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只达石

月刊

1672-6731

xdsjjbzz@263.net.cn

022-60367623

300060

天津市河西区气象台路122号天津环湖医院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为广大神经内外科医师及相关科研人员服务。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报道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参考价值的临床诊疗经验。含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外科疾病、全身系统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相邻组织和器官疾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性疾病和神经影像学、电生理学及超声学等辅助检查的临床应用并综述介绍国内外最新成果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马-杏仁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内侧颞叶癫痫长期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苏乐王健赵虎林凌至培...
    540-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海马-杏仁核脑深部电刺激术(AH-DBS)治疗难治性内侧颞叶癫痫的长期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7例难治性内侧颞叶癫痫患者,均行AH-DBS,对比手术前后癫痫发作形式、发作频率和抗癫痫发作药物应用情况,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修订版(WAIS-R)评估认知功能;术后记录刺激参数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共7例患者行双侧AH-DBS 4例,左侧AH-DBS 2例,左侧AH-DBS联合右侧颞前叶切除术1例;经枕部入路6例,经额部入路1例;仅1例患者术后出现头皮切口愈合不良,经局部植皮后痊愈.术后平均随访(73.00±8.98)个月,随访期间复杂部分性发作频率[1.00(0.00,31.00)次/月对2.00(1.50,60.00)次/月;Z=-2.207,P=0.027]、继发性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频率[0.00(0.00,1.00)次/月对2.00(1.00,3.00)次/月;Z=-2.428,P=0.015]和总发作频率[1.00(0.50,31.00)次/月对5.00(2.50,64.00)次/月;Z=-2.366,P=0.018]均较术前减少,而手术前后抗癫痫发作药物种类[1.00(1.00,2.00)种对1.00(1.00,3.00)种;Z=-1.633,P=0.102]和 WAIS-R评分[(85.50±7.09)分对(89.00±9.47)分;t=-1.761,P=0.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H-DBS作为一种新型抗癫痫治疗方法,可以减少难治性内侧颞叶癫痫发作频率,无严重不良事件,且对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癫痫,颞叶深部脑刺激法海马杏仁核认知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关于稿件参考文献的要求

    546页

    变频刺激模式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轴性症状的长期随访研究

    程轶峰尹绍雅崔德秋王春娟...
    547-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重点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后采用变频刺激模式治疗帕金森病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天津大学环湖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接受双侧脑深部电刺激术并于术后采用变频模式刺激1年以上的12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轴性症状的评估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步态姿势、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时间及冻结步态次数、冻结步态问卷(FOG-Q)、Berg平衡量表(BBS).并记录脑深部电刺激术前1周且处于药物"关"期(基线),高频刺激结束时(HFS结束)、变频刺激随访1个月(VFS短期)、变频刺激随访1年及以上(VFS长期)上述指标.结果 与基线相比,HFS结束患者BBS评分增加(t=-2.845,P=0.008);VFS短期和VFS长期患者UPDRS-步态姿势(t=12.703,P=0.000;t=11.737,P=0.000)、TUGT-时间(t=8.923,P=0.000;t=8.025,P=0.000)、TUGT-冻结步态次数(t=4.448,P=0.000;t=4.181,P=0.000)、FOG-Q 评分(t=9.186,P=0.000;t=8.186,P=0.000)均减少,BBS评分增加(t=-7.686,P=0.000;t=-6.106,P=0.000).与 HFS结束相比,VFS短期和 VFS 长期患者 UPDRS-步态姿势(t=11.583,P=0.000;t=10.618,P=0.000)、TUGT-时间(t=6.922,P=0.000;t=6.022,P=0.000)、TUGT-冻结步态次数(t=3.612,P=0.001;t=3.344,P=0.002)、FOG-Q 评分(t=7.915,P=0.000;t=6.915,P=0.000)均减少,BBS 评分增加(t=-4.842,P=0.000;t=-3.262,P=0.003).结论 对于脑深部电刺激术后采用高频刺激但轴性症状疗效欠佳的帕金森病患者,采用变频刺激后可显著改善多种轴性症状,且长期疗效可靠.

    帕金森病深部脑刺激法丘脑底核运动障碍

    欢迎订阅2024年《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554页

    早发型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后长期随访一例

    何平徐欣凌至培
    555-558页

    帕金森病深部脑刺激法丘脑底核苍白球病例报告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关于稿件统计分析方法的要求

    558页

    帕金森病视网膜改变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分析

    涂敏杨双凤谭裕玲王晓明...
    559-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黄斑部浅层血管密度改变特点并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76只眼)以及同期招募的45例神经功能和视觉功能正常者(90只眼)作为对照,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网膜血管长度密度和血流灌注密度、中央凹无血管区面积和周长;改良Hoehn-Yahr分期评价帕金森病严重程度;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价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讨OCTA参数与帕金森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帕金森病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t=-6.424,P=0.000)、中心血管长度密度(t=-3.629,P=0.000)、内环血管长度密度(Z=-2.846,P=0.004)和中心血流灌注密度(Z=-2.703,P=0.007)均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UPDRSⅢ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625,P=0.000).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存在视网膜结构损害,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可能是早期诊断和评价帕金森病严重程度的极具潜力的指标.

    帕金森病视网膜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三)

    566页

    高级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内血肿临床预后分析

    程矫甄勇宋炳伟刘健伟...
    567-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伴不同脑内血肿量的高级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 纳入2013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11例高级别aSAH患者,根据脑内血肿量分为无血肿组(105例)、血肿量<50 ml组(69例)和血肿量≥50 ml组(37例),均行动脉瘤夹闭术或动脉瘤栓塞术,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临床预后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共211例患者中139例(65.88%)行动脉瘤夹闭术,72例(34.12%)行动脉瘤栓塞术,除3例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因术中恶性脑膨出行去骨瓣减压术外,其余208例均成功夹闭或栓塞动脉瘤,术后无一例发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预后良好58例(27.49%)、预后不良59例(27.96%)、死亡94例(44.55%),3组患者临床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424,P=0.024),仅血肿量≥ 50 ml组临床预后差于无血肿组(Z=-2.655,P=0.008).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95.73%(202/211),无血肿组为95.24%(100/105)、血肿量<50 ml组为95.65%(66/69)、血肿量≥ 50 ml组为97.30%(36/37),3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4,P=0.867).结论 伴脑内血肿的高级别aSAH患者预后较差,特别是血肿量≥50 ml患者,术后病死率较高.

    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血肿预后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通知

    5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