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张明龙

双月刊

1004-3055

slbj.yzsh@sinopec.com

025-57783344

210048

南京市六合区新华东路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南京研究院内(南京市大厂平顶山租用4801信箱)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Journal Modern Plastics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s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热老化寿命评估法快速鉴别聚丙烯再生料

    孙梦捷李洁君杨建平袁琳嫣...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热重分析仪对聚丙烯(PP)再生料样品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原位加速老化试验,计算出样品在5%失重下所需的老化时间.通过Arrhenius方程建立温度和老化时间的关系,估算再生料不同添加量时PP再生料样品的实际使用寿命.结果表明,随着再生料添加量的增大,PP再生料样品的使用时限减少.

    聚丙烯再生料寿命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导光条注塑工艺优化

    苏通黄瑶倪君杰魏翔宇...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汽车前组合灯导光条为例,选择最优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得到样本.选取熔体温度、模具温度、保压时间、保压压力和冷却时间5个参数为输入层,以最小体积收缩率与最小缩痕指数为输出层,构建径向基(RBF)神经网络模型.建立的模型经检验,拟合度高,误差小,可以替代仿真程序.应用Isight优化模块,得到一组最优注塑工艺参数组合,实际模拟结果和预测结果基本吻合,有效提高了成型质量.

    导光条注塑工艺径向基神经网络最优拉丁超立方参数优化

    汽车后视镜主売注塑模具设计

    韩志忠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汽车后视镜主壳成型模具设计难题,设计了一模一腔两次开模两板模具对其成型.模腔使用单点直接浇口进行浇注.针对塑件内壁的脱模,对内壁成型块进行了分割,采用两次抽芯的办法来实施脱模.第一次通过增加一次动模开模动作,驱动1个中央型芯和2个副型芯,先做抽芯和让位动作;第二次是其余3个成型块及推管等顶出元件通过顶针板顶出,以此实现塑件完全脱模.

    汽车后视镜脱模模具结构注塑

    注塑模具顶针自动排位设计技术研究

    王静周来水李鹏毕建平...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注塑模具顶针传统手工排位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顶针自动排位设计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模具凸模成型部分最大轮廓线和窄槽特征的识别,自动给出顶针的具体位置,基于NX软件开发了顶针快速设计系统.实践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顶针设计的自动化,提高了模具设计的整体效率.

    注塑模具顶针设计参数设计自动排位

    建筑排水管接头内螺纹抽芯注塑模具设计

    马春文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内螺纹特征的管接头形状特点,运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分析并确定了塑件的浇注系统和主分型方式,设计了一模一腔两板热流道结构模具.运用4个基本结构相同的复合抽芯机构对塑件的内管壁特征和内螺纹特征进行成型与脱模.复合机构中,对内管壁特征和内螺纹特征的成型件进行分开设置,由电机驱动内螺纹型芯完成抽芯,再由油缸驱动侧抽芯机构带动内管壁型芯抽芯和内螺纹型芯的移位.

    排水管热流道螺纹型芯复合机构模具结构

    汽车功能键触摸盖IMD高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王新蒙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汽车内饰功能件模内装饰(IMD)成型的需要,设计了该功能件的IMD成型工艺方案,完成了两副关键设备的结构设计.IMD成型工艺包含膜片文创图案丝印、膜片预成型、膜片冲裁、膜片模内注塑等环节.针对膜片预成型工序设计了一种膜片高压预成型模具;针对模内注射成型工序,设计了一种两板两腔单次分型侧浇口注塑模具.实践证明,该成型工艺工序设计合理,成型模具装置结构简单、实用,能为同类内饰件的成型设计提供借鉴.

    模内装饰高压成型汽车内饰工艺设计模具设计

    生物基可降解塑料物理改性研究进展

    孙浩程崔玉磊王宜迪回军...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可降解塑料的概念、发展及分类,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聚乳酸、聚羟基脂肪酸酯两种生物基可降解塑料物理改性的研究进展,针对改性中存在降解机理不明确、忽略新材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应用作出了展望.

    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聚乳酸聚羟基脂肪酸酯物理改性

    核壳结构粒子/聚合物复合电介质材料研究进展

    李婷周文英曹丹曹国政...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基于核壳结构粒子的壳层结构调控导体或陶瓷核壳结构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并总结了壳层设计、种类、结构、厚度等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与调控机理,核壳结构粒子能协同改善复合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击穿强度及降低损耗.界面缓冲区的绝缘外壳改善了复合体系界面相容性与填料分散性,有效抑制了载流子迁移,从而显著降低了体系的介电损耗及漏电流;此外,绝缘外壳还减缓了复合材料内部的电场畸变与集中,提高了材料的击穿强度.指出填料粒子核壳结构的合理设计及其与聚合物基体的协同效应,是提高复合电介质材料击穿强度的发展方向.

    聚合物复合电介质材料核壳结构介电性能击穿强度