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贺大林

双月刊

1009-8291

xdmnwk@126.com

029-82657054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dern Ur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郭应禄院士任名誉主编,聘请国内泌尿界知名专家、教授担任顾问及编辑委员会委员。该杂志为泌尿外科专业学术期刊,刊登国内外最新的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及最先进的治疗方法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他山之石,可否攻玉——基层泌尿外科学科建设之我见

    张保
    845-847页

    基层医院泌尿外科学科建设发展

    免穿刺免缝扎免夹闭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大家泌尿网"观看手术视频)

    王少刚杨春光
    848-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术中缝扎阴茎背深静脉复合体(DVC)并夹闭侧血管蒂控制出血,是临床实践中前列腺癌诊断治疗的经典流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优选影像典型、病灶局限前列腺癌患者开展免穿刺、免缝扎、免夹闭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免除穿刺直接行RP促进了诊疗一体化,以全腺体适形分离的思路对筋膜内RP的技术细节进行了免除DVC缝扎和免除侧血管蒂夹闭的一系列"微创新",简化了手术步骤、保护了前列腺周围结构并促进了RP三连胜,是局限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优选方案.

    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免穿刺免缝扎免夹闭

    共存的膀胱过度活动-膀胱活动低下症——一个下尿路症状的新综合征

    白志明
    852-854,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存的膀胱过度活动-膀胱活动低下症(COUB)为下尿路症状新综合征,对该综合征的了解有助于医者对下尿路症状患者的进一步认知.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COUB的定义、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症状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段进行介绍.对COUB认知的深入,将有利于对下尿路症状患者群体的细化、分类、诊断和治疗.

    下尿路症状膀胱过度活动-膀胱活动低下症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活动低下症膀胱逼尿肌收缩力

    排尿体位对青年男性尿流率和残余尿的影响

    王颂扬司峰文建国刘亚凯...
    855-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排尿体位对健康青年男性尿流测定(UFM)和残余尿(PVR)的影响,探讨男性更佳的排尿体位,为临床应用UFM评估膀胱功能和规范测定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对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3名在校男性医学生(22~28岁,入学体检健康,无下尿路症状)分别于站立位、前弯曲坐位和坐位3种体位进行UFM,每次排尿后立即用B超测定PVR.比较3种体位排尿量(VV)、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和PVR.结果 参与者在站立位、前弯曲坐位和坐位的VV中位数分别为 211.6(169.5,265.9)mL、206.8(173.5,262.8)mL 和 203.7(175.9,260.0)mL,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6);Qmax 分别为(26.00±2.33)mL/s、(26.41±2.12)mL/s 和(23.50±2.52)mL/s;Qave 分别为(14.03±2.21)mL/s、(14.27±2.18)mL/s和(11.77±1.89)mL/s;PVR 分别为(9.97±2.26)mL、(9.43±1.97)mL 和(12.10±3.28)mL,参与者在站立位和前弯曲坐位的Qmax、Qave高于坐位测定值,PVR低于坐位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者在站立位与前弯曲坐位的Qmax、Qave和PV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男性在站立位和前弯曲坐位均有利于排空膀胱,推荐这2种体位作为膀胱排尿的首选体位.

    体位尿流测定残余尿青年男性

    可弯曲负压吸引鞘联合一次性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2~3 cm上尿路结石的疗效

    唐庆来王杜渐柳发德周兴祝...
    859-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可弯曲负压吸引鞘(FV-UAS)联合一次性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治疗2~3 cm上尿路结石的效果,为结石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 2023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接受FV-UAS联合FURL或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的17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FV-UAS组(90 例,行FV-UAS联合一次性FURL治疗)和MPCNL组(88例,行MPCNL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术期资料和术后清石率(SFR).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FV-UAS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MPCNL组[(66.5±6.7)minvs.(63.9±7.4)min,P=0.015],而 FV-UAS 组术中血红蛋白降低水平[(7.3±3.1)g/L vs.(11.4±5.9)g/L]、术后住院时间[(2.2±0.7)d vs.(5.4±1.3)d]及视觉模拟评分(VAS)[(2.7±0.9)分 vs.(5.6±1.1)分]均明显低于 MPCNL 组(P<0.001).MPCNL组的持续性肉眼血尿发生率显著高于FV-UAS组(12.5%vs.3.3%,P-0.023).FV-UAS组术后即刻SFR(83.3%)及最终SFR(95.6%)均与MPCNL组(89.8%,96.6%)相当(P>0.05).结论 FV-UAS联合一次性FURL治疗2~3 cm上尿路结石具有较高的SFR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痛苦较小、恢复较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可弯曲负压吸引鞘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微创经皮肾镜上尿路结石结石清除率肾盂内压

    尿路梗阻后自发性肾周尿外渗23例分析

    马沛莉代海涛张忠刘远华...
    86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尿路梗阻后自发性肾周尿外渗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经验,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020年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3例尿路梗阻后自发性肾周尿外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尿路梗阻后自发性肾周尿外渗的诊治要点.结果 23例尿路梗阻后自发性肾周尿外渗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3.4岁,均通过B超、计算机断层扫描尿路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影像学检查确诊.3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直接行输尿管镜碎石术,4例患者先行输尿管逆行置管、13例患者先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之后均根据病情行二期手术治疗.3例肿瘤转移患者均首选输尿管逆行置管,2例成功,1例失败改行B超定位下肾穿刺造瘘引流术.结论 尿路梗阻后自发性肾周尿外渗行尿路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可先采用输尿管逆行置管或经皮肾穿刺造瘘再行二期手术治疗尿路梗阻原发病.

    尿路梗阻自发性尿外渗计算机断层扫描尿路造影上尿路结石经皮肾穿刺造瘘术

    改良衰弱指数与老年患者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

    余泽森吴文举刘东来陈仁富...
    869-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衰弱指数(mFI-5)与老年患者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为术后AK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214例老年(≥6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mFI-5评分将患者分为衰弱组(n=75,mFI-5≥2分)和非衰弱组(n=139,mFI-5<2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AKI的发生率及mFI-5子项之间的差异,再根据术后早期是否发生AKI将其分为AKI组(n=77)和非AKI(n=137)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mFI-5预测术后发生AKI的效能.结果 衰弱组患者的术后AKI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衰弱组(64.00%vs.20.86%,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AKI发生与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非功能独立状态、衰弱和分肾肾小球滤过率(GFR)相关,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454,95%CI:1.193~5.047)、合并衰弱(OR=6.580,95%CI:3.380~12.811)、分肾 GFR低(OR=0.945,95%CI:0.911~0.980)是老年患者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FI-5预测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后AK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1.结论 术前mFI-5评分是预测老年肾癌患者根治术后AKI发生与否的有效指标,衰弱患者术后发生AKI的风险较高,应加强术前评估和术后监测,及时干预,改善预后.

    老年人改良衰弱指数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急性肾损伤

    头端可弯曲负压吸引鞘、常规鞘输尿管软镜手术与经皮肾镜治疗>2 cm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比较

    庄承霖庄宝钧吕继宗武冠宇...
    875-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头端可弯曲负压吸引鞘肾内逆行手术(RIRS)治疗>2 cm上尿路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为此类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2023年11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上尿路结石手术的155例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组(54例)、常规鞘RIRS组(41例)和可弯鞘RIRS组(60例),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PCNL组较常规鞘RIRS组和可弯鞘RIRS组的重度肾积水患者占比更高(22.22%vs.4.88%vs.5.00%,P=0.027)、累及肾下盏的肾盂漏斗夹角(IPA)更小[(36.17±17.6)° vs.(48.57±17.56)° vs.(47.41±10.82)°,P=0.014].术后3 d PCNL组、常规鞘RIRS组和可弯鞘RIRS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SFR)分别为90.74%、53.66%和78.33%(P<0.05);术后1个月的SFR分别为92.59%、73.17%、81.67%,术后1个月PCNL组与可弯鞘RIRS组的S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常规鞘RIRS组(P<0.05).PCNL组较常规鞘RIRS组和可弯鞘RIRS组手术时间更短[(65.22±17.67)min vs.(91.73±20.57)min vs.(94.38±24.75)min,P<0.001],术后住院时间更长[5.0(4.0,7.0)d vs.3.0(2.0,4.0)d vs.3.0(2.0,4.0)d,P<0.001]、血红蛋白下降值更大[(18.00±5.78)g/L vs.(5.57±5.16)g/L vs.(7.42±5.09)g/L,P<0.001]、视觉模拟评分(VAS)更高[(4.83±1.48)分 vs.(2.95±1.07)分 vs.(3.05±1.21)分,P<0.001],而常规鞘 RIRS 组和可弯鞘RIR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可弯鞘RIRS组花费少于常规鞘RIRS组而多于PCNL组[(23 311.19±1 341.20)元 vs.(24 550.49±1 172.51)元vs.(15 351.97±1 101.4)元,P<0.001].3 组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3例"石街"患者均来自常规鞘RIRS组.结论 对于>2 cm的上尿路结石患者,RIRS比PCNL术后住院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更小,VAS评分更低.可弯鞘RIRS术后早期SFR优于常规鞘RIRS,术后1月SFR与PCNL相当,且"石街"发生率低.

    头端可弯曲负压吸引鞘逆行肾内手术经皮肾镜碎石术上尿路结石

    肾素瘤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巫珣王志华
    880-884,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罕见良性肿瘤肾素瘤的诊断方式、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4例肾素瘤患者的资料,并结合既往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除患者4表现为无症状外,其余患者均存在高血压及电解质紊乱表现.患者1合并肾上腺皮质腺瘤2次入院治疗,首次就诊未发现肾肿物,因高血压持续未降,复查时发现右肾占位;患者2初被误诊为肾癌;患者3曾因妊娠且影像学结果阴性而忽视,后因高血压持续升高并出现头晕、头痛症状,再次行影像学检查示右肾实质性肿物;患者4为无临床表现的无功能性肾素瘤.患者1先后进行了左侧肾上腺腺瘤切除术及右侧肾部分切除术,患者2~4均行肾部分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均提示肾素瘤.患者术后血压、血钾及血浆肾素、醛固酮浓度恢复正常.除患者3术后并发休克实施抢救外,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 肾素瘤作为罕见的良性肾脏肿瘤,进展较快,有发生高危并发症的风险,行保留肾单位术效果满意,预后较好.

    肾肿瘤肾素瘤高血压低血钾机器人辅助切除术

    基于CT值、胱抑素C和尿酸碱度的尿酸结石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黄国帅刘昊鹏吴泽明
    885-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尿酸结石发生的风险因素,构建预测尿酸结石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并与其他模型进行对比,进一步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 2022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87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根据结石成分分为尿酸结石组(82例)、非尿酸结石组(794例).再将所有患者以6:4随机分成训练组(526例)和验证组(350例),对训练组进行LASSO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尿酸结石发生相关的预测因素,并以此构建预测尿酸结石的列线图模型.使用验证组数据,通过与其他研究中心预测尿酸结石的模型进行比较评估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结果 LASSO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胱抑素C、尿酸碱度和结石计算机断层扫描(CT)值是影响尿酸结石发生的预测因素.训练组、验证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8、0.956.与其他研究构建的模型相比,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出更好的预测性能,综合鉴别改善、净重分类指数在训练组中分别为0.420 0(95%CI:0.328 2~0.511 8),P<0.001;0.484 2(95%CI:0.321 3~0.647 2),P<0.001,在验证组中分别为 0.405 9(95%CI:0.330 7~0.481 1),P<0.001;0.365 3(95%CI:0.211 6~0.519 0),P<0.001.结论 基于血胱抑素C、尿酸碱度和结石CT值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相较于既往其他研究所构建的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尿酸结石的发生风险,并可作为尿酸结石患者治疗及预防结石复发的临床工具.

    尿酸结石预测模型风险因素列线图胱抑素C尿酸碱度结石CT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