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只达石

月刊

1672-6731

xdsjjbzz@263.net.cn

022-60367623

300060

天津市河西区气象台路122号天津环湖医院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为广大神经内外科医师及相关科研人员服务。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报道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参考价值的临床诊疗经验。含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外科疾病、全身系统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相邻组织和器官疾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性疾病和神经影像学、电生理学及超声学等辅助检查的临床应用并综述介绍国内外最新成果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开启感染神经病学学科建设新纪元

    王佳伟刘磊冯国栋
    199-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传统病原体引起的脑炎和脑膜炎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是由于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谱的改变、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检测手段的提升以及病原体引发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新证据的涌现,需重新思考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征以及防控与诊疗特点.同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后病原体不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后/副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日益增多,因此提出应重视对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和感染后/副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为主题的感染神经病学学科特点和学科建设,通过多学科合作和开展专科培训以提高对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和感染后/副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控与诊疗水平.

    感染神经病学(非MeSH词)神经系统疾病感染综述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一)

    202页

    人类伪狂犬病毒感染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

    王晓娟蒋玙舒秦灵芝张弥兰...
    203-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17年至今,我国已报道28例人类伪狂犬病毒感染性脑炎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意识障碍等,病残率和病死率较高.伪狂犬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其排泄物或者经血液传播,患者多为生猪产业链从业者.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对预后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人类伪狂犬病毒感染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以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

    疱疹病毒1型,猪脑炎,病毒性综述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二)

    207页

    感染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特征分析

    何晓燕王姗姗李红燕
    208-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新疆地区不同抗体类型感染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并探讨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47例感染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包括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GI1)抗体相关脑炎18例(38.30%)、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16例(34.04%)、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脑炎8例(17.02%)、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BR)脑炎5例(10.64%),采集社会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相关实验室指标对不同抗体类型感染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抗NMDAR脑炎、抗MOG抗体相关脑炎、抗GABABR脑炎患者发病年龄(x2=9.500,P=0.023),肌无力(x2=9.967,P=0.019)、视力下降(x2=9.967,P=0.019)和癫痫发作(x2=8.046,P=0.045),脑脊液白细胞计数(x2=15.237,P=0.002)和氯化物(F=4.156,P=0.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患者发病年龄晚于抗NMDAR脑炎(Z=-2.384,P=0.017)和抗MOG抗体相关脑炎(Z=-2.420,P=0.016)患者,抗NMDAR脑炎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高于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Z=-3.307,P=0.001)和抗MOG抗体相关脑炎(Z=-2.835,P=0.005)患者,抗 NMDAR脑炎(t=3.159,P=0.007)和抗 GABABR脑炎(t=-4.592,P=0.007)患者脑脊液氯化物高于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患者.ROC曲线显示,发病年龄诊断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722(95%CI:0.569~0.875,P=0.012),灵敏度为0.556、特异度为0.821,截断值为54.50岁.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诊断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706(95%CI:0.558~0.855,P=0.019),灵敏度为0.889、特异度为0.571,截断值为4.50× 106/L;诊断抗NMDAR脑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790(95%CI:0.643~0.937,P=0.002),灵敏度为0.600、特异度为0.967,截断值为13.50 × 106/L.脑脊液氯化物诊断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748(95%CI:0.598~0.898,P=0.005),灵敏度为0.722、特异度为0.714,截断值为122.70 mmol/L.结论 新疆地区不同抗体类型感染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具有特定的临床特征,发病年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氯化物对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对抗NMDAR脑炎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脑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ROC曲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伴脑膜炎和(或)脑炎的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彭玉晶史晓红王佳伟
    217-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伴脑膜炎和(或)脑炎的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 与结果 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09年1月至2022年12月诊断与治疗的23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20例(86.96%)并发神经系统症状,以头痛为主(19例,82.61%);11例(47.83%)脑脊液压力增高,14例(60.87%)白细胞计数增加,11例(47.83%)蛋白定量升高;头部MRI以白质脱髓鞘改变为主(8/14例),视神经MRI表现为视神经和视乳头炎症性病变(12/14例);视觉诱发电位主要呈现潜伏期延长(10/16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主要表现为视网膜渗出(8/15例)和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7/15例);眼底照相以视盘水肿为主(17/18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主要表现为葡萄膜炎(9/15例).经激素冲击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后,14例接受随访,神经系统症状完全缓解,11例视力预后良好,3例视力改善不明显.结论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可伴发脑膜炎和(或)脑炎症状,其脑脊液特点与病毒性脑膜炎相似,对于早期疑似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患者,可完善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早期诊断与治疗.

    葡萄膜脑膜脑炎综合征脑膜炎脑炎脑脊髓液磁共振成像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三)

    223页

    单纯疱疹病毒1型脑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徐坤榕王晓娟张弥兰薛红飞...
    224-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脑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51例HSV-1脑炎患者,记录其临床资料、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采用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及脑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HSV-1脑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51例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血清学检查可见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加(14例),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14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8例),血清钠水平降低(17例);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升高(18例),白细胞计数增加(28例),蛋白定量升高(32例),葡萄糖水平升高(15例);有48例患者进行头部MRI检查,43例(89.58%)MRI显示有明显的脑区受累,其中35例(72.92%)MRI阳性病例均表现为典型的HSV-1脑炎单侧或双侧颞叶、额叶受累,软脑膜强化影增多8例(16.67%).出院后6个月内有66.67%(34/51)患者完全康复,21.57%(11/51)遗留后遗症,病死率为11.76%(6/51);34例(66.67%)患者预后良好,17例(33.33%)患者预后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大(OR=1.090,95%CI:1.020~1.200;P=0.023)和脑脊液葡萄糖水平升高(OR=23.800,95%CI:23.800~1250.000;P=0.030)是HSV-1脑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增大和脑脊液葡萄糖水平升高是HSV-1脑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实践中须掌握HSV-1脑炎的临床特点,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脑炎,单纯疱疹预后危险因素Logistic模型

    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熊冰婕曹飘张骏张海清...
    230-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查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Nomogram)模型.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22年8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均予以抗隐球菌治疗,根据住院期间脑脊液隐球菌培养结果以及出院时临床症状与体征分为预后良好组(19例)和预后不良组(81例),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并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Z=-3.898,P=0.000)、脑脊液压力>250 mm H2O 比例(x2=9.512,P=0.002)、抗真菌治疗时间<14d比例(x2=17.847,P=0.000)高于预后良好组,血常规红细胞计数(t=-2.802,P=0.006)和淋巴细胞计数(Z=-2.878,P=0.004)、血浆白蛋白(t=-4.332,P=0.000)、应用两性霉素B比例(x2=4.597,P=0.032)低于预后良好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RS 2002评分高(OR=3.258,95%CI:1.337~7.940;P=0.009)、脑脊液压力>250 mm H2O(OR=0.108,95%CI:0.018~0.659;P=0.016)、抗真菌治疗时间<14 d(OR=0.092,95%CI:0.011~0.742;P=0.025)是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根据上述3项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95%CI:0.873~0.980,P=0.000),该模型预测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截断值为53.50分;校准曲线(一致性良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x2=2.694,P=0.912)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稳定性.结论 入院时NRS 2002评分高、颅内压>250mmH2O、抗真菌治疗<14 d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预后较差,据此构建的Nomogram模型具有较高的预后不良风险预测价值.

    脑膜炎,隐球菌性两性霉素B预后危险因素Logistic模型列线图

    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副感染性脑病三例

    武进郝小军关鸿志郭雅坤...
    238-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背景 副感染性脑病是一种继发于系统性感染性疾病的急性炎症性脑病,包括急性坏死性脑病和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MERS)等亚型.本文报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诊断与治疗的3例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副感染性脑病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疾病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 共3例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副感染性脑病患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急性坏死性脑病2例和新型冠状病毒相关MERS 1例,均于发热后2~4d出现意识障碍,以及失语、精神异常、抽搐发作等;新型冠状病毒咽拭子检测均呈阳性;头部MRI显示1例脑干和双侧丘脑对称性异常信号,1例双侧丘脑对称性异常信号,1例胼胝体压部异常信号;均予以激素冲击治疗和(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1例死亡,2例痊愈.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副感染性脑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急性坏死性脑病和MERS等临床亚型,前者进展迅速,病情较严重,病残率和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后者症状相对较轻微,预后较好.

    新型冠状病毒脑炎,病毒性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