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雷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雷达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现代雷达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陈玲

月刊

1004-7859

modernradar@263.net

025-51821080 51821085

210039

南京3918信箱110分箱

现代雷达/Journal Modern Radar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大型专业性学术刊物,内容丰富,学术性强,有较大的理论和实用价值。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也是国防科工委下属我国十大国际交流重点国防科技刊物之一。以刊登国内我先进雷达技术为主,兼载通信、微波、ECM和ECCM技术。欢迎赐稿,欢迎订阅,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调频率微调的压缩感知ISAR抗欺骗干扰技术研究

    王洋李筠陈希信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源欺骗干扰是针对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的一种较成熟的干扰技术,但抗欺骗干扰技术研究尚有欠缺.文中在分析欺骗干扰信号生成原理的基础上,采用脉间调频率微调的方法,使得虚假目标信号与雷达解线频调脉压参考信号的调频率失配,以降低虚假目标的脉压增益.但由于调频率脉间随机变化,会造成成像积累时间内不同调频率回波信号无法相参积累,难以进行方位向高分辨成像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采用压缩感知技术,对调频率相同的稀疏回波进行信号重构,以获取真实目标的ISAR图像.此外,利用干扰信号调频率失配时的距离像特性,文中还提出基于距离像熵值的智能化干扰感知方法,能够准确判断雷达是否遭受干扰,为雷达决策采用抗干扰工作模式提供依据.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准确感知干扰,能够在有源欺骗干扰情况下抑制假目标回波,得到真实目标清晰的ISAR像.

    逆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感知抗欺骗干扰调频率微调压缩感知

    一种基于ASLC的数字波束抗干扰改进算法研究

    赵楠韩国栋张建超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阵列雷达系统在自适应抗干扰处理过程中设备复杂度高、期望信号信噪比下降等问题,在自适应旁瓣对消(ASLC)理论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改进的数字抗干扰处理算法.该算法分析了辅助天线单元独立设计引起的空间资源占用等问题,通过在天线阵列中灵活选取数字单元形成辅助信号的方式,优化阵列资源的同时增加了主阵列与辅助单元收到的干扰信号相关性,提高了系统的干扰抑制比;根据最小均方误差准则对辅助信号进行预加权处理,削减辅助波束接收的期望信号能量,改善了由于辅助波束接收信号的自相关矩阵中含有期望信号引起的期望信号相消问题.通过系统测试,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实测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简化天线阵列设计的同时,干扰调零深度达到了 51.6 dB,而期望信号信噪比仅损失 0.65 dB,解决了传统ASLC算法效率下降的难题,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最小均方误差自适应旁瓣对消数字波束抗干扰

    基于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的雷达干扰识别技术研究

    张海舟贺青马泽强黄亮...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当前电子战形势日益复杂,雷达面临的电子干扰呈高相参、强欺骗、隐匿性、低功率等特性,严重削弱了雷达的探测和跟踪性能,甚至使其失去作战能力.因此,精准识别雷达面临的有源干扰样式是雷达系统进行针对性干扰抑制的前提.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MobileNet)无需人为提取特征便能有效捕获图像中的空间结构信息,在图像处理及分类领域表现优异.文中提出了基于MobileNet的雷达干扰识别模型,应用对雷达有源干扰的时频特性数据集验证模型的分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对雷达干扰识别分类的F1-score高达约 0.9,相比于SIFT模板匹配、CNN等模型在各指标上更优,分类效果更好.

    雷达有源干扰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分类

    基于迭代重加权的子阵级MIMO雷达角度超分辨算法

    王行舒张劲东张亚男董乔龙...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子阵级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阵列孔径数量有限带来的高方向图旁瓣问题,构建了子阵级MIMO雷达收发信号和多子阵角度测量模型,提出了基于自适应迭代重加权(AIR)和p-范数约束下迭代重加权最小二乘(p-IRLS)的角度超分辨算法,分析了两种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在仿真实验中验证了两种算法的性能,并对其在单目标和双目标、以及干扰环境检测中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AIR和p-IRLS算法能够有效降低子阵级MIMO雷达的方向图旁瓣电平,同时实现对目标的角度超分辨.和AIR算法相比,p-IRLS算法在低信噪比和邻近目标分辨性能更突出.

    子阵级多输入多输出雷达自适应迭代重加权迭代重加权最小二乘超分辨

    一种多站雷达协同时空误差配准方法研究

    袁博洋王峰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站雷达协同系统各个节点工作具有异步性,多节点雷达对同一个或多个目标的测量误差不一致,导致在多站雷达协同进行数据融合时将同一目标误认为不同目标,使得融合航迹性能下降,失去多雷达协同的优势.文中研究了一种基于多站协同数据处理的航迹误差校准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滤波对多站雷达航迹进行关联,同时利用多站协同关联的优势剔除转发式干扰航迹,对多站探测到的同一目标航迹进行时间统一.并基于多站协同迭代最近点算法,使用多站协同系统中高精度节点数据对低精度节点数据进行误差配准.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在多目标复杂运动场景中具有更高的航迹关联正确率,且具有较好的抗转发干扰能力.与传统空间误差配准算法相比,具有更低的配准均方根误差.

    多站协同最小二乘滤波航迹关联抗转发式干扰时间统一空间误差配准

    超材料天线罩雷达散射截面特性分析

    张强孙红兵李钊王立超...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超材料为代表的新技术迅速崛起,大大推进了天线罩的技术进步,与往常天线罩不同的是,超材料天线罩改进了天线系统的散射特性.多年来,人们注重于天线罩的传输特性而忽略了散射特性研究,一方面原因是控制天线罩的散射性能的需求不甚迫切,另一方面原因则是准确分析耗时费力,难度很大,特别是电大尺寸的天线罩的散射特性几乎无法精确计算.虽然高频光学近似在分析天线罩传输特性方面,精度较高,基本满足设计需求,但是在分析天线罩散射特性方面,偏差较大,很难满足设计需求.针对超材料天线罩雷达散射特性分析需求,文中首先分析比较了不同方法对于介质天线罩雷达散射截面(RCS)的计算结果的差别,分析了产生的原因,采用特征模型结合全波分析方法,计算了超材料天线罩散射特性,并与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仿真和试验结果的包络符合较好,验证了在天线罩中采取吸收措施能明显降低其RCS,可供超材料天线罩设计师参考.

    天线罩超材料雷达散射截面全波分析

    GaN载片式功率放大器质量提升研究

    张磊王卫华孟凡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T/R组件集成度的不断提升,氮化镓(GaN)功放载片因其输出功率大、效率高、体积小的特点,成为功率放大器发展中的一种新形态.文中研究了一种新型的GaN功放载片可靠性和质量评价提升的方法,针对于GaN功放载片的特点,该方法将微波单片和分立器件的评价方法相结合,关注功率管芯、匹配电容等可靠性核心元件,通过细化筛选试验、加严质量一致性评价,辅以加速寿命试验的方式,在早期剔除不良品,控制产品的技术状态,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利用两型GaN功放载片产品进行验证,两型产品在质量一致性评价时发现高功率管芯和匹配电容的问题,证明该方法可以显著提升GaN功放载片的质量.

    氮化镓功率放大器无封装载片质量评价加速寿命试验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低轨重点卫星雷达协同探测任务规划方法

    陈冠任刘伟翟计全赵盛至...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定轨、成像、目标特性测量等多种模式下的观测效率,基于粒子群算法提出了一种低轨重点卫星雷达观测任务规划方法.相较基于优先级的任务规划方法,文中方法可对所有卫星按给定观测频次无丢失观测,满足雷达视场、时间窗口、任务切换等约束.使用雷达仰角、斜距、雷达截面积构建权值对基于观测时长的目标函数进行修改,并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最大总观测时长或最快完成时间.仿真场景为两部假想地面雷达协同对 30 颗低轨重点卫星做 24h~72h观测.结果表明,所有卫星无丢失观测,最大总观测时长和最快完成时间分别为 18 622 s和15 h 16 min(场景时间:24 h).使用带有权值的目标函数可获得平均观测仰角、斜距的改善,而总观测时长基本一致.

    任务规划低轨卫星空间目标监视雷达协同态势感知

    基于RFSoC的超宽带数字接收机设计

    商林峰李彭飞张玉华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雷达越来越向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宽带数字化相控阵已成为雷达发展的必然趋势.文中介绍了当前的宽带数字接收机架构,中频数字化和射频数字化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和发展需求.结合当前微电子技术及信号处理器件的发展,直接对射频信号进行处理已成为可能.为实现基于射频数字化的超宽带数字接收机设计,文中给出了一种基于RFSoC技术的超宽带数字接收机设计.该接收机可实现直接射频采样和宽带任意波形产生,瞬时带宽可支持 2 GHz,测试指标满足雷达、电子战应用需求.基于RFSoC技术的超宽带数字接收机具备多通道、低成本、低功耗的优点,在雷达、电子战设备及综合射频系统中将获得广泛应用.

    RFSoC数字接收机超宽带小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