员国政治格局分化、极端右翼力量上升以及绿色政治遭遇的反噬,映射的是民众的失望和恐惧情绪,是欧盟经济、政治、社会和安全危机的症候性特征.欧洲议会选举后,随着欧盟政治生态的右转、极端政党的日益"主流化"以及法德领导力的削弱,欧洲政治中长期构建的针对极端右翼力量的"防火墙"效应将日渐弱化,欧盟内部的力量平衡也随之改变,政治图景面临重构,这也深刻影响其内外政策走向.未来,为应对内部的保守和保护情绪,欧盟地缘政治转型进程势必加速,欧洲一体化模式的影响力也势必进一步下降,从而加剧其作为规范性力量的身份悖论.

    欧洲议会极端右翼政治格局一体化规范性力量

    以色列宗教政党的崛起及其影响

    黄杰张婧
    11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一轮巴以冲突持续的背景下,宗教政党在以色列公共生活中的作用备受关注.至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色列宗教政党快速崛起,越来越具有与其规模不对称的影响力.2009年2月内塔尼亚胡再次执政以来,宗教政党的影响力日益突出.宗教政党以内塔尼亚胡半制度化盟友的身份突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组阁困境、联盟双方的目标取向、宗教政党的策略、实力和潜力以及以色列的安全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然而,以色列宗教政党异军突起加速了以色列右翼政治的极端化,对以色列的民主制度、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造成十分消极的影响;同时促使联合政府推行更加激进的对外政策,加剧以色列国家安全困境和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各种难题、挑战加上不确定性,反过来使宗教政党在以色列政治中的作用受到掣肘和冲击.

    以色列内塔尼亚胡宗教政党右翼政治巴以冲突

    Abstracts

    134-136页

    征稿启事

    《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