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隧道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隧道技术
现代隧道技术

梅志荣

双月刊

1009-6582

xdsdjs@yahoo.com.cn

028-87580049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古楠街97号

现代隧道技术/Journal 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为推动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深受业界人士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隧道

    刘学增杨子硕丁爽房茂柳...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详细阐述了数字隧道的内涵、特征以及隧道数字化技术及现状;数字隧道基于统一编码规则和多源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勘察、设计、施工、运维阶段工程数据的数字化,构建隧道数字化模型,将设计、施工、运维3个阶段数据无缝对接,打造基于数据和模型的业务管理模式.以工程数据数字化为基础、以模型为载体,通过参数化建模、数据反演,充分挖掘各类工程数据内在联系,进而反馈指导隧道设计、施工、养护决策和数据的综合应用,为隧道工程建设、运营和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以及高效的信息综合分析服务,并实现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互联互通.以数字隧道为基础,未来可进一步向"智慧隧道"延伸.

    数字隧道数据标准与编码多源数据参数化建模互联互通全生命周期服务

    水下盾构隧道建造与运维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包小华袁槐岑陈湘生沈俊...
    1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水下隧道建造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长距离、大直径、高水压、复杂地质的水下盾构隧道将被修建,在建设过程中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更为严格的技术标准.为保证水下盾构隧道的全寿命周期安全,文章阐述了水下盾构隧道的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并从水下隧道建造和运维两个角度对现有技术进行总结.建造方面分别从盾构机械优化和掘进参数控制技术、水下盾构隧道防水技术、水下盾构隧道的抗震设计3个角度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介绍了盾构掘进控制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盾构隧道修建引起渗水的原因以及现有防水技术,阐述了现阶段盾构隧道的抗震设计方法;运维方面分别从水下盾构隧道的耐久性长期监测技术、水下盾构隧道结构无损检测技术、水下盾构隧道智能运维系统3个角度进行了总结与展望:采用耐久性传感器的优化设计实现了对结构耐久性的长期监测;介绍了隧道结构的检测技术,包括衬砌表观质量检测技术和结构隐蔽病害检测技术,以及基于建设的智能运维系统如何实现对隧道的安全管理和运营高效监测.通过全面梳理水下盾构隧道建造和运维关键技术,以期为水下盾构隧道全寿命周期安全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水下盾构隧道安全建造智慧运维抗震性防水技术耐久性无损检测

    隧道光面爆破炮孔优化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李锦航宋战平杨棚涛潘红伟...
    3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奥法是我国隧道工程建设的主流方法,光面爆破作为新奥法关键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一些特殊地质条件下,由于光面爆破的多因素影响,光面爆破效果不理想、爆破振速不安全.基于此,首先归纳和总结光面爆破炮孔优化和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然后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即炮孔形式及参数的选取无统一标准,需要从理论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控制技术能够优化光面爆破效果,但装药结构缺乏定量的选取指标,起爆网路缺少延迟时间的定量选取方法,智能爆破缺少对多种优化技术联合运用的研究.最后对隧道光面爆破炮孔优化及爆破控制技术进行展望,提出炮孔设计标准化、控制技术理论化、爆破技术智能化是今后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隧道光面爆破炮孔参数装药结构爆破效果智能爆破

    基于围岩破坏特征的单洞四车道公路隧道围岩分级修正研究

    屈建荣敬雅文任兆丹熊颖...
    48-5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单洞四车道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调研对隧道开挖围岩破坏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围岩由好到差的3种破坏特征;其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围岩级别条件下的多种工况进行计算,根据结果对围岩破坏特征进行研究,并据此进行围岩参数分级以及隧道开挖工法判定,最后结合现场测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将围岩塑性区骤增、拱部出现受拉区、承载力不足导致整体失稳3种围岩破坏特征作为Ⅲ级、Ⅳ级、Ⅴ级围岩分级的依据;(2)根据数值计算结果以及结构破坏特征分析,单洞四车道公路隧道Ⅱ级围岩条件适用全断面法开挖,Ⅲ级围岩适用台阶法开挖,Ⅳ级围岩适用CD法开挖,Ⅴ级围岩适用CRD法开挖;(3)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提出了结合单洞四车道公路隧道围岩破坏特征修正的围岩分级BQ值.

    公路隧道单洞四车道围岩分级破坏特征数值模拟

    基于SSA-LSTM模型的软岩隧道变形特征智能预测及应用研究

    王锋
    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软岩隧道施工围岩变形的准确预测,利用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构建软岩隧道拱顶沉降及水平收敛预测模型,采用麻雀搜索算法(SSA)实现LSTM模型超参数寻优,构建SSA-LSTM模型计算流程框架.以梁王山隧道软岩段为例,对围岩大变形进行现场实测与分析,获取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监测数据,代入SSA-LSTM模型进行计算,并与LSTM模型和SSA优化的传统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误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SA-LSTM模型相对误差率为[-1%,2%],R2为0.998 6,MAPE为2.345 8%,RMSE为0.529 8,均为所有模型中最优.为验证SSA-LSTM模型对于未开挖断面沉降变形的预测效果,选取K33+260断面作为研究对象构建未开挖断面沉降变形预测模型,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满足指导施工的要求.

    软岩隧道变形特征深度学习智能预测

    基于新能源车组成的特长水下公路隧道运营通风方案研究

    王亮张浩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水下公路隧道最大通风长度的不断增加以及新能源汽车占比的增高,隧道运营通风方案设计面临新的难题.鉴于此,采用现场实测、资料调研、理论分析等多种研究手段,得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排放物为烟尘颗粒物,且排放量与传统内燃机汽车排放量基本相当;基于温度、异味气体现场实测结果,建议特长水下公路隧道不以最小换气次数为通风控制标准;结合某特长水下公路隧道具体情况,给出优化后的需风量为604.71 m3/s,较原设计降低55%;基于纵向式、半横向式两种通风方式,对6种通风方案进行比选分析,综合考虑土建设施需求、机电设施需求、排烟疏散优缺点、土建费用、机电费用及运营期年电费等多方面因素,建议特长水下公路隧道选用送风式半横向通风方案.

    特长水下公路隧道新能源汽车需风量通风方案

    基于DBN模型的长久运营地铁车站改扩建施工风险评估

    刘兵科吴瑞麻建飞贺少辉...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证复杂环境下长久运营地铁车站改扩建施工安全,采用贝叶斯网络、模糊理论、现场勘察和室内试验等方法,对北京地铁东四十条(DSST)站改扩建工程施工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车站状态评估、FEM-DBN工前预测、风险控制预案布置、OSM-DBN施工期反馈,提出的长久运营车站改扩建施工风险评估方法可实现工前动态预测和施工期动态反馈;(2)将该风险评估方法应用于DSST站改扩建施工,采用提出的风险控制措施后既有2号、3号线车站结构最大变形分别为-1.28 mm和-1.21 mm,结构安全稳定;(3)FEM-DBN和OSM-DBN风险评估结果与专家预测和评估的结果一致,风险控制措施合理可靠.

    长久运营地铁车站动态贝叶斯风险评估改扩建施工

    矿山法海底隧道水压力分布规律及限排设计研究

    靖一峰汪波梅洁熊文威...
    8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水压及上覆淤泥层等复杂地质条件是影响海底隧道渗流特征与防排水设计的关键因素.为系统研究海底隧道周围水压分布规律及涌水量特征,基于水力学理论,推导考虑上覆淤泥层的海底隧道渗流场解析解,并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通过与理论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数值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通过数值模拟,获得海域段隧道最优限量排水方案与合理泄压值,进一步探究淤泥层厚度和覆盖率等因素对隧道涌水量及衬砌背后水压力分布特征的影响规律,揭示上覆淤泥层对海底隧道渗流特征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随着泄压值的增大,隧道排水量呈线性递减趋势,衬砌背后水压力呈线性增大;在相同泄压值条件下,随着环向排水盲管间距的增大,隧道排水量逐渐减小,衬砌背后水压力逐渐增大.(2)在淤泥厚度为12m时海域矿山法段隧道最优限量排放方案为半包防水型式,排水方式选取"间隔6m环向排水盲管+纵向排水盲管",泄压值为400 kPa.(3)淤泥层厚度和覆盖率的增加可以减小排水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衬砌背后水压力;在弱风化花岗岩与淤泥覆盖层交界处,衬砌背后水压力出现一定程度的突变,应重点考虑通过确定的淤泥层覆盖率或局部淤泥层厚度来合理优化排水系统的排水参数.

    海底隧道淤泥覆盖层排水量水压力分布限量排放

    波纹钢衬砌法兰接头受弯力学性能数值分析

    黄煊博丁文其张清照
    9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研究波纹钢衬砌法兰接头受弯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建立波纹钢衬砌法兰接头的四点弯曲计算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以波纹钢型号、法兰板厚度和螺栓型号为变量设计正交试验,通过变形云图总结破坏模式,对M-θ曲线的原点刚度与极限弯矩进行方差、极差分析,再结合法兰板与螺栓的应力-弯矩曲线揭示结构破坏时构件的相互作用机理,最后提出弯矩系数α以定量区分法兰接头类型.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原点刚度受波纹钢型号影响最大;正弯矩荷载下极限弯矩由法兰板起主导作用,其破坏模式为法兰板面外屈曲破坏,螺栓对其影响不大但应力已达极限;负弯矩荷载下极限弯矩受螺栓与法兰板共同影响,破坏模式可根据变形特征分为法兰板控制型、螺栓控制型和综合控制型,所提出的相对弯矩系数α可准确定量区分其破坏模式;在纯弯荷载下法兰板与螺栓最大Mises应力均呈现四阶段增长特征,负弯矩荷载下的法兰板最大Mises应力随螺栓型号变化不显著.

    波纹钢衬砌法兰接头正交试验接头刚度极限弯矩数值分析

    内部结构施作方式对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内爆炸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

    肖明清封坤王少锋杨昊...
    10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不同内部结构施作方案对盾构隧道管片及内部结构的抗爆性能的影响,以公轨合建盾构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半装配式内部结构和现浇式内部结构的三维精细化数值计算模型,采用显式动力时程法对爆炸荷载作用下管片及内部结构的动力响应及损伤特征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现浇式内部结构相比,半装配式内部结构的连接位置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更剧烈,纵向加速度峰值衰减速率更快,但是其内部结构损伤程度更低.此外,管片接头处的加速度峰值会出现突变现象,而且当炸药在行车空间中部爆炸时,半装配式内部结构管片接头处的加速度峰值比现浇式内部结构管片接头处的加速度峰值低20%~49%.

    盾构隧道内部结构爆炸公轨合建隧道断面动力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