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王岩

周刊

2095-4344

bwb@crter.org

024-23384352,23380576

110004

沈阳1200邮政信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原《中国临床康复》)杂志系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经新出报刊[2006]288号批准,《中国临床康复》更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变更后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21-1539/R,ISSN 1673-8225,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代号8-584,周刊,200页/期,A4开本。 更名后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推出2009年的全新策划,年出版53期,各周刊征稿重点邀您参与,请您评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肌腱病:靶向线粒体治疗的可能性

    杨朔张振白硕盛黎...
    4276-4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临床上治疗肌腱病的多种策略的短期效果较好而长期效果不佳,研究证明线粒体与肌腱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但目前尚未总结出线粒体与肌腱病之间的关系和靶向线粒体治疗肌腱病的策略,不利于专科从业者及相关领域学者了解研究近况.目的:综述现有的临床或临床前原始研究,以期对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肌腱病之间的关系、靶向线粒体治疗肌腱病的方法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线粒体在肌腱病中的评估和管理进行一定的展望.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09年1月至2024年3月,英文检索词为"Tendinopathy,Tendons Injuries,Tendon,Tendons,Mitochondria,Mitochondria Dysfunction,Mitochondria Disease";中文检索词为"肌腱,肌腱病,肌腱炎,线粒体,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疾病".根据纳排标准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最终纳入6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在临床的肌腱病患者或是肌腱病模型中,普遍存在线粒体功能障碍,主要以活性氧过量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嵴杂乱和线粒体数量减少为代表,这说明线粒体将会由于肌腱损伤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进一步恶化肌腱病,形成恶性循环.②当肌腱尚未损伤或肌腱病尚未发生时,线粒体功能会由于受到内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诱发肌腱病,这说明正常肌腱将会由于线粒体的功能异常而被损害,发生病变甚至断裂.③机械拉伸应力、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衰老等内外界因素是导致线粒体功能发生障碍的主要原因,且这些因素将会通过细胞凋亡、炎症和呼吸链损害等分子机制,损害正常肌腱的生物活性与力学性能,诱发肌腱病的发生.④针对分子机制而归纳总结的靶向线粒体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线粒体转移/移植、移植及靶向抗氧化剂等.⑤文章主要针对具有肌腱病的临床患者或具有相似造模方式的动物模型,为临床上探讨肌腱病的发病机制以及靶向治疗肌腱病的方法提供新思路,但缺点在于纳入的研究以动物实验为主,需要更多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线粒体线粒体疾病线粒体功能障碍肌腱病肌腱损伤肌腱炎氧化应激生物活性分子机制综述

    细胞外基质硬度对肿瘤进展的影响及治疗策略

    吴丽娟王振飞谭晓慧武颍彩...
    4286-4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细胞外基质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不仅为组织构建提供了物理支撑,还在细胞的生存、增殖、分化、死亡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细胞外基质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性质的异常改变会显著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免疫逃逸及治疗抵抗等行为.硬度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力学特性,基质硬度的异常与肿瘤进展紧密相关.目的:通过梳理近年来关于细胞外基质硬化的机制、高硬度基质对肿瘤进展的影响以及降低基质硬度治疗癌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化对细胞外基质力学特性的理解,提升对肿瘤进展复杂机制的认识,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方法:以"细胞外基质功能,细胞外基质硬度,胶原蛋白沉积交联,细胞外基质僵硬治疗,免疫治疗"为中文检索词,以"extracellular matrix function,extracellular matrix stiffness,collagen deposition cross-linking,extracellular matrix stiffness therapy,immunotherapy"为英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16年1月至2024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80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细胞外基质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沉积和过度交联导致基质重塑,进而增加基质硬度,这种硬化激活了cyclin-D1、Rho/ROCK、p-PXN-Rac1-YAP、STAT3/p-STAT3等促癌信号通路,促进了癌细胞的增殖、转移、肿瘤微血管生成及免疫逃逸等恶性行为,加速了肿瘤的进展;②减少基质蛋白的沉积和交联可以降低基质硬度,不仅可以抑制多种促癌信号通路的活化,还能够增强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渗透和递送,是癌症治疗的新策略;③目前,基于基质降解以降低肿瘤硬度的药物正在研发中,少数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有力武器.

    基质硬度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癌症治疗免疫治疗细胞外基质工程化组织构建

    有限元分析牙髓根尖周病根管治疗中的牙体力学性能

    杨文静格根塔娜
    4295-4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根管治疗后牙髓根尖周病变患牙往往因失去较多健康牙体组织等原因导致抗折强度降低,如何增强牙齿抗折强度一直是临床医生密切关注的问题.有限元分析能直观地展示不同状态下患牙各个部分的受力情况,对牙体结构和材料力学性能等进行综合分析.目的:综述有限元分析在牙髓根尖周病根管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检索使用有限元法分析牙髓根尖周病根管治疗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FEA,finite element analysis,stress analysis,root canal treatment,pulp opening,root canal preparation,root canal filling,restoration",中文检索词为"有限元分析,应力分析,牙髓根尖周病,根管治疗,开髓,根管预备,根管充填,修复",最终纳入10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有限元分析可以通过构建牙体及周围组织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牙齿在咀嚼、咬合等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借助有限元分析,临床研究者能够对牙髓根尖周病根管治疗中不同开髓洞型、根管预备方式、根管充填材料及修复方案等对牙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选择出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有限元分析有助于医生在临床治疗中减少牙体组织的损失,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有限元模型是对实际情况的简化,需结合临床试验进行综合分析.

    有限元分析应力分析牙髓根尖周病根管治疗开髓根管预备根管充填修复工程化口腔材料

    永恒蛋白基因/周期蛋白基因介导多条通路在昼夜节律中的作用

    王士杰文登台孙国琪王京峰...
    4305-4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昼夜节律与大多数哺乳动物及昆虫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永恒蛋白基因作为编码永恒蛋白基因-周期蛋白基因复合物的关键成分在产生昼夜节律过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但其在昼夜节律中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目的:通过整理永恒蛋白基因、周期蛋白基因、昼夜节律、环境及隐花色素基因之间的关系,更加全面地认识昼夜循环的入核、积累机制及环境对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PubMed数据库及CNKI中进行检索,以"永恒蛋白基因,周期蛋白基因,昼夜节律,环境"为中文检索词,以"Timeless,Period,circadian rhythm,environment"为英文检索词,通过全文阅读逐步排除非相关文献,最终纳入126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在昼夜时钟中,昼夜自发输出周期蛋白kaput和CYCLE激活永恒蛋白基因/周期蛋白基因,永恒蛋白基因调控周期蛋白基因的入核机制及稳定性,而周期蛋白基因也可以通过一些机制单独入核.酪蛋白激酶2、Shaggy蛋白激酶及双倍时间基因都可以通过磷酸化永恒蛋白基因/周期蛋白基因的方式来调节昼夜节律,参与转录.隐花色素基因介导的永恒蛋白基因降解对转录的完整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环境因素、膳食方式等外界因素均可以通过永恒蛋白基因/周期蛋白基因对昼夜节律产生影响,而限时进食可作为一种改善昼夜节律紊乱的有效方法.

    昼夜节律永恒蛋白基因环境隐花色素周期蛋白基因工程化组织构建

    铜代谢与口腔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高红丽秦玉凤张玥晗舒佳玉...
    4316-4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铜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在机体各项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代谢异常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铜代谢主要涉及铜离子的吸收、转运、储存和排泄等过程,这些过程共同调节铜稳态.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铜稳态失调会严重影响人体的代谢活动,引起各个系统的疾病,而其中铜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也一直备受关注.目的:探讨铜在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概述.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检索铜在口腔疾病中的相关研究,以"Cu,Copper,Copper metabolism,Oral diseases,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Periodontitis,Oral submucous fibrosis,Oral lichen planus,Recurrent oral ulceration,Pulpitis"等为英文检索词,以"铜,铜代谢,口腔疾病,口腔鳞状细胞癌,牙周炎,口腔黏膜纤维下变性,口腔扁平苔藓,口腔溃疡,牙髓炎"等为中文检索词,经过筛选后纳入78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及唾液内的铜浓度升高,升高的铜通过氧化应激和促进血管生成,促进癌症进展.而通过靶向过度升高或降低肿瘤细胞内铜浓度均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铜与抗癌药物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药物疗效.②牙周炎患者血清中铜浓度升高,铜过量可促进氧化应激,加重牙周炎.而铜与药物制剂联合作用,可促进牙周骨再生和牙周组织愈合.③体内铜水平与口腔黏膜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升高的铜进入口腔黏膜内,上调赖氨酰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加胶原蛋白的产生,促进口腔黏膜纤维化.④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体内铜含量升高,升高的铜可能通过调控免疫细胞功能促进扁平苔藓的进展.⑤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血清铜水平显著增高,铜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含铜酶活性降低,从而影响溃疡的愈合.由此可见:铜与多种口腔疾病密切相关,针对铜的相关治疗可显著提高药物疗效,但还需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为口腔疾病提供更完善的治疗策略奠定基础.

    铜代谢口腔疾病口腔鳞状细胞癌牙周炎口腔黏膜纤维下变性口腔扁平苔藓口腔溃疡牙髓炎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内质网应激-自噬的作用及中药调控机制

    张硕崔应麟周盼盼李毅乐...
    4325-4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引起的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自噬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环节,内质网跨膜蛋白PERK、IRE1α、ATF6与GRP78/BIP解离激活后介导的细胞自噬对神经元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而中药可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自噬,减少神经元损伤或死亡,发挥脑保护作用.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自噬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中药调控机制研究进展.方法: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损伤,缺血性中风,内质网应激、自噬,中药,复方,信号通路,皂苷,多酚,生物碱"为中文检索词,以"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schemic stroke,brain injury,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autophag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mpounds,signaling pathways,saponins,polyphenols,alkaloid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2015年1月至2024年5月中国知网以及PubMed数据库中有关内质网应激、自噬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中药调控机制的文献,排除与研究内容不相符、过时及重复的文献.共检索出1 197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71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质网应激-自噬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②中药单体有效成分及复方可通过调控PERK-eIF2α-ATF4、IRE1α-ASK1-JNK、IRE1α-XBP等信号通路调节内质网应激-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减轻神经细胞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

    内质网应激自噬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内质网跨膜蛋白中药信号通路工程化组织构建

    中药单体调控铁死亡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申晓秋王振涛邱月清宋成昊...
    4333-4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涉及铁超载、脂质过氧化、内质网应激等多种过程.研究发现,铁死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已成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新的靶点与视点.中药具有多靶点、多层次、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领域效果显著,影响深远.目的:以铁死亡为切入点,对近年来研究中出现的葛根素、白藜芦醇、川芎嗪、黄芪甲苷Ⅳ等中药单体调控铁死亡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阐述和总结.方法:以"铁死亡,心肌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信号通路,中药单体,黄酮,多酚类,生物碱,萜类,醌类"为中文检索词,以"Iron death,myocardial injury,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signaling pathway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nomer,flavonoids,polyphenols,alkaloids,terpenes,quinone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2013年1月至2024年6月发表的有关铁死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中药单体调控机制的文献,排除与研究相关性不高、重复及过时的文献.共检索出1 524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76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大量动物和细胞实验研究表明,铁死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②中药单体如黄芩苷、白藜芦醇、川芎嗪等可调节铁代谢,减少铁沉积,抑制心肌细胞铁死亡;牡荆素、槲皮素及红景天苷等可改善线粒体功能,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③中药单体可通过调节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二氢乳酸脱氢酶/辅酶Q10、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等铁死亡相关信号通路,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心肌细胞铁死亡.

    铁死亡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信号通路中药单体作用机制工程化组织构建

    运动改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生理功能的潜在生物学机制

    沈闯蔺松程瑞娟
    4341-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研究证实运动对多发性硬化症具有潜在的改善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总结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生理功能变化,探讨运动改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生理功能的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等,中文检索词为"多发性硬化症,脱髓鞘自身免疫疾病,运动,体育锻炼,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英文检索词为"Multiple sclerosis,Demyelinating Autoimmune Diseases,Exercise,Physical activity,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等,文献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6月,根据预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筛选出8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生理和功能变化复杂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独立生活能力.运动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方式,在改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生理和功能状态方面显示出显著潜力,运动可以缓解疲劳、调节免疫反应、降低压力激素水平、增强血脑屏障功能及促进神经可塑性.然而,当前关于运动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具体机制研究仍然不足,需要更多高质量、系统性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和完善相关结论.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探索不同类型和强度运动对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生理功能和病情进展的具体影响,找出最适合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运动方案;开展大规模、长期随访的临床试验,验证运动对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神经电生理技术,深入揭示运动干预对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神经系统的具体作用机制;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干预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干预效果和患者依从性.

    多发性硬化症脱髓鞘自身免疫疾病运动神经退行性疾病生理功能工程化组织构建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在椎间盘退变中的靶向生物标志物

    刘兆峰杨学军
    4351-4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椎间盘退变是下腰痛最常见的原因,然而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探索预防和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新策略势在必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可以在单个细胞水平对mRNA进行高通量测序,揭示细胞的异质性和特定亚群,深入了解椎间盘退变发生发展的调控机制,提高对于潜在靶点的识别,促进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探索.目的:了解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及其主要流程并综述近几年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椎间盘退变中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发现靶向生物标志物方面的应用潜力.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2014年1月至2024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测序技术,椎间盘退变,髓核,纤维环,软骨终板",英文检索词为"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equencing technology,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nucleus pulposus,annulus fibrosus,cartilage endplate",排除重复性文献和非相关文献,共筛选出57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已成为研究单细胞水平基因表达的强有力工具,该技术在椎间盘退变中揭示了新的亚群及其功能,提高了对椎间盘退变病理过程的理解;识别了髓核中的几种新型细胞亚群,包括肥大软骨样髓核细胞、效应髓核细胞和稳态髓核细胞等,阐明了这些细胞亚群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及分化路径,在椎间盘退变的不同阶段,这些细胞亚群的比例及主导群体有所不同;发现了新的纤维环细胞亚群Grem1+亚群和Lum+亚群,Grem1+是纤维环的常驻祖亚群,Sox9和Id1是其关键调控因子,与组织发育和细胞分化有关;Nr2f2和Creb5可能负责Lum+亚群的血管化功能,为椎间盘退变治疗和组织修复提供了潜在的细胞来源和调控靶点.②在软骨终板中发现的间充质软骨细胞可进一步细分为稳态、效应和调节性间充质软骨细胞,稳态软骨细胞主要参与骨化和胶原结合过程,调节软骨细胞主要参与刺激和控制反应,效应软骨细胞主要参与代谢过程.③退变椎间盘组织免疫细胞中的单核/巨噬细胞进一步富集为氧化应激、活化组织、稳态等单核/巨噬细胞,加深了对单核/巨噬细胞亚群在椎间盘退变进展过程中不同功能的理解,从而提供基于特定亚群的个性化治疗.总结了近年来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在椎间盘退变中的靶向生物标志物,为其诊断及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见解.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椎间盘退变椎间盘髓核纤维环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细胞亚群工程化组织构建

    单不饱和式脂肪酸与腰痛和全因死亡率的关系:基于NHANES流行病学因果推论

    汤笑尘杨敬言成俞沛郝华焘...
    4361-4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单不饱和式脂肪酸多被认为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一种脂肪酸,有部分研究认为其可能造成人体多部位的非炎症性疼痛.目的:探讨单不饱和式脂肪酸对腰痛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的影响,以提供腰痛管理和预防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干预策略.方法: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结合美国NHANES数据库的大样本数据,分析单不饱和式脂肪酸对腰痛发生及全因死亡率的潜在关联.利用多种统计模型(如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简单中位数法、加权中位数法和加权中值法等)对结果进行验证和敏感性分析,以增强因果推断的可靠性.在NHANES研究中,使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不同脂肪酸比值的独立预测值,并控制混杂因素.使用Kaplan-Meier曲线、log-rank检验和限制性三次样条曲线评估单不饱和式脂肪酸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潜在非线性关系.结果与结论:研究发现,单不饱和式脂肪酸的升高与腰痛风险的显著升高相关,表明该脂肪酸具有不利作用.同时,单不饱和式脂肪酸可能增加腰痛患者的全因死亡率.这为单不饱和式脂肪酸对腰痛及全因死亡率潜在影响提供了的新见解,并为腰痛的营养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支持在欧洲人群中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作为预防和管理腰痛的策略之一,但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探索具体的生物机制和临床应用潜力,以应用于完善中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指导.

    孟德尔随机化单不饱和式脂肪酸NHANES腰痛全因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