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只达石

月刊

1672-6731

xdsjjbzz@263.net.cn

022-60367623

300060

天津市河西区气象台路122号天津环湖医院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为广大神经内外科医师及相关科研人员服务。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报道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参考价值的临床诊疗经验。含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外科疾病、全身系统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相邻组织和器官疾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性疾病和神经影像学、电生理学及超声学等辅助检查的临床应用并综述介绍国内外最新成果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通知

    643页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十七届全国学术会议通知

    643页

    复杂颅内动脉瘤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

    苏赢刘佩玺史源李培良...
    64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与结果纳入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的32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方式为脑血管原位重建、再移植、再吻合及短距桥接,其中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6例)原位重建5例,再移植1例,再吻合3例,短距桥接7例;大脑前动脉动脉瘤(8例)原位重建5例,再移植3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2例)均为原位重建;后循环动脉瘤(6例)原位重建3例,再吻合2例,短距桥接1例.术中桥血管通畅率达100%,无桥血管闭塞患者.参与术后6 个月以上影像学随访的23例患者影像学均未见明显复发;参与改良Rankin量表随访的28例患者中5分1例,3分5例,2分2例,1分1例,0分19例.术后出现出血性并发症3例(9.37%),缺血性并发症10例(31.25%),无患者接受非计划二次手术治疗并发症.结论 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疗效及安全性较好,在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重建术血流动力学

    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治疗九例复杂颅内动脉瘤疗效分析

    周杨宗黄正李梦君王君宇...
    651-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4年2月至2020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的9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桥血管移植搭桥或传出动脉(受体动脉)再植术.术后行CTA或DSA检查桥血管通畅情况、动脉瘤夹闭或切除情况、随访期间检查动脉瘤新发情况;并于出院时及随访期间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神经功能预后.结果 采用桡动脉(RA)或大隐静脉(GSV)移植桥血管4例,传出动脉(受体动脉)再植术5例,分别为大脑中动脉M2-RA-M2搭桥术1例、大脑前动脉A3-GSV-A3搭桥术1例、大脑后动脉P2-RA-P2搭桥术1例、颈内动脉(ICA)海绵窦段-GSV-ICA搭桥术1例、大脑中动脉M2下干-M2上干搭桥术1例、大脑前动脉A3-对侧A3搭桥术2例、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搭桥术2例.术后3d复查CTA均显示桥血管通畅,未见动脉瘤显影;出院后3 个月2例失访,余7例复查CTA或DSA均显示桥血管通畅,无动脉瘤新发;此7例患者长期随访,随访时间30.71 个月,mRS评分均≤1分.结论 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适用于常规手术难以处理的复杂颅内动脉瘤等疾病,具有所需桥血管短、更符合生理状态血流动力学等优势.

    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重建术桡动脉隐静脉

    欢迎订阅2024年《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656页

    ApoE ε4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实践中的规范应用专家共识

    ApoEε4与阿尔茨海默病专家共识编写组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烟台区域分中心巴茂文...
    657-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痴呆类型.载脂蛋白Eε4(ApoE ε4)基因是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最主要的遗传风险因素,与其核心生物学标志物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病理变化密切相关,是最具潜力的遗传生物学标志物.外周血ApoE ε4基因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风险预测和病情评估中起重要作用,但临床实践中存在对ApoE ε4基因检测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特别是随着靶向Aβ的高质量临床药物试验的开展或临床药物治疗时代的到来,ApoE ε4基因检测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迄今国内尚缺乏ApoE ε4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规范应用的指南或共识.本文总结国内外ApoE ε4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证据,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共识,旨在充分认识ApoE ε4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临床价值并合理应用,提高疾病诊断与治疗水平,指引进一步的高质量临床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载脂蛋白E4淀粉样β肽类生物标记诊疗指南

    基于影像组学的神经血管压迫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关系探讨

    倪洋张昉张勇林劲芝...
    668-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影像组学筛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测量平均动脉压,行头部MRI检查构建神经血管压迫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 共48例患者平均动脉压为56.89~120.44 mm Hg,平均为(94.32±11.34)mm Hg;42例(87.50%)病灶位于单侧、6例(12.50%)病灶位于双侧,计54例次神经血管压迫模型.根据是否引发三叉神经痛分为患侧组(40例次)和健侧组(14例次),患侧组神经血管压迫面积(Z=-2.823,P=0.005)和神经血管压力(Z=-0.365,P=0.006)均大于健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神经血管压力大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危险因素(OR=1.001,95%CI:1.0003~1.0022;P=0.011).ROC曲线显示,神经血管压迫面积预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曲线下面积为0.747(95%CI:0.605~0.890,P=0.006),灵敏度为42.50%、特异度为100%,截断值为25.34 mm2;神经血管压力的曲线下面积为 0.755(95%CI:0.616~0.895,P=0.005),灵敏度为 67.50%、特异度为78.60%,截断值为1672.99 mm Hg·mm2;且二者预测效能相当(Z=-0.250,P=0.805).结论 神经血管压迫面积和神经血管压力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三叉神经痛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非MeSH词)危险因素Logistic模型ROC曲线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关于稿件作者署名、关键词选取、基金项目著录和摘要撰写的要求

    673页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关于稿件统计分析方法的要求

    673页

    IQSEC2基因变异致非典型Rett综合征并发育性癫痫性脑病四例遗传学特点分析

    林丽崔珍珍何凡赵晓玲...
    674-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IQSEC2基因变异致非典型Rett综合征合并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 与结果 安徽省儿童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诊断与治疗4例IQSEC2基因变异致非典型Rett综合征合并发育性癫痫性脑病患儿,男性2例,女性2例且为同卵双生子;发病前均有全面性发育迟缓,2岁时逐渐出现频繁拍手、咬手、睡眠紊乱(睡眠增多或难以入睡)、磨牙等非典型Rett综合征表现,后逐渐出现发育倒退及癫痫发作,癫痫发作首发年龄为2岁2 个月至2岁10 个月,均以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发病,病程2~11 个月时出现痉挛发作,3例(例2、例3、例4)伴局灶性发作.4例视频脑电图背景均为4~6 Hz θ波,发作间期为广泛性多灶性尖慢复合波.3例(例2、例3、例4)头部MRI可见异常征象,以脑沟增深为主.全外显子组测序提示IQSEC2基因致病性变异和可能致病性变异,2例(例1、例 2)为IQSEC2基因c.608dup(p.Gln204Profs*35)移码突变,2例(例 3、例 4)为IQSEC2基因c.2231C>A(p.Ser744Ter)和c.2521C>T(p.Gln841Ter)无义突变,4例突变位点国内外均未见报道.4例均接受多种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末次随访年龄4岁3 个月至6岁3 个月,均无法独行,无主动语言,例1患儿3年无癫痫发作,例2、例4偶有发作,例3至今仍发作频繁.结论 IQSEC2基因变异可表现为非典型Rett综合征,伴难治性痉挛发作,男女均有严重表型,同一突变位点临床表型严重程度不一.本研究丰富了IQSEC2基因变异谱和临床表型谱,扩展了Rett综合征及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遗传谱,为疾病的临床诊疗及后续研究提供了指导.

    Rett综合征癫痫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