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企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企业教育
现代企业教育

半月刊

1008-1496

qysxy2013@gmail.com

0531-8973616 82769274

250002

济南市舜耕路13号济南大学(东校区)图书馆5层

现代企业教育/Journal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以文化、技术、业务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刊物。读者对象为成人教育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尊重个性差异 均等奉献爱心

    丁妍
    291-291,292页

    试述大学生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

    蔡丽梅
    292-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因个体差异、社会制约因素影响,常引起学习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究其根源已成为解决其问题的重要方面,而且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群体所存在的种种不良表现,并尝试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大学生心理人格培养

    美国职业教育之我见

    阿拉腾格日乐
    293-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以社区学院为特色的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美国职业教育的现状、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以及中美高等职业教育异同比较,最后对能力为基础(CBE)模式作了一个探析。虽然发达国家有很多先进的职教理论和模式,但并不适合我国国情,不能生搬硬套,我们要做的就是借用他山之石,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

    美国职业教育社区学院CBE模式

    儒家诚信思想与现代诚信社会建设

    周琳
    294-294,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诚信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规范。在调节人与人、个人与政府相互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着巨大作用。在当前“为政以德”的新时代中,应重新挖掘儒家诚信思想的精华,完成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使传统儒家诚信思想焕发出新的生机,为现代诚信社会建设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儒家诚信思想诚信社会

    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探讨

    贾博儒
    295-295,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就尤为重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极大的提升人才的培养水平,还有助于教育制度改革的创新与发展,本研究将对如何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提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

    思想政治建设高校教育解决对策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周振海
    296-296,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受到国家和许多研究学者的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很深远的历史渊源,而且它还具有很深厚的内涵。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本研究综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相关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内涵路径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李茜李沐珍
    297-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信息铺天盖地,社会节奏加快,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面临严峻的社会条件的考验,这就要求大学生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积极向上观念的形成,帮助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

    蒋楠
    298-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就现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的变化,以及现代社会现状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分析了大学生恋爱观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论述了不同情况下恋爱问题的具体的建议,呼吁广大的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健康愉悦的生活。希望对学生工作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大学生恋爱观自由恋爱恋爱现状

    新时期高校思政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

    段莎
    29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实施者与引导者,其课堂教学能力高低对教学质量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向思想政治这样的理论只是较多的课程,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更为重要。如果思政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不高,就很难将枯燥的理论课讲活,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兴趣,也难以对学生产生正面的作用和影响。笔者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加以总结,觉得要想培养高校思政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必须从理论解读能力、教育管理能力以及个人实践能力三者抓起,希望这几点简单的个人观点,可以促进高校思政类教师不断培养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能力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合作政治基础之分析

    焦以爽
    300-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抗日救亡。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国民党由反苏转向反日、国共两党斗而不破都是由于日本侵华所导致的。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不是三民主义。

    抗战国民党共产党合作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