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王岩

周刊

2095-4344

bwb@crter.org

024-23384352,23380576

110004

沈阳1200邮政信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原《中国临床康复》)杂志系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经新出报刊[2006]288号批准,《中国临床康复》更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变更后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21-1539/R,ISSN 1673-8225,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代号8-584,周刊,200页/期,A4开本。 更名后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推出2009年的全新策划,年出版53期,各周刊征稿重点邀您参与,请您评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铁死亡与周围神经损伤的关系

    吕丽洁袁一鸣王艳裴飞...
    3020-3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研究已证实铁死亡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密切相关,但铁死亡和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阐明.目的:综述细胞铁死亡在治疗周围神经损伤进程中的相关作用与作用机制.方法:检索CNKI、PubMed等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5月期间铁死亡与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ferroptosis,Peripheral nerve injury,Antioxidant defense system,Schwann cells,Macrophage,Neuroinflammation,Neuropathic pain"和"铁死亡,周围神经损伤,抗氧化防御系统,施万细胞,巨噬细胞,神经炎症,神经性疼痛",最终纳入60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铁死亡的发生与细胞内铁代谢异常、活性氧积累及脂质过氧化密切相关.周围神经损伤后施万细胞和巨噬细胞均发生铁死亡,导致微环境变化,并且进一步诱导神经炎症及神经疼痛等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神经损伤与铁死亡密切相关,抑制铁死亡可以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组织修复及功能恢复,因此,研究周围神经损伤细胞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及调节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对铁死亡与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作用和调控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提供更多的策略.

    铁死亡周围神经损伤抗氧化防御系统施万细胞巨噬细胞神经炎症神经性疼痛

    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前景

    王珂王雷李文杉公维军...
    3027-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通过对动作意图的识别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操控,改变了人类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可用于脑卒中后下肢功能的治疗,为脑卒中患者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目的:分析和总结近些年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探讨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脑卒中,脑机接口,下肢"为中文检索词,在中国知网进行相关文献检索;以"stroke,brain-computer interfaces,lower extremity"为英文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2014年1月至2024年6月.结果与结论:脑机接口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康复医学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释清楚;此外,在采集患者脑电信号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导致脑机接口系统精确识别肢体运动的能力较差,并且目前该技术的解码方法对识别步态周期存在局限性,不能精确定位到下肢各关节与肌肉的随意运动,阻碍了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未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阐明脑机接口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神经机制,增强大脑运动信号提取技术和设备,为个体患者制定多模态反馈实现更有效的运动康复,以期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在下肢运动功能康复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脑卒中脑机接口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综述

    肠道菌群、运动干预与呼吸系统疾病

    殷月冷思逸靳攀陈子扬...
    3034-3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肠道菌群是位于人体胃肠道中的一种多样化和动态的微生物群落总称,对维持人体免疫和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提出"肠-肺轴"概念,提示肠道菌群与肺密切相关,且运动可通过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调节呼吸系统疾病.目的:综述了肠道菌群与肺炎、肺癌、哮喘病和慢性肺阻塞疾病等不同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不同运动方式对肠道菌群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为深入探讨运动调控肠道菌群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检索1944-2024年间CNKI和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包括"肠道菌群、肠道细菌、呼吸系统疾病、肺炎、肺癌、哮喘病和慢性肺阻塞疾病、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等;英文检索词包括"Intestinal flora,Gut bacteria,Respiratory illness,Pneumonia,Lung cancer,Asthma,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Aerobic exercise、Resistance training"等,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101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①肠道菌群在肺炎、肺癌、哮喘病和慢性肺阻塞疾病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②不同运动方式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有氧运动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菌群多样性和抑制全身慢性炎症在肠道菌群的调控中发挥有益效应;抗阻运动可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并促进短链脂肪酸的产生;有氧联合抗阻运动也可提升肠道菌群多样性、影响肠道菌群组成.③运动可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和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提高心肺功能和运动表现进而改善呼吸系统疾病.④运动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抑制炎症反应、调节氧化应激、改善肠屏障通透性和维持肠道菌群稳态,在防治呼吸系统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

    肠道菌群呼吸系统疾病肺炎肺癌哮喘病慢性肺阻塞疾病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综述

    身体活动与执行功能领域研究主题的动态演化

    邓青邱晨王庆军黄贵...
    3043-3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身体活动与执行功能领域的相关研究不断涌现,目前尚未有学者使用可视化工具探讨这一领域研究主题的动态演化路径.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探究身体活动与执行功能领域研究主题的动态演化过程,从而理清其发展状态及知识结构的变化.方法:通过检索式:TS=("Physical activity"AND"Executive function*")OR TS=(Exercise AND"Executive function*")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依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4 386篇相关文献为研究内容,利用SciMAT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身体活动与执行功能领域的研究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相关研究日趋深入,未来发展空间较大;该领域可分为执行功能、儿童、老年人和干预措施4个方向,并形成了11条主要演化路径;"运动技能""生活方式""有氧运动"和"干预措施"等主题可能是未来的研究重点,"青少年"和"老年人"群体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关注人群.

    身体活动执行功能认知SciMAT可视化分析动态演化

    运动员的肠道菌群特征

    张秋萍徐倩田华君褚羽丹...
    3051-3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了解运动员肠道菌群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助于确定相关运动项目的最佳肠道微生物组成,寻求提高运动表现和恢复的有效途径,并为个性化营养方案提供独特视角.目的:总结运动员的肠道菌群特征,从运动训练和饮食摄入两方面阐述影响运动员肠道菌群特征的重要因素.方法: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2004-2024年发表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icrobiota,microbiome,athlete,exercise,training,diet,nutrition,dietary fiber,protein,ketogenic,fat",中文检索词为"肠道菌群,肠道微生物,运动员,训练,比赛,饮食,营养".排除研究质量较差及内容不相关的文献后,最终纳入65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与普通人群相比,精英运动员的肠道菌群以α多样性增加、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升高、健康有益菌丰度增加、有助于运动表现的功能途径富集为主要特征;②项目类型和训练负荷与运动员肠道菌群物种结构及功能表达密切相关;③由代谢物介导的宿主与肠道微生物间的双向交流,是运动影响肠道菌群的重要机制;④阶段训练通常能够引发肠道微生物群产生适应性变化,并且菌群在结构或功能上的改变具有持续效应;⑤宏量营养素的种类、数量及组合形式能够显著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并与运动训练发挥协同叠加或削弱抵消的作用;⑥未来应持续加强对运动员肠道菌群的相关探索,明确因果关系,建立运动训练干预新靶点.

    肠道菌群运动员运动训练饮食肠道微生物综述

    不同频率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恢复

    刘敏琦高明威褚晓蕾邢政...
    3061-3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电刺激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有效的治疗方案,但不同频率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恢复的机制和应用不同.目的:旨在系统梳理和总结不同频率电刺激在周围神经损伤治疗中的作用和应用,深入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期找到最有利于患者神经恢复的治疗策略.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24年5月期间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peripheral nerve injury,electrical stimulation,low 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medium 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high 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TENS,interfering electricity,short wave,ultrashort wave,frequency",中文检索词为"周围神经损伤,电刺激,低频电刺激,中频电刺激,高频电刺激,干扰电疗法,短波,超短波,频率,周围神经再生",最终纳入74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周围神经损伤作为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会引起患者感觉与运动功能障碍.低频电刺激能够促进电刺激后细胞增殖并加速细胞内神经生长因子表达,促进巨噬细胞募集和浸润,加速髓磷脂碎片的清除,促进受损轴突的髓鞘再生.中频电刺激能够作用于更深部位组织,对于缓解神经性疼痛方面更佳.高频电刺激能够促进施万细胞和巨噬细胞增殖并抑制炎性因子,更快募集到神经损伤部位,加快神经修复的速度.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在周围神经损伤恢复中各具优点,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电刺激的部位以及应对各种疾病类型的方案不同等.

    周围神经损伤电刺激频率低频电刺激神经再生周围神经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趋势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章晓云李坤健莫坚柴源...
    3070-3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近年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动物模型研究的逐渐深入,动物模型已然成为现代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手段以及实验基础,因此了解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尤为重要.目的:分析国内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参考依据.方法:以"主题词=绝经后骨质疏松 AND 主题词=鼠+兔+犬+猪+羊+猴+鱼+实验动物+动物实验"为检索式,对1999-01-01/2023-10-01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的文章进行主题词检索;同时以"TS=(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AND TS=(mouse OR mice OR rat OR rabbit OR dog OR swine OR pig OR sheep OR monkey OR fish or flies OR"laboratory animal"OR"experiment animal")"为检索式,对1999-01-01/2023-10-01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文章进行主题词检索.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以及文献共被引量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分析后筛选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共纳入1 238篇文献,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共纳入3 419篇文献.自1999年来,该领域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中心性最高的是美国,发文量最高的是中国,研究中心性最高的机构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②去除与文章主题直接相关的关键词,综合共现频率及中心性,"生物力学""左归丸""阿仑膦酸盐""乳腺癌""生化指标"处于该研究领域较为核心的地位.③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被引频次前10位的文献中有5篇文献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措施与临床疗效有关.④综合关键词与共被引文献分析显示,探究成骨细胞的形成以及骨形成的机制、代谢组学的作用机制、中药复方的治疗、信号通路、甲状旁腺激素治疗及硬骨素抗体治疗等方面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CiteSpace成骨分化代谢组学中药复方研究热点

    国际数字医学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进展

    编辑部
    前插1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稿件体例要求

    前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