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只达石

月刊

1672-6731

xdsjjbzz@263.net.cn

022-60367623

300060

天津市河西区气象台路122号天津环湖医院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为广大神经内外科医师及相关科研人员服务。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报道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参考价值的临床诊疗经验。含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外科疾病、全身系统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相邻组织和器官疾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性疾病和神经影像学、电生理学及超声学等辅助检查的临床应用并综述介绍国内外最新成果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

    霍晓川张晨张玮玮
    86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血性卒中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法,尤其对于无法静脉溶栓的心脏手术后患者.但心脏手术围手术期行机械取栓术的比例明显低于非心脏手术,且疗效尚不十分明确,有待大量临床研究进一步提供证据支持.

    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血栓切除术综述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一)

    868页

    球囊导引导管在大血管闭塞急诊血管内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

    罗雷雷赵建斌魏铭
    869-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是经严格筛选的急性大血管闭塞一线治疗方案,是提高预后良好率的有效方法.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球囊导引导管因其近端血流阻断作用,可以缩短血管再通时间,增加首次再通率,减少远端血栓逃逸风险,但目前球囊导引导管在急诊机械取栓术中应用仍受限.本文综述球囊导引导管的临床应用进展,以为其在急诊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缺血性卒中血栓切除术球囊导引导管(非MeSH词)综述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二)

    874页

    术中平板CT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后颅内出血的预测价值

    周星辰杨光赵彪王大巍...
    875-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中平板CT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颅内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3月至2023年6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10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均行术中平板CT扫描,记录CT值、高密度征和占位效应.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出血分成颅内出血组(29例)和无颅内出血组(77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发生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术中平板CT对术后颅内出血的预测效能.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是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不发生颅内出血的保护因素(OR=0.340,95%CI:0.123~0.941;P=0.038),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高(OR=1.068,95%CI:1.010~1.129;P=0.021)以及术中平板 CT 高密度征(OR=9.942,95%CI:2.631~37.567;P=0.001)、占位效应(OR=23.564,95%CI:7.266~79.421;P=0.000)和 CT 值≥ 90 HU(OR=9.714,95%CI:1.982~47.605;P=0.005)是术后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术中平板CT值≥90HU、占位效应及二者联合预测术后颅内出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5%CI:0.734~0.889,P=0.000)、0.75(95%CI:0.661~0.833,P=0.000)和 0.76(95%CI:0.668~0.838,P=0.000),灵敏度为 75.86%、58.62%和58.62%,特异度为88.31%、92.21%和93.51%,尤以CT值≥90 HU的预测效能最高(t=48.777,P=0.000;t=43.681,P=0.000).结论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中平板CT呈高密度征如CT值≥90HU、占位效应可以预测颅内出血,且CT值≥90 HU的预测效能较高.

    缺血性卒中血栓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颅内出血Logistic模型ROC曲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三)

    882页

    改良SWIM技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

    崔接门叶斌宫鑫张红艳...
    883-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SWIM技术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术的11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予以改良SWIM技术(改良取栓组,57例)和常规SWIM技术(常规取栓组,57例),记录首次取栓血管再通率、总体血管再通率、取栓次数、穿刺至再灌注时间,近期神经功能缺损[术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远期神经功能预后[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改良取栓组首次取栓血管再通率高于常规取栓组(x2=5.054,P=0.025),取栓次数少于(Z=2.014,P=0.044)、穿刺至再灌注时间短于(Z=2.630,P=0.009)常规取栓组.改良取栓组与常规取栓组手术前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85,P=0.025),两组入院时与术后14 d NIHSS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133.705,P=0.000),但处理因素与测量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F=3.148,P=0.079),其中术后14 d改良取栓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取栓组(t=2.969,P=0.004),改良取栓组(t=10.286,P=0.000)和常规取栓组(t=6.428,P=0.000)术后14 d 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改良取栓组与常规取栓组手术前后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81,P=0.007),两组患者入院时与术后90 d mRS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277.328,P=0.000),且处理因素与测量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10.471,P=0.002),改良SWIM技术的效果更佳.改良取栓组术后90 d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率高于常规取栓组(x2=4.267,P=0.039),而两组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x2=0.077,P=0.782)和病死率(x2=0.101,P=0.75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机械取栓术中应用改良SWIM技术较常规SWIM技术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性相当,值得临床推广.

    缺血性卒中血栓切除术支架预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5年广告征订启事

    893页

    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非完全扩张管腔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中血流动力学研究

    韩永丰杨磊李虹张栋梁...
    894-9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以下简称颅内动脉狭窄)非完全扩张管腔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PTAS)的临床疗效和支架植入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行非完全扩张管腔PTAS治疗的52例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狭窄率>70%)患者.记录术中植入支架后的残余狭窄率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术前和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采用MeshLab软件将血管三维影像学资料进行编辑,虚拟修复狭窄接近正常管腔,并获得支架植入前后狭窄动脉各段管壁和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支架植入后的残余狭窄率为(15.34±6.12)%,优于支架植入前[(84.60±7.20)%;t=98.672,P=0.000].术后 6 个月 mRS 评分(0.38±0.21)分,低于术前[(1.21±0.43)分;t=24.124,P=0.000].与支架植入前狭窄动脉各段管壁血流动力学参数相比,支架植入后动脉近端正常段、狭窄段、远端正常段动态压力、总压力、剪切力、剪切率、单元雷诺数降低(均P=0.000),狭窄分支根部动态压力(P=0.000)、总压力(P=0.000)、剪切力(P=0.000)、剪切率(P=0.008)、单元雷诺数(P=0.000)亦降低.与支架植入前狭窄动脉各段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相比,支架植入后动脉近端正常段动态压力(P=0.000)、总压力(P=0.000)、血流速度(P=0.000)、涡度(P=0.005)、湍流动能(P=0.000)、湍流强度(P=0.000)、湍流耗散率(P=0.000)、湍流雷诺数(P=0.000)降低,单元雷诺数升高(P=0.000);除外血流速度(P=0.138),狭窄分支根部动态压力、总压力、涡度、湍流动能、湍流强度、湍流耗散率、湍流雷诺数值降低(均P=0.000);狭窄段动态压力、总压力、血流速度、涡度、湍流动能、湍流强度、湍流耗散率、湍流雷诺数、单元雷诺数降低(均P=0.000);远端正常段动态压力(P=0.000)、总压力(P=0.000)、血流速度(P=0.001)、涡度(P=0.000)、湍流动能(P=0.000)、湍流强度(P=0.000)、湍流耗散率(P=0.000)、湍流雷诺数(P=0.000)降低,单元雷诺数升高(P=0.000).虚拟修复狭窄后各段管壁和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参数接近支架植入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结论 非完全扩张管腔PTAS治疗重度颅内动脉狭窄可以改善狭窄动脉各段管壁和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参数,降低紊乱血流对管壁的损害,降低完全扩张狭窄可能造成的斑块破碎脱落栓塞远端脑组织的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疾病血流动力学血管成形术支架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关于稿件参考文献的要求

    9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