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雷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雷达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现代雷达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陈玲

月刊

1004-7859

modernradar@263.net

025-51821080 51821085

210039

南京3918信箱110分箱

现代雷达/Journal Modern Radar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大型专业性学术刊物,内容丰富,学术性强,有较大的理论和实用价值。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也是国防科工委下属我国十大国际交流重点国防科技刊物之一。以刊登国内我先进雷达技术为主,兼载通信、微波、ECM和ECCM技术。欢迎赐稿,欢迎订阅,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机决策融合复杂性机理及应用研究

    丁建江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雷达组网探测群协同运用中,指战员一直难以快速正确地决策构群形态与管控预案,也就带来敏捷构群难与精准管控难问题,制约了空天新威胁的协同探测效能.文中在简述人机决策融合原理与复杂性的基础上,揭示了人机决策融合技术生成协同探测复杂性与破解空天新威胁突防复杂性的机理,建立了人机融合决策在协同探测全过程中的作用模型,设计了生成协同探测复杂性的应用流程,使雷达组网探测群具备"决策优化、构群敏捷、管控精准"等协同探测能力及"设变、知变、应变、求变"智能化博弈能力,能实现"基于任务敏捷构群、基于预案精准管控、基于情景快准微调"的协同探测.

    协同探测人机决策融合复杂性机理流程

    雷达协同探测系统新形态与应用研究——复杂电子系统研究

    马林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分布式、网络化、智能化越来越成为雷达探测系统发展的重要技术方向,并促进了雷达组网协同探测技术与应用的不断演进.在专题文章《预警系统协同探测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以未来发展新思维为导向,研究复杂性科学与电子科学的交叉融合,提出了复杂电子系统的新概念内涵;研究网络科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电子系统,提出了复杂电子系统网络化协同的新系统形态与技术层级、网络化协同矩阵与状态转移矩阵等;复杂系统是具有涌现和自组织行为的系统,研究提出了复杂电子系统自组织的一种简单规则,仿真了其自组织状态,并分析了系统自组织目标与资源.当复杂电子系统降维为协同探测的功能时,可表征雷达协同探测的应用新形态,呈现出网络化协同与自组织应用等智能行为.

    复杂系统复杂电子系统雷达协同探测系统网络化协同自组织

    雷达组网协同作战的标准化问题研究

    袁振涛王成涂岗刚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达组网协同作战的标准化是预警网作战管理的基础前提,也是预警网在联合作战体系中跨域协同的必要条件,更是四代雷达动态高效完成多功能任务的重要支撑.文中面向"融控中心"带动下的雷达组网协同作战流程,提出了一套针对预警网的作战任务需求、雷达任务指令与雷达控制指令的标准化指令集,覆盖"预警搜索、精跟识别、引导指示"等多类任务需求,并能够通过灵活扩展或调整基础指令要素以满足复杂作战场景,最后以"预警信息制导"为例说明.

    雷达组网协同任务需求管理指令集标准化

    主瓣干扰下雷达组网主被动联合跟踪调度方法

    易琦刘一民田明宏王磊...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瓣干扰是雷达面临的重要威胁,通过多雷达组网协同发挥体系效能是对抗此类威胁的有效手段.文中针对主瓣干扰下雷达组网协同探测系统跟踪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多目标跟踪主被动联合的资源调度方法.首先,给出干扰条件下的雷达主动量测模型和被动定位模型;然后,利用雷达在主动和被动工作模式下精度随干扰强度的不同变化趋势,设计了以最小化跟踪误差为目标的评价函数;最后,使用近端策略优化算法的强化学习智能体进行雷达主被动工作模式选择,将剩余的多雷达驻留时间分配作为凸优化问题进行求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传统的雷达工作模式分配策略,能够提升雷达组网协同探测系统在强干扰环境下的跟踪性能,从而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

    雷达组网协同探测抗主瓣干扰资源管理

    分布式雷达信号级融合检测的数据压缩与组网架构设计

    周生华姜昊志窦法兵张曼...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布式探测是雷达领域热点问题,信号级融合探测比数据级融合探测能力更强,但通常需要的通信带宽较大.为此文中针对分布式非相参信号级目标融合探测,提出了基于雷达压缩数据的信号级融合目标检测方法.所提方法通过可并行化计算的信号级融合算法实现不同雷达量测值之间的去耦,通过双门限检测避免传输局部低能量的噪声信号,通过二次量化对过门限信号进行再次压缩,最终实现以点迹通信带宽逼近信号级融合检测的能力.基于 4 雷达组网的数值仿真结果验证表明,通信带宽缩减至原来的 1/1 000,信噪比损失不超过 0.7 dB,并据此探索雷达组网的体系架构设计问题,可支撑不同场合下的信号级协同探测工程应用.

    雷达组网信号级融合目标探测数据压缩双门限检测

    一种基于云边端架构的雷达组网协同系统设计方案

    蔡兴雨王亚军王旭臧会凯...
    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战争的复杂电磁环境下,基于雷达组网的预警与防空作战体系是应对隐身作战飞机、巡飞弹、无人机、超高音速导弹等多种新质作战对象所形成的多维度多层次立体突防威胁的必然选择.雷达组网系统的协同体系架构是实现防空系统效能增量的关键.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边端架构的雷达组网协同系统设计方案,介绍了以高精度北斗设备为时间频率同步基准的多站空时频同步方法,设计了一种软件化雷达实现方案和两级管控的资源管控系统,阐述了系统能够支持的协同方式及任务类型,详细说明了以子任务为最小颗粒度的资源管控机制,针对任务级和参数级协同任务,揭示了组网系统实时远程紧密闭环反馈式控制原理.最后对本系统的预案设计过程进行了介绍.

    雷达组网协同软件化雷达子任务资源管控预案设计

    雷达组网协同探测系统工程设计与实现

    张同宣郁成阳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日益复杂的目标特性、电磁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单装雷达探测效能受到极大的制约,雷达组网协同探测技术为提升单装和体系内目标探测能力、抗干扰能力和情报保障能力方面提供了技术机理.雷达组网协同探测系统可分为任务级、参数级和信号级三类.对于任务级和参数级组网协同探测系统,为实现网内雷达协同作战、整体探测、区域对抗、情报共享等主要功能,在工程设计上主要完成任务筹划、协同管控、信息融合、效能评估、协同交战指挥控制以及组网通信等功能,实现对单装和系统的体系赋能.信号级分布式协同探测系统主要解决时间、频率和空间同步问题,形成双/多基地信号协同体制,实现收、发相参体制信号级得益,实现等效"大雷达"效能.

    组网探测协同探测组网融合协同管控

    多雷达多层级自适应协同处理技术

    刘光宏吕文超宋扬韩阔业...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空间上分散部署的多雷达,在目标多元、动态变化的博弈对抗场景下,多雷达协同处理方式与目标/环境/资源动态自适应匹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多雷达多层级自适应协同处理框架,包括信号级、特征级、点迹级和航迹级等 4 个层级.以工程化应用为目标,建立了基于统一空间栅格的多雷达信号级联合检测模型,以时空配准、融合多雷达信号.设计了基于特征级的分布式检测模型,以压缩传输数据量,实现融合检测.综合分析了不同层级协同处理技术的费效比,给出了典型应用场景下协同处理方式的自适应选择原则.通过仿真实验和典型试验系统,对文中提出技术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动态适应目标、环境的变化,提升多雷达协同探测的效能.

    协同探测信号处理分布式雷达信息融合

    分布式多基无源雷达信号级协同目标定位技术

    周其玉易伟袁野丁建江...
    6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空间已有电磁信号,采取分布式无源协同探测手段对目标进行零功率静默侦察,可有效提升我方雷达的低截获和抗干扰性能,是多雷达协同探测技术领域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目前,无源协同定位主要面临着目标回波弱、非合作外辐射源参数未知、直达径干扰等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多基无源协同的信号级高精度目标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联合多基无源雷达双通道接收信号,建立信号级目标位置估计问题,以实现联合直达波干扰抑制和外辐射源及目标位置高精度估计,形成分布式多基无源雷达的零功率静默协同探测能力.此外,采用序贯估计策略和交替迭代估计策略将高维估计问题降低为多个低维估计问题,以降低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强化实时定位能力.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传统数据级定位,所提信号级方法在低信噪比和直达波干扰环境中表现出更好的定位性能.该无源协同定位方法可用于无人机前突静默侦察、反低空突防、反隐身等探测场景,能显著提升对敌目标的监视和打击效果.

    无源雷达协同探测直接定位直达波干扰

    多雷达组网抗干扰中的若干关键难题

    廖胜男陈燕鲁耀兵王德伍...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达干扰因其实现了对雷达时、空、频等多域覆盖,且具有对雷达信号变化快速跟随能力,使单部雷达在干扰条件下靠自身抗干扰技术达到的作战效能被大大压缩.在体系化作战思维牵引下,利用多雷达组网工作是复杂干扰条件下提高雷达探测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对雷达干扰的抗干扰技术途径分析,以多雷达组网探测为基础,分析了双/多雷达控制、状态、信息互联互通关系,重点提出了指挥控制关系、时空同步设计、信息互联等设计方法.同时参考开放式射频系统架构,提出了可动态配置的资源调度框架和流程,为多雷达组网在干扰条件下工作性能提升提供支撑.

    雷达干扰多雷达组网时空同步双多基地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