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隧道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隧道技术
现代隧道技术

梅志荣

双月刊

1009-6582

xdsdjs@yahoo.com.cn

028-87580049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古楠街97号

现代隧道技术/Journal 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为推动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深受业界人士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地应力红层软岩隧道大变形分级控制技术研究

    杨益施成华郑可跃彭梦龙...
    252-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地应力红层软岩是我国西南地区隧道建设中常见的不良地质,隧道穿越这类地层时常发生挤压大变形现象.以玉磨铁路新华隧道穿越高地应力红层软岩段为工程背景,基于现场地质条件、结构破坏特征、变形监测数据分析大变形灾变成因,并提出高地应力红层软岩隧道大变形分级控制技术,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应用验证分级控制方案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新华隧道大变形段地层属典型红层软岩,围岩变形具有变形速率大、变形量大和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并伴有初期支护开裂脱落、钢拱架变形扭曲、初期支护侵限、小导管失效等情况;新华隧道大变形主要是高地应力、软弱地层条件、红层软岩应变软化和扩容膨胀效应以及支护不及时等因素耦合作用导致的;根据围岩强度应力比,将现场大变形等级分为轻微大变形、中等大变形和严重大变形3个等级,针对不同变形等级提出大变形分级控制方案,数值模拟和现场应用情况显示变更后的控制方案能够显著降低围岩变形,3种控制方案下围岩变形均在预留变形范围内.

    高地应力红层软岩大变形施工控制技术

    新疆G577精伊线SG5标段苏布台3号隧道双线顺利贯通

    中国中铁微信公众号
    262页

    拱隧一体结构跨越巨型溶洞段处治技术研究

    王圣涛张俊儒彭波燕波...
    263-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贵南高铁甲良三号隧道工程,针对隧道下方开挖揭示的巨型溶洞,提出采用拱隧一体结构跨越巨型溶洞段的施工方案,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实测数据,分析拱隧一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变形规律.研究表明:由于溶洞左右分布规模不同,隧道右侧水平变形大于左侧,拱顶沉降实测稳定值为6.03 mm,占沉降控制值的12.06%,水平收敛值为3.05 mm,占收敛控制值的6.10%,隧道变形满足要求;隧底基坑开挖及支护是处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现场监测数据显示,钢支撑轴力最大值为277.15 kN,钢支撑最终收敛值为4.97 mm,基坑最大竖向位移为2.50 mm,拱隧一体结构施工完成后,拱圈结构最大竖向位移为7.14 mm,均未达到监测预警值,表明溶洞处治过程中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变形可控,验证了拱隧一体结构跨越巨型溶洞段处治的安全性.

    岩溶隧道拱隧一体结构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现场监测

    岩溶地层大断面铁路隧道悬臂掘进机施工穿越上部既有建筑扰动规律研究

    汪元冶丁文其杨进京乔亚飞...
    274-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岩溶地层中悬臂掘进机施工穿越既有上部建筑物的扰动规律,提出岩溶空腔单元提取算法,依托采用悬臂掘进机施工的某铁路隧道穿越工程建立穿越节点三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研究悬臂掘进机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建筑物角点沉降、倾斜率的发展规律,探讨岩溶填充质量对地表沉降槽的影响.结果表明:(1)受建筑物基础刚度的影响,穿越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槽呈现分段特征,地表沉降在建筑物基础范围内近似线性分布,在建筑物基础范围外的分布符合Peck公式规律;(2)穿越施工过程中,既有建筑物角点沉降和倾斜率呈现三阶段变化趋势,对应悬臂掘进机三台阶施工过程;(3)岩溶空腔填充质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呈阶段性变化趋势,当填充质量不足70%时,随填充质量增加,地表最大沉降减小;当填充质量大于70%后,地表最大沉降基本稳定.

    隧道穿越岩溶地层既有建筑悬臂掘进机施工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